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工委关于我国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情况发布会

   2007年11月1日下午3时,国防科工委将就我国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的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届时,国防科工委网站、中国网将对此次新闻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国防科工委关于我国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情况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2007年11月1日下午3时,国防科工委将就我国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的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届时,国防科工委网站、中国网将对此次新闻发布会进行图文直播。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今天下午3时,国防科工委将就我国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的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裴照宇、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童斌将向记者介绍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前期实施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将由国防科工委新闻办公室丁杰盔主持。

    2007-11-01 14:59:54

  • 丁杰盔:

    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国防科工委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介绍一下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人和两位专家,中国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裴照宇先生、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先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童斌先生。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前一阶段的基本情况,并就大家感兴趣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下面请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裴照宇先生发布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前一阶段的有关情况。

    2007-11-01 15:03:53

  • 裴照宇: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与几位专家一起,向大家通报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飞行的进展情况。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2007-11-01 15:13:37

  • 裴照宇:

    火箭点火24分钟后,星箭分离,将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00公里,周期约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实现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的目标,取得了发射阶段的圆满成功。

    2007-11-01 15:14:14

  • 裴照宇:

    按照飞行程序,卫星依次展开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建立巡航飞行姿态,顺利完成发射阶段的各个动作,进入调相轨道段的飞行。

    10月25日17时55分,卫星在16小时轨道上飞行一周半到达远地点,为增加测控覆盖范围,顺利实施了第1次远地点加速,将卫星近地点高度由205公里提高至593公里。

    2007-11-01 15:14:29

  • 裴照宇:

    火箭点火24分钟后,星箭分离,将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00公里,周期约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实现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的目标,取得了发射阶段的圆满成功。

    2007-11-01 15:15:37

  • 裴照宇:

    按照飞行程序,卫星依次展开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建立巡航飞行姿态,顺利完成发射阶段的各个动作,进入调相轨道段的飞行。

    2007-11-01 15:16:04

  • 裴照宇:

    10月25日17时55分,卫星在16小时轨道上飞行一周半到达远地点,为增加测控覆盖范围,顺利实施了第1次远地点加速,将卫星近地点高度由205公里提高至593公里。

    2007-11-01 15:16:26

  • 裴照宇:

    10月26日17时33分,卫星飞行至16小时轨道近地点,顺利实施第1次近地点加速,将卫星送入周期为24小时,近地点高度593公里、远地点高度71600公里的停泊轨道。

    2007-11-01 15:16:46

  • 裴照宇:

    自10月26日17时33分至29日17时49分,卫星在停泊轨道连续飞行3天。设计连续3天的24小时轨道,目的是将1天的发射窗口扩展为连续3天的发射窗口。若卫星在第1天确定的时间发射,则让卫星在24小时停泊轨道上飞行3天。若第1天因故不能发射,则在第2天同一时段发射,在停泊轨道上飞行2圈。同理,也可以在第3天同一时段发射,卫星在24小时轨道飞行1圈后,即开始加速进行下一阶段的飞行。因此也将这一轨道称为停泊轨道。

    2007-11-01 15:17:11

  • 裴照宇:

    10月29日17时49分,嫦娥一号卫星飞行至24小时轨道近地点,顺利完成了第2次近地点加速,将卫星送入远地点高度11万9800公里、周期为48小时的大椭圆轨道。

    2007-11-01 15:17:37

  • 裴照宇:

    10月30日17时许,长征三号甲卫星飞行至48小时轨道远地点,距离地球约11万9800公里。次时,长征三号甲突破了我国航天器到达的最远距离纪录。此前,在“双星计划”中我国发射的探测器曾到达约80000公里的距离。在调相轨道飞行期间,卫星工作正常,飞行控制准确。

    2007-11-01 15:19:33

  • 裴照宇:

    10月31日17时15分,长征三号甲卫星顺利完成调相轨道段的飞行,实施了第3次近地点加速,卫星按预定的时间、位置、速度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这标志着嫦娥一号卫星开始进入奔月之旅。

    2007-11-01 15:19:58

  • 裴照宇:

    自10月24日卫星发射以来,经过1次远地点加速和3次近地点加速,历时7天,共绕地球飞行7圈,逐步将轨道由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00公里的轨道,调整到近地点高度约6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40万5000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将卫星的飞行速度由星箭分离时的10.33公里每秒提高到地月转移轨道所需的10.58公里每秒。

    2007-11-01 15:20:29

  • 裴照宇:

    目前,卫星各系统状态正常,飞行轨道正常。在随后的几天内,卫星将通过一至两次轨道修正,计划于11月5日上午11时25分左右接近月球,进入月球捕获轨道。 届时,卫星将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降低飞行速度,以能够被月球引力所捕获,成为一颗月球卫星。

    关于嫦娥一号卫星飞行的情况,我先介绍到此,谢谢大家!

    2007-11-01 15:22:09

  • 丁杰盔:

    谢谢裴照宇先生。下面是记者提问的时间,请记者提问时首先介绍一下所在媒体的名称,为了便于更多的媒体获得提问的机会,每位记者每次只提一个问题。

    2007-11-01 15:23:10

  •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们知道现在卫星发射之后,已经是运行了190多个小时,我们感受最深的一个词就是“精准”,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在火箭发射的时候,怎么实现在6点05分这么一个精准的时刻发射的?请卫星系统负责人和测控系统负责人给我们介绍一下卫星是如何实现精准变轨和精准测控的?谢谢。

    2007-11-01 15:23:46

  • 裴照宇:

    我先回答这位记者关于准时发射的问题。大家知道,发射的时间与发射的入轨时间和入轨点的位置是相关的。

    2007-11-01 15:24:17

  • 裴照宇:

    允许的发射时段,我们称之为发射窗口。那么,发射窗口的推移必将导致入轨点的偏差,为了修正入轨点的偏差需要消耗卫星的推进剂。所以为了节省卫星燃料、减少入轨偏差,发射嫦娥一号的时候我们提出了要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的要求。对嫦娥一号而言,准时发射就是指在10月24日18时05分至40分之间必须发射升空,而且要以窗口的前沿,即18时05分为最佳。

    2007-11-01 15:24:44

  • 裴照宇:

    为了实现零窗口发射,对火箭卫星的质量和发射的准确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火箭卫星必须在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技术流程完成在发射前的各项工作。同时,产品的质量要求可靠,不能在进入发射流程之后出现任何影响发射的质量问题。

    2007-11-01 15:24:59

  • 裴照宇:

    其次,发射场系统要精心组织,确保人员、设施状态良好,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协同操作正确可靠。

    2007-11-01 15:25:40

  • 裴照宇:

    第三,与发射和飞行有关的测控通讯系统也必须按时完成各项准备,具备执行任务的条件。同时,气候、环境也必须满足发射的要求。

    2007-11-01 15:25:55

  • 裴照宇:

    本次的发射圆满地实现了零窗口发射。

    关于轨道的问题,请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先生回答。

    2007-11-01 15:26:11

  • 孙泽洲:

    针对嫦娥卫星目前的几次变轨,刚才裴照宇先生已经在情况介绍里详细说了,这几次变轨都非常成功,变轨误差非常小。主要是与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相关的,而且在飞控实施过程中,在卫星和地面的大力协同下,每一次的变轨也都是非常成功的。为了每一次变轨成功,在变轨之前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心脏对加控剂的标定,包括变轨之后数据的分析,都通过每次的数据分析和整理,使得后续的变轨精度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2007-11-01 15:26:40

  • 新华社记者:

    请问孙泽洲副总设计师,嫦娥一号的飞行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一个比较复杂的轨道设计方案?有没有可能采取一些相对直接或者是简单一点的轨道设计?在轨道设计方案整个出台的过程中,有没有邀请一些国外的同行一起参与?谢谢。

    2007-11-01 15:27:05

  • 孙泽洲:

    首先,嫦娥一号卫星的轨道设计主要是结合了我国现有的运载和卫星方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轨道设计还要考虑到发射的条件以及运载能力,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地球引力的影响,以及卫星推进系统的能力、卫星所携带的燃料量,还有整个科学探测的要求等一系列的限制条件,是要综合这些条件的分析进行轨道的设计。目前这个轨道在环月之前,要进行九到十次的变轨。

    2007-11-01 15:28:09

  • 孙泽洲:

    这个过程看起来似乎是比较复杂,但这样的轨道设计还是有它的好处的。这个好处有很多,我重点讲两点,第一,条件轨道的设计,我们在轨道期间的飞行中,我们主要是轨道调相段的飞行。这样一个轨道带来的好处是可以扩大我们的发射窗口,刚才裴照宇先生也提到,对于月球探测卫星,发射窗口是非常重要的。

    2007-11-01 15:29:09

  • 孙泽洲:

    另外,调相轨道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入口的精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工程的风险。

    2007-11-01 15:30:02

  • 孙泽洲:

    第二个好处,地月转移轨道的最小能量的设计方法,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够减少卫星燃料的消耗。以便可以携带更多的有关载荷和完成更多的任务。

    2007-11-01 15:30:19

  • 孙泽洲:

    关于第二个问题,整个轨道的设计过程,应该说嫦娥一号卫星飞行轨道是我国自主设计完成的,负责轨道设计的单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轨道设计过程包括轨道复核过程中,得到了全国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很多支持和帮助。参与嫦娥一号卫星轨道后续的详细设计的单位主要有国防科技大学、北京指控中心和上海天文台等单位。

    2007-11-01 15:30:46

  • 人民日报记者:

    现在嫦娥一号已经运行七天多将近八天了。请问专家对嫦娥一号卫星的状态是怎样的评价?如果打分是多少分?您对嫦娥卫星被月球捕获的成功概率是怎样看的?谢谢。

    2007-11-01 15:31:43

  • 孙泽洲:

    刚才裴照宇先生介绍情况的时候也谈到,在调相轨道段七天的过程中,卫星工作状态一切正常,而且地面飞行控制也非常准确。目前星上设备工作状态,包括每一个遥控参数都是非常正确的,包括地面测试,包括仿真测试的结果都是比较一致。打分也不太好打,到目前为止是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什么遗憾。因为嫦娥一号在环月前飞行过程中有九到十次的变轨,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昨天下午第三次近地点加速,还有11月5号上午将要进行的第一次近月制动,这是最关键的两个点。

    2007-11-01 15:33:17

  • 孙泽洲:

    第一个关键点,我们昨天已经成功实施,并准确地完成了。 对于第二个关键点,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我们会通过我们的努力,去迎接第二个关键点的成功实施。

    2007-11-01 15:34:28

  • 中国航天报记者:

    请问,从昨天17点15分变轨进入奔月轨道,到目前这段时间,卫星的运行状况如何?在进入奔月轨道的行程当中,会遇到某些不利的空间环境,这些空间环境对卫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卫星有没有做好这方面的防护准备?

    2007-11-01 15:34:59

  • 孙泽洲:

    从昨天17点15分,第3次近地点加速之后,卫星进入了地月转移轨道,到目前为止,卫星的工作状态一切正常。对于卫星要经历将近五天的时间才能到达月球,地球到月球之间的空间环境,包括卫星在月球上运行一年所需要面临的空间环境,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都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应该说在这个空间中的空间环境,对于我们嫦娥一号卫星来讲,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我们在设计上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2007-11-01 15:36:12

  • 香港文汇报记者:

    请问,据了解现在有4名香港的科学家已经进入到绕月探测应用委员会了,您觉得在香港的科技界,在绕月探测,或者是在中国整个航天业发展中有什么优势呢?会不会进一步邀请更多的香港科学家参与中国的航天事业?我看到在绕月探测之后,要做成一个月球仪,这个月球仪会不会在香港的市面上销售?会通过什么渠道销售?会不会销售到台湾呢?

    2007-11-01 15:37:37

  • 孙泽洲:

    大家知道绕月探测工程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和热情支持,香港、澳门同胞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热情的支持。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先生曾经到香港对这个工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香港各界对此反映热烈,他们表达了强烈的自豪感和迫切的参与愿望。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成果,绕月探测工程专门成立了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组成人员包括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香港特区、澳门特区的专家。在122名专家中,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专家就有8名。我想,他们的工作还会带动更多香港和澳门的同胞参与这项工程。

    我们非常欢迎香港、澳门,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来积极地、广泛地参与这项中国的月球探测活动,来共同实现中华民族探索宇宙空间的美好愿望。谢谢。

    2007-11-01 15:39:57

  •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记者:

    我们知道在星箭分离之后,嫦娥一号卫星进行的姿态调整和变轨都是由地面的测量和控制中心发出指令,然后它来完成的。从昨天开始,嫦娥卫星已经走上了一条我们从来没有走过的路,到达了中国飞行器从来没有到达过的远地点高度,在下一步嫦娥卫星完成的任务当中,测量和控制任务当中有哪些主要的难点呢?谢谢。

    2007-11-01 15:43:04

  • 童斌:

    自从昨天在地面飞控中心的控制之下,我们已经顺利地把嫦娥一号送入奔月轨道。卫星离开地球之后,飞向月球,会遇到新的问题。下面我们要对卫星的控制,以及卫星在转移过程当中小误差的积累进行修正。我们已经预计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对嫦娥一号卫星在奔月的中途进行修正。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卫星准时到达近月点200公里、90度倾角的轨道上去,让卫星准确入轨,安全地进入正常工作。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007-11-01 15:45:03

  • 童斌: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飞行控制非常正常,“飞控”中心在有关卫星研究部门,在我们的大力协同之下,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轨道确定、控制计算,而且我们现在的精度控制也非常高,这也是目前能够保证嫦娥一号卫星安全、正点到达月球。谢谢。

    2007-11-01 15:48:49

  • 美联社记者:

    第一个问题,探月工程预算是多少钱?第二个问题,在探月过程中,特别是科学目标应用过程中,我们已开展何种国际合作?第三个问题,中国如何确定这个是和平利用外部空间的一个任务,怎么样确定这是和平利用的目标?

    2007-11-01 15:55:20

  • 裴照宇:

    关于工程的经费,大家都知道绕月探测工程国家预算14亿人民币,目前我们已经跟有关国家和组织进行了科学目标方面的合作,具体的实施要等到嫦娥一号获得的探测数据收到之后才能进行。

    2007-11-01 15:56:12

  •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

    我们了解到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绕、落、回。绕、落和回都没有经历过,怎么样能够把采集的样本拿回地球?另外一个问题,中国的探月工程和载人航天都是非常受人民关注的,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什么时候能够走在一起,我们中国人能够到月球上去?谢谢。

    2007-11-01 15:56:45

  • 裴照宇:

    首先介绍一下我国目前已经规划的月球探测工程,现在已经列入规划的是2020年以前实现“绕、落、回”三步。

    2007-11-01 15:57:42

  • 裴照宇:

    “绕”就是现在嫦娥一号卫星环绕月球飞行进行探测。“落”的目标就是要发射一个月球着陆器,同时释放一个自动巡视器在月面进行现场勘察。“回”的目标就是发射一个月球着陆器,在月球进行采样,然后将采集样品从月球起飞再返回到地球。

    2007-11-01 15:58:12

  • 裴照宇:

    另外,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则,我们所开展的航天活动包括月球以及深空探测的活动。 目的都是为了共同地探索宇宙、造福人类。我们所确定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不包含任何与军事相关的因素。同时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也是一个开放的工程,工程的目标、总体方案和技术途径、主要研制单位以及研制过程的重大进展、工程的重要信息都为世人所知。

    实施探月工程以来,我们与国际上许多国家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在2006年中国在北京举办了第八届国际月球大会,嫦娥一号的发射,中国也邀请了多个国家的代表到现场去参观发射。中国愿意本着“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月球与升空探测领域与所有国家开展积极的交流与合作。谢谢。

    2007-11-01 15:58:54

  • 美国CNN记者:

    第一个问题,现在的状况是不是中国已经和亚洲国家开展了在太空方面的竞赛?第二个问题,中国是不是有在月球建立基地的计划?

    2007-11-01 16:00:36

  • 裴照宇:

    我国开设月球探测活动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要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的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满足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目标为需求。

    二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国力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同时要循序渐进、持续发展,为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基础; 三是通过优选探测目标,优化探测实施途径,力求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形成中国自己的特色。

    中国基于这些原则,制定了2020年前“三步走”的月球探测规划,各个阶段的目标均是根据这些原则,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技术能力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来选择的。谢谢。

    2007-11-01 16:01:13

  • 新浪网记者:

    我是新浪网的编辑,代表新浪网的网友提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当卫星进入到月球附近,在第一次近月制动的时候,这个点非常的关键,我们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在我们的设计方案里,如果要是出现偏差,这个偏差我们所能承受的范是多大?

    第二个问题,我们刚刚也谈到了探月工程有三个阶段的计划,在我们“绕”这个计划实施的同时,第二、三阶段的计划也在同步进行,第二、三阶段的进展情况如何?

    第三个问题,本次探月有四个目标,四个目标在研究的时候,相关的结果会在什么时间段公布?有没有一个计划?谢谢给我提问的机会。

    2007-11-01 16:02:27

  • 孙泽洲:

    嫦娥一号卫星近月制动第一次近月点减速,应该说是整个飞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为了保证这一点能够准确实施近月点的变轨,我们准备了很多预案。如果用时间衡量的话,需要近月制动,向后推迟几个小时我们也有办法使它成为一个环月的卫星。谢谢。

    2007-11-01 16:04:18

  • 北京电视台记者:

    在随后的几天内,嫦娥一号卫星将进行一到两次的轨道修正,我们预计的修正次数到目前有什么变化?这个变化说明什么问题?谢谢。

    2007-11-01 16:04:53

  • 童斌:

    我们按照嫦娥一号卫星地月转移的轨道设计,按照到目前完成的控制来看,实际上我们在地月转移的过程当中,根据我们事先的分析和计算,安排了大概三次的中途修正。由于我们在前几次的控制当中,特别是我们对飞行器的掌握,以及在整个前期的控制当中,一次次的控制也非常准确,从昨天17点25分,把嫦娥一号卫星准时送入地月轨道。从目前的控制精度来看,所安排的三次修正,我们现在已经取消了第一次的中途修正,预示着这次控制已经能够保证我们第一次修正不修正,仍然能够保证后面嫦娥一号卫星能够按时、准时地进入月球轨道上。谢谢。

    2007-11-01 16:05:18

  • 中国网记者:

    请问几位专家,现在各国对于月球探测的工作都在抓紧进行,包括美国、日本、印度。您认为在这些工作当中,无形中是不是会引发一种太空竞争?国际上对共同和平利用月球资源是不是有什么协议?请您介绍一下。谢谢。

    2007-11-01 16:06:06

  • 裴照宇:

    刚才我已经对中国实施月球探测和深空探测的原则进行了介绍,中国将按照自己的国情、国力、技术能力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确定自己的探测的规划和目标。同时,我们也愿意本着“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开发”的原则与所有国际上的有关国家开展合作。据我所知,在月球和深空探测活动中,主要的参与国家都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愿望,正在形成一种合作的机制。谢谢。

    2007-11-01 16:06:51

  • 新京报记者:

    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有没有决定最终嫦娥一号运行满一年后会不会撞击到月球?

    第二个问题,据我所知,在发射前后有很多言论,将中国的嫦娥一号与其他国家的绕月卫星进行对比,并且分析出优劣势,我想请问从官方的角度看,如何看待我国的嫦娥一号在各国的发射器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民众心里在这方面有一种赶超欧美的心态。怎么样能够正确认识它?

    第三个问题,我国经济和发达国家经济相比还不是很好,但我们花了这么多钱做嫦娥工程,我们最终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得到真正的回报?谢谢!

    2007-11-01 16:07:42

  • 裴照宇:

    关于嫦娥一号卫星在完成了一年的绕月飞行之后的处理问题,我们将到时根据卫星的实际情况再研究如何处置。

    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以来,苏联、美国开展了大量的月球探测活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欧空局也都实施了月球探测计划。他们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我们向他们表示祝贺。

    中国的月球探测活动虽然起步较晚,但我们希望通过优选探测目标、优化技术实施途径,力求做一些别人尚未做过的事情,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我们的第一个月球探测项目,绕月探测工程是2004年1月立项的,到2007年10月发射,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我们完全有信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定能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国月球探测和深空探测活动。谢谢。

    2007-11-01 16:11:01

  • 丁杰盔 :

    谢谢发言人,谢谢两位专家,关于工程的后续情况,我们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及时地向大家发布,届时欢迎大家参加。另外,我们还准备了嫦娥一号卫星前一阶段飞行情况的动画演示,请大家观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07-11-01 16:13:54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china.com.cn/dianbo/zhibo/071101.wmv
1   2     lastpage


文字实录 全文 [打印] 升序 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