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传习录】不断夯实民意和社会基础,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马汉智 丨 时间:2021-11-19 丨 责编:唐华

马汉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11月15日,第六届中非民间论坛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既是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团结合作,共促繁荣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非民间论坛是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促会)发起创办的,是中非合作论坛重要的机制化活动之一。中非民间论坛作为中非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机制化平台,为增进民间友好、促进务实合作、推进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习近平主席强调,“希望中非双方共同努力,把中非民间论坛办成加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纽带、促进中非人民心灵相通的桥梁、践行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典范。”“纽带”“桥梁”“典范”的定位,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纽带”是立足点,“促进中非人民心灵相通的桥梁”是着力点,“践行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典范”是落脚点。三大定位为办好论坛指明了方向。

团结合作是中非友好的重要经验,也是中非关系继往开来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在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峥嵘岁月里,还是在“求和平、谋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中非双方都给予对方最宝贵的支持。团结合作是中非友好的历史密码,也是中非关系的现实写照。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非紧紧围绕团结抗疫这条主线,共同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自2020年1月中国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以来,非洲国家领导人纷纷致函或致电党和国家领导人,表达对中国的慰问和支持。在第33届非盟峰会期间,非盟执行理事会发布公报称,非盟各成员国的外交部长对中国抗击新冠疫情表示一致声援。非洲各国还积极向中国捐来防疫物资。疫情在非洲蔓延后,中国第一时间启动并提供了120余批检测试剂和呼吸机等抗疫物资,向50个非洲国家和非盟提供疫苗援助,向非洲17国派出了抗疫医疗专家组。

疫情期间,中非双方克服疫情影响,推动1100多个合作项目坚持运行,大批中方企业人员坚守岗位、复工复产,为疫情下的非洲经济带来曙光。中国还积极推动并全面落实G20缓债倡议,已经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了缓债倡议或达成共识,免除所有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重债穷国、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国家的截至2020年底到期的无息贷款债务。为帮助非洲克服疫情影响,中国还在多边舞台积极为非洲发声,推动国际社会加大对非和平与发展投入。中非共同发起“支持非洲发展伙伴倡议”,呼吁国际社会把资源投向非方最急需的领域,帮助非洲克服困难。

回顾过去,团结合作是中非友好关系的唯一正确打开方式。展望未来,疫情仍在全球肆虐,非洲面临的不平等、不公正待遇仍在继续,越是困难多,越需要中非继续肩并肩,团结向前。

中非关系越发展,越要重视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夯实中非友好合作的民意和社会基础是双方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客观讲,在中非合作的“五通”中,“民心相通”的工作最不容易做到,也最需要持之以恒,润物细无声。疫情发生以来,美西方不断在疫情起源等问题上的政治操弄和虚假宣传一定程度上使中非民心相通面临挑战。但中非双方有足够的定力和自信,始终确保中非友好的大局不被所谓的“国际舆论”带偏。“中非民间论坛”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它使中非人民有机会相互倾听、相互了解,增信释疑。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非民间交往。2019年,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说,希望中国非洲研究院汇聚中非学术智库资源,增进中非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中非和中非同其他各方的合作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为促进中非关系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中非还建立了其他一系列的民间交往平台,如中非智库论坛等等。中非友好的大发展,需要民间交往不断走深走实。

展望未来,中非民间论坛要以三大定位为指引,不断夯实中非交往的民意和社会基础。(责任编辑:唐华)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