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单霁翔

发布时间: 2019-04-16 09:57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王慧峰 | 责任编辑: 耿鑫

原标题:政协委员单霁翔

15年间共有近300位全国政协委员、9000多人次为他撰写的200多件提案给予联名

三届,15年,“政协”二字在单霁翔生命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作为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单霁翔的履职无疑是优秀、高效的。

15年间,他共提交了226件提案。“在政协提案中,我集中精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心工作以及面临的重大问题,我苛求自己要绝对执着和专一,每一件都是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提案,实现对事业的追求和对信仰的忠诚。”单霁翔说。

关于中国文化遗产日设立背后的故事,人们已经从单霁翔的不断讲述中熟知。从一件提案到一个节日,个中曲折迂回颇具戏剧性,政协委员单霁翔在其中付出的心力外人也很难体会。如今,这个特殊的日子已经逐步成为广大民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传承中华文明的共同节日。政府出台政策、投入经费,专家学者普查调研、奔走呼吁,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逐渐高涨,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正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类似这样的提案还有不少:全国文物普查、落实地震灾后文物抢救保护资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加强首钢工业遗产保护;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中文物保护工程、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大遗址保护工程;关于国家数字博物馆建设、中国民族博物馆建设、民办博物馆建设;关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单霁翔每次都是把提案纸背面可供40位委员联名的地方都签满了才提交上去,他统计了一下,15年间共有近300位全国政协委员、9000多人次为他撰写的200多件提案给予联名。“每次征集到40位委员对我的支持,这本身就是凝聚共识的过程,而这种共识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单霁翔说,每一件提案的背后都包含着自己的反复实践、不断调研和深入思考,他希望能通过一个个有针对性建议的提出,为我国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工作建言献策,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每当一件件政协提案经过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得以落实,单霁翔都会十分兴奋,这是一名政协委员所能够得到的最大肯定。

“政协像所学校,我在这里受益良多。”这是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单霁翔的由衷之言。

一日几地、一周数省,曾是单霁翔工作的常态,他自己都忍不住用“不堪回首”来形容。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自己一路前行?除了对文化遗产“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情结外,他说最主要的就是“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的工作方法。

在单霁翔看来,不断出现的问题、不断凸现的矛盾和不断涌现的挑战,将时间撕裂成一块块“碎片”,甚至一天之内要进行几次“脑筋急转弯”。如果不能针对闪过的想法及时停下来思考、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静下来反思,就会陷于疲于应付、不堪重负的境地。只有“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才能在复杂的情况下,夯实基础,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在困难的情况下,深思熟虑,心中有数,底气十足;在紧急的情况下,头脑清醒,敢于直面,坚守底线。

单霁翔一向尊崇恩师吴良镛,“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就是源于吴良镛教授所倡导的“融贯的综合研究”理论框架。几年前看完吴老所著的《中国人居史》后,单霁翔说他从中学习到三个道理:第一,做任何事,都应该向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第二,做任何事,眼睛都要向下看;第三,一定要放眼未来,为未来的生活多留余地。

对单霁翔来说,做官如是,委员履职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