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简介寺院布局殿堂佛尊 四季雍和 数字雍和
佛教节庆 早课诵经 法物开光 祈福超度
雍和史话 今日雍和 雍和期刊 文化研究 雍和视频
博物馆简介 陈列展览 文物收藏 雍和建筑 非遗项目
开放时间参观门票导游服务佛事服务客服中心法物流通咨询电话

大愿祈祷法会与金刚驱魔神舞(农历正月二十三至二月初一)

发布时间:2019-05-10 08:55:42 | 来源:雍和宫 | 作者: | 责任编辑:吴婧


打鬼之一

 

(一)大愿祈祷法会

    大愿祈祷法会,又称善愿日、传昭大会,藏语称“曼兰钦摩”,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的重要节庆日。明永乐七年(1409),已经在西藏享有盛誉的宗喀巴大师,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纯正佛法,在拉萨大昭寺举行了大愿祈祷法会。法会从藏历正月初一开始,十五结束。此后,宗喀巴每年都举行大愿祈祷法会,并形成惯例。清康熙末年,这项活动传到北京,得到朝廷的支持。雍和宫因为是皇家寺院,从此每年都举办大愿祈祷法会。雍和宫在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日至二月初一日为法会日期。其中,正月二十九日、二月初一日两天要跳金刚驱魔神舞。

    1988年,大愿祈祷法会得以恢复。雍和宫全体僧人每日在法轮殿诵经。殿内数百盏酥油灯置于几案之上,酥油花、面供,鲜果一层层排列着,晶莹绚丽。大愿法会的诵经及活动安排为:法会安排为:第一二日为略诵(诵念经典中的精典);第三、四、五、六日为广诵(即较完整地诵念经典);第七日上午为略诵,下午是“金刚驱魔神舞及送祟仪式”;第八日上午为抬弥勒佛绕寺仪式,诵“沐浴供”经。此把八日所诵经文重要是:《善写母》、《释迦牟尼佛赞》、《行愿品》、《圣慈氏愿王》、《初中后善愿》、《献浴》、《智慧法王》、《王道普门品》、《回向发愿品》、《忏悔文》、《宗喀巴大师赞》、《圣教弘法》等经文。


打鬼之二


(二)金刚驱魔神舞

    金刚驱魔神舞的由来。金刚驱魔神舞,藏语称“羌母”,蒙语称为“布扎克”,蒙汉语结合称为“跳布扎”,俗称“打鬼”。金刚驱魔神舞历史悠久。公元8世纪,印度莲花生大师应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邀请,入藏弘传佛法。他以藏地原始土风舞为基调,吸取本教仪轨和印度瑜伽宗面具舞的某种形式,创制了金刚驱魔神舞这一藏传佛教密乘宗教舞蹈。该舞的主旨,就是驱祟避邪,祈祷人寿年丰、吉祥如意,以期实现弘扬佛法的美好愿望。从佛教上来讲,跳金刚驱魔舞以圣者及众多护法和他们的眷众之身份翩翩起舞弘法布道,消灭诸如“黑魔如扎”之类恶魔邪障,以保护佛教事业的兴旺和百姓安居乐业。跳舞时,舞者身、口,意需与本尊、护法相应,结手印并执法器,口诵真言,心想本尊,护法威仪,以息灾、调伏的密法驱魔除祟仪式。就此舞本义来讲,所称“邪魔”,主要指人类本身的弱点和恶念,也就是“我执”。

    清代的金刚驱魔神舞。在清代,雍和官金刚驱魔神舞的扮饰者不全是雍和宫的僧人,还有京城各藏传佛教寺院中挑选出来的。至雍和宫每年大愿祈祷法会前,由雍和宫扎萨克喇嘛行文“喇嘛印务处”,再经“喇嘛印务处”通知各寺院派僧人到雍和宫练习跳神舞,名曰:“过排”。那时,神舞共跳三日,第一日为“排练”。因为一年没有跳了,技术上会有一些生疏,所以要预演一下,兼可查点各种道具和服装,如有损坏和不适合的,则要立即补充和调换。第二日为正式跳金刚神舞日,在正午过后方可开演。第三日为“绕寺”。通常是在东方日出以前即开始,红日东升时即告绕寺圆满结束。因为“排练”和“绕寺”的时间太早,故很少有人观看,只有第二日,雍和宫内外人山人海。正如清《燕京岁时记》所载:“打鬼本西域佛法,并非怪异,即古者九门观傩之遗风,亦所以根除不祥也。每年打鬼,各喇嘛僧等扮演诸天神将以驱逐邪魔,都人观者甚众,有万家空巷之风。”那时官署的蓝布帐幕,搭满雍和宫昭泰门内外。雍和宫牌楼前卖大糖葫芦、风车和京味小吃的,比比皆是。

    跳金刚神舞的坛场设在天王殿庭院。天王殿台阶下,搭有两座红栏杆看台,台上摆着金漆桌椅,舞蹈开始之前,众高僧及身着补服、项挂朝珠的官员人等依序入座,两侧有乐队侍立。乐器中即有打击器乐,又有管弦乐器。主要乐器是:大铜号、小铜号、海螺、钹、铙、柄鼓、唢呐、铃、嘎巴拉鼓等。以上这些为藏式乐器。另还有细乐乐队参与演奏。主要有云锣、笛、管子、笙、钹、鼓等,这些乐器汲取了汉传佛教乐队的风格与特点。在清代,跳金刚神舞的服装均是皇宫专门定制的,如今雍和宫珍藏有数套当年跳此舞的服装,做工精美,用料讲究,是雍和宫所藏服装中的精品。

    神舞共分13幕,按照舞者所戴面具的特点,清代以来,一直俗称为:跳白鬼、跳黑鬼、跳螺神、跳蝶神、跳金刚、跳星神、跳天王、跳护法神、跳白救度母、跳绿救度母、跳弥勒、斩鬼,送祟。当时,这种大型的宗教乐舞剧,北京、蒙古等藏传佛教寺庙都在例演,只是日期不同。故当时京城流传着:“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在打鬼”的说法。

 


打鬼之三   

   

    自1900年以后,只有皇宫中正殿、雍和宫、黄寺、黑寺等四处举行这种跳神舞的仪式。1957年雍和宫跳金刚神舞的规模相当大,那日,一万多人冒雪观看了表演,其中还有很多外宾,盛况空前。

    雍和宫金刚驱魔神舞再度振兴。后来,金刚驱魔神舞曾一度中断,1981年以后,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下,雍和宫的宗教活动得以恢复。后来,雍和宫从辽宁省阜新瑞应寺请来精通于神舞的僧人传舞。之后,又多次派人外出学习,1988年,这一古老的宗教舞蹈在雍和宫得以恢复。

    现在,俟至跳金刚神舞日,在红墙黄瓦的雍和宫内,一排排印满藏经的风马旗及印有雍和宫标志和吉祥寄语的小彩旗高悬在半空,一直延伸至万福阁院。天王殿前,悬挂着吉祥天母、永保护法和地狱主三幅护法神唐卡画。殿院内搭起了舞台,上铺红色地毯。台下中外游客熙熙攘攘,等着一睹金刚神舞的风采。舞台前方,放着一个用红纸和高梁杆秸糊制的三角形架子,顶有髑髅模型,三侧有风、火图案装饰。此架名叫巴苓,藏语称:朵玛。待舞蹈结束后,在向恶魔抛掷朵玛咒时应用。

    随着铿锵有力的鼓乐声,身着金色盔甲的四大天王出场,立于舞台四隅。布袋和尚和六名小童走至台前坐定,形成六子戏弥勒造型。现在雍和宫的金刚驱魔神舞主要有六幕:

    第一幕“献金饮舞”,即黑帽舞中的一幕。此舞由一人表演。“金饮”是以茶水、牛奶、酒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名贵药材调以金粉,并施与经咒加持而成的一种特殊甘露。是瑜伽行者为祈请上师、本尊、四续部的佛及护法神而献给他们的供养。这一幕也常被成为跳绿度母。此舞由一人跳,舞者不戴面具,由一位眉清目秀的年轻僧人扮演。身着绿色绣花大缎袍、头戴饰有孔雀翎毛并有黑色宽沿的帽子,手持盛有金饮的高足杯作敬献动作,将四个朵玛分四次抛向空中。此舞动作祥和庄重,举手投足显现出咒师执法尊严,表情虔诚坚定。

    第二幕跳阿杂日舞,或称阿闍(度)梨。此舞由四人表演。阿杂日系古代西域游方僧、行脚僧和印度瑜伽咒师,或称为来藏弘法的译师和高僧。他们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不仅带来了佛法,还带来了本国珍宝。此舞由4人表演,他们头戴墨绿色或黄色面具,以代表不同肤色来自不同国度的传法僧人;表情嬉笑滑稽,象征智慧善辩;上饰彩色螺旋纹,形似螺壳,象征古代印度人包裹头部的头巾;身着红色对襟衣,下着五彩条纹筒裙,足登黑靴,腰系彩带。他们手舞足蹈相向而立,互相祝贺,作着巡查、辩论、讲演等动作,舞姿幽默轻松有律。这幕舞蹈意为要以佛教的义理度化众生,启迪众生战胜邪恶,以智慧护持佛法。也有纪念“阿杂日”们传播佛法和文化的丰功伟绩之意。

 

打鬼之四


    第三幕 跳“好迈”舞,俗称“白鬼舞”、“骷髅舞”。此舞由四人表演。他们头戴骷髅面具,身着白色短衣和白色缎裤,腰间系红色绸带,裤筒上绣红色火焰纹,脚穿白色绣红云头短靴,手中各执一根黑白相间的木棒。他们象征地狱的差役,手中的木棒称为“拘牌”,黑色表示罪恶,白色表示善德,他们要将每个人在世上的行为都记在拘牌上。待寿终时阎王以此为据,进行奖惩。此舞节奏感强,意为除恶行善才能脱离苦海得自在安乐。

    第四幕法王舞,俗称“地狱主舞”。此舞由五人表演。他们头戴牛头造型面具,上饰五骷髅冠,顶束长髪饰无色绸缨,彰显威武之气。他们分别身着黑、红等五色绣花缎袍,肩着绣花云肩,胸前挂有骨制璎珞,足着青绒薄底靴。左手执羂索,右手持骨杖。舞蹈铿锵有力,动势大张大合,形象威风凛凛,表现了他们嫉恶如仇,以勇猛之力弘扬佛法、扫尽恶魔、使人天欢喜的内涵。

    第五幕尸陀林主舞。尸陀林主即尸林之神,是上乐金刚的护法,以白色骷髅面,头戴五骷髅冠,头两侧有扇形蝶翅为特征,故俗称“蝶神舞”。由四人表演。舞者身着白缎紧身小袄,上绣有红条纹饰,红兜肚,绣花红裙,裤、鞋、手套红白相间,胸前佩有璎珞。他们在台上做飞舞状,动作轻盈、机敏、快活。意为在众护法、菩萨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将妖魔捉到,舞至最后,他们将象征妖魔的模型团团围住,做驱魔除障之动作。

    第六幕鹿面神与牛面神舞。此舞由两人表演。他们头戴牛头和鹿头形状面具,身分别着天蓝和金黄色绣花缎袍,肩披五色缎帔肩,胸前披挂骨制璎珞,足着厚底青缎靴。他们是地狱主的侍从,为驱除一切魔障和人世间的烦恼而尽兴狂舞。此舞动作张扬狂放,跳跃步幅高飘而神速,充满威猛无敌的气概,动人心魄。

    六幕舞闭后,抛掷除祟朵玛咒仪式开始,又称放咒仪式,俗称“送祟”。首先是身着阿杂日服的两名僧人抬着长筒大铜号走在前面,紧随其后的是两名僧人抬着用红纸和高梁秸糊制的名为“巴苓”的三角架,其上插有用纸糊的金箭和莜面塑成的骷髅模型。接着是参加跳金刚神舞的僧人和乐队,再后是全寺的僧人队伍。鼓乐声中,他们缓缓走出昭泰门,经辇道到牌楼院,那里已经备好了用干高梁秸搭起的干柴堆。这时,寺内住持带领众僧诵经,随后,在侍僧的协助下,住持将巴苓尖端对外,猛地投入点燃的熊熊烈火中,意为恶魔被彻底歼灭,从此天下太平。之后,随着经声,全体僧人陆续归来,在代表佛的整个世界的曼达前,在盛满糖果、花生、瓜子、核桃、大枣等供果的铜盘前诵经,这些供果可称之为胜利果。

    二月初一清晨,太阳出来之前雍和宫的绕寺活动开始。绕寺,又称弥勒转寺日,意思是接未来佛弥勒到人间清除魔祟,使人间的每片土地、每个角落都平安洁净。绕寺队伍从雍和宫院出发,依顺时针方向绕殿堂院行走一周。首先是举着幡幢的仪仗队和手持提炉的僧人为前导,接着是抬着长筒大铜号和金顶黄缎轿的僧人,轿上抬着铜打胎未来佛弥勒像。绕寺的队伍浩浩荡荡,路经时轮殿、万福阁、药师殿、天王殿前都要围着曼达诵经,随后是僧乐队和僧人队伍,场面壮观。深沉浑厚的僧号声划破晨空,鼓声、唢呐声此起彼伏。每到一地,身着阿杂日服的四名僧人都要铿锵有序地舞蹈一次。最后,金刚驱魔神舞再依次出场,重新跳一遍。

从雍和宫大愿祈祷法会中金刚神舞所表现的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朴素粗犷的舞蹈动作和每场中的寓意,可以看到僧众反对邪恶,祝福天下太平,百姓吉祥幸福的心愿,看到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雍和宫的金刚驱魔神舞,已经成为北京城春节期间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每年“跳布扎”日,都会有大批信众前来观看。2007年,雍和宫“藏传佛教金刚驱魔神舞”已列入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咨询服务电话:84191906/84191907
版权所有 雍和宫 电子邮件: yonghegong@yonghegong.cn 电话: 86-10-8419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