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通知   国新办发布会   部委办发布会   会议与活动   采访信息   访谈直播   视频直播  
依恩法師:面向世界的中國佛教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7-10

各位法師、教授及各位嘉賓:大家好。

佛教自佛陀創教以來,無不隨著時代,配合當時的民俗風情,使傳法的方式日新月異,容易讓人接受。

現在就著「面向世界的中國佛教」這個主題,我提出四點看法1:

一.佛法語文化

國際企業界除了專業技能,語文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環。

佛陀時代,印度的語言有二百二十多種,主要的語言也有十三種。佛陀傳教也應用多種語言傳法,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中國的翻譯家中,竺法護通達三十大國的語言,鳩摩羅什、玄奘大師…等,皆通達多種語言,才有浩瀚的譯經事業。

佈教師如能通達國際語言,教義才能傳佈到該國領域。尤其佛弟子要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從小訓練起,就具備多種語文的才能,使佛法傳揚更具多元化,如同星雲大師一直提倡本土化佛教般。目前佛光山不斷積極培養國際化弘法人才,並將其著作翻譯成各國語言,使佛法得以普遍弘揚。

二.傳教科技化

隨著時代進步,目前社會已邁入資訊化、電訊化的潮流。這些現代化的科技,所帶來的意義不僅是「新」、「方便」,連生活習慣、人際的交流、思想的價值觀也因此有了改變。

過去佛陀說法,雖然只是以口傳授,但是佛陀很重視方法,應用了譬喻、因緣、重頌、長行等來教化弟子們。隨著時代、地域、文化的不同,傳教方式也有了多層次的改進。敦煌莫高窟發現的各種變文、魚山梵唄,或是唐代盛行的「經變畫」,都是隨朝代的進步所發展出來的。

大型的佛學講座,也利用了現代的科技,電視、衛星轉播等,更配合音樂、舞蹈、燈光。日後要進入令人賞心悅目的彩色世界,廣泛應用科技來弘法。

三.修行生活化

過去的人,開口閉口我要去閉關修行,只會自我陶醉在「修行」的名目中,假修行之名來沽名釣譽,這些都是佛陀所呵斥的「焦芽敗種」。

修行應該是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之中,在起居飲食的生活裏,而不是刻意的標榜。如維摩詰居士,在人間行道,「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如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在極苦地獄、苦海中救渡眾生作為修行。如佛陀每天托缽、行腳、教化等作為修行。中國的禪師們,如百丈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為修行。

什麼是真實修行?安住身心於戒定慧是修行,和藹待人、慈悲處事是修行,行住坐臥、舉心動念不離佛法就是修行。不以忙、勞、無、惱害為苦,不以娑婆惡濁為苦,心常住寂靜處,方為真正的修行。

四.寺院學校化

自古以來,寺院就是代表傳法、辦道的地方。有寺廟、庵堂就有法在,就能辦道,寺院也往往會成為當地的文化中心。因為寺院本身慈悲為懷,方便為本,所以貧苦時,可以向寺院求援;生病的時候能住在寺院治療;寺院也對於民眾有物質救助的功能。

潮流在向前推進,寺院的功能也應作具體的發揮。漢唐時代,佛教寺院堪稱為當時的文化中心。

現代的寺廟應該設立圖書館、視聽中心、會議室、講堂可以佈教弘法、辦活動來引導人心向善,以達淨化民心的功效。只有把寺廟功能學校化,才能接引民眾進入佛法,使眾生離苦得樂。

中國佛教如何面向世界?

1. 從佛法語文化,走入時代,走入世界每一個角落,使佛法能廣泛流傳。

2. 從傳教科技化,節省時空、人力,應用方法,達到最高效率與成果,提高民眾對佛教的認識。

3. 從修行生活化,以服務、奉獻、精進、耐勞作為修行,以生活作務為修行,以六度作為修行,使生活修行化,修行生活化。

4. 從寺院學校化,使寺廟發揮多項教育、文化等功能,為大眾服務,廣植福德來成就菩薩道。

如此即可達到如星雲大師所說的「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目標。(依恩法師)

1.:此文摘錄自星雲大師對佛教青年學術會議論文。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亨得尔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