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协常委会专题议政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

发布时间: 2019-09-26 08:58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 作者: 林仪 揭春雁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人民政协网9月23日电(记者 林仪 揭春雁 通讯员 余家明)“我是做医学研究的,目前正在研究胶囊胃镜。这个项目从2004年在省里立项,但到现在还没有落地转化。”在9月17日召开的广东省政协常委会议上,省政协常委、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的发言引起与会者关注。

此次省政协常委会议围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环境”专题议政。

省政协副主席林雄追问胶囊胃镜项目难以落地的原因,“体制内的发明专利都属于职务发明,而职务发明的所有权归属是单位。如果单位不批准,专利就没法转化。即便单位批准转化,但也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难以实现。”刘思德解释道。

刘思德遇到转化难题并非个例。4月至6月,省政协专题调研组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环境”为题,先后赴北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及香港、澳门等地实地调研和听取意见,对惠州、东莞、江门、肇庆市进行书面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中指出,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大量“沉睡”专利,其中不乏高价值专利。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专业机构和团队,专利布局、市场开拓、合同签订谈判等能力不足。此外,课题经费使用、审计等国有无形资产管理政策与机制不完善,也使得发明人在成果转化中顾虑重重。

“能否借鉴西南交通大学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验做法,在广东省属高校推广和试验新的知识产权所有、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探索新型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模式?”常委会议上,委员纷纷出谋划策。

应该从国家的顶层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成果的产权界定,比例是多少。二是交易方式,要么通过合资,要么通过知识产权交易所实现。”省政协常委、民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程昆说。

“美国一些著名的大学是这样做的,对于发明人的专利,大学收取管理费。专利成果转化是市场行为,成败都归发明人,大学不担风险。”省政协常委、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常务副主席郭基辉则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省政协常委、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副会长杨道匡建议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把专利项目和风投资金汇聚在一起,“在那一碰撞,这个事就成了”。

“我们做金融的也非常关注知识产权,但许多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仍然难以获得贷款。”省政协常委、广州银行副行长黄程亮分析指出,知识产权转化中的质押融资的“三难”问题比较突出,即评估难、风控难、处置难。

对此,省政协调研组建议,强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为优化大湾区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环境打通关键环节。如在自贸区开展知识产权跨境融资试点工作,赋予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更大科研自主权,引导市场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评估、融资以及资产证券化工作等。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带来了新机遇。

“知识产权需要共商共建共享,才能更好地推动行业发展。”省政协常委、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呼吁,在加强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多想一点办法,更好地去开发和使用知识产权。

省政协常委、科教卫体委主任郭俊是省政协调研组组长,一路走来,他既看到了不少问题,也发现了新机遇。他说,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方面,大湾区要争取起示范引领作用。其中,关键的不是三地规则的统一,而是三地规则的对接,这一点通过协商是可以实现的。

省政协调研报告也提出,建立健全粤港澳三地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合作体系,为优化大湾区创新发展环境搭建合作平台,包括完善大湾区知识产权协作机制、构建大湾区纠纷解决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大湾区知识产权贸易平台体系。

省政协主席王荣指出,大湾区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但对标其他国际湾区,对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环境要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为此,他强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以跨区域合作为突破口,全面深化粤港澳知识产权合作,构建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服务链,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和知识产权国际贸易枢纽,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