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账乡管”中的新问题亟待重视

发布时间: 2020-09-07 09:35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刘鹏飞 秦风明 | 责任编辑: 江虹霖

实行“村财乡管”后,农村财务管理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对提高农村财务透明度、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减少不正当开支、减轻农民负担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目前“村财乡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改进解决。近日,农工党长治市委会对山西省长治市部分县区农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村账乡管”在执行中存在一些新问题。

流程繁琐、监管缺位,制约村级经济发展

乡镇政府重管理轻服务,“村账乡管”流程繁琐。由于报账流程涉及环节多,直接影响到村上一些正常工作的开展和为民服务事项的办理等。例如,襄垣县古韩镇栗家岭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年集体收入10万余元。近年来村里积极探索以“十户联创”为载体的乡村治理模式,通过量化评分,每月召开一次评议会,每季度实施一次奖励,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模式和样板。据村会计反映:村里的日常开支较多,每报一个单子都需要乡农经中心主任、分管农经中心领导、包村片长、分管副镇长、镇长5个人签字,经常去了找不全人,签字困难。同时,村里每年往镇里报的各种资料、报表,上级都要求U盘、电子版、纸质版缺一不可,一个小村每年光材料打印复印费用都在上万元。以上情况不仅耽误事,更重要的是由于效率不高,村干部的办事积极性受到阻滞,影响村级治理能力有效发挥。

乡镇核算中心履职和监督缺位,存在廉政风险。“村账乡管”主要模式为乡镇成立农经核算中心,村级报账员报账,核算中心人员记账,集中核算。由于专业会计人员少、业务量大,乡镇核算中心实际上仅是“报账式审核”管理,只停留在账务处理和凭证合规、财务手续审核上,未能对支出业务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查。个别村为了办事方便,出现了收入不入账、体外循环坐收坐支现象;同时,在村账批报过程中,一些乡镇干部故意刁难,极易产生个别乡镇干部利用签字权吃拿卡要、插手村级工程项目的风险。

“村账乡管”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制约了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上党区韩店街道韩店村除入股陶清河水泥厂外,仅依靠门面房租赁年集体收入1000余万元;上党区南宋乡东掌村依靠煤炭产业、投资公司、旅游开发公司等5家村集体企业,2019年集体收入1.38亿元。这类集体产业体量巨大的村,每一笔收支往来都需要到乡里报账,干预了企业正常经营活动。而对于村级来说,集体企业财务无法独立核算,“村账乡管”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阻碍了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探索新机制,助推集体经济更好发展

基于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一、优化“村账乡管”报账流程,提升乡镇公共服务职能。乡镇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能,建立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办理。优化报账流程。由原来的5人签字,改为明确由乡农经核算中心主任和包村乡镇领导2人签字,中心主任负责财务凭证手续合规审核,缩短报账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执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对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农民关心的经济事项要及时公开,对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定期公开,同时村委会应对公开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妥善保管接受检查监督。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村账乡管”工作科学化水平。乡镇政府要完善内部审计机制,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加大对乡镇财务人员的监督力度,组织农经、民政、纪检等相关专业人员,明确职责,对上级资金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对农村组织涉及收取款项定期跟踪,做到款项收支合理,确保每笔涉农资金用到实处。对村集体经济规模较大且企业数量较多的村,要引入第三方审计和财务公司进行专项审计监督。农经部门应定期对乡村干部进行法律、农经财务知识培训,加强廉洁自律教育,尤其对乡村财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和制度及时有效落实。

三、助推村集体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对具备一定规模企业赋权财务独立核算。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乡镇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通过调查摸底,为村集体企业分门别类建立动态台账。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对村集体收入较小的,可继续实行“村账乡管”制度;对村集体收入较多且村级组织受过国家级、省部级表彰的,可在“村账乡管”的同时,给予村级组织一定的资金自由支配额度,用于日常活动所需;对村集体收入数额巨大且集体企业数量多的,积极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实行企业财务独立核算,通过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公司化运作,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作者刘鹏飞系山西省政协委员、长治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长治市委会主委;秦风明系农工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