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孙恩光:不是故乡胜似故乡

发布时间: 2019-12-13 10:34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徐金玉 | 责任编辑: 江虹霖

“我是香港人,在澳门生活了近40年。它虽不是我的出生地,却是我心中的第一故乡。”全国政协委员、澳门中桥投资集团主席兼总裁孙恩光说。

上世纪80年代初,我第一次去澳门,是陪着一位做制衣的朋友“办配额”。港澳市场都有出口配额限制,但要想拿到国外客户的订单,配额是第一位的。香港的配额紧俏,澳门就成了企业办工厂、办配额的一片蓝海。

当时香港到澳门,出行基本都坐船——飞翼船。那时候的船不是喷射船,都是贴着水面飞,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

初见的澳门,更像个小镇,有些落后。现在的澳门市中心新口岸区,在当时还不是繁华的商业街,而

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上档次的餐厅只有三两家,路上的人更是少。很多澳门人都跑到香港去打工,在当地没有什么工作岗位。

但是没想到,这不算完美的第一次到访,竟将我和澳门的距离越拉越近。我在香港做旅行社,那时的港澳旅游就像是一个连体婴儿,一般来香港旅游,都会去澳门玩一天。为了开拓和了解澳门市场,我常常到澳门。从最开始的时间一分为二,一半香港一半澳门,到渐渐地,我在澳门停留的时间越来越久。上世纪80年代末,我干脆举家搬来澳门。

澳门是个人情味特别浓的地方,街里邻坊都特别熟悉。没有那种钢筋水泥的陌生感,反而平添了很多温情和自在。我们常常开玩笑说,自己住的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被称为“澳门街”的地方。在这里,什么坏事可都干不了。因为彼此都太熟悉,谁昨天去了赌场,第二天全街坊的人都知道。但正是这种看似没有神秘感的亲近,让我们的生活特别温暖、惬意,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澳门回归祖国之前,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字——盼。这种盼望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想法,而是澳门居民共同的心声,大家都盼望着回归祖国的怀抱,真正地安居乐业起来。

回归之前,澳门的治安可以说是一塌糊涂,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放火、枪战等事件,黑社会势力较为猖狂。而且当时警匪一家,葡萄牙人根本管理不了。当时的澳门就混乱到这样,更别提百姓们的生活了。

回归那天一大早,澳门的大街小巷就被欢迎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组织了很多人前去迎接驻澳部队,当时内心真的是无比激动———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当澳门上空升起五星红旗时,感觉我们终于有了“主心骨”,有祖国为我们撑腰了。

回归以后,澳门治安立刻得到改观。走在大街上,再也不用担心被黑社会侵扰,那份安全感、自豪感、满足感,那份澳门人生活的幸福,是祖国母亲给我们的底气。现在的澳门,在国家的支持下,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下,这里不仅有全世界最好的酒店、餐厅,而且正在打造世界休闲旅游中心。

我喜欢摄影,常常在澳门的街头巷尾流连忘返。澳门的景致,一张一张都被我定格在相机里。这种文化底蕴,是有钱也买不来的。

澳门曾在中西交融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在400多年前,这里就已有外国人定居。很多传教士要去印度、日本、马来西亚等,第一站都要先到澳门学习东方文化。澳门还是世界现存的中国第一张照片的拍摄地,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影像文物鉴定保护基因库研究项目也可能落户澳门。澳门借助在中国影像史的开端地位、影像文物基因库研究项目以及国际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教育项目三项机遇落地,或可一跃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影像文化遗产抢救中心城市。现在,我正在积极推进这一事项的落实,并且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相关提案。

澳门经济要适度多元化发展,完全可以借助自身优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担当”。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深圳有着科技创新优势,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而文化恰恰是澳门可以发挥自身所长、满足国家所需的领域。几百年来中西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澳门独特的历史人文特色,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又有浓厚的国际色彩。这些文化元素是大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彰显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更多地发掘其文化价值,进一步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现在,澳门回归祖国20年了,我想说:澳门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真正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我期待澳门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