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雍和宫首页 > 雍和瑰宝
释迦牟尼诞生在公元前古印度地区迦昆罗卫国,是佛教的创始人。实际它在世与去世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佛教并没有制作佛像的习惯。因为在众人心目中佛陀是神圣、崇高而且是超轮回的,若以人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佛,未免太世俗化了。
西汉末,虽说佛教已传入中国,但有关佛像和寺庙的几记载,史书上很少提到。到西晋、东晋和南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才有所发展,从出土的佛教文物中的金铜佛像身上,可以感到除背饰、衣纹、手印还保留古印度佛像的传统之外,已然从早期的古板逐步转为柔和与静谧,融入了传统的中国色彩。
清代塑像总体上讲,气势与艺术表现力已不如明朝,但雍和宫毕竟是在乾隆盛世以行宫为基础改建的黄教上院,所以佛像塑造方面,无论木雕、泥塑还是铜铸,都做到了神形兼备。雍和宫内藏传佛教造像保存完好,其表现形式有佛、上师、本尊与护法四种类型。
雍和宫天王殿中佛像布局与汉庙一样,只是居中供奉的大肚弥勒不直接盘坐与须弥座上,而是端坐于须弥座上的雕龙罗汉床上,表达了佛家,慈悲为怀,宽容是本的精神。
雍和宫中的密宗佛像,大多在配殿之中,其形象复杂而多变,大部分塑像为“愤怒像”。以东配殿为例,内中就有五尊,正中所供就是大威德怖畏金刚。大威德金刚梵文称雅曼达嘎,藏地区称多吉·吉杰,是密宗修持中四大本尊像之一,也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版权所有 雍和宫 电子邮件: yonghegong@yonghegong.cn 电话: 86-10-8419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