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全国“两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了,“两会”的新闻发布会是我们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2月24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全会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先生做客中国访谈,就热点问题与网友交流。
主持人:正是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并不是说我听清楚就明白了,所以您提到了国家的修辞能力,来增强我们发布信息的公信力。这里我就想问问,您解释一下什么叫国家的修辞能力?
赵启正:我们在对外表达中国事情的时候,最有发言权的是谁?是中国,因为这件事情就产生在中国,我们是这件事情的参与者、编辑、作者,那么这句话在对外表达的时候,在国际上能不能引起重视,这就是修辞能力。
比如最近几年,输入的词汇很多,“软实力”、“硬实力”、“文化的冲突”等等,这是外国的修辞赋予特别意义成为专有词来到中国,那么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词输出到外国?比如“自主创新”,这是在中国提出来的。为什么要自主创新?因为中国最近五百多年以来,由于封建社会的存在,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如外国进步的快,因此中国对科学技术的贡献是较少的。
你看我们的数学、物理的定律,用中国人民自己的很少。我们现在眼前使用的许多现代化设备如摄像机、手表、眼镜、MP3等,都是外国进来的。以中国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能够这样下去吗?
我们想要为世界做贡献,首先为中国做贡献。我们现在的高科技产品专利一半以上是外国的,并且重要的专利都是外国的。每做一台DVD放映机要给人家1到2美元的专利费,每年生产几千万,就有几千万的专利费。所以我们提出要创造专利的任务,需要这样的专利。专利是我们提出来的,我们投资了并牵头去做了,我们叫它独立创新,就是鼓励中国人多创新。
但是这样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就麻烦了,翻译成“独立创新”,华人大学的教授问我:现在的创新都是国际合作,怎么你们独立就能创新,这样不是效率很低吗?我说不是不欢迎合作,问题是这个题目是中国人牵头的,是中国人觉得需要做得,中国人是组织者,或者骨干力量是中国人,这就是自主创新。他说这样我就理解了,这就是修辞能力。
中国的修辞没问题,在修成外语的时候,外国人没有类似的概念,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