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体重仅2.5公斤的早产儿,检查发现竟然患有胃穿孔,必须进行手术修补,医生及时施救挽回了孩子的生命。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男婴谷谷(化名)情况稳定,于昨日(8月24日)下午康复出院。

一个多月前,7月 15日晚8时,鄂州人刘女士(化名)因疤痕子宫,紧急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进行了剖宫产手术。随着一声闷闷的啼哭,胎龄仅36周的谷谷提前出生了。因为早产,同时孩子还出现了呻吟、吐沫。考虑到孩子有可能发生新生儿湿肺或肺炎,医生将谷谷转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新生儿科住院治疗。

出生后第二天,谷谷情况稳定,试喂温开水没有呕吐等情况后开始吃奶。第一次谷谷喝了10毫升的牛奶,谁知晚上8点左右,孩子出现了腹胀。值班护士唐李桢马上给孩子行胃肠减压,从胃内抽出较多空气后,谷谷的腹胀有所缓解。

但三个小时后,孩子再次出现腹胀,肚子鼓得像皮球,情况比之前还严重。同济医院新生儿科李文斌主任医师说,“我们赶紧给孩子做了腹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孩子竟然是消化道穿孔,我们立即联系小儿外科夜班值班医生急会诊。”因患儿情况紧急,小儿外科值班医生马上请示小儿外科杨继鑫副教授。

“极有可能是先天性胃壁发育不良,导致肌层缺损所致。” 杨继鑫副教授判断,“必须马上手术,否则孩子会有生命危险。”随即,杨继鑫副教授连夜从同济医院主院区赶往光谷院区。

经过一番准备,谷谷被抱进了手术室。术中,杨继鑫副教授发现谷谷胃前壁有一处三角形的缺损,面积达6厘米×5厘米×5厘米,正是这块缺损,导致出生才几天的谷谷出现了胃穿孔,而且胃壁粘膜坏死,大量胃内容物溢出。杨继鑫副教授为孩子进行了胃穿孔修补+胃肌层缺损处黏膜切除手术。由于缺损面积大,缝合难度大,手术用时近4个小时。


据了解,新生儿胃穿孔比较少见,仅占新生儿外科急诊的2%左右。常在出生几天内发生。主要病因是胎胚发育障碍导致胃壁肌层薄弱或者缺损,使胃壁薄如纸,孩子出生后吞入气体或进食使胃内压急剧增加,造成穿孔。胃穿孔后,孩子表现为拒奶、呕吐、啼哭,随后出现进行性腹胀、精神反应差、呼吸困难、发绀等。该病死率高达50%~80%,存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12小时内诊断者存活率可达50%,超过12小时则成活率仅为25%。

术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谷谷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新生儿科和小儿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先后闯过了严重脓毒血症并发休克,肝、肾、凝血等多脏器功能受损,伤口愈合等重重难关,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情况逐渐平稳,没有发生吻合口瘘等情况。术后22天,谷谷顺利的喝了5毫升牛奶,目前,谷谷的奶量已经慢慢增加到45毫升,体重也增加至3.2公斤。

医生提醒,对于出生后早期没有开始喂奶或刚开始喂奶即突然出现不明原因明显腹胀、呕吐的宝宝,应警惕先天性胃部发育不全并发胃穿孔的可能,及时到医院就诊,做腹部X片检查加以排除。对于实施了胃大部切除手术后的宝宝,可能会存在吸收障碍,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脂肪泻等并发症,家长一定要坚持带孩子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