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机制为“高质量”注入不竭动力

发布时间: 2019-06-20 10:27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王慧峰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高质量”需要变革的体制机制。

18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委员们站在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聚焦科技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提出要尽快破解那些影响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困难的问题。

“现行科技体制机制是我们最薄弱的地方。”周忠和常委指出,体制机制、人才和资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三大要素,目前,“无疑是体制机制改革最为重要”。在他看来,经济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本质上是相通的,那就是破除制度性障碍,落实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周忠和常委指出,创新平台的建设应更侧重应用和成果转化,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做好服务,调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真正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创新中来。

“我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我们能生产出多少高质量的钢材?”蓝闽波委员提出,我们必须立足于新时代对科技创新的新需求,加强趋势研判和前瞻谋划,建设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强化科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他建议,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围绕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稳定。

“我在调研中发现,国企也不是不愿意创新,但有时候现实压力令他们不敢创新。”赖明常委指出,作为我国参加世界经济竞争、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的主力,国有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总量、强度等指标很难令人满意。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国企研发投入的引导和约束机制,国企考核与激励必须兼顾长期投入与当期绩效的问题,构建允许试错的宽容氛围。

“判断一项新技术是否好,不能因为有多少院士给它投票,而应该是看市场需求和认同。”张雪樵常委认为,一直以来我们的科技评价体系不是以市场为中心,而是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是纯粹的、氛围浓厚的学术评判”,往往一项新技术早就出来了,我们却还在埋头写文章想着如何发表。

“我一直和我的研究生们说‘你们要到企业去’,但是说了5年了,就去了一个。”石碧常委的发言引起了在座委员们的强烈共鸣。他说,在国外,最优秀的科研人才往往到企业去,在我国却更愿意选择高校和各大科研院所。石碧常委建议,政府应该引导科研人员到企业发挥作用,这需要在改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出台更多的鼓励措施,“例如科研人员到企业工作可以减免税收等”。

委员们还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不仅在当下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也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