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以协同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李世杰 余海民 丨 时间:2021-12-28 丨 责编:王鑫

李世杰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余海民 德阳市政协办公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长江经济带”自提出伊始,创新驱动、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就被定为推动长江共抓大保护战略的重要途径。进入新发展阶段,沿线各省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创新投入,优化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效率,带动全流域创新动能持续迸发,业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

但从总体看,现有创新更多仍是囿于一隅或限于一业,区域产业组织、科技力量与创新资源各自为政、力量分散,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优势创新资源未能得以高效组合叠加,形成区域整体合力。同时,创新资源与创新能力的空间集聚度呈现不断升高趋势,“东强西弱”的创新格局愈发严重,特别是地方性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极为低下,严重掣肘长江经济带全面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追根溯源,科技创新的差距的根本落脚点在于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和创新环境培育,产业层面的循环与畅通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硬核支撑和有力抓手。聚一纲而万目张,探索更高效的跨区域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协同推进机制,着力改变创新合作主体不均衡、创新要素分布及能力不协调、创新合作成果难落地、环境建设与制度创新不充分等问题,推动长江经济带创新网络与重要节点创新主体的有机交融,保障流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

因此,在全球新冠疫情错综复杂与中美战略博弈持续反复的特殊时期,面对新冠疫情、经济下行、贸易摩擦、技术封锁、产业挤压等各种风险挑战,应精准把握好全球产业链纵向分工上趋短、横向分工上趋聚的特点,注重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有机融合,设计有利于创新各主体协同的利益激励机制。

一是携手产业合作,合力打造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由行业龙头企业、各地头部企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牵头建立高新技术产业联盟,探索“联盟+平台+基金”的运作模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深度融合,打造协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体系。

二是着力基础研究,共启创新“总开关”。发挥长江经济带内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密集分布优势,从国家、经济带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构建高质量东、中、西地区高校协同联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全国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建立跨区域协同合作机制。中央政府要加大对中上游地区的转移支付与创新投入,不断完善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步完善专利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强化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慧信息平台等构建紧密的区际创新网络,优化相关制度环境,提升协同创新效率,加快培训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汇聚各方力量全面提升全流域协同创新能力。(责任编辑:王鑫)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