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新闻

新西兰:我使馆公布失踪人员名单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2-28

■ “新西兰强震 25名中国公民失踪”追踪

新华社电 (记者刘晨 黄兴伟)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27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目前在新西兰地震中失踪的中国公民人数仍为23人。

失踪者主要为留学生

使馆官员表示,在26日公布初步名单后,名单上的李彦晖和熊璟雯主动与克赖斯特彻奇抗灾指挥中心联系,确认人身安全。随后,使馆又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获悉,已和此前出现在初步名单上的一名香港女性公民取得联系,但另有一名香港女性公民在地震中失踪。

根据最新公布的名单,目前仍有23名中国公民在此次地震中失踪,包括一名中国香港公民。失踪者主要是就读于当地一家语言学校的中国留学生。

使馆设临时办证点

中国驻新西兰使馆政务参赞程雷27日说,为保证受灾同胞尽快回国,使馆自当天起在克赖斯特彻奇设立临时办证点,为侨胞办理回国证件提供便利。

程雷还宣布,为帮助新西兰开展震后救灾,中国政府已决定向新西兰政府提供5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此外,程雷说,目前已有6名失踪人员的家属共14人抵达克赖斯特彻奇市,使馆已对他们的生活作出妥善安排。

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当地时间22日发生里氏6.3级地震,目前已确认147人遇难。

■ 现状

灾区5.5万户家庭仍断水

据新华社电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27日宣布设立克赖斯特彻奇地震筹款基金,呼吁国际社会为受灾民众和灾后重建捐款。

地震致死人数已升至147人,同时仍有超过200人失踪,遇难者包括20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目前,遇难者身份鉴定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目前,地震灾区82%的供电得到恢复,但仍有5.5万户家庭断水。

■ 连线

“当地华人争当志愿者”

从河南前往克赖斯特彻奇留学的李沛衡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称,地震发生后,很多中国学生选择暂时回国。

李沛衡说,27日,她到机场送人时发现,“整个机场全是人”。据其观察,机场的中国学生比较多,可能是因为国内的家长不放心这边的情况,所以要求孩子回国。

李沛衡称,地震发生后,在当地生活的华人纷纷担任志愿者,帮助当地实现重建。她房东的儿子只有17岁,也担任志愿者,帮助很多居民清理道路和门前的淤泥。

本报记者 张乐

■ 讲述

“希望父母赴新西兰养老”

失踪者张迪迪曾通过视频透露心愿

在中国驻新西兰使馆公布的23名中国失踪人员名单中,有一位是来自河南洛阳嵩县的张迪迪。去年10月,她去新西兰留学。

说起姐姐张迪迪,弟弟张文超说,家中一共4个孩子,张迪迪排老三。尽管家境不好,一家人还是全力支持张迪迪留学。

一开始,张迪迪读的是与澳大利亚一所大学合作的涉外班。由于澳大利亚学费贵,张迪迪改选新西兰,并把学习时间由一年减为半年,9万元学费还是爸爸借来的。

张迪迪每隔一两周会同家人进行电话联系,有时,她也会借用同学的网线与家人视频。2月21日晚,姐弟俩网上聊天时,张迪迪特意要求同妈妈视频。通过视频,张迪迪对弟弟说,希望将来在新西兰工作后,能把父母接过去养老。

两天后的晚上,家人从电视中得知了地震的消息,连夜联系中介办理出国手续。按计划,3月3日,张文超与其二姐前往新西兰。

目前,家人晚上轮流守在电视和电话旁等消息。

本报记者 卢漫

■ 失踪中国公民名单(截至27日23:00)

赖嫦(1983年9月8日出生,来自广州) 钟艳桃(1979年3月16日出生,来自广州) 蔡昱(1979年11月6日出生,来自上海) 涂汇沄(1988年9月5日出生,来自湖北) 王涛(1981年12月15日出生) 叶彩英(1983年10月3日出生,来自广东) 张辉(1976年10月11日出生) 陈杨(1982年2月4日出生) 徐琳琳(1984年5月8日出生,来自辽宁) 徐秀娟(1964年6月26日出生,来自哈尔滨) 靳曼(1985年1月7日出生,来自河北) 韩西泠(1986年2月26日出生,来自江苏) 张迪迪(1987年4月28日出生,来自河南) 王丽敏(1978年11月16日出生,来自辽宁) 李婉菊(1966年4月6日出生) Li De(1992年12月22日出生) Dai Jing 张伟宇(1981年11月7日出生) 冷金燕(1980年12月24日出生) 何雯(1985年8月12日出生) 霍思文(1982年5月5日出生,来自哈尔滨) 忻思斯(1982年10月27日出生,来自上海) 郑朝阳(1976年2月10日出生,来自香港)

(信息来源: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网站)




责任编辑: 张然视频来源: c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