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技部举行发布会介绍中国科技教育发展情况

   2007年10月16日(星期二)下午15:00,教育部部长周济和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在梅地亚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介绍中国科技教育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进行实时报道,敬请关注!新浪网、搜狐网做本次报道链接。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教育部、科技部举行发布会介绍中国科技教育发展情况

活动描述

  • 2007年10月16日(星期二)下午15:00,教育部部长周济和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在梅地亚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介绍中国科技教育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进行实时报道,敬请关注!搜狐网、新浪网做本次报道链接。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十七大新闻中心今天下午3时在梅地亚中心举行第一场记者招待会,请教育部部长周济和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介绍中国科技教育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由十七大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国际,对记者招待会进行现场图文网络报道。

    2007-10-16 14:38:59

  • 中国网:

    举行记者招待会的地点设在梅地亚中心二楼多功能厅B段。大厅主席台背景板标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字样,大厅左右两面墙上悬挂出“十七大记者招待会互联网直播”的大幅招牌。

    2007-10-16 14:40:08

  • 中国网:

    离发布会开始还有半个多小时,记者已经陆续进入大厅,抢占有利位置。

    2007-10-16 14:40:34

  • 中国网:

    教育部部长周济简介:周济同志194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1970年于清华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到新疆8025部队农场劳动锻炼,1971年到1978年在新疆工学院(现新疆大学)工作,1978年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研究生,1980年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84年回国,在华中科技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是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知名教授,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湖北省委常委兼科技厅厅长、武汉市市长、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等职务,2003年任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至今。

    2007-10-16 14:40:49

  • 中国网:

    李学勇同志简介:李学勇同志1950年生于北京,中共党员。1968年支援边疆建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从事农业生产。1982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员高分子专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调入国家科委工作;1995年任西安市市委常委、副市长;1997年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98年任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04年任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2007年任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同志长期从事科技管理工作,先后在多个岗位上任领导职务,分管过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等多各领域的科技工作,在科技发展战略、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政策等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参与组织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研究和纲要编制工作,具体主持了《规划纲要》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曾担任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副组长和全国防治禽流感指挥部科技攻关组组长,在疫情防治科技攻关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

    2007-10-16 14:41:24

  • 中国网:

    教育部在记者招待会现场提供的资料说: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了世纪初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局。

    2007-10-16 14:41:44

  • 中国网:

    过去五年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一是致力于使所有农村孩子都能上学读书,重点加强和发展农村教育,推动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大力推进国家西部地区实现“两基”。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满足了200万寄宿生的学习、生活条件。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建成遍及全国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积极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2007-10-16 14:44:12

  • 中国网:

    2006年春季,西部地区和中部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学生免除了学杂费。2007年春季,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惠及1.5亿农村学生和他们的家庭。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大幅度增长。修改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对各级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素质教育的实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等作出了法律规定。2006年,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8%,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8%。

    2007-10-16 14:44:42

  • 中国网:

    二是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实现了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重大转变。通过组织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将超过800万人,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100万人,基本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007-10-16 14:44:52

  • 中国网:

    三是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不断增强高等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切实把握发展节奏,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不断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明显扩大。全面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积极开展教学水平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综合、人才汇聚的优势,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继续集中有限财力,加强重点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增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2007-10-16 14:45:23

  • 中国网:

    四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加强学校体育、提高学生体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重要任务,切实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广泛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素质教育进入到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2007-10-16 14:45:47

  • 中国网:

    五是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通过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培训,大张旗鼓地表彰优秀教师。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取得新的进展,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从2007年秋季起,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了师范生免费教育。

    2007-10-16 14:46:00

  • 中国网:

    六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遍及全国农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基本形成,使全国共计约1亿多农村中小学学生通过教育信息化接受良好的教育,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007-10-16 14:46:16

  • 中国网:

    七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建设。

    2007-10-16 14:46:28

  • 中国网:

    八是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通过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等措施,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每年资助500亿,受助学生2000万”。通过这一政策的落实,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认真做好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努力建设安全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2007-10-16 14:46:36

  • 中国网:

    五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进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做出了新的贡献。

    2007-10-16 14:47:01

  • 中国网:

    ——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我国有2.6亿在校学生,还有上亿人在接受着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培训。我们有1400多万名教职员工。62万多所各种类型的学校,遍布全国的城市和乡村。

    2007-10-16 14:47:11

  • 中国网:

    ——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2006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3%,比2001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比2001年提高8.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达到4342万人,毛入学率达到59.8%,比2001年提高1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比2001年提高8.7个百分点。

    2007-10-16 14:47:30

  • 中国网:

    ——国民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明显提升。目前,我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以上,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达7000多万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正加速完成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2007-10-16 14:47:54

  • 中国网:

    ——教育发展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各行各业输送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专门人才。高等学校已经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有63%建在高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36%建在高校;正在进行试点的10个国家实验室,多数是依托高校进行建设的。“十五”期间,全国高校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75项,技术发明奖64项,科技进步奖433项,分别占全国总数的55.1%、64.4%和53.6%,特别是在原始性创新和高技术研究前沿领域取得了许多具有标志性的成果。产学研合作取得重要进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大大加快。目前全国9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在高校,8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来自高校,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7-10-16 14:48:24

  • 中国网: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007-10-16 14:48:41

  • 中国网:

    欲了解十六大以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详情,可登录教育部网站www.moe.edu.cn,参阅周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回顾》一文。

    2007-10-16 14:49:04

  • 中国网:

    科技部在记者招待会现场提供的资料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做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科技实力大幅提升,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影响迅速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7-10-16 14:49:36

  • 中国网:

    1.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国际论文总数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纳米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通讯、超强超短激光、高温超导等前沿技术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等一批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2007-10-16 14:49:51

  • 中国网:

    2.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钢铁、船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整体技术素质迈上新台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开发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综合工程化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2007-10-16 14:50:20

  • 中国网:

    3.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人民。近年来中国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科技进步为人口健康、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应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能源领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先进核电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燃料电池、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一批新药创制成功,传统中医药得到新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2007-10-16 14:50:32

  • 中国网:

    4.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来,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到2006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从3.97万件增长到12.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从0. 58万件增长到2.5万件。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国专利局受理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量连年增长,200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21万件,居世界第4位。

    2007-10-16 14:50:58

  • 中国网:

    5.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五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平均增速高达27.0%,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6.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比重由14.5%上升到16%。2006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22亿元,是2002年的2.7倍;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288亿美元,是2002年的3.5倍,优化了贸易结构,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2007-10-16 14:51:09

  • 中国网:

    6.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收入和总产值分别达到4.3万亿和3.6万亿;聚集了全国一半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开发投入占全国的1/3;区内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2600;区内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达8520.5亿元,约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9.4%。2007年上半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营业总收入25891.8亿元,工业总产值21873.2亿元,工业增加值5021.6亿元,出口创汇967亿美元。

    2007-10-16 14:51:19

  • 中国网:

    7.科技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提高。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3003.1亿元,居世界第5位;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2%。近5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较快增长,其中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1009.7亿元,比上年增加25.0%。

    2007-10-16 14:51:40

  • 中国网:

    8.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05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达150万人/年;一支充满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正在迅速成长,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人员总数的80%;高等院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300万人,成为世界上科技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国家。

    2007-10-16 14:51:55

  • 中国网:

    9.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大学、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2006年,中国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达到2134.5亿元,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的71.1%,企业开发的重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民营科技企业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发展为2006年的15万家。高等院校现有研究开发人员22.7万人,取得了人类细胞衰老主导基因、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家蚕基因组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公益类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7-10-16 14:52:20

  • 中国网:

    10.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96个国家签订了102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签订了1000多项部门间科技合作协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府间双边和多边国际科技合作框架。积极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中国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国际对地观测、地球空间双星探测、人类肝脏蛋白质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等等国际大科学、大工程计划。中国科学家、科学技术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渠道进一步拓展,人员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便捷,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迄今为止,中国已参加了大约350个国际科技组织,有206位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中出任各级领导职位。

    2007-10-16 14:52:33

  • 中国网:

    今天的记者招待会由十七大新闻组成员兼大会新闻发言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李冰主持。

    2007-10-16 14:52:57

  • 李冰: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我是大会的新闻发言人李冰,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为大家提供新闻方面的服务。

    2007-10-16 15:00:04

  • 李冰:

    这次代表大会一共安排了四场记者招待会,今天是第一场。今天为大家请来的是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和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同志。

    2007-10-16 15:01:09

  • 李冰:

    周济同志毕业于清华大学,是我国机械工程领域里的著名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经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武汉市市长、教育部副部长,2003年任教育部部长。

    2007-10-16 15:01:40

  • 李冰:

    李学勇同志长期从事科技管理工作,曾参与组织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研究和编写工作,1979年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后来任科技部副部长,现在是正部级副部长。

    2007-10-16 15:03:05

  • 李冰:

    为了给大家留出更多的提问时间,周部长和李部长已经把他们的一些基本情况写成了书面材料,提供给大家。一会儿他们每个人还要作五分钟的简单情况介绍,然后留下一个小时的时间回答大家的问题。

    2007-10-16 15:03:31

  • 李冰:

    下面请周部长作介绍。

    2007-10-16 15:04:34

  • 周济: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昨天上午,胡锦涛总书记作的十七大报告,号召全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报告进一步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2007-10-16 15:05:29

  • 周济:

    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是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2007-10-16 15:05:49

  • 周济:

    李学勇部长将介绍科技方面的工作,我先谈谈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胡锦涛总书记不久前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2007-10-16 15:06:01

  • 周济:

    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2007-10-16 15:09:17

  • 周济: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全党,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教育系统的广大师生员工来说,这既是极大的鼓舞,又是进军的嘹亮号角。

    2007-10-16 15:09:25

  • 周济: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进展,呈现出新的气象,作出了新的贡献。突出表现在:

    一是重点加强和发展农村教育,大力推进国家西部地区实现“两基”,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进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动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

    2007-10-16 15:10:28

  • 周济:

    二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

    2007-10-16 15:12:07

  • 周济:

    三是切实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不断增强高等教育为现代化建设的服务能力。

    2007-10-16 15:12:57

  • 周济:

    四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进入到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2007-10-16 15:13:11

  • 周济:

    五是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2007-10-16 15:13:23

  • 周济:

    六是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动我国教育迈向现代化的进程。

    2007-10-16 15:13:38

  • 周济:

    七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建设。

    2007-10-16 15:13:47

  • 周济:

    八是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致力于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

    2007-10-16 15:14:08

  • 周济:

    过去五年中,我国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扩大,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各行各业输送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专门人才,进一步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目前我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了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以上。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达7000多万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正在加速完成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2007-10-16 15:14:23

  • 周济:

    我们决心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而努力奋斗!

    2007-10-16 15:16:47

  • 周济:

    等一下,我很愿意和李学勇部长一起回答大家的问题。

    2007-10-16 15:17:08

  • 李学勇: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刚才周济部长介绍了教育发展,特别是近五年来教育发展的情况,我也想借此机会简要介绍一下科技发展的情况。我们党的十六大召开的五年,是我们国家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也是我国科技繁荣发展的五年。

    2007-10-16 15:18:22

  • 李学勇: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到2020年我国科技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五年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科技发展进入到一个重要的跃升期。

    2007-10-16 15:18:53

  • 李学勇:

    五年来,我国取得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稻、高性能计算机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众多突破,原始性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国际论文发表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前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明显提高,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在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方面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2007-10-16 15:20:45

  • 李学勇:

    目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科技投入的规模不断提高,2006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总额达到300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0.9%提高到2006年的1.42%。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顺利推进,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大学、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区域创新空前活跃,有效地支撑和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科技合作迈出新步伐,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2007-10-16 15:23:07

  • 李学勇:

    特别是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以来,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研究制定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形成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局面。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英明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地方、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团结奋斗的结果。

    2007-10-16 15:24:42

  • 李学勇: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发展任重道远。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必须承担起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对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充满信心!在此,我也很高兴地回答各位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2007-10-16 15:27:10

  • 李冰:

    有问题请举手。

    2007-10-16 15:27:45

  • 中国教育报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请教周部长。胡锦涛总书记在昨天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您已经当了五年的教育部部长,也做过大学校长、教授,您能不能谈一下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以及教育部下一步将要采取的举措?谢谢。

    2007-10-16 15:28:51

  • 周济:

    十七大报告当中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我认为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科教兴国两个新的奋斗目标,将会对我们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007-10-16 15:29:18

  • 周济:

    中国有13亿人口,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么多的人口,素质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素质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就是把我们国家巨大的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所以,在过去几十年的奋斗当中,我们新中国建立58年,改革开放29年以来,我们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了长期的奋斗,经过这样的奋斗,我们已经从一个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

    2007-10-16 15:32:05

  • 周济:

    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新中国的教育基础是非常差的。那个时候,小学入学率是20%,初中入学率是6%,全国人口当中80%都是文盲。经过建国以来58年的奋斗,经过改革开放29年的奋斗,我们国家已经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高等教育也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源的强国。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努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把我们国家努力建设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

    2007-10-16 15:33:17

  • 周济:

    十七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着重从三个方面抓紧工作:

    一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这样我们就可以建设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成为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使得广大人民群众都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2007-10-16 15:35:07

  • 周济:

    二是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这样我们就可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7-10-16 15:36:53

  • 周济:

    三是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我们在这样三个方面实现了目标,就有可能建设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

    2007-10-16 15:40:19

  • 中央电视台记者:

    中央提出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请问李部长,您认为科技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谢谢。

    2007-10-16 15:40:28

  • 李学勇: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要求关注民生,下大力气解决民生的问题。这次代表大会,代表们比较集中的一个话题,就是反映和回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也包括期待科学技术为解决民生问题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党和政府一贯重视依靠科技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我想,民生问题包括衣食住行,也包括环境,包括安全,包括健康,在这些方面,科技都发挥过也正在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2007-10-16 15:40:41

  • 李学勇: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最大,粮食安全问题最大。所以,中国粮食问题的解决,实际上科技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给大家一个信息,现在我们粮棉油主要品种的良种覆盖率已经达到90%以上,这些良种都是通过自主创新取得的。这里面也包含着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广大农技推广工作者的贡献。

    2007-10-16 15:41:47

  • 李学勇:

    在衣的方面,科学技术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纳米技术和传统纺织业的结合,确实给人民的生活增加了很多的光彩,这些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在住的方面,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建筑方面,科技工作也做了很多贡献,现在急需推广,通过示范来带动更多的产业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行的方面,也有一个例子,最近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在北京20多条道路上竖立了一百多块图形化的交通显示板,它会实时显示路况和周围路网的行车信息,给我们出行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2007-10-16 15:43:34

  • 李学勇:

    特别是在医药健康方面,我们通过新药的研制,通过推进诊疗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确实给城市的居民、给广大的农民解决了缺医少药的问题,为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健康状况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科技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加大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2007-10-16 15:43:44

  • 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我想问李部长一个问题。有一些有争议的跟科学有关的问题,比如说干细胞和转基因的问题,其他国家有一些限制,中国好像没有那种跟宗教有关的限制,中国在这方面会有优势吗?

    第二个问题就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项目,中国刚刚跟其他国家签了一个合同,中国会给这个项目什么样的支持,这个项目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2007-10-16 15:49:42

  • 李学勇:

    你刚才提的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前沿技术。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生命科学中发展干细胞研究和转基因的问题,中国政府的立场是非常清楚的,我们积极地开展研究开发,高度重视生物安全,同时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它的产业化。

    2007-10-16 15:50:28

  • 李学勇:

    您刚才谈到干细胞研究和转基因的问题,可能涉及到伦理道德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也非常重视。现在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个生物安全方面和伦理道德方面的导则,来指导和规范生物安全方面特别是转基因方面的研究。

    2007-10-16 15:51:26

  • 李学勇:

    关于ITER的问题,您可能也注意到了,今年9月份,胡锦涛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了ITER计划协定。至此,ITER计划的七个国家均完成了协定的ITER审批程序。ITER国际组织将于10月24日正式成立,我们国家积极地按照协定来履行我们的义务,同时也分享我们的权利。谢谢。

    2007-10-16 15:52:05

  • 美国侨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问周济部长,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到国外。请问中国如何进一步吸引海外的人才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第二个问题请教李学勇副部长,中国航天及太空事业发展很快,美国担心中国会与美国展开太空竞赛,请问部长,中国与美国在太空上是否会展开合作,还是准备竞赛?谢谢。

    2007-10-16 15:52:37

  • 周济: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有大批的学生到世界各国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也是一个重要的成绩。三十年来,一共有一百多万学生到世界各地学习,其中接近三十万人已经回国工作,现在还有五十万左右正在国外继续学习。

    2007-10-16 15:54:54

  • 周济:

    我们非常欢迎现在正在国外工作的留学生或者学者回国来工作,我们有几种不同的类型,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很重要的是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有一些已经下决心回到国内来工作,这部分人越来越多,也有一些还在国外工作,但是和国内的高校、研究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另外,我们现在还鼓励我们的学生到世界各国学习,去年又有十四万的年轻人到国外去学习。总的来说,我们是继续开放的政策,推进我们国家的教育和科技事业继续发展。

    2007-10-16 15:59:24

  • 李学勇:

    刚才您提到关于中美在太空领域可能的合作或者竞争关系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一贯坚决主张和平利用空间资源。这些年,我们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事业,确实取得了重要进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真诚地希望与美国开展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比如我们希望能够参加国际空间站的计划。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一计划已经有16个成员国参加了,我们希望成为第17位合作伙伴。谢谢。

    2007-10-16 16:00:32

  •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

    首先请教周部长,今年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高等教育的产业化问题你怎样看?第二个问题请教李部长,刚才提到国际空间站,和平利用空间资源,希望与美国交流合作,有没有可能继续跟日本交流合作呢?谢谢。

    2007-10-16 16:00:47

  • 周济:

    这次十七大报告当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我们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今年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这三十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现在我们的规模在世界上是最大的,同时质量在世界上也是优秀的。我们高等教育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奠基工程,将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巨大的贡献。

    2007-10-16 16:01:06

  • 李学勇:

    您刚才提到了关于航天领域,也就是在科技领域,和美国,和日本的合作问题,我想介绍一下,中国奉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我们的开放,包括在科技领域的开放,这些年是一贯的方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和152个国家和地区有了科技方面的交流,和一百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定,既包括美国,也包括日本。我们愿意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推动科技合作,也和更多的多边组织来发展项目之间的科技合作,谢谢。

    2007-10-16 16:03:27

  • 新华社记者: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大力推进教育公平,请问中国政府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谢谢。

    2007-10-16 16:04:06

  • 周济:

    谢谢你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当然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教育部网站上有两篇文章,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这几年来关于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工作,一篇叫做《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一篇是《努力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两篇资料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2007-10-16 16:05:03

  • 周济:

    我简单说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这几年来,我们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全面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到中国的农村,特别是到中西部农村,我们看到这几年来农村教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免除农村的义务教育学杂费,农民高兴地说,“种田不纳税,上学不交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

    2007-10-16 16:06:34

  • 周济:

    我们在全国农村建立了一个远程教育网络,全国农村的孩子们就能够共享教育资源。如果你到西藏、新疆等很边远的地区,孩子们都能够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他们高兴地说:“大山再也挡不住知识了,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农村的教育、中西部教育发展,我认为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重大举措。

    2007-10-16 16:09:17

  • 周济:

    十七大报告当中指出,在过去的五年当中,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坚持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这些工作都为大家、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

    2007-10-16 16:11:09

  • 周济:

    我们坚持教育的公益性,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特别是在过去几年当中,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特别是今年开始,我们建立起了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按照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的要求,实施了这样一个政策之后,要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努力保证孩子们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2007-10-16 16:12:35

  • 周济: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上好学。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广大的家长、广大的孩子们不仅仅希望能够上得起学,而且希望能够上好学,能够接受良好教育,因此要努力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质量,使得孩子们都能够接受良好教育,这是我们在新的时期促进教育公平的更高目标。我们努力朝着这几个方向进一步做好工作。

    2007-10-16 16:14:10

  • 合众国际社记者:

    请问周部长,您在发言当中说,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优先地位。我的问题是关于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的,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框架?这包含什么呢?包括“八荣八耻”的教育,还是更深入、内容更广泛的教育?孔子的儒学教育是不是也会放在课程设置里?

    2007-10-16 16:16:07

  • 周济:

    我们下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使得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整个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德育其实包括了方方面面,我们主要在三个层面上推进工作:一是在课堂教学当中,进一步加强德育课;二是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活动,在课余时间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的网络,来推进学生的德育以及素质教育。德育的内容,十七大报告当中也讲到了,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7-10-16 16:19:42

  • 周济:

    你刚才说到的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包括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里,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当然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不是这样的讲法,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使他们真心实意地能理解、能学习、能提高。这项工作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拥护,也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谢谢。

    2007-10-16 16:22:40

  • 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科技部李部长,您刚才也谈到了,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国际环境中应该扩大和各国、各个国际组织的科技合作。现在我国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对扩大国际合作有怎样的考虑?谢谢。

    2007-10-16 16:22:49

  • 李学勇:

    刚才我已经就国际合作问题作了一些回答。对你的问题,我想首先谈一谈对自主创新的认识。我们提出“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也不是封闭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今天,我们强调自主创新,是强调在开放的条件下要提高获取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这对提高我们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对于调整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对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提出的自主创新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原始性创新,目的是获得更多原始性的发明和发现;第二是集成创新;第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所以,自主创新不排斥技术引进,也不排斥国际合作。

    2007-10-16 16:27:01

  • 李学勇:

    刚才我谈到,我们已经和众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同时我们在国际合作方面奉行的原则是互利互惠的,是平等的,是尊重国际规则的,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我们希望国际合作的成果能够共享。我们既主张和发达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也主张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合作;既主张通过政府渠道开展国际合作,也主张通过民间开展国际合作。所以,我们特别提倡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们为推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共同开展合作,不仅有利于各自的国家,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和繁荣。谢谢。

    2007-10-16 16:28:44

  • 周济:

    我补充一句,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教育的对外交流合作和科技的对外交流合作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今后,科技、教育的国际合作将会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2007-10-16 16:30:03

  • 李学勇:

    我再补充两个数据:一是我国的科学家已经参加了350个国际科技和学术组织,有265位科学家在这些国际组织中任职。

    2007-10-16 16:32:39

  • 深圳广电集团记者:

    请问李部长,十七大报告当中提出今年特区等地区要更好地发挥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当中的作用。不久前,深圳和香港提出要共建深港创新圈,您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您认为,深圳特区应该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2007-10-16 16:32:48

  • 李学勇:

    谢谢你的问题。我也注意到,香港特首曾荫权先生不久前,在他的施政报告中提出倡议,建议建立深港经济圈。不久,深圳市的市长许宗衡先生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深港经济领域的合作,有利于双方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也有利于香港的繁荣稳定和持续发展。我还想指出,其实在这个地区已经提出过一些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的倡议,比如9+2,可能你们都很熟悉。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很重要的趋势。

    2007-10-16 16:33:01

  • 李学勇:

    我注意到,你是深圳的记者,你谈到深圳在深港经济领域里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深圳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特区,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很有基础,现在也很有实力。深圳企业的创新能力比较强,同时深圳也聚集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人才,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双方的合作。科技在促进内地和港澳的合作方面,我们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做了一些工作,今后还要继续加大力度。谢谢。

    2007-10-16 16:36:08

  • 李冰:

    我发现台下有几个小记者,最后一个问题给小记者吧。先报一下年龄,几岁?

    2007-10-16 16:36:22

  •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小记者:

    我今年12岁。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我知道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了减轻我们的小书包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为什么我们的书包还是那么重呢?第二,现在同学们总说睡眠的时间太少了,每天一大早,天还不亮的时候就上学了,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多睡一会儿呢?

    2007-10-16 16:36:31

  • 周济:

    相信很多的小朋友都会非常感谢你,他们跟你有同样的想法和愿望。十七大报告当中还真回答了你这个问题。十七大报告当中明确提出,要求我们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相信这些工作推进下去之后,我们的基础教育面貌会发生一个很大的转变。

    2007-10-16 16:38:30

  • 周济:

    我们的目标是使孩子们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能够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相信你们这几位孩子能够成为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能够到这样的记者招待会上来提问,本身就表明这项改革已经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相信,中国的教育改革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能够把我们的教育办成一个人民满意的教育,能够把中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谢谢。

    2007-10-16 16:40:44

  • 李冰:

    一个小时的答问时间已经到了,这次记者招待会到此结束,谢谢周部长,谢谢李部长,也谢谢各位。

    2007-10-16 16:41:21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1   2     lastpage


文字实录 全文 [打印] 升序 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