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停止进入图库下载图片 曲径通幽处——杜甫草堂
上一页 下一页
  • 隐藏
  • 显示
曲径通幽处——杜甫草堂
茅屋故居游人往来。张进双摄影
 
此情此景,让人想起的仍然是杜甫诗句,“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张进双摄影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入蜀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课。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张进双摄影

杜甫草堂每年都会有荷花展,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现在荷花已开过,留下一片荷叶,成都市民们悠闲的在亭子里赏景乘凉。张进双摄影

此楼将咏泰山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搬到了杜甫草堂,取名“一览亭”。若能登上一览亭的楼顶,远眺杜甫草堂必,窥其全貌。可惜,现在大门紧锁。张进双摄影

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张进双摄影

杜甫的旧居小茅屋掩藏在一片苍翠之中。张进双摄影

草堂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张进双摄影

“唐风遗韵”这个名字确实很有韵味,其实只是一个出售以杜甫草堂特色旅游商品的地方罢了。张进双摄影

草堂里竹子甚多,曲径通幽处也甚多。张进双摄影

草堂内的杜甫铜像 张进双摄影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的主厅,因杜甫被誉为“诗史”而得名。张进双摄影

草堂里这样的小亭子很多,坐在小亭子里消遣时光的很好有来去匆匆的游客,多数是成都市民。张进双摄影

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工部祠”由此得名。张进双摄影

这个小茅屋并不是杜甫故居,但规格相差无多,且周边树木水流的风景比杜甫故居小茅屋更好。张进双摄影

浣花祠是巾帼英雄浣花夫人曾经居住的地方,她同杜甫唯一的关联点就是两人都曾经在浣花溪旁居住过。张进双摄影

柴门是杜甫当年的故居中曾经有过的建筑,杜诗中有“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描述。张进双摄影

杜甫一生漂泊不定,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很多地方都留下过杜甫的故居,但今天人们最向往的还是成都杜甫草堂。当代诗人冯至在《杜甫传》说:“人们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张进双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