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新闻

歼-10战机从绝密到公开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2-02-01

先进的空气动力外形,冲天而起的英姿,

捕捉目标的敏锐,喷发怒火的威力,

游弋蓝天的潇洒它天生就是一个大明星,

每一次公开亮相,都引发世人惊诧和国人自豪的热潮。

作为中国空军历史上最富传奇和神秘色彩的歼击机,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第三代战斗机,

十几年来,歼-10始终受到人们高度关注。

而它艰辛的研制历程和鲜为人知的背后秘闻,

足以写就一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史诗

歼-10背后秘闻

1982年初,还是春寒料峭的季节,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突然接到参加新机方案讨论会的通知。几天后,在众多的空军和航空部领导以及专家、教授面前,作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代表,宋文骢进行了15分钟发言。他从空战如何进行这一思路谈起,内容涉及到战斗机的需求、思路、使命、方案、措施等。这一番言论颇有新意,给军方领导和技术负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也许当时的宋文骢并没有意识到,他的简短发言犹如重磅炸弹,激起了强烈反响,并由此开启了中国第三代战斗机歼-10研制的序幕。此次会议后,上级明确了要搞一架新型歼击机,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这是新机方案论证的第一次会议。

又经历了两个寒暑的等待后,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方案终获通过,时年56岁的宋文骢也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国家重点型号飞机总设计师。

 

毫无疑问,中国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制顺应了当时的国内外局势和潮流。在经历了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的洗礼后,发达国家终于意识到,空战并没有向他们设定的方向发展。于是,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世界各国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第三代战斗机。他们的共同点是强调格斗空战能力和全天候作战能力;十分重视飞机在亚跨声速范围内的机动性;机载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性能水平有了突破性进展。

从实战结果来看,国际上第三代战斗机的研制是比较成功的。设计师们正确总结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几次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而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气动、动力装置、电子技术、机载武器、材料等方面发展迅速,也为战斗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而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自身已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航空工业是在前苏联模式下建立起来的,长时间以来的发展模式就是引进-仿制-改进这样的简单模式。当时的中国空军,主要装备的仍然是以歼-6、歼-7为代表的第二代战斗机。尽管中国自行改进的歼7战斗机性能与传统的米格-21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作为第二代战斗机,其综合作战效能还是远不如第三代战斗机,尤其是在超视距作战性能方面。鉴于形势的需要,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就犹如箭在弦上,顺势而发。

横空出世的歼-10飞机就是一个跨时代的航空产品,其研制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中国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和前沿技术。

歼-10在研制过程中,攻克了包括国内首次研制多功能火控雷达、自适应电子对抗、机载分子筛选氧、高机动防护救生、四余度不间断供电、数字式燃油测量、高效环境控制等一系列难题。同时,为了提高整个项目的研制效率,歼-10飞机在研制过程中大量仿真实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各项系统进行检测,减少了空中试飞的次数和危险性,降低了研制成本,提高了研制效率。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0飞机研制成功并形成战斗力,实现了中国军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历史性跨越,标志着中国已经跻身于少数几个能够研制先进战斗机的国家之列,无愧于中国航空工业的骄傲。不少专家认为,歼-10具备了世界三代半战斗机的先进水平,其卓越的性能足以令世人瞩目。这种新型战机采用了数字电传操纵,配装了先进计算机控制系统,可进行全天候作战和实施远距离跟踪与精确打击,并且具备敌我识别和强大电子战功能,足可与当代西方先进战机相抗衡。




1   2   3    


  责任编辑: 兰少赓视频来源: d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