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化不能只留在脑子里 西安需要更多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 2014-09-15 09:03:53 | 来源: 西部网 | 作者: 陕西政能量 | 责任编辑: 孙磊

参加全国“网络名人丝路行”的网络名人先后走进西安小雁塔、大唐西市、汉长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公园,体味丝绸之路起点的厚重文化。

 

    今天(9月13日)下午6点,历时两天的全国“网络名人丝路行”活动结束了西安的行程。


    行程结束,还未开始别离,不少人已经开始怀念这两天中触碰历史的瞬间。天津网络名人贾岩说,站在未央宫遗址,仿佛迎面吹过来一阵汉代雄风,真正感受到了丝路起点的那种文化自信。河北作家聂昱冰说,唐代城市的名字最打动我,几乎涵盖了世人对人生的所有美好期许,有机会一定要给西安写一本书。

 

西安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借助新丝路发展的机遇,西安肯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更新了对丝绸之路固有的印象”


    9月12日上午,由国家网信办主办的全国“网络名人丝路行”活动在西安启动。两天时间内,来自全国的十余位网络名人走进汉长安城遗址公园、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小雁塔、大唐西市等地采访采风,体味丝绸之路起点的厚重文化。


    两天下来,不少第一次来西安的网络名人大呼惊喜。网友“抱猫的包纸 ”谈及自己的感受,以前对陕西的印象仅限于延安、窑洞、羊肉泡馍、肉夹馍,而此次行虽然短暂,但却让历史厚重的陕西,蓬勃发展的陕西形象在自己的脑海中渐渐丰满立体了。


    山东网友“港城微闻”说,以前脑子里一想到陕西就跳出黄土和秧歌,到了这以后,发现西安的城市的发展和东部地区没有任何的差距,相反的,西安有它独有的地方,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别的城市都无法复制。


“曲江就是一个典型,传统文化优势加上现代经济,跟地方文化结合的很好,有鲜明的西安特色。” “港城微闻”建议,陕西和西安对外传播的符号应当有所改变,我们除了有红色旅游、黄土高坡,还有历史,还有飞机制造产业。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的优势是天然的,借助新丝路发展的机遇,西安肯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高新利说,站在汉长安城遗址上,脑子里会浮现对长安城无限的想象。

 

“要为西安的故事写一本书”


    在这趟行程中,网络名人交谈最多的,还是周秦汉唐的文化历史。在参观完大唐西市后,聂昱冰在朋友圈写到,出土的陶珠算,东方的刺绣、各国的钱币、西域的歌舞……最繁华时,这里有四万家商铺,真正的世界经济核心。最打动我的,是唐人为他们城市取的那些名字,几乎涵盖了世人对人生的所有美好期许。


    打动聂昱冰的还有西安的城墙和夜景。“夜色中,城墙暗影斑驳,青石地面已凹凸不平,每一块墙砖,每一道屋脊,都仿佛有说不尽的故事在悠悠回荡。而站在城墙上朝外眺望,眼前则是一片又一片连绵不绝的阑珊灯火组成的现代化都市的剪影。她说,她为这样的现代与文化的融合而感动。


    在参观小雁塔西安博物馆时,聂昱冰看上了馆藏的十二万件文物。“库房缺义工吗,能不能让我经常帮着擦擦文物,搬搬东西?” 聂昱冰告诉记者,她特别喜欢古砖、瓦当,听着馆长讲解的关于每件文物的故事,都是写作最好的素材。她承诺,“有机会一定要为西安的故事写一本书。”

 

西安小雁塔,网络名人在听完唐乐后跟民间艺人进行互动。


“好文化不能只留在专家的脑袋里”


    “古老并不等于落后,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最充沛的就是包容世界、敢于走出去的文化自信,这份自信,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网友“高新利”说,


    两天的丝路行让他有点问祖寻根的感觉,“通过专家学者的介绍,我们感觉到,西安是汉文化的根基,但这些文化和故事不能只装在专家的脑子里。”


    高新利建议,“汉长安遗址、唐大明宫都该让年轻人来看一看,包括我们当中很多只认物质生活的都市人都该踏上长安城的遗址,感受历史扑面而来的气息,要留住民族的自信。”


“小遗憾给下次再见留个念想”


    明天,全国网络名人将离开古城西安。未来几日,他们还将赴甘肃敦煌、张掖,青海西宁、循化,新疆乌鲁木齐等地采访采风。


    离别将至,不少网络名人直言,这趟行程留下了不少小遗憾。“行程太短,很多景色来不及看,很多小吃也没有吃的。”高新利说,自己惦记西安的羊肉泡馍好久了,最终因为行程太紧而不能遂愿。“但这也留下了个念想,等下次住十天半个月,再细细体会这个城市的美好。”


    聂昱冰说,她在西安古城墙的瓮城看到了一块牌子,上面用大字写着wifi的账号和密码。“现代与文化,在这里轻松的融合了,新丝路也是如此,她优雅的从历史中走来,融合于‘当下’之中,又成为‘当下’一位仪态万方的丽人。”


    而我们已经穿越了古今丝路,在未来,肯定还有更多再见面的机会。(记者 沈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