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中国> 版权区> 媒体动态

大中城市退休生活质量指数首次发布

发布时间: 2015-12-18 15:17:4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苏娜  |  责任编辑: 苏娜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耀垠主旨发言(苏娜拍摄)

中国网1218日讯(记者苏娜)今天上午,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在北京正式发布了《2015大中城市退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以下简称退休质量指数)。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耀垠,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公共管理著名专家,公共管理学院前院长董克用,外事女翻译家、国际劳工组织性别平等局前局长张幼云,瑞士国际管理与产业发展中心教授、哥本哈根商学院教授、北欧国际管理学院院长言培文   Per Jenster等领导、专家、学者和媒体朋友参加了会议。这是国内机构首次采用指数形式,以退休人群生活品质为主线,全面衡量城市应对老龄化的建设情况。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院长桂富强主持会议(苏娜摄影)

据悉,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是全国老龄委同高校合作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老龄科学研究基地,力求以跨学科洞察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推进我国的老龄化问题研究,旨在成为推动社会创新和政策创制的新型智库。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别国主任葛云燕主旨发言(苏娜摄影)

变老的中国:2亿老人,70%城市空巢率

我们了解到,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总人口的15.5%达到了2.12亿,已是目前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劳动年龄人口的跨地区流动,老年群体开始单向流动至发达地区——城市,正在成为容纳老年群体的“主场”。另一方面,城市存在的空巢率高、代际不公、投入过少、“老漂族”等诸多问题,也导致老龄群体生理机能下降,以及对自身的悲观认知。

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一帆教授解读报告(苏娜摄影)
 

会上,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一帆教授认为:“有尊严、有活力的退休生活,不仅仅在于满足需求与被关爱”,“更在于赋予退休老年人应有的学习知识权、发展能力权、参与社会权、体验生活权、挑战人生权和实现价值权”。而消解代际鸿沟,帮助城市补齐自身短板,建设“积极健康老龄城市”,正是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发布退休质量指数报告的初衷所在。

全面衡量城市老年生活品质:5大维度 44个指标

据了解,早在2002年的联合国《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中就提到:“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包含了努力使老年人有机会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目标”。一个适合退休者居住的城市,不仅仅对老年人生活有利,同时要适用于所有人群。因此,报告从全年龄层的角度出发,通过健康医疗、人居环境、交通出行、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经济金融5大维度的考量,以及44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二级指标的数据采集,对全国38个大中城市进行了评估。

瑞士国际管理与产业发展中心教授、哥本哈根商学院教授、北欧国际管理学院院长言培文  Per Jenster介绍北欧国家老龄化情况(苏娜摄影)

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在迈向适宜退休的进程中呈现出区域不平衡的特点。发展较早且资源集中的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几乎占据了排名前列;处于第二梯队的城市很多,彼此之间的指数比较接近。而通过对各维度二级指标的前后五位城市横向比较表明,一个城市自身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至关重要。

会议现场(苏娜摄影)

    最后,与会专家和学者们就中国老龄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老龄化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国际上老龄化问题值得借鉴的经验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专家们认为,本报告以绿色为主基调,“倡导可持续性与城市对不同年龄人的包容,希望推动各个中心城市创建包容、安全、有活力的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不让一个人掉队,不管他(她)年龄多大 ”,是一份重要的、有特色的研究报告,值得全社会关注。

 

责任编辑: 苏娜
标题图片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