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机关第二次公众开放日现场记

发布时间: 2019-12-16 10:07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包松娅 | 责任编辑: 江虹霖

距离全国政协机关首次公众开放日活动已月余,千呼万唤中,第二次开放日活动14日如约拉开帷幕,包括高校和中学师生、退休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等200余名普通群众走进政协、了解政协。

早上9点刚过,分组参观的队伍陆续由全国政协礼堂南门进入,此次参观路线仍与首次开放日保持一致,大家将通过对常委会议厅、全国政协礼堂、中国政协文史馆等几个有代表性活动现场的体验,感受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力量和温度。

场景一:年龄最小的参观者

“来,看看这几个字你认识吗?”全国总工会系统的王嘉斌不是独自前来,而是“全家总动员”。看到这一家子时,参观尚未开始,爸爸王嘉斌领着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站在人民政协报的电子屏前认字。当电子屏滚动出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的照片时,男孩高兴地叫道,“这是习爷爷,我知道。”

全国政协在哪里举办常委会议?一年一度的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有什么由来?双周协商座谈会的渊源是什么?人民政协的历史和如何发挥作用,对于成人年而言,理解起来仍需基础,幼小的孩子们能有收获吗?

“这个年纪的孩子要真正理解政协当然是有难度的,但这并不妨碍通过体验和感受政协氛围,在孩子心里种下一粒协商民主的种子。”显然对政协有一定了解的王嘉斌向记者解释,孩子可能现在不懂,但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无形的。

或许出于同样考虑,这是本场年纪最小的参观者,却不是唯一的孩子。

此次开放日活动中,记者发现至少有5位家长选择带着孩子一起来。这些孩子最小的在上幼儿园,最大的也还是小学生。他(她)们挂着大大的讲解器,跟在爸爸妈妈身旁,眼神里充满好奇与渴望,低声叽叽喳喳问个不停,“爸爸,这个照片里的人在干什么?”“爸爸,这里开会的桌子为什么跟我们上课时不一样?”“妈妈,什么是生态文明?”

孩子们也许会发现今天的参观与以往似乎不太一样,也许会觉得讲解器里的语言并不听得太懂,但如同孩子们见过“习爷爷”的照片就会叫出来,未来当他们再次与人民政协“相遇”,他们也一定会恍然大悟道,“这是政协,我知道。”

场景二:“我们有自己的提案”

在此次开放日活动的五组参观队伍中,有一个群体很显眼,他们都穿着校服,上面印着北京一零一中学。

“对政协有一定了解,但这是第一次走进全国政协机关,并且认识到人民政协原来在这么多领域都产生过深远影响,非常敬佩。”一零一中学高二学生赵宇轩所说对政协的了解,来自学校2016年成立的模拟政协社团,这个说话从容自信的孩子,正是社团的新一届社长。

据了解,北京包括一零一中在内设立模拟政协社团的学校并不在少数,他们经常开展时政评论、考察调研,并多次受邀观摩北京市政协履职活动,在委员们帮助下撰写学生“提案”。这也成了北京市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课创新实践的具体举措。

这次通过公众开放日,让学生们进一步走进全国政协,用带队的一零一中政治教师李杰的话讲,就是让思政课能“顶天”、能“立地”。“这样的活动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国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自己身边的一点一滴,才能有效避免口号空洞、三分钟热情的运动式的教育方式,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对了,我们模拟政协社团今年已经有了自己的‘提案’,《关于在企事业单位建立高中生职业体验基地的建议》。”赵宇轩告诉记者,这份提案的来源正是现在高中生面临的具体问题,而他们也正想办法通过委员,把这一份学生提案带上不久将召开的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全会。

场景三:“我对‘协商’二字印象最深”

全国政协礼堂一层“金厅”,橘黄的灯光笼罩着红色座椅。这里是全国政协举办双周协商座谈会的现场。

“其实全国政协早在1950年9月21日,就出台了《双周座谈会暂行办法》。到2013年,全国政协建立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座谈会每年举办20次左右。”讲解员告诉大家,会议举办时,会场会布置成椭圆形,全国政协主席会坐在中间,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两边坐着的是20位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党政部门负责人,大家共同就某一问题的推动解决畅所欲言、协商议政。

清华大学法学院学生崔馨予站在最前面,她一边听讲解,一边仔细观察座谈会现场,“我是学法律的,其实对人大接触的多一些,这还是第一次认认真真了解和学习政协的历史和作用。”

谈起在参观中对政协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崔馨予脱口而出,“协商”二字。

“这可能也是政协最大的特点,能将社会各界不同身份背景,甚至不同意见的人士聚集在一起,大家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这太难得了。”崔馨予坦言,再加上刚才看到宣传片上的协商现场和政协履职片段,之前我们都知道政协重要,但不知道为什么重要,重要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沉浸式体验,相信各自都能找到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崔馨予的同学们在走进全国政协机关之前,已与政协“结缘”。

十天前,人民政协报“假如我是委员”小程序邀约清华大学师生走近人民政协活动在京举行。活动中,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全国政协委员皮剑龙跟师生们面对面分享了他们的履职经历和感受。

“如果说上次活动是一个‘序曲’,今天有机会全面聆听历史的政协回音,就是最深沉华美的篇章,让大家在实践中更加真切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魅力。”清华学子们说。

场景四:“期待人民政协进一步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政协礼堂三楼大厅,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每年都在这里举行。

来自自然资源部的一位老干部,坐在仿佛仍充满新年欢乐气氛的大厅里,感慨道,“在部里工作时经常与全国政协人资环委联系,人民政协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推动作用,至今历历在目。”

这位始终不愿透露姓名的参观者,对政协在生态环保上的作为如数家珍,“比如保护母亲河、长江大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等,都离不开政协多年呼吁推动奠定的基础。”

同时这位可以称为政协“老朋友”的参观者,还留意到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特点。他说,原来政协在参政议政、献言献策上下了很大功夫,现在人民政协更多将力量汇聚到集民智、通民意,也就是凝聚共识四个字上,在归拢民心上起到更大作用,这是一个显著特点。

采访结束时,这位参观者补充道,自己还有一个建议和期盼,“希望充分运用政协协商的平台,在帮助国家和老百姓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人民政协能进一步发挥更大作用。”

这期盼,来自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