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也要讲科学

发布时间: 2019-08-08 09:07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胡扬 | 责任编辑: 江虹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是实现“健康中国”重要举措。运动是主动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运动与医学有机结合,预防控制慢病的井喷式爆发,构建体医结合的主动健康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越来越成为老百姓的重要诉求。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发布会上指出,2007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是28.2%,2014年这一数据已上升到33.9%,提高了5.7个百分点。随着健康中国工作的推进,近些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健康人口会更多。然而,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的增多也带来一些问题。有研究对社区参加健身运动居民的调查表明,一年内发生1次运动损伤的为32.1%,2次损伤的为38.1%;而中学学生的运动损伤比率更高,男女生一年内发生损伤的比例分别为62.8%和52.8%。另外,运动健身过程中运动性猝死案例也屡见不鲜。因此,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全民科学健身十分必要。

全民健身上升为全民科学健身,体医结合是关键。全民健身服务和卫生健康服务关注的都是公众健康需要,都具有全民性、普及性和公益性,将二者结合形成“体医结合”的科学健身模式应该是构建民众健康屏障的最佳组合,有利于将医疗服务、健康教育与全民健身高效、顺利地推进,从而使人人享有健身、享有健康的目标真正得以实现。然而,由于我国卫生与体育两部门体制上的各自为政以及条块管理,本应发挥的“体医结合”共享和协同作用很难达成。因此,在现有体制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体育与医卫部门的联动管理,是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

体医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运动处方,也就是让民众通过体质及医学测试,根据其个体的体质与健康状况、个人兴趣,以处方形式规定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运动健身指导方案。而针对慢病人群的运动处方,因要考虑其病情控制的药物治疗与运动之间的协同,是更为复杂的个性化运动处方。目前,我国在运动处方研究上还基本以效果验证的实验性研究为主,缺乏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上的个性化运动处方,需要加强运动处方研发及运动处方库的建设工作。此外,运动健身效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仅靠“运动处方”还达不到精准指导的要求,还需要以运动处方为核心,依据个体差异特征,综合社会心理学、医学、生物学、运动学等多源信息制定运动健身指导方案,才能达到运动促进健身的个性化精准指导,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全民科学健身。

医务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他们虽然知道运动健身、防治疾病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有关运动知识,无法给服务对象开出具体的、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因此,要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有关运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将运动健身指导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要求医生能够在问诊时询问病人体力活动及运动的相关信息,对体力活动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作用进行详尽的分析论证,给每一位病人、来访者以及在每一项治疗计划中制定运动处方。

一方面鼓励医学院校与体育院校通过联合办学、联合培养的方式,设置具有“医体结合”特色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体育学和医学两方面的知识,培养出具备医学和体育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创造条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医体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到社区工作和服务。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