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传习录】彰显东道国和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韩一元 丨 时间:2021-10-13 丨 责编:郭素萍

韩一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不仅进一步回答了“人类如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个时代难题,还宣布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一系列新承诺、新举措,彰显了中国作为大会东道国和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人民福祉、全球治理有机统一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不可兼得,追求经济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生态破坏,而重视生态保护则是以部分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的。中国一直在探寻一条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之路。

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首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五位一体”。2015年,中国提出新发展理念,“绿色”是其五大构成之一,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首次提出并载入党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此次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呼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上述倡议不仅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了前行道路,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更明确提出了经济与环境、效率与公平、国内与国际协同并进的实现路径,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发展。

以身作则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1992年11月,中国成为世界上首先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六个国家之一,此后开启积极履约的进程,全方位完善战略和法律体系,全面加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并取得积极成效。10月8日,中国发布首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系统总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和经验,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

习近平主席在此次讲话中作出新承诺,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还将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并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由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重申中国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决心和信心,英国路透社等国际媒体高度肯定中国正在“快马加鞭实现双碳目标”。

未来,中国将在各地区各行业的发展规划中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并制定一个全国性的保护策略。这与个别国家嘴上高喊“重返多边”,却至今未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推动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注入强大动力

《生物多样性公约》分别在第6次、第10次缔约方大会上推出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战略计划(2002—2010)”和“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两项重要成果。但到截止之年时,这些目标都没能完全实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仍未能减缓。此次昆明大会肩负着全面总结国际社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谋划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蓝图的重要使命,因此备受国际社会瞩目。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提出的倡议和作出的承诺,彰显了中国作为缔约国、东道国和主席国的责任担当,将有力推动各方尽快达成一项兼具雄心与务实举措的新战略计划,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

联合国将2021年称为“重塑我们与自然关系的关键一年”,昆明大会必将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上成为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此次大会应与即将在英国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一道,为人类与自然间的“永久和平协议”奠定基础。(责任编辑:郭素萍)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