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直播首页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国新办就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等介绍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答记者问。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等介绍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答记者问。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上午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三峡工程”,从1994年12月4日正式开工以来,已经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现在在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建设作用,同时三峡工程从工程的建设到进展过程中,始终是我们中外媒体十分关注的,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先生,介绍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情况。

    出席发布会的还有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先生。

    现在我们先请汪啸风先生做介绍。

    2007-11-27 09:58:40

  • 汪啸风: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之一,也是中国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伟大工程,自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以来,在中国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在世界有关国家和大型企业的友好协作下,广大参建者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三峡工程始终按建设规划顺利有序地开展,目前已经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三峡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和移民工作稳步推进,三峡工程成功地实现了156米水位运行、百万移民搬迁顺利,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以及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日益显现。移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库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乡社会总体稳定。

    2007-11-27 10:02:08

  • 汪啸风:

    今天,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媒体朋友们做一些介绍:

    一、建设资金管理规范,投资控制卓有成效。三峡工程投资实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模式。按1993年价格水平折算,截至2007年9月,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三大工程累计完成静态投资1153.47亿元,占概算的92%。总的看,资金使用安全有效。静态投资可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之内,动态投资可控制在初期预测的范围之中。近几年有关部门对三峡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和移民建设资金进行了全面的审计、稽察后,对此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2007-11-27 10:07:18

  • 汪啸风:

    二、枢纽工程总体进度提前,综合效益进一步发挥。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达到185米设计高程,并实现了初期156米水位蓄水的目标。三峡工程防洪功能不可替代,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初步形成。目前的防洪标准已经从十年一遇提高到了百年一遇。2007年三峡工程成功地发挥了汛期的拦洪调峰作用和枯水期给坝下补水的功能。三峡左右岸电站19台单机70万千瓦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1330万千瓦,至今累计发电已超过2000亿千瓦时。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600多公里的航运条件大为改善,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2006年,三峡过坝货运量突破了5000万吨,远远超过了蓄水前最高货运量1800万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有力促进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都在有效控制之中。

    2007-11-27 10:08:33

  • 汪啸风:

    三、输变电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电网运行安全稳定。输变电工程除地下电站送出部分外已基本完工。其主体工程和调度、计量、通信、继电保护与安全控制等二次系统工程的安全、质量情况良好。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促进了全国电网互联格局的形成,为华东、华中和广东等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电力保障。

    2007-11-27 10:10:05

  • 汪啸风:

    四、三峡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库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原则,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开发性移民方针,保证了移民安置与工程进度相衔接。截至2007年9月底,三峡工程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22万人,建设各类房屋4583万平方米,搬迁工矿企业1570多家,库区文物也得到了有效保护。淹没涉及的12座县城有11座县城已完成整体搬迁,目前只有开县处于扫尾阶段。库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城镇原貌焕然一新。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得到落实,就业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不断深化,库区经济持续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库区已完成生产总值1004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28%;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20%,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

    2007-11-27 10:11:00

  • 汪啸风:

    五、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有序推进,不断取得重要成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政府对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高度重视,水利、农业、林业、环保、交通、建设和卫生等部门通力合作,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三峡工程蓄水后生态效益明显。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上在当年可行性报告预测范围之内。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以优于三类水质为主;库区泥沙来量下降,水库排沙比高于设计预计值;泥沙的来量是明显下降的。水库诱发地震维护低强度水平,无碍大坝安全;三峡水生和陆生珍稀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库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地质环境未见异常。三峡工程建设开工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防治专项资金,进行地质灾害专项治理,有效避免和减少了地质灾害。

    2007-11-27 10:12:44

  • 汪啸风:

    我向大家通报,156米蓄水以来,三峡库区没有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和因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

    可以说,三峡工程是中国政府经过几十年反复论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民心工程,是保障长江中下游千百万民众生命财产免遭重大水患的民生工程,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优化环境的生态工程,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三峡工程建设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事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体现。目前,三峡工程已进入后期建设时期,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三峡工程还需在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做好移民安稳致富和水库安全运行与科学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长期不懈地努力。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实现“建设一流水电工程,创造一流生态环境”的目标而继续努力。

    下面,我愿意和三峡建委副主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先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潘家铮先生共同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各位!

    2007-11-27 10:13:42

  • 郭卫民:

    刚才汪主任做了一个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的时候请先报自己所代表的机构。

    2007-11-27 10:15:12

  • 国际市场新闻社:

    我想问,三峡库区泥沙的问题现在好像很严重,我听说过上游的一些水电站,向家坝和溪洛渡,建设这些水电站的主要原因就是解决三峡泥沙的问题,他们说40%的泥沙是从长江上游而来。如果是这样解决问题,泥沙的问题好像会流到长江上游的地方,这样怎么解决上游泥沙问题呢?

    2007-11-27 10:15:57

  • 汪啸风:

    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是这项工程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之中重点研究和阐明的问题。我们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2006年和2003年,对蓄水以来不同的水位进行观测,入库的泥沙量原设计预测是每年5亿吨,而现在实测的结果只有2亿吨。所以,我前面说了,泥沙来量明显减少。而且工程的排沙功能已经达到或超过设计的要求,就是说排沙的功能也很好。所以这个问题还可以请李永安先生和潘院士做一定的说明。

    2007-11-27 10:17:03

  • 潘家铮:

    泥沙问题,当年论证的时候是一个重点问题,我们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做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工作,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工程实施以来,一些情况都在预计之中,而且情况比当初的预计更加有利。刚才汪主任讲了,现在每年进库的泥沙数量是当时估计的不到40%,排沙比超过原来的预测数字。库区泥沙的预计情况、预计数量完全在控制之中。所以,尽管现在蓄水还没有到达最后的水位,运营的时间也比较短,泥沙的影响我们将仍然长期监测,但是我认为三峡水库经过几十年的运行,达到平衡的时候,它的有效库容绝大部分都能够保留下来,三峡水库是淤不满的,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三峡水库绝对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门峡水库。这就是我的回答。

    2007-11-27 10:22:29

  •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记者:

    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目前三峡库区的环境状况如何?第二个问题,蓄水到156米以后,三峡库区承载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是什么?第三个问题,如何应对三峡工程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

    2007-11-27 10:24:52

  • 汪啸风:

    三峡工程本身就是一个生态工程,首先它提供的是清洁的能源,按照与火电的可比分析,如果建设同样装机容量的火电机组的话,每年要多消耗5000万吨煤炭,要向大气排放1亿吨的二氧化碳,而且这项工程调峰的作用,防洪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还可以带动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目前的环境状况,首先是泥沙淤积明显减少,第二是水质基本稳定,长江干流的水体仍然在中国的大江大河中是最好的水质。我前面说了,以优于三类为主。当然,在部分支流出现过短期的富营养和水华现象,目前的水华等级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预警等级标准,但我们对这点已经给予了密切关注。

    2007-11-27 10:25:53

  • 汪啸风:

    大家还很关心地质灾害问题,我要向大家介绍,三峡地区在建坝之前就是一个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投入了100多亿资金,同时进行库区的地质灾害治理,所以目前我把它描述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有效控制不等于今后绝对不会发生任何的滑坡、有关险情的出现,因为水库蓄水以后会出现一个库岸再造的过程,中国政府密切进行观测,加强治理,我认为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损失。

    2007-11-27 10:27:36

  • 汪啸风:

    大家还关心,大型水库诱发地震的问题。我向大家通报一下,我们经过蓄水以后几年的观测,还没有发现明显诱发地震的现象,现在三峡地区反映出来的地震强度,无碍大坝的安全。这是当前的基本情况,除此之外,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方面,中国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仅珍稀特有和经济鱼类,我们放流已经达到了2亿多条,这个数量级也是比较大的了,一些珍稀特有的陆生动植物,我们也做了很好的保护。

    2007-11-27 10:28:51

  • 汪啸风:

    至于当前或今后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重点是什么,我们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地肯定治理或建设的成效,同时也很科学地对待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问题,这是中国政府贯彻科学发展观一贯的观点和立场。下一步我们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重点是:一是规划措施,进一步落实三峡水库可持续综合利用规划和三峡库区以及上游的水污染防治规划,这就是规划措施;二是实行一系列的工程措施,这就包括地质灾害治理、库岸的治理、河道整治等等;三是生物措施,继续对水陆两栖植物的培育和实验;四是管理和监测措施,我们还要继续完善三峡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能力;五是试点示范措施,近期我们推出了“7+1”的专项计划,其中就包括消落区的治理,支流饮用水源的安全保障,库岸带生态屏障区建设,以及农村截污,城镇截污等等七个方面的试点。同时加强监测系统功能的评估,及时予以加强和补充完善。我们还采取了改善环境容量的重大措施,大家知道,在三峡库区外迁19万人,破产安置了1600多家工厂,而且在控制污染源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都是为了改善这个地区的环境容量,当然还有很多问题,我们正在进行科研措施,比如说泥沙的继续研究,以及对洞庭湖的江湖关系变化的研究,都正在进行。

    2007-11-27 10:39:16

  • 国际合众社记者:

    我刚才听到您的发言中,有92%的资金是有效利用的,还有8%的资金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问题是出在什么地方?是由于建设期间还是在移民工程期间有什么错误利用的地方吗?如果有些人违法的话是如何处理的呢?第二个问题,关于三峡工程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你们是如何和非政府组织合作的?未来非政府组织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发挥什么作用?还有一个问题,我看到这个材料,但是没有看到任何关于水的化学氧气和生物氧气需要量的信息,您是否可以评价一下水库的水的健康质量如何?

    2007-11-27 10:42:56

  • 汪啸风:

    刚才提的这些问题,有一个没有听清楚的问题,我说的92%的资金是指现在已经完成的,占总投资的比重,工程还没有竣工,而不是有8%是无效使用,这是一个错觉,谢谢。

    2007-11-27 10:44:01

  • 国际合众社记者:

    资金使用上是没有问题了?

    2007-11-27 10:45:09

  • 汪啸风:

    我刚才讲的92%,不是说92%以外的使用就有问题。谢谢。

    至于如何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中国政府对此也是非常重视的。而且我要向大家通报,在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中,就已经发挥了这方面的作用。他们参与了很多问题的研究和论证,而且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广泛地得到了非政府组织的关心与支持,包括他们对一些社会舆论监督方面的反映,对我们都非常有力,我们将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

    至于描述长江三峡工程地区的COD含量的水平,目前总体水质没有超过国家的标准,还是属于可饮用水的范围。谢谢。

    2007-11-27 10:45:30

  • 路透社记者:

    三峡水库里面有多少地方存在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危险?这些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大概有多少人口?而且在这些人口中,有多少是因为可能存在危害而搬走?

    2007-11-27 10:46:32

  • 李永安:

    三峡库区历来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根据统计,在八十年代发生较大的滑坡有40多次,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1985年的现在秭归县的新滩滑坡,向国务院打了报告,长江停航了12天,以后又发现在链子崖和黄蜡石这些地方都出现了一些滑坡,当时省里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治理滑坡。这是我介绍的在建设之前发生的情况。应该说90年代三峡工程开始兴建以后,为库区的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在规划设计中组织了很多专家对整个库区的地质灾害的地方进行了勘察和研究,在建设期间又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治理。蓄水到135米之前,我们安排了40亿的资金。蓄水到156米的时候,又安排了80亿的治理资金。应该说这些治理的成果都是有效的,从2003年把水位从60多米提高到现在的156米,没有因为蓄水的原因在干流上发生地质灾害。当然,三峡水库最后水位要提高到175米,对水位继续提高以后,对库岸产生的问题我们还要高度重视,现在从国家省和地方都建立了专业的监测队伍和群众性的群测群防的队伍,尽量减少和避免因为水库水位的变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2007-11-27 10:46:54

  • 中国日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问汪主任,三峡工程资金的运作有怎样的监督机制来保证它的有效和不被挪用?第二个问题,请问李永安总经理,您在十七大期间说到国外的一些公司正在邀请您的公司到国外进行一些投资和工程建设,能否谈谈国际合作方面的进展,在哪些国家和哪些项目有一些投资的意愿?谢谢。

    2007-11-27 10:50:54

  • 汪啸风:

    三峡工程的资金使用是安全有效的,我们在保证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责任制和公开制度,对于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单位和部门都建立了第一责任人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二是建立了四级监督网络,这个网络有纪检监察、司法部门、审计、银行等部门组成。我说的“四级”,包括国家这一级,省市一级、县区一级和乡镇一级。因为很多移民项目涉及到乡镇使用资金;三是实行了定期的或者是不定期的稽察和审计,而且我们的稽察报告和审计报告是要公诸于众的,所以这方面产生了很有效的作用。如果要补充的话,就是还有一项,实行了政企分开,像三峡办是不直接干预建设业主的经营活动,我们和他们是一个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这样也给予了很好的保证作用。谢谢。

    2007-11-27 10:51:36

  • 李永安:

    现在我回答第二个问题,关于“走出去”的问题,“走出去”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现在三峡工程也处于收尾的阶段,所以我们现在有精力加大我们的国际合作。因为三峡工程在国际国内形成了一个品牌,所以现在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有一些水利项目寻求与我们合作,现在我们正在对这些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进行评估,最后做一个科学的决策。

    2007-11-27 10:53:57

  • 法新社记者:

    9月25日的时候,部分专家学者在武汉召开一个研讨会,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他们发出警告,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有很多隐患,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会酿成大祸,而当时也有引述,汪先生说“不合理的开发造成了很多的生态退化、水土流失的加剧情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好象今天听你们的汇报,都是比较正面的消息。不知道汪先生能否阐述一下当时你提出的警告,到现在你们对问题有什么对策吗?那个情况还是一样令人关心吗?还有媒体报道,移民工程需要再次转移在重庆那边的400万人口,我想和汪先生确认一下这个情况是否属实?中国以后再建大坝的时候,能否从三峡工程学到一些经验?

    2007-11-27 11:01:30

  • 汪啸风:

    我想首先说一个三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结论,结论指出:生态环境问题不影响工程的可行性,总的来说,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按照这个结论,我在武汉会议上,充分肯定了三峡工程建设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其中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建设一流的水电工程,创造一流的生态环境的“双一流”目标及其实现的措施和途径。同时,我也根据这个结论分析了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问题。我要给大家表明,这是中国政府一贯的立场,就是从项目研究开始,就十分重视存在的隐患和问题,而不是某些舆论所说的中国“始料未及”,好象以前什么都不知道,不存在这个问题。也不是某些舆论说的“中国政府官员首次承认这个问题”,大家知道环境评价书是1991年做的,那时候就提出来利大于弊,就说明存在弊端,我们怎样去克服它,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证明,这项工程所作的结论是科学的。

    2007-11-27 11:03:14

  • 潘家铮:

    我注意到今天有很多外国的记者参加会议并提问,我希望能够利用这个机会,以一个普通公众的身份,向他们说几句话,我对外国的记者和报刊一直是很尊重的,因为我认为他们的报道,第一是客观,第二是公正。可是最近我发现有一些媒体和记者对中国的偏见太深。他们对中国的成就、贡献绝口不提,对中国的一些问题,或者说是“阴暗面”,到处收罗、夸大歪曲、讽刺挖苦,甚至于是无中生有、挑拨离间。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对增加友谊、沟通没有什么好处,就拿最近对三峡工程的报道来讲,我也收集了一些,你看看他们的标题,什么“扬子江上的妖魔、三峡工程成为全球变暖的定时炸弹,几百公里长的水库中,水看起来像酱油一样”……作为我个人,三峡工程耗尽了我后半辈子的全部精力,现在这个工程被人们形容为妖魔、炸弹、一库酱油,心里很不好受,我希望这些先生们能够客观地报道中国,中国人民欢迎朋友们的批评和监督,哪怕讲得重一点,我们也是欢迎的,但是请不要“妖魔化”。我诚恳地希望,所有在华的外国记者们,都能成为中国人民真正的好朋友,谢谢大家耐心听取我的意见。(发布会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2007-11-27 11:05:11

  • 李永安:

    最后说我们应该从三峡工程中总结了什么经验教训,因为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正在建设的最大的一个水利水电工程,应该通过这个工程对未来的水电开发起到一个示范作用,所以我们按照中央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提出今后搞水电建设要坚持“四个一”的理念,就是建好一座大坝,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致富一片移民。我们在未来的水电建设当中将更加注重移民的安置问题,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我想我们坚持这样的思想,我们水电的开发是可以科学有序地建设下去的。

    2007-11-27 11:10:10

  • 汪啸风:

    刚才法新社的朋友还提及了移民问题,我前面通报了移民的进度,我认为移民问题在中国的大型水利建设上是由中国独特的“人多”这个国情所决定的,大家知道巴西伊泰普水库投资200亿美元,它只有65000移民,还有25000在巴拉圭,而中国人口多,是历史形成的,所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安置好移民,而且要让他们稳定致富。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合理的补偿,而且专门为三峡移民制定了一个移民条例,就是用法律去保障落实;二是还采取了后期扶持的重大措施,现在国务院初步确定的是20年的扶持;三是实行生产性安置,特别是对农村的移民,失去土地的移民,都进行了安置到户到人;四是采取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办法,提高移民的就业能力;五是大力开展全国各省市对三峡库区移民的对口支援。截至去年底,对口支援的资金已达到341亿元人民币,再有加上调整产业结构,创造发展软硬环境,最终在发展中解决移民问题,我认为这条路子是非常成功的,现在之所以绝大多数的移民很安稳,也是这一系列政策产生的作用。谢谢。

    2007-11-27 11:11:39

  • 全球广播新闻记者:

    我有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多少用于三峡移民的资金是被挪用了?第二个问题,如果有些人是需要被移民,但他们不愿意从房子里撤出来,你们将如何对待他们?第三个问题,真正有多少用于移民的资金是真正用到移民的身上?第四个问题,追问我同事刚才提的问题,现在有报道说重庆将再有400万人移民,能否确认一下这个消息?

    2007-11-27 11:16:17

  • 汪啸风:

    三峡工程的资金使用每一次审计都要向社会发布审计公报,详细情况朋友们可以关注审计公报。现在究竟有多少资金被挪用了呢?从审计报告披露的情况看,在500多亿移民资金中有2.89亿是违规的,大约占0.5%的水平。而这种违规不是进了个人口袋,像2.89亿有2亿以上是属于不按计划超规模使用,用途还是恰当的,就是规模扩大了。而现在中国政府抓违规资金的整改力度非常大,去年审计结论出的问题,包括主枢纽工程、移民工程和输变电工程,反映的问题已经基本全部整改到位,这是最好的效果。

    还提一个问题,不愿搬出家的移民怎么办?中国政府始终注意用民主决策的办法和法治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我前面介绍到三峡库区有一个移民条例,它是完全带有法律属性的一个文件。对于这部分人,首先要了解清楚,他们不愿搬迁的客观原因是什么?该由政府解决的问题,必须给他解决好。比如说小区的配套条件不好,就业的环境较差,我们就必须给他创造就业的条件,把小区的配套建设好。再加上我们做了细致的帮扶工作,这样在实践中,在不愿意搬动的移民当中,有很多人最后看到了政府的关心,也明确了政府的政策,还是搬了。至于最后极个别的不愿意搬的,那只能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妥善地处理。

    2007-11-27 11:19:17

  • 汪啸风:

    第三个问题,究竟有多少资金用到移民身上,我介绍的500多亿移民资金,它包括合理的补偿,这是直接用到移民身上的。我前面介绍的后期扶持资金是直接发到移民手中的。现在农村移民每年发600元钱,这是直接发到移民手中的。还有一部分是按照移民条例规定,是用于移民区的,像交通建设等方面为他们发展而产生条件的。所以它的主要用途是这样的。

    当然还提到重庆有400万移民的说法,这不是三峡移民概念,三峡移民规划除国家批准的以外,没有其他的提法,而地方政府为统筹城乡发展,将来调整产业结构,有一个就业结构的调整,可能劳动力的转移方面也会在今后出现明显的变化,这和三峡工程移民完全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谢谢。

    2007-11-27 11:22:55

  • 金融时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您刚才提到“7+1”专项措施的项目,第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这个项目会花费多少资金?会从中央政府申请多少资金来进行“7+1”的专项整治?第二个问题,对于移民资金,你们认为移民的总资金会达到多少量?会不会超过500亿资金的总预算?

    2007-11-27 11:25:41

  • 华尔街日报记者:

    关于一些非政府组织对于三峡工程有一些报道,有人说三峡工程并不能够说是一个成功的防洪工程,因为它并没有有效地防止洪水。所以根据这个报道,三峡不能首先被看作是一个防洪工程,而应该是一个水电工程。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2007-11-27 11:28:35

  • 汪啸风:

    我刚才介绍的“7+1”专项计划,它的资金来源,国务院已经作出了安排,是在现在建设期间生态环境建设的预算之内。因为目前是一个局部的试验示范,资金不会消耗很多,而且今后若要扩大推广,资金来源应该是多渠道的,而且这个量逐渐会增加。

    至于移民资金的控制,我要跟大家介绍,三峡移民资金原来有一个400亿的说法,这是1993年的静态投资的概算。由于中国法律的调整,像土地使用费的增加等,后来就新增了政策性资金,增加了50亿。第二,国务院也十分重视移民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有些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以比原来规划建得更好一些,所以在去年国务院批准了移民资金的规划调整和概算调整,其中包括新增一部分的移民人口搬迁安置的费用,也包括建设学校、医院,为了建得更好,按照国家的财力决定再增加一批费用,所以这样在概算调整和规划过程中,增加了近80亿元的资金。目前国务院批准的移民资金应当是529亿元。

    2007-11-27 11:29:07

  • 汪啸风:

    至于对三峡工程防洪功能的怀疑,我认为不需要说更多的话,我生长在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区,而且在那儿做过政府的主要官员。我身受长江洪水泛滥在荆江河段的危害,1935年以来被洪水吞没的多达几十万生命。难道我们继续去忍受这种自然界的侵袭吗?而且三峡防洪库容是221亿多立方米,再和联合调度配合起来用,它可以把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提高到千年一遇,当然最好的证明是今后的事实。我想,今天就说到这儿。

    2007-11-27 11:37:23

  • 李永安:

    我补充一点事实说明这个问题,我想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是毋庸置疑的,去年三峡大坝全部建设到今年以后水位需到156米,今年三峡工程鉴于它初期的运行阶段已经开始发挥了它的防洪效益,今年长江上也出现了洪峰,正因为三峡今年有一定的防洪库容,所以长江的中下游非常安全。如果朋友们有空能够到荆江河段去听一下当地老百姓的反映,今年的老百姓感受最深,在汛期里他们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确实解决了这么多年来洪水对老百姓生命的威胁。武汉市是最有说服力的,武汉市每年的汛期都有很多群众去防汛,但今年武汉市的汛期,武汉市的江滩可以让老百姓去休闲了,这是最好的事实。随着三峡水库水位提高到175米,它的防洪效益会进一步发挥。我想最有说服力的,如果记者朋友们有时间,到汛期听听老百姓的反映,这是最真实的事实。

    2007-11-27 11:41:48

  • 新京报记者:

    请问汪主任,从去年到今年,重庆的气候出现了异常,比如说去年是百年难遇的大旱,今年是百年难遇的洪水,有一种说法说重庆的气候异常和三峡工程有关,对这样的说法您怎么评价?

    在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环保法律执法检查的时候提到了三峡出现了水华,您刚才也提到了,请问现在的水华是更严重了,还是改善了?还是维持了原状?因为它是面源污染为主,可能更多的是因为农民和居民排放的污水和污染物,不知道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谢谢。

    2007-11-27 11:44:29

  • 汪啸风:

    三峡工程对水质的影响,我请朋友们关注国家环保总局每年对于三峡环境监测的公报,公报上说得很详细、很全面。现在的总体评价,水华问题处于稳定期。就是说,它没有出现大面积爆发的趋势。但我们密切注意到发展的趋势,这也是必要的。主要的措施是控制点源和面源的污染源。到现在为止,国家拨了专项的国债资金392亿,在库区建了50多座污水处理厂和40多座垃圾处理厂。面源污染的控制,大家也得理解,有一个过程。所以,马上去削减这个趋势,必须要看后面几年的结果。所以,希望大家密切关注国家环保总局的公报。谢谢。

    至于重庆下大雨,怎么影响的,请李永安先生说说。

    2007-11-27 11:45:34

  • 李永安:

    近几年,库区发生水旱灾害,发生之后我们一直在跟踪研究这些问题,这应该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根据气象专家的分析,主要的原因来自于大气的影响,三峡库区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对气候的影响不超过10公里,对温度的影响不超过1度。至于今年重庆发生的大暴雨,根据卫星云图的监测,这场暴雨的形成是在上万米的空间范围内形成的,三峡大坝只有185米,所以对重庆的这场大雨没有影响。

    2007-11-27 11:47:27

  • 潘家铮:

    我想最后说几句,长期以来库区的工矿企业也好,城乡居民也好,都是把长江当做天然的“下水道”,什么污水、什么垃圾都向江里一倒了之。这样的情况是绝对不能够持续下去的,进库不净库,这种情况是不能持续的。进了库,那些污水垃圾通通流到下游,哪怕是流到大海,海也受不了这样的污染。正是由于三峡水库的建设,国家和地方齐心协力,整治污染,解决了大污染。有些媒体说的是个别支流的情况,这些情况并不严重,我们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加以解决,我们欢迎大家提出问题,但希望对问题的程度有一个衡量,不要把一只小猫说成一只老虎,这是我们的希望。

    2007-11-27 11:48:21

  • 郭卫民:

    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07-11-27 11:51:04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rtsp://video.china.com.cn/Archive/scio/20071127abc.rm
1   2     lastpage


文字实录 全文 [打印] 升序 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