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通知   国新办发布会   部委办发布会   会议与活动   采访信息   访谈直播   视频直播  
妙哲法師:佛教的未來需要同體與共生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7-09

同體與共生是所有有情眾生的核心現象,佛教的未來也需要同體與共生。

佛教講因緣,認為天下本是一家,所有眾生是因緣和合、一體不二。虛空中的日月星辰不分明暗,互相輝映;大地上的山嶽丘壑不論高低,彼此連綿;宇宙間的奇珍異獸不管異同,相輔相成。因此,這個宇宙本來就是「同體與共生」的圓滿世界!

「同體」,含有平等,包容的意思。地球雖然有各種國家、民族、地域的不同,但是卻是共同仰賴地球而生存;眾生雖然有男女、老少、強弱、智愚的分別,但是卻同為眾緣和合的生命體。相狀雖然千差萬別,但是清靜的佛性是平等一如的。

「共生」,含有慈悲,融和的意思。法界一切眾生是彼此互相依附。佛經有一則譬喻說瞎子、跛子、啞巴,藉著互相提攜幫助,終於安全地逃離火宅。一齣精彩的戲劇,除了有主角的精湛演出之外,還需要配角的無漏配合。我們生存的社會,也需要士農工商各行各業,貢獻每一個人的力量,才能建立祥和而共有的社會。慈悲,才能容納對方;融和,彼此才能共生共存。

佛陀曾說明所有眾生因為都具有佛性,所以眾生平等。佛陀初成道時,在菩提樹下,發出金剛一般顛撲不破的宣言:「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揭櫫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同體平等精神。

《法華經》中,常不輕菩薩常懷「同體平等」的慈悲心,禮敬一切眾生並且說道:「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這是因為常不輕菩薩認識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同體”包涵了平等和包容。有了平等和包容,好的因緣就會聚集。一切眾生皆有不同,懂得包容和接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一重尊重生命的表現。能夠明白同體共生的道理,就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而這也有助於建設一個和諧和睦的環境。

「共生」之所以說為慈悲觀,是因為佛教一向提倡「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悲是無偏私的關愛,慈悲是無對待的包容。慈悲不是工作中的上下階級對待,也不是日常生活裏的有無計較,更不是社會上的貧富差別。慈悲是眾生與眾生之間的融和與尊重。因此,慈悲,就是尊重生命;慈悲,就是共存共榮。

慈悲,是佛教的根本思想,譬如《法華經》:「願以大慈悲,廣開甘露門,轉無上法輪。」《大丈夫論》:「一切善法皆以慈悲心為本。」

想要得到真正的快樂,我們必須除掉阻隔在人與人之間那道無形的牆,敞開心扉。菩薩不僅悲智雙運,還覺悟出了同體共生的真理。他們視眾生為自己的孩子,毫無分別之心。為普渡眾生,觀音菩薩示現不的同身份,那是因為她視一切眾生如己。

縱觀歷史,所有大大小小的戰爭皆有“你”“我”之別而引起。世界上國家與國家之間雖然有戰亂,種族與種族之間雖然有仇隙,宗教與宗教之間雖然有派系,但是大家共同住在同一個地球之上,應該捐棄我見偏執,彼此守望相助,進而尊重每一個眾生的生存權利,以「同體」來推動眾生平等的思想,以「共生」來發揚慈悲喜捨的精神,讓地球成為和平安樂的人間淨土。

從生物學的角度,我們也可以看到大地眾生「同體共生」的現象。動植物以不同時間呼吸氧氣與二氧化碳,各取所需,相互受惠。在「食物鏈」裏,眾生也是環環相扣,生生不息,這就是「同體共生」的因緣法。甚至水鳥的鵜鶘互助捕魚,海狸合力築壩,海豚群居團結,保持生機,人類日常生活所需,也是仰賴社會各行各業供給。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因緣具足,一切才能成就。「同體共生」,動植物才能共同存在;「同體共生」人類才能和平相安。

.

每一個眾生好比我們人的五根手指皆有長短,但正是那長短讓我們能夠運動自如。一根手指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五根手指卻能握出一個拳頭。十指連心,雙手合十,正是謙虛和尊敬的表現。在認同彼此間有差異的同時,若也能包容,並不分彼此,那必定能夠創造一個互助互敬的和諧環境。

唐朝時代,佛教八宗興盛發展。當今,無論是小大乘或顯密宗,各宗派皆不分彼此,以弘揚佛法為唯一目的,攜手為佛教的發展努力。只要有開闊的胸襟,同時無分別之心,我必能像常不輕菩薩一樣,看每一個眾生的佛性。

一個團體之所以能成功達到目的,全有賴於團員的智慧和集體創作。“同體”即平等,“共生”即慈悲。惟有有“同體”和“共生”,方能成就一個完整且和諧的世界。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亨得尔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