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以文化力量撑起社会责任

发布时间: 2014-12-29 14:43:41  |  来源: 正觉讲堂  |  作者: 吴婧  |  责任编辑: 吴婧

   

 “2014年第四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奖”颁奖典礼12月16号在北京盛大举行,来自台湾佛教正觉教育基金会获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奖”。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历史上和现在都承担了很多的重要的社会功能。慈悲观是佛教教义的心也是佛教慈善理念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最常见的比如说“佛家人以慈悲为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普度众生”等等,这些思想在传统社会当中产生重大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教育和教化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事实上进入现代以来佛教对中国慈善公益事业贡献突出。

    佛教正觉同修会和佛教正觉教育基金会长期以来不仅弘扬优秀佛教传统文化,更是依靠着这股正能量带动了中国社会责任的实践活动向前推行。台北市佛教正觉同修会自199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2006年正觉教育基金会成立。两会所有收入均为会员及学员及认同者基于佛教慈悲为怀,善护众生关怀与净化社会风气的宗旨自动自发的捐助。在两会的共同努力下,具中国传统特色佛教文化的社会公益实践日渐成熟。


    20世纪90年代初,佛教正觉同修会自成立以来,除了秉持慈悲为怀宣传戒杀放生、劝善培福等道德慈善的观念之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重视济贫赈灾、助残养孤、等实物慈善,丰富人们的精神活动和公益实践活动,把佛教的慈悲、普度众生等观念融入现代社会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事功,并促进了慈善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 另外,正觉两会多年不断致力于玄奘法师所传并于唐宋盛世所广弘的、朴实的、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达到导正社会善良风俗的目的。为此每年投入的资金约1000万元,用于出版各类书籍文宣及电视弘法;同时开展免费讲经说法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弘扬我们优秀的佛教文化,另一方面又有助于消除不正确的价值观。

    慈悲济众难

    在佛教文化正能量的感化和驱动之下,正觉两会更将大量资源投入弱势族群的救济之中。

    多年来,正觉在台湾大溪各中小学、台北市明伦高中、国立彰化高商以及全台湾八大都会设立清寒学子奖学金。但是与其他奖学金不同,正觉不以成绩好坏为标准,只考察接受奖学金学生的品行是否优良。正觉两会在给孩子们提供经济支持、让他们感受社会温暖的同时,更想帮助他们树立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取向。因为这种良性指导,很多获得奖学金的孩子在走向社会后,成为乐于助人、促进社会和谐而不计个人回报、不和别人攀比的人。

    正觉每年都会与全台湾八大都会区愿意配合的里长合作,于春节前发起雪中送炭活动,发放现金红包给贫困民众,让他们感到人间的温暖。正觉还经常以现金救济各弱势族群,包括:捐助忠义育幼院,提供失怙孩童学养所需;捐助台湾大学附属医院新竹分院200万新台币成立医疗基金,提供贫困者医疗经费补助;每年捐助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办理社会公益,捐助台北市浩然敬老院及独居老人,捐助台北市身心障碍者圆梦计划;经常捐助其他公益团体,如励馨基金会、视障协会等等。

    大爱融两岸

    时穷节乃现,患难见真知。正觉两会在平时救助困难民众之外,在两岸民众遇到灾难的非常时期更是积极投入赈灾救援活动。

    2008年震惊全球的汶川地震发生后,台北佛教正觉同修会、正觉教育基金会、正觉寺筹备处等深感大陆灾区民众的苦难,立即组织向四川地震灾区捐善款60万美元,用于灾区学校、寺庙的重建及残障人士的康复治疗。受到国家宗教事务局蒋坚永副局长接待的台湾正觉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张公仆表示:他是带着台湾信众对四川灾民的关怀而来,台湾也曾发生“九•二一”大地震,因此对这次汶川灾区民众所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2014年8月初云南鲁甸6.5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以及巨额的财产损失。正觉两会的同胞闻知如此悲痛消息后立即积极行动起来,再一次向处在悲伤和痛苦的灾区同胞伸去了援助和关爱之手,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为灾区捐赠急需的救灾款项,支援了灾区的灾后重建。

    在台湾地区,正觉同样做出了大量功德。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正觉捐款469万台币;2009年台湾莫拉克风灾,正觉捐款702.5万元新台币及50万元物资赈灾;2014年台湾高雄气爆事件,赈灾捐款50万新台币。

    正觉赈灾的行动不仅饱含了两岸同胞一家人的亲情,更是受到佛教普世慈悲的文化力量的驱动。在这种力量的驱动下,正觉两会的同胞对处在灾难之中的人们产生了慈悲的关怀,然后自发的、有组织的汇聚到一起,把他们的小爱汇聚成大爱,最后成为能够温暖和融化灾难痛苦的能量,把两岸同胞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正觉始终相信,佛教慈善组织的慈善活动可以极大地辅助政府和社会福利的不足,促进整个社会慈善资源的整合,应是未来社会福利发展的明确方向和主要类型,将在当代广大民众社会福利建设中大有作为。

责任编辑: 吴婧
标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