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2008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暨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

   2008年4月29日上午9:00,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一层学术报告厅召开“2008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暨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届时众位农村经济研究专家将解读2008年《农村经济绿皮书》。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2008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暨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

活动描述

  • 2008年4月29日上午9:00,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一层学术报告厅召开“2008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暨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届时众位农村经济研究专家将解读2008年《农村经济绿皮书》。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张晓山:

    各位代表,大会现在开始。2007年—2008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预测出版发布暨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现在开始。首先把与会嘉宾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陈佳贵同志,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同志,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同志,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同志,国家发改委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铁同志,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同志,还有国家信息中心的张永军处长,另外一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陆学艺同志。

    我们的合作单位,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盛来运副司长。下面首先请党组成员陈佳贵同志讲话。

    2008-04-29 09:06:27

  • 陈佳贵: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首先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参加2008年《农村经济绿皮书》发布会暨农民经济发展研讨会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旨在反映我院研究国家重大现实问题主要成果的皮书系列,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在社会上影响力越来越大。前几天《经济蓝皮书》召开了发布会,今天又召开《农村经济绿皮书》的发布会。

    这个《绿皮书》是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社会调查司共同完成的年度报告,也是在皮书系列中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一本,它至今已经出版了19本。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出版物要坚持的出版下去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因此这本书的出版为扩大皮书系列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近几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历史少有的好局面。去年,我们国家粮食连续第四年增长,总产量超过1万亿吨。农民收入这几年增长幅度很大,也是连续四年的快速增长。粮食增产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对今年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方式的转变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2008-04-29 09:08:08

  • 陈佳贵:

    但是也应该看到今年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今年一季度,我国食品价格居高不下,食品价格涨幅超过了20%。我们的粮食价格的上涨从国际上来看也不是很小,主要有居民承受的能力问题。但总体来讲,我们的粮食和农产品价格还是偏低的。

    今年,南方一部分省份又遭受到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农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看到农业生产资料,像化肥的价格也在比较快的上涨,涨幅也比较大,对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同时还要看到,一方面国际上的粮食有的说是出现了危机,有的说甚至比石油危机影响还要大。上个月,我到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去访问,那里的报纸、舆论也在讲这个问题,包括我到印度尼西亚去,它是大米、水稻的生产国,但是还不够,还需要进口。进口国就像越南、泰国等国家正在采取措施来限制。我在那里看到消息,印度尼西亚偏远地区的老太太因为没有粮食吃饿死了,出现了这种情况。

    我们国家由于前几年粮食大幅度的增长,农业生产比较好。总体来看,现在粮食价格基本是稳定的,稳中有升,这个对农业发展是有好处的,没有出现恐慌等现象。而且我们看到,因为国际上的大米非常紧张,但是国内有些地方的粮食,包括大米,像东北地区还不错。最近国务院采取了一些措施,把东北的大米进行发展。这说明我们国家前几年农业的趋势,农业的发展对稳定经济,不仅是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稳定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8-04-29 09:13:48

  • 陈佳贵: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农业出现了一些情况。发达国家由于油价过高,他们发展生物能源,用粮食制造酒精、乙醇等等。特别是美国,他们这几年的发展是在成倍的增长,因此造成了美国的玉米价格上涨非常快,玉米比大米价格都高。由于美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它的粮食受到影响,像出口方面,出口减少,对世界粮食供求的局面就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也带来的居民食品消费快速增长。受到居民食品消费快速增长的拉动,世界粮食供给加快,粮食安全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可能粮食安全比石油危机还要严重。

    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对当前农业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形势有了准确的分析和把握。这些年来,整个农业的发展确实也出现了一些过去没有碰到的新问题。举几个例子。

    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必然要转移农村的大批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的转移整个来讲是一个大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现在劳动力转移到了什么程度?土地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土地已经转移的差不多了,有的土地转移还不够。今年在开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我听到了四川的一些情况。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他们转移的劳动力大概已经占农村劳动力的一半,有50%。我们老家是在广安市,我问广安市的市长,我说:“你们市的情况怎么样?”他说:“广安市大概有470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的有270万,超过了50%。”那么留下来的农村劳动力都不是青壮劳动力,壮劳力都出来打工了,留下的很多都是老头、老太太,农业大省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2008-04-29 09:19:19

  • 陈佳贵:

    另外,粮食也有这些变化。朱镕基当总理的时候曾经说过“农村储备的粮食够吃两三年”。现在的情况也有所变化,为什么呢?一方面转移出来的两亿劳动力,他们不吃农村的粮食,他是吃城市的商品粮,这是一个方面可以造成粮食供应的变化。第二,在农村,过去储备这些劳动力的粮食,但现在他们出来打工了。所以这两个因素对粮食的供求因素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

    另外,养猪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为什么说猪肉紧张?主要是过去价格太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里面可能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开人大的会上,我也讲了我的观点。农村的人经常跟我讲,比如说农业大省,包括四川省,包括云南等大省过去也是养猪,但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以后,有很多农户不养猪了,因为剩下的都是老头、老太太,已经没有能力养猪了。大家知道养猪要去打猪草等等,他们没有能力去的打猪草、养猪了。另外,养猪还要工业化。

    所以这些方面变化都很大。我老家的朋友告诉我们,我们卖的猪肉有的是从贵州买猪到这边来卖,本来是养猪大省,过去是为全国供应猪肉的地方,现在要到别的地方去买猪。

    2008-04-29 09:21:16

  • 陈佳贵:

    另外就是搞城市化。城市化以后,城镇都不养猪了。过去广东市曾经下了一个通知,说不养猪。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另外,现在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的搞歪了,搞斜了,他也是为了清洁、整洁,所以不养猪了。这些因素我认为是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涉及到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一些大问题,农业生产方式变革跟不上城镇化、工业化的步伐。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像以上这些问题,应该进一步研究,提出一些建议。当然,中央对这些问题的总体情况还是非常清楚的,而且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比如说今年中央财政支农的总支出就达到5800多个亿,比去年增加1500多个亿。国家也规定提高粮食最低收入价格,而且前段时间又增加投入,在原来的“三补”基础上又增加了补贴。这说明党和国家对这些情况都掌握着,而且也采取了很多措施。

    我们要研究这些问题,同时也要评估这些政策出台以后的效果,以及要进一步发展农业,就是对三农问题还要采取什么措施,以及我们怎么样应对世界粮食危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通过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中国的农业结束了农产品短缺的时代。我们院也在总结这30年改革的经验、教训,农业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我们一共写了九本书来总结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希望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这九本书全部出齐。

    因此,我希望针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经验,对农业农村的重大问题展开深刻的调研,也希望《农村经济绿皮书》不断提高质量,为推动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最后,我祝贺这次研讨会取得成功,谢谢大家。

    2008-04-29 09:24:21

  • 张晓山:

    非常感谢陈佳贵同志的重要讲话,他实际讲到了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问题,这往往是很深层次的问题,往往涉及到农业方面变革的大问题,值得我们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下面请中国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副所长李周同志介绍本年度绿皮书的主要内容。

    2008-04-29 09:28:19

  • 李周:

    各位来宾、各位同行,我受所长的委托和课题组其他同志的委托,就今年绿皮书的有关内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2007年,农村各部门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5%,比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农村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份额为39.8%,下降了2.6个百分点。农村信息产业比重为29.8%,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为55%,提高了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为15.2%,下降了0.4个百分点。

    2007年,粮食总产量5015亿万吨,增长了0.7%。棉花产量760万吨,增长了1.3%。油料产量2461万吨,减少了4.2%。糖料产量1110万吨,增长了11.4%。按播种面积计算,粮食平均产量每公顷是4752公斤,增长了0.7%。棉花是每公顷1360公斤,略有增长。油料是每公顷2500公斤,增长了1.4%。糖料每公顷是66527公斤,增长了8.7%。

    肉类总产量6800万吨,减少了3.5%。其中,猪肉产量减少9.2%,牛、羊肉分别增长6.1%和6.8%。水产品产量4737万吨,增长了3.3%。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5%,其中粮食生产价格上涨10.3%,油料生产价格上涨33.4%,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31.4%,禽蛋的生产价格上涨15.9%,渔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8.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

    2008-04-29 09:29:18

  • 李周:

    农户用于农业的生产投入增长16.2%,其中种植业投入增长12.6%,林业投入增长3.4%,牧业投入增长20.7%,渔业投入增长22.2%。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13244.6亿元,4155.7亿元和242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3%、28.2%和27.7%。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775.7亿美元,增长23.1%,其中农产品出口额366亿美元,增长17.9%。农产品出口额409.7亿美元,增长28.1%。贸易逆差由上年9.6亿美元扩大到43.7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增加553元,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东中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504.9元、3896.9元和2908.8元,分别增长13.3%、17%和17%。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农民收入差距缩小。但2007年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都略为扩大。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32元,比上年增长395元,实际增长8.1%,提高了0.1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4059.5元、2984.1元和2483.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2.5%、15.2%和15.3%。

    2008-04-29 09:33:43

  • 李周:

    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将超过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左右。粮食总产量在5亿吨左右波动,油料总产量将恢复到2600万吨的水平,肉类总产量将达到7800万吨,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大约12%。2008年,农产品贸易逆差将继续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价格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数将低于2007年;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将扩大到3.36:1。

    这些预测是农发所预测课题组作出的计算和判断,预测的结果不代表国家统计局的观点,引用的时候要注意。第二个,我们从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机构调整,组织发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对现代农业进行了多纬的分析和思考。最近30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定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农村在进入阶段性变化的新形势,农村发展目标应该有所调整。

    一、将保障农产品工序平衡的目标调整为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目标。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已经基本出现。现在问题是农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政府发放的农业生产补贴越来越多,而农业的竞争力却没有明显的上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农业改革的目标应该由保障农产品供需平衡转为农产品的竞争力。

    2008-04-29 09:36:28

  • 李周:

    二、提高农民收入目标转变为保障农民权利的目标。改革开放前,中央政府通过设置工农业产品价格调差,获取了6000亿元的农业设备。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征用农民土地,获得了10万亿元,而补偿给农民不到其中的5%。为了消除这一问题,也为了逐步实现城乡居民教育公平,城乡劳动者就业问题,城乡居民生活保障问题,以及城乡居民选举人大代表权益的公平,需要将提高农民收入调整为保障农民权益目标。

    三、将家庭保障制度调整为社会保障制度。要切实有效的解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需要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和农村社会保障需要家庭保留主义的矛盾,必须用社会保障制度替代家庭保障制度,这种替代具有客观的必然性。

    一是有效性更强,保障的有效性与供需的规模具有正相关关系,社会保障的供需规模显然比家庭保障的供需规模大得多。因为它比家庭保障更有效,这也是越来越多农户参与保障的重要原因。

    二是从业过程中家庭保障仅依赖于家庭调整,而社会保障依赖于三个调整,包括基于效率的公司调整、基于公平的政府调节和基于责任的社会调节。

    三是社会制度更完善。家庭保障依赖于血缘关系和伦理道德,社会保障涵盖商业保险制度、社会养老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30年的持续发展,中国农村初步具备了以社会保障制度替代家庭保障制度的条件。如何稳妥的推进农村保障制度改革,应成为今后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

    2008-04-29 09:37:39

  • 李周:

    四、将文件导向的宏观政策转变调整为法律导向的宏观政策调整。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连续发了几个一号文件,进入新世纪以后,党中央又连续了发了几个一号文件,这些文件对于促进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连续几个一号的文件政策出台,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三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这为我们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这个政策体系固定下来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所以,如何以法律法规的保障和宏观调控环境替代文件导向性的工作政策环境是今后更为重要的工作,也是今后农村改革更为重要的内容。

    除了调整农村发展目标外,有些目标也应该有所拓展。一是将以民生为中心,拓展为以民权为重心。近30年来,农村改革的重心是提高农民收入,这方面的改革还要继续深化。同时,农村权益的改革要显著的进展,借助民生改革和民权改革的互补性,实现民生改革和民权改革的均衡。

    中国传统的人权学说停留在概念上,由于没有制度操作原则的纪律,人权往往落实不了,这种人权只能作为抗争的动力和依据。其实创造和保障人权要依靠制度上可超过的概念,程序和机制。有了民权才能确保“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008-04-29 09:43:24

  • 李周:

    二以补贴为中心拓展到以补偿为中心。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农民得到的收入的经济含义也不同。政府的目标是保障产量,而后扩展到保障农民品品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的改革研究也要从补贴的改革深化到补偿的改革。

    三以实践为中心拓展到以实验为中心。中国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有很多好处,也存在政策滞后的不足。借鉴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经济评价,有利于解决问题。随着行为理念的成熟和合理预期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提升,把握复杂农业经济现象的能力越来越强,实验方法在政策经济中的越来越大,实验方法确定不了研究,但可以为评估的各种判断提供依据。

    本书的顺利出版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也在此表示我们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2008-04-29 09:47:48

  • 张晓山:

    谢谢李周所长,他刚才把内容介绍了一下,同时他强调了一点关于预测的问题。因为这本书是中国农民形势分析与预测,涉及到2008年农村经济指标的一些基本判断,所以这些年的考虑应该有我们自己的预测,所以社科院农发所成立了课题组和统计局合作,建立了自己的模型,做了预测,所以这个预测不能代表官方的预测。但是这本书是社科院农发所和国家统计局调查司合作的,是作为一种学术研究供大家参考的。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主要是拜托媒体同志报道的时候要区分一下,否则作为整个预测,往往出现的问题,地方上就根据你的预测调整他们的目标,这样就搞的我们领导比较被动,在这里跟媒体同志要特别强调。预测的工作,预测数据是作为一种学术、作为一种课题研究进行的,并不是官方的预测。

    下面请《绿皮书》的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总编辑邹东涛同志介绍这本书的出版情况。

    2008-04-29 09:48:24

  • 邹东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直接主管的主要出版社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出版宗旨是“出社科精品,创城市文献。”出版社的历史并不长,从1985年成立到现在才23年。但是,出版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近几年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一样,走向了快车道。到现在出版著作一年要出版600多种,有员工队伍160多人。而皮书系列则是出版社的品牌出版物。皮书系列的品种包括经济、政治、法学、哲学、历史、文化、国际等许多方面。在各类皮书中,经济类的皮书占大多数。皮书包括蓝皮书、黄皮书、绿皮书,凡是与农业、环境、卫生、健康等有关的皮书都是“绿皮书”。与国际方面有关的皮书是“黄皮书”,其他为“蓝皮书”。

    我们的皮书,在国内创造品牌以后,又走向了世界。从前年开始,我们的皮书一部分已经在欧洲用英文出版。我去年到欧洲参加了第52届国际图书博览会。在法兰克福举办了“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的首发式”。皮书还逐步的推向其他国家和地区。

    出版社的工作得到社会院党组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陈佳贵副院长和出版社的主管领导对我们社高度的支持。各个所、各所的专家都是我们坚强的作者队伍,支持我们的台柱子。像《农村经济绿皮书》一样越做越好。

    我们的著作首先确保社科院内部的著作出快出好,同时也广泛面向全社会。出版国内图书、国际图书、港澳台读书等等。应该说作者以国内为主,也走向世界。

    我们也翻译出版了许多国外的著作,有许多著作已经成为精品。出版设计工作也得到媒体的大力支持。今天在这里召开“农村经济的书”,利用这个机会,我代表出版社向社科院的领导,向社科院各所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向媒界朋友,向在座到会的来宾,表示衷心感谢!

    2008-04-29 09:49:21

  • 张晓山:

    非常感谢邹东涛同志热情洋溢的讲话。下面请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也是我们皮书的合作单位之一,我们长期风雨同舟,接近二十年,请调查司副司长盛来运同志对08年的情况做一些介绍,大家欢迎。

    2008-04-29 09:50:28

  • 盛来运: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绿皮书》的发布会。作为合作方之一,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能够抽时间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并且多年给予《绿皮书》出版工作的大力支持。

    另外,也特别感谢的两个合作方:社科院农发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咱们多年的合作比较愉快。但是作为编辑和出版,他们承担了大量的编辑、印刷组织方面的一些工作。在这里,我也代表我们司对两个单位表示感谢,受张科长的委托把农村司今年一季度做的一些工作和形势给各位领导、专家、来宾做一个汇报。总的来讲,今年一季度的形势还是不错的,概括成三句话“有惊无险、总体平稳、压力加大”。

    为什么说“有惊无险”呢?因为今年一季度有两件事对经济运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国内的角度来讲,主要就是南方几个省大面积的雨雪冰冻灾害,对农村生产造成了一些影响。第二个就是国际环境的一些变化。包括美国的次级债危机,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就对国内的经济运行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但是影响是有,从运行的实际效果看,感觉比预想的要好。就国内的冰雪灾害来讲,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是种植业,一个是畜牧业。从种植业角度来讲主要是蔬菜,一季度主要的农作物还是处于一种夏粮作为冬粮卖。影响比较大的是南方一些省的蔬菜,还有油料也遭到了冰冻灾害的影响。

    2008-04-29 09:51:13

  • 盛来运:

    畜牧业这块影响也比较大。这几个省同时也是畜牧业大省,对生猪的影响还是有一些。特别是40斤一下的仔猪,我们有一个不完全统计,事后各地上报的情况,像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广西这几个省生猪仔猪的减少量,估计冻死的大概有400万头左右。这部分生猪按照生长周期出来应该是在今年的二季度,400万头虽然说量不大,但毕竟是在生猪经过大幅受挫的情况,恢复过程中增量受到影响,对市场的供给还会产生一定的压力的。

    总的来看影响是有,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预期的要小。原来觉得包括油菜受损的面积比现在更大,至少生猪的影响也比现在的情况更大。因为现在的生猪生产方式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规模化养殖在提高,散养户在下降,而且幅度很大。根据06年的普查结果来看,现在生猪的面只占全国农户的36%左右。虽然这一次下了很大的雪,由于散养户比重不高,规模户的防御手段,生产条件都要相对的好,抗灾能力也比较强,这样对生猪的生产比原来估计的要小。这是国内冰雪灾害对农业生产方面的一些影响。

    国际上最险峻的一个特点,就是一季度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暴涨。小麦的价格1—3月份涨了117%,翻了一倍还多。其他的大米价格进入4月份以后涨速加快,而且其他的农产品价格都是高运行,在一季度农产品价格涨幅非常大。相对来讲,国内农产品价格总的价格指数一季度涨了25.5%,其中粮食价格涨了11.4%。这里面油料价格涨的多一点,涨了33.4%,蔬产品价格涨了40%几。总体来讲,特别是谷物、粮食这一块,相对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涨幅来讲是比较平稳的,比国际上低得过。

    说明一季度国际粮食价格的暴涨压力,还没有完全转移到国内来。至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国内的农产品在供求形式这一块,特别是在粮食供求这块还是基本平衡的。就说明国际粮食价格暴涨的压力对国内农产品价格肯定是有影响,但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大。从这两点可以看出,一季度两个大的事件对国内的影响比预期的要好,所以概括为“有惊无险”。

    2008-04-29 09:54:07

  • 盛来运:

    第二,农业生产整体运行比较稳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1、从粮食生产来讲,粮食生产相对稳定。一季度的粮食生产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根据种植意向调查,对粮食的播种面积有一个预计,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上一年基本上是持平的,就是15.8亿亩,但是结构上可能有一些变化。玉米和小麦的播种面积略有下降,大豆的面积略有增加,这可能跟大豆的上涨和一系列政策制度有关系。大豆的面积增长了1000万亩,总的来讲面积基本是持平的。另外,从夏粮的情况看,因为一季度最能够直观的反映情况。夏粮目前的涨势还是不错,原来夏粮的面积基本上是持平的,今年的夏粮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是不错的。从这两方面来说,今年的粮食生产这一块基本上是平稳的,从面积这一块基本上是平稳的。

    从生猪、畜牧业的恢复形势来看,也是在稳定的恢复。从96年到现在畜牧业产品的大幅度上涨,促进了生猪的生产,特别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生猪养殖业的政策,包括推动规模化养殖。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生猪的存栏量在恢复。一季度,生猪存栏量是1.6,现在是1.9。这两个数看起来不大,但从趋势的角度还是能够反映出是在增长的趋势里面。

    去年也能够反映一个增长的趋势,增数在1%以内,但从趋势上来讲,缓慢恢复的趋势表现出来了,但恢复的速度比预期的要慢。从各种分析的角度,很有可能和养殖结构有关系。现在虽然价格涨得这么高,虽然政策支持农户养猪,但是相对比较利益来讲,相对市场风险和预计风险来讲,农户还是不太愿意养猪,积极性还不是特别高。

    2008-04-29 10:00:39

  • 盛来运:

    我们做了一个大概的测算,现在一头仔猪是八、九百多块钱,养一头猪下来的纯利不够是三、四百块钱,在目前工资率的情况下,还不如农民去打一个星期的工。所以从农民自身来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的劳动力人手不足,这样对养猪业的农户来讲,原来没有养猪的还是不愿意养。但是现在有些养猪的有一个好的优势,就是规模化比重在提高。原来养猪的想扩大规模,明显的体现在规模养殖上,从这一点来看生猪的生产和畜牧业的生产在稳定恢复。

    还有一个方面说明农业生产情况不错,就是油料生产的恢复。虽然今年油菜受到了灾害,但从种植面积这一块来讲,今年的油料面积比上年同期是扩大了将近1500左右,虽然量不大,但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因为我们的油料面积已经是连续四年递减的。在过去四年间,油料面积降的5000多万亩,其中油菜籽的面积就降了2600多万亩。从今年的种植情况看,油料种植面积在今年第一次出现回升,油菜面积扩大了900万亩,整个面积增加了1000多万亩。在这一点上,政策还是起着很大的作用,油料的种植出现了止跌回升的状况。

    从农村的形势来讲,农产品价格仍然是在高位运行,刚才已经把价格数据报告了,它是在新的、高的平台上运行。从涨幅的角度来讲,一季度的涨幅比去年一季度的涨幅有所扩大。这个要看从什么角度看?去年的农产品涨幅只有7.3,而且去年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体现在逐季加快的,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那么今年一季度的高位平台延续去年第四季度的形势,正好和去年第一季度比还是相对低的,但从这方面的反差上来看,一季度的农产品是增长的。从趋势的角度看,涨幅是逐渐回落的。从增幅的角度看,因为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对比的基数相对比较高。

    2008-04-29 10:05:38

  • 盛来运:

    第五,从农产品运行情况看,农民收入继续稳定、快速的增长。根据初步调查,一季度现金收入增速是18.5%,但是今年的CPI指数比较高,农村的CPI是8.7,扣除后实际增长是9.1。这里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现今的民意增速创10年来最高,但实际增速又出现掉头向下的趋势,它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个百分点。所以这种收入增长的势头需要引起注意,值得进步的观察。

    虽然说民意增长比较高,根据我们的统计制度,现在调查的是现金收入,现金收入跟全年纯收入走势之间有一点差别。现金收入是农民得到工资数,没有扣掉成本。纯收入到年底以后是要扣掉成本的,那才是净收入。有的人会问,你们为什么不记录纯收入?这恰恰是农业生产的特点造成的。因为农业生产是季节性的,一季度投入的东西跟一季度产出之间是不对应的。像种子,化肥投下去以后,可能要到二季度、三季度才能见到产品收获。所以算季度纯收入来讲是算不出来的,只能用现金收入来代替。

    所以即使今年一季度的现金收入增速比较高,但是不一定意味着全年纯收入的涨幅比较好。这中间跟它的生产成本的增长情况有关系。所以,大家在使用收入概念和数据的效果要小心一点,要注意不对应的情况。

    总的来讲,收入增收还是不错的。两方面的情况都不错,一个是从非农收入这块来讲,农民从得到工资性的收入,包括外出务工,包括本地务工,工资收入增加了88块钱,增长了16.9%,这个数是不低的。跟往年相比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连续几年是两位数增长,都是百分之十几的增长。

    2008-04-29 10:09:31

  • 盛来运:

    另外,整个农产品价格增收了25.5%,所以农民从出售农产品得到的现金收入方面增长是比较快的。目前,这一块是增长了94块钱,就是出售的种植产品等等。我们也做了一个初步的测算,一季度由于冰雪灾害的影响,主要是蔬菜的影响,农民出售的数量比较低,由于出售价格的上涨,农民多得了144块钱。但是由于出售数量的减少,农民又少收了50来块钱。这样算下来以后,主要是由于价格上涨。

    总的来讲,今年的收入形势还是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虽然实际收入增势的回落,可能跟CPI有关,但从一季度还看不出变化的趋势。从这些方面讲,总的一个判断,今年一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总体上还是不错的,总体运行比较平稳。这是第二个要报告的情况。

    第三方面,运行的压力在不断的加大。

    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从粮食生产讲。粮食继续增产的压力在不断的加大,难度在加大。今年感觉特别得明显:一个从播种面积看,播种面积现在是增速,前几年面积一直在增长,但是增幅在不断的下降。去年播种面积增长了1000来万亩,今年实际上没有增,面积是平的。但是在面积的中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因为今年大豆是上扬的,大豆面积增长了1000多万亩,实际上玉米、小麦两个加起来减了将近1000万亩,而减的恰恰是高产作物,增的大豆,它的亩产不过就是几百斤,和粮食产量差别是很大的。这就意味着今年和去年同等,后面在没有大的灾害情况下,粮食的单产和去年来比,要想提升,压力是很大的。只要不下降,后期还要做很多工作。

    另外,从气象条件看,粮食主产区的气候条件与往年比要稍微差一点。特别是北方,像东北地区的粮食主产市干旱的厉害。如果后期雨水跟不上的话,当然由于东北的秋粮现在看不出来,因为刚刚处于播种期,但是至少从播种这个期间,从底墒的情况看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从面积单产和灾情方面来看,今年保持粮食稳定增长压力非常之大。

    2008-04-29 10:11:56

  • 盛来运:

    另外,从农民继续增收的压力看也是越来越大。一个是从农业得到收入这一块,一季度价格上涨的很多,但农产品的价格还能不能继续上涨?从农民的角度来讲,从他的增收渠道来讲,价格上涨对他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现在明显对CPI的上涨,对整个经济形势构成了很大的压力。这里面农民增收和控制农产品价格尽快上涨上有一个平衡的问题。

    我个人感觉不可能像前两年那样继续大幅度的上涨,也可能在高位平台上平衡运行,小幅上涨。这样就很现实的会对他的收入构成影响。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今年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太大。一季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涨了30.4%。比去年同期增长23个百分点,而这个涨幅比农产品价格指数高了500点。所以农民种粮食,经营的成本是在快速增长的。

    据不完全计算,基本上平均每亩种植生产,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要多支出将近100块钱左右。化肥、农药、农具等等生产资料都在涨。所以它的快速上涨势头得不到遏制的话,全年生产收入要比去年要少得多。所以这样一算,全年农民从农业得到的纯收入涨幅不一定有上年多,这是一个初步的感觉。

    2008-04-29 10:15:33

  • 盛来运:

    非农方面,虽然一季度外出务工的收入,包括农民工资的收入涨了16%,但是承接了去年工资率上升的优势。今年的春节是在2月份,正好是在一季度期间,去年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很多都是在一季度带回来的,在一季度当中得到体现。那么二季度、三季度能不能保持这样的趋势,我们感觉很难。因为农民外出工资率已经连续涨了三年,将近10%,这样的涨势是非常快的,如果要继续涨下去的话,咱们国家的制造业成本就要增长的很快。

    我们感觉农村的外出劳动力从总量供给上是供不应求,但是从结构上来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的年轻劳动力该出来的也出来了,后续出来的劳动力,无论是从人力资源上还是从数字来讲,可能不如前两年出来的。他得到的工资率和收入从增量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人员的数量还是工资率的角度都面临着压力。所以,从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这一块,感觉农民的收入增长面临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从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方面看,农本经济运行的主体基本上概括为“压力加大”,这个判断应该是站得住脚的。

    总的来讲,一季度是三句话:“有惊无险、东西平稳、压力加大。”这是一些调查的数据,也加上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08-04-29 10:16:58

  • 张晓山:

    非常感谢来运处长对一季度农村经济的点评。咱们有五句话,他概括了三句话。下面请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李炳坤讲话,大家欢迎。

    2008-04-29 10:19:59

  • 李炳坤:

    今天是《农村经济绿皮书》的发布。这本书到现在是第16本,16本著作我至少参加了12本。为什么愿意参加这个活动呢?我觉得去年的书对我们来说是一份丰盛的“早餐”。今年一年四季刚刚开始,第一季度刚刚过去,第二季度开始的四月份就能全面系统的了解上一年农村经济相关的数据的分析和判断。

    特别是这个数据很宝贵,因为它比统计公报要全。虽然统计公报是2月底出来的,但是它的数据有限。它比统计的提要早,统计提要一般到5、6月份,或者是到8月份、9月份才能见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吃到了丰富的早餐,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所以我尽量来参加活动,感受、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至少来了可以拿到这本书,可以看,可以查阅一下有关资料,了解一下专家、学者在这方面的观点,确实很有意义。

    另外,《绿皮书》还是仅仅的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趋势,它的现实性非常强,针对性也非常强,再加上它的预测还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我们做研究工作起到了非常好的参考、借鉴作用。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面吸取到很多的营养,使我们对农村情况的了解,对理论的把握,对实际的进展能够有更多的体验。

    2008-04-29 10:20:34

  • 李炳坤:

    举个例子:比如去年“三农”工作的主题是“现代农业”。这里面除了前面章节相对固定以外,特别是在专题方面,至少有两章是直接谈这些问题,另外四章也是相关的,中间还有“都市的现代农业”,离整个现代农业更加近,而且对现代农业的水平也专门做了阐述。这些方面都是对上一年度中央政策贯彻落实的情况有所了解和把握。对于今后做好这项工作,有着很好的参考依据。

    我觉得这本书里面的分析还是比较客观的,都是以事实为依据,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比较好的一本书。我们国家现在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段时间“三农问题”是非常突出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收入”,三农问题面临非常突出的问题,对整体经济有比较大的影响就是粮食问题,这本书在粮食问题和收入问题上都做了比较好的分析,还有农村全民发展的一些情况也做了很好的分析。

    现在可以说,之所以我们今天能安稳的坐在这里讨论粮食问题,跟这几年中央出台的政策,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是有直接关系的。我们的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农民连续四年增收。特别是粮食增产去年已经超过了1万亿斤,尽管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是供求关系和几年前相比是大大缓解了。农民的收入虽然还是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但去年的收入也是创了一个新高9.5%,也达到了20多年的首次。上一次还是80年代,96年曾经有了一个9%,这四年来平均超过6%、7%的水平。

    2008-04-29 10:24:32

  • 李炳坤:

    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稳定了市场的基本供应。虽然粮价有所上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成本;另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因为现在对农村的形势还是看好的,虽然面临着很多问题,有一些问题是老的,有一些是新的问题,看起来很难。但这几年最后发展的结果往往都比当初预料的要好一些,这些都和中央的方针政策是分不开的,也是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结果。

    另外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很值得重视的。多年来出台了很多有利于三农发展的政策,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政策体系。下一步就是如何把政策体系通过制度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再继续的完善,这样就有利于保持农业、农村平稳的发展,可以减少很多政策上不太清楚的地方。所以从政策到法律上,各个方面都需要努力,各个部门都要在这方面加强。换句话说就是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这本书里面也说得很清楚。

    另外我有一点建议,2008年三农工作的主题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但是这样的主题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问题,刚才前面的几位领导和专家,包括陈院长也谈到了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克服、如何解决,下一步的运行如何向前推进?到明年我们看下一本书的时候,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入、系统的分析,能够从中看到一些非常精彩的,给人以深刻启示的阐述。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确实是非常有价值的一本书。我过去爱读这本书,今后还会继续的,而且更加的爱读这本书。谢谢。

    2008-04-29 10:30:00

  • 张晓山:

    非常感谢炳坤主任,他这么多年确确实实对我们这本书非常关注和爱护,而且每次来都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这次同样对绿皮书做了很全面的评价,同时对今后绿皮书的发展提了很好的建议。下面请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同志发言。

    2008-04-29 10:33:11

  • 张红宇:

    非常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对我的邀请。《绿皮书》发布会最近几年我每年都参加,一方面听取相关书籍出版过程中的一些介绍,第二方面聆听一些专家对这本书的评论和对当时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一些问题提出的一些看法,也吸取一些经验。作为一名作者,我想谈三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个方面:感觉《绿皮书》出版这么多年以来,的的确确的在三个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方面,它确确实实是一个开创性的视野。《绿皮书》这么多年来下来,每一年在第一季度,或者是第二季度初期就对上一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情况作出归纳性的总结。同时,对当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脉络做出一些预测和展望。从工作的开创性角度来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哪一个部门,哪一个机构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连续不断的、全面的进行归纳和总结。所以,我感觉确确实实在开创性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个方面:《绿皮书》保持了这么多年的连续性,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本既反映经济运行的实质性的专门书籍,或者就某些热点问题进行阐述的一本学术书籍,两者要合为一体,而且持续这么多年保持下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从经济社会发展讲,每一年都有新的情况,每一年都有新的热点。要始终如一的关注某一个产业、某一个行业的发展,保持一种巨大的热情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我认为《农村经济绿皮书》在这方面作出了表率作用。

    2008-04-29 10:33:50

  • 张红宇:

    第三个方面:从权威性的角度讲,刚才李炳坤主任讲到,无论从政策研究领域的领导和同志,或者是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绿皮书》来讲始终是作为一个工具书对待,既是工具书啊,也是很重要的参考资料。特别是在做形势分析的时候,我们常常苦于一种崭新的资料,或者是有一个相对前沿,有一定的数据很难把握,很难有一个完整的表述。那么《绿皮书》在这个方面填补了很大的空缺。

    这些年来,我也看过很多分析文章,很多学术专家。《绿皮书》的引用效率,引用的次数是非常多的,确实对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实践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所以绿皮书不仅仅是一些数据的堆成,而且对一些政策的分析和把握,感觉对实践是有指导意义的。所以从开拓性角度讲,《绿皮书》做到了这一点。

    所以一个开创性、一个连续性、一个权威性,我认为确确实实是应该值得好好学习的。因为我们作为一个政策研究部门,对这些书籍是非常看重的,这是第一个想法。

    2008-04-29 10:37:30

  • 张红宇:

    第二个想法: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农业部农村经济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效是非常巨大的。在上一个单元的发言之中,无论是陈院长,亦或是周所长、盛司长的发言和点评,包括李炳坤主任的评价,对去年乃至前一段时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方方面面取得的成就,都做出一个非常准确的回顾和评价。最主要的成就:

    第一,当然是粮食。去年达到了10030亿斤,人均380公斤,这是近五年以来人均水平最高的一次,确保了粮食供给,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二,农民收入达到4140元,这也是85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而且也是增长量最大的一年。当然增长量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增长量会越来越大,这里面有差异,但增长速度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社会事业,这些年发展的成就其实不亚于前面两方面的成就。教育的“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书本费,对寄宿生进行补贴,惠及到广大的农民。每一个初中生、小学生分别减少学费开支140—180元,这个成就是非常大的。还有信息合作医疗,去年已经提高到全体农民的86%,85%以上,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看病难和因病治穷的问题。

    2008-04-29 10:40:49

  • 张红宇:

    第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工作建设上,在农村的电网改造上,在农村的人畜安全饮水方面成就都是非常巨大的。农村的公路建设过去的五年建设里程达到130万公里,其中柏油路达到了85万公里,都超过了1949年到202053年的总和还不止。农村城乡电网改造,实施城乡固网,也是极大的减轻了农民额外的开支。包括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包括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效果都是非常明确的。

    最后,从2006年中央提出来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以后,两年多的时间,新农村建设在各个地方发展的非常持续、健康、平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在新农村建设里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现代农业”从2007年提出的要求以来,各个地方在改造传统农业发展方面,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经营方式,通过科技,通过物资装备,通过具有相对较好的素质劳动力等等一系列的投入,包括装备农业方式,现在农业的现状发展是非常不错的。这些成就在《绿皮书》中得到的充分的展现,而且对未来也有比较好的展望。我相信:我们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会越走越好,会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真正的、坚实的基础作用。

    2008-04-29 10:43:49

  • 张红宇:

    第三,从下一步看,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还是应该继续扩大良好形势,克服前进中的一些困难。

    1、应该强化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大农业的投入。今年中央对农业的投入,从中央财政这块讲,达到了5655亿。最近又增加了252亿,应该讲量比去年有了很大的增加。相信这项政策对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会产生积极的效果。相对未来发展讲的话,我们的投入,无论是财政投入,还是固定资产的投入,还是金融支持来讲,供给和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要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还应该加大投入方面的力度。

    2、要千方百计的促进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进一步的健康发展,还希望今年的粮食再获得好的收成,在去年10030亿斤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我们的油料、棉花等种植业产品,以及生猪禽蛋、水产品等菜类产品都要有好的发展。为此中央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农业各部门也加大了力度。我们相信,在一系列政策的领导之下,通过各级政府强化工作责任制,我们农业的发展是会健康持续的。

    3、要千方百计的增加农民的收入。现在看起来农业、农村的核心收入的问题一天都不能掉以轻心,去年取得了好的收成,收入达到4140元,今年我们想通过增加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改善农民外出务工的环境,通过转移支付,从各个方面千方百计、多渠道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包括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应该是不可低估的。

    2008-04-29 10:45:14

  • 张红宇:

    4、城乡统筹。真正的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规划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逐步采取城乡一体化政策,消除城乡之间的二元体制、机制障碍。关注农业、关注农民、关注农村问题,使城乡统筹的目标尽量争取早日实现。

    5、要深化改革。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在农村改革方面还有很多难题没有破解。深化改革的任务还比较艰巨,包括在稳定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怎么样进一步搞活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为农业的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进一步创造条件。包括怎么样进一步加大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构建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包括民间金融战略的几位一体的农村经济网络,使我们的农村经济对现代农业发展,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的起到它的支撑作用。

    同时,在深化农村改革过程中,确确实实还要加大对留在农业内部农民的培育、培训,使留在农业内部的农民素质进一步的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后,带给农业的不利影响。方方面面需要做的工作是非常多,但是我们的目标非常清晰。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决心也非常大。我相信2008年农业和农村经济会取得一个新的成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2009年的《农业绿皮书》会有更多的内容、更多的成就值得总结、值得推荐。谢谢!

    2008-04-29 10:47:46

  • 张晓山:

    非常感谢红宇司长概括简明扼要的讲话。下面请国家发改委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铁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2008-04-29 10:51:33

  • 李铁:

    《绿皮书》我们一直在看,每年都能感觉到《绿皮书》的变化。今年特别注意到《绿皮书》把改革、农村政策和农业展望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好话大家都说得很多了,有人要做喜鹊,有人要做乌鸦,我就做乌鸦,但实际上就是把我们的研究成果简单的和大家进行交流。

    我们是长期从事城镇化发展的研究,所以对城镇化的讨论比较关注。但是这里面我有一些想法要在这里探讨一下。它的需求论,地方政府推动城镇化的热情高于中央政府,在我们长期研究城镇化的进程中所了解的,中央政府对城镇化的政策是非常明确的,明确了农村人口的转移,但实际上通过城镇化进城主要的阻力就在这里。因为地方城市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思路,以城市建设来带动人口转移,这样恐怕会造成一些城市化发展的误区。这一点,我们要更清楚的认识到,未来中国推进城市化更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来保证城市化有关政策的落实。

    第二,在一些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地区来讲,是不是能推行所谓的“六项制度改革”。这一点,我们也觉得确实有一定难度。比如说户籍制度改革,我们认为城乡差距的原因是户籍制度的障碍,但我们深入了解户籍制度不仅仅是对农村人口有障碍,对城市人口也有障碍,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动肯定有障碍的,北京有110万的北漂,实际都是城镇户口。

    2008-04-29 10:53:53

  • 李铁:

    另外,我们也知道农村之间的户口户籍流动也是不可流转的,因为一旦户籍流转直接影响到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分配。城市人口向农村迁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以为是不是从城里的向农村的一个村迁可以吗?也是做不到的。

    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向城镇迁徙户口的愿望。因为在农村户口里面有很多优势,特别是城市郊区、经济发达地区,有计划生育政策,土地补偿政策,还有农村的集体福利等等政策,使农民并不愿意向城市迁徙。所以对城市化政策里面户籍制度的变更,这一点要更深入的去研究。

    第三,提出一个疑问。关于《城乡规划法》对加快城镇化提供法律基础,我们在目前也没有看到。因为我们在研究中,可以看到制约农村向城市发展的大问题是规划体制层的问题,很多人还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因为可能很多人不太懂规划的问题,因为它是一个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事情。我们这么多年也在困惑,为什么农民不能低成本的进入城市?为什么我们的城市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农民向城镇迁徙的愿望和可能性越来越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么多年,我们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存在着非常大的偏差。计划经济的规划和扩张性的规划、视觉性的规划已经在目前的城市发展当中起到非常主导的作用。

    2008-04-29 10:55:45

  • 李铁:

    今年的经济会有两个大课题,我们准备研究城镇化进城的中国规划问题。因为我们知道,现在不能单独的站在农村的角度去研究农村,一定要站在城市的角度研究农村,因为解决农村问题最大的障碍就是城市不能开放的人口和我们向城镇的流动,当然流动有很多原因。不能开放流动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表现是什么?我们看到视觉城市的变化,比如从北京到上海,看各个中等城市,甚至包括一些城镇,城市面积过于铺张。我们也发现到底出现了什么原因?很多人归结为地方政府的领导,实际上就是标准的规划,超前的规划,使城市成本大大的提高了,使土地资源的浪费大大的增加了。

    前几天去西安、去成都,去了很多地方,大量的开发区,大量的浪费土地,大拆大迁,实际上在这些程度上,严重的干扰了农民的利益,而且使城市发展的成本过度升高,使农民向城镇集中的障碍越来越大。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城市发展的历史,国外城市发展的历史,发达国家的历史,欧洲没有所谓城市化的问题,也没有现在特别关注的农村问题。它在十七、八世纪的时候,所有的问题都在城市解决了。因为农民向城市的迁徙是完全自由的。即使像巴西、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国家发展的重点也都是在城市,因为农民可以向城市自由迁徙,只有我们把农村问题仍然放在突出的地位。

    所以我为什么要讲到规划问题?恐怕这些年看到政府政策的偏差,特别是地方政府城市发展问题的偏差,规划问题导致了城市化的扩张,带来了负面影响。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这么多年地方经济发展过多的强调工业投资增长。很多专家都认为,东部地区发展的道路、成功的经验就是吸引工业投资的增长。实际上,在世界上所有国家城市的发展规律,核心问题是城市和市场连在一起的,和服务业连在一起的。当你城市规模扩大的时候,服务业发展受到限制,服务业成本会增加。恰恰这种局面的扩张形势我们看不到商业繁荣的景象。

    2008-04-29 10:59:27

  • 李铁:

    我们看电影,看一些小说,可以看到香港、亚洲、台湾、东京等等,它的城市非常密集。那么在这里,现在所制定的规划政策还没有接触实质性的问题。一个规划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城市什么样的功能,是交通功能发展,还是视觉功能发展,还是尊重城市发展的规律?只有理清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才有可能解决城市的就业功能和产业发展的变化,才能带动农村人口低成本的向城市集聚。

    所以研究城市问题,研究农村问题的时候,站在城市化的角度上,更多的问题是制度性的障碍。制度性的障碍,不仅仅是在我们已经熟悉的户籍制度,农村人口流动制度,还有更深层的体制问题,还有一些被技术专家所垄断的问题,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关注的。

    比如说,现在提出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很多人强调“规划先行”。所谓“规划先行”,实际上还注重了村庄的视觉效果,而忽视了村庄发展的自然规律。我们也注意到提出小城镇发展,当时提出的时候,重点是希望在小城镇能获得改革速度上的突破,率先解决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一系列问题。结果小城镇发现也提出了规划问题,结果就导致小城镇大拆大建,追求城镇化工程,使小城镇化的发展也走向了偏差。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对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研究向更深层次的制度方向转换,它和原来传统的研究习惯有一定的区别。

    2008-04-29 11:02:09

  • 李铁:

    最近我们也写了一篇文章,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我们很多人研究户籍制度改革,我刚才讲了有很多原因,是不是户籍制度改革就能很顺利的实施?恐怕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其实,在广东地区,比如广东的农村,我们去了一个村,本身人口才2000多人,外来人口50000多人,在这样一个村能不能进行所谓户籍制度的变迁?比如说像江西江苏的华西大队,本村几千人口,外来人口上十万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不能实现人口的迁徙和完成所谓的很好的公共服务。

    我们也看一下财政局,原来在80、90年代我们看到广东、江苏、浙江的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GDP和社会财富,在这些地区看到我们的财政体制,属于上交财政体制,把工业和各种服务业所创造的税收,特别是工业和服务业的税收全部交到上级政府,地方税收由上级政府管的时候就管它的环境问题、人口治安管理问题,全部都给地方解决。有没有能力解决呢?

    举一个例子,很多人浙江有一个龙岗镇,我们在进行试点的时候,最大的难点就是解决了财政体制问题。23万人口的城市,它的财政基本上要上交给上级政府,如果把财政上交给上级政府,自己解决人口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的压力,有没有足够的财政?联想到这些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体制中,存在着很多值得思考的制度性问题。

    2008-04-29 11:03:21

  • 李铁:

    最近,我们也在做省管县的调查。为什么要做省管县的调查?我们发现,真正导致各种要素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发展资金的短缺,导致农村各项投入的减少,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年的城市管理体制城市投资的重点倾斜。为什么?我曾经讲过,所有的官员,所有的决策人都住在城市,因此大家都在想把所有的资金能够更好的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可恰恰是这种城市管理体制,导致一级政府对另一级政府行政剥夺,使得大量的问题,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政府管理问题,都滞留在农村的管理区域。

    我们去西安进行省管县调查的时候,注意到一些省里开始进行省管县的制度,但是一些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利用自己区域管理的优越条件,还想把一些县,或者是一些好的乡镇划归为城市直管,目的是为了解决储备用地,就是农村占地的问题。实际上他对农村发展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他对城市本身的关注程度,这样导致了城市差异扩大的重要原因。

    我们研究城市化问题的时候,不仅仅是研究城市问题,研究城市规划问题,还要研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级管理体制问题,特别是研究财政分配管理体制问题,恐怕直接涉及到哪一级政府所创造的收入,重点的由本级政府解决发展服务业、工业、发展三产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改变了户籍制度,即使改变了所谓的城镇化政策,但是它也没有能力完成管辖地的公共服务问题。

    2008-04-29 11:06:28

  • 李铁: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所谓的农村发展,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我们最近在研究中提出一个观点,农村发展的一条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占城市人口的总比重。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当城市的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的时候,也一样可以带来城市空间范围的扩大。我们不是说单纯的扩张土地,是向农村集体土地的延伸。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到所有的城市看,城市大市政、大基础设施在碰到集体建设用地的时候,就停滞不前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完成所谓的征地手续和程序,就认为没有义务向这些地方延伸。

    还存在另外一个障碍,就是对于集体土地产权的认识。在研究中也提出了在浙江、江苏、广东这么多年有大量所谓的非法用地,就是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厂房出租,工业用地等等,在国土资源部定性上叫“非法用地”。实际在这些地方,所谓的变化只是产权没有变更,但是整个城市的形态,城市的发展已经完全出现了符合城市规律的一种状况。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还认为它是非法的?

    这也启示了我们有另外一种思考,就是在中国的国土范围内,特别是城市的管辖区域内,大范围的城市管辖区域内是不是已经出现了一种特定的产权形式,就是集体土地的产权形式,名以上是农民的,名以上是农村的,所有权的形态是集体的,但它已经在城市中扎根生存,已经是城市发展特有的产权形态。虽然没有西方其他国家的私有形态,但是集体产权形态,是不是已经构成了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只是一个观点。如果我们认定它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我们如何来考虑原来的农民、原住民,他们能不能在集体的土地上,所谓特殊的产权形态上获得自己财产性的收益。

    2008-04-29 11:11:06

  • 李铁:

    我们很长时间对城市的发展,对城中村的问题,对城乡结合部的问题一直在困惑,特别是对广东地区大量的出租屋,大量集体用的厂房,也都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因为不符合规划,不符合把集体用地转为国有用地城市发展的规则。但是事实上,在我们国家发达地区,城乡结合部已经构成了一个独立的产权和建设形态。如果我们允许农民在集体土地上有长期的所有权,是不是农民就可以通过土地所有权获得长期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个地方的农民,是不是他的身份?原来所谓农村的所有权形态,是不是已经不重要了?是不是城市化问题在这些地方已经直接的转化为城市市民,而不在于城市特定形态的改变?这些恐怕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研究的现象。

    这种研究现象,更要关注如何去思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的产权变更问题。我们在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回避了农地的问题,因为涉及到用途转变,我们有红线的限制,但是在建设用地这块,我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今天非常感谢农发所的晓山让我来参加研讨会,我也特别欣赏他们把城镇化问题的研究放在重要的地位,但我想在未来城镇化问题研究中,我们希望不仅仅停留在农村的层面,更多的研究深层次的制度问题,会有助于未来一些政策的出台和一些问题的解决。谢谢大家。

    2008-04-29 11:11:50

  • 张晓山:

    非常感谢李铁主任,他讲的城市化问题实际上是农村改革发展当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他刚才讲到城市面积过于铺张,超前规划,成本大大提高,有时候确实有感触。前一段坐飞机到三号航站楼,一看确实很壮观,是中国气派,占地面积很大,全世界最大的单体航站楼,有很多地方还是空着,有待进一步开发,包括很多良田被占用。刚才听了李铁主任讲了之后确实有所感触。

    下面请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

    2008-04-29 11:16:12

  • 宋洪远:

    谢谢。关于这本书的发布会我就缺席一次,其他的都来了。我表示一下感谢,谢谢张所长给我这样一个平台。我借这个机会,总结过去,观察现在,把握未来,就“保持居民供给的重要性”,算作发言题目,给大家做一个交流。

    谈三个问题:一个是这个问题的背景怎么来的?第二个是问题的表现是什么?第三个是把将来的一些思路、途径、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认识这个问题,目前感觉比较深,就是供给发生了变化,农产品价格上涨比较快。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一下背景。我的观点是这样一句话:农业的小部门化和功能的多样化。大家都知道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城加快推进,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程度也逐步加深。我们要看一看“四化”推进和加深的背景下,农业作为一个产业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特别是在地位和作用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一个根本最重要的结果就是农业产业地位发生了变化,实际上是发生了小部门化的现象。首先大家都知道,农业GDP在整个GDP的比重目前占到10%左右这样的水平,农业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的比重也是降到了40%几以下的水平,农产品出口、创汇占整个出口创汇的比重也在下降。为什么讲这三个指标?因为这三个指标是判断农业部门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常用指标,实际上这三个指标这几年变化都很快。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农业发展,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进城过程中,小部门化的现象和规律是迈不过去的。

    2008-04-29 11:17:20

  • 宋洪远:

    第二个变化就是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加深。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加深,要求农业生产在资源配置上要讲究市场。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发挥作用以后,你会发展比较优势原理会起到作用,比较优势发挥的结果就是使农业功能发生了变化。过去强调保障供给,强调原料供给,强调生产性功能。现在这个活动不是这样看,要看市场,要看国内、国际市场。什么地方赚钱,就往哪个地方发展,往哪个地方延伸。这就出现了现在的观光休闲,文化产品、生态保护。后三个功能你发现和农产品没有关系,是消费产品,不是农产品供给问题,不是生产问题,而且发挥这种功能更多的是消费农产品,是再把农业作为文化、休闲、旅游的产业来对待。

    这样,大家就可以判断一个事情,就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在市场化、国际化加深的过程中,农业不再是原有的农业。它作为一个产业出现了小部门化的倾向。作为它的功能,它发现了非生产性功能的变化倾向。所以,这是我们观察目前农产品供给形势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基本背景所要把握的。

    第二个谈一下问题表现。这次农产品供给形势的变化使人们感到紧,价格上涨很快。其实要看到统计数据,从生产条件来讲,粮食恰恰是四年连续增产,很多情况下出现了供求形势的变化和农产品价格上涨。这个值得我们要思考。

    2008-04-29 11:19:00

  • 宋洪远:

    第二,思考的角度和视野从两个方面看,拉动农产品价格上涨,从需求的角度看,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1、国内需求总量增加,更重要的是需求结构变化。需要总量增加,比较好理解。添人,添口就要吃粮,人口在增加就要增加消费的。在人口增加里,人口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方面,过去有两亿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可以是低水平的消费农产品,就是转移到非农产业这块和城市这块,两方面加起来,两亿多农民是没有问题的。

    两亿多人过去是在农业、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他是产量的生产者,更重要的他是低水平的消费农产品,有多少吃多少,种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讲质量,不讲安全,不讲转化物等等。我当时在农村的时候,就是一天一碗面条,能吃饱就差不多了。但是两亿多人出来以后,到城市就不一样了,首先他不再生产农产品了,更多是消费农产品,还不是过去一般的低水平消费,是高水平消费,吃高质量的农产品,怎么样晚上也要吃两个菜。所以由过去的人吃到马喂,到加工转化,这是需求结构的变化。

    还有一个区别变化是出现了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相协调的问题。也就是说,用粮食和农产品转化石油喂小车,和原来保持这个东西让人吃,让动物吃又不一样了。人吃玉米和动物吃玉米,人充其量是用勺用碗,动物吃充其量是用筐,你看加工玉米就不一样了。而且现在玉米已经出现了供给问题的变化。所以加工结构变化也是导致需求增加的因素。这是国内拉动需求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个就是人口增长,经济结构的变化;一个就是需求增长,经济结构的变化。

    2008-04-29 11:21:00

  • 宋洪远:

    还有一个区别变化是出现了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相协调的问题。也就是说,用粮食和农产品转化石油喂小车,和原来保持这个东西让人吃,让动物吃又不一样了。人吃玉米和动物吃玉米,人充其量是论勺论碗,动物吃充其量是论筐,你看加工玉米就不一样了。而且现在玉米已经出现了供给问题的变化。所以加工结构变化也是导致需求增加的因素。这是国内拉动需求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个就是人口增长,经济结构的变化;一个就是需求增长,经济结构的变化。么会这样呢?可能是两个因素。一个是在农产品供给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各国控制农产品说到底控制粮源的趋向非常明显。你看这一轮很多都限制出口,反正世界粮食贸易量就那么多,都限制出口,鼓励进口,一方面减少了贸易量,另一方面又拿不到贸易量,控制粮源是导致供给需求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二,我们看到了一本杂志,封面题目是“美国容易打垮世界”,讲的就是粮食加工问题。过去美国是主要的玉米生产国,又是主要的贸易出口国,现在美国未来发展能源,发展粮食的重新转化据…这个价格就不得了啦!因为玉米的贸易量就那么多,它也有一个加工转化,特别是生物供给能源的考虑。当然供给更主要还是在城市方面,就是粮源的控制和加工转化。导致了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变化,所以加入WTO之后,这个非常明显。

    2008-04-29 11:24:51

  • 宋洪远:

    从供给来看,主要就是成本推动。那么生产里面有没有问题?除去人为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生猪问题,最根本的两个事解决不了就不可以,或者是三个事。第一是周期,谁能改变周期,再有本事不能让三个小时,一个小时长成可以出栏的猪。这样的事改变不了,再有本事也不行。反正就是那么几个月,从产仔到出栏就是那么一个过程,这个改变不了。第二是疫病,动物是活的,禽类是飞的,它们可以跑,你很难控制。还有一个是经营方式。我最近调查生猪和肉鸡的事,就发现规模饲养对供给的能力提高是大幅度的增加。我说的意思是生产里不添灾,也没有人祸就很好,但有很多自身问题,农业自身的规律问题很难。就像生猪生长周期的问题,你不可能改变。

    我们就要分析这一次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供给的变化的问题,包括价格上涨的问题。实际上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看,这些因素是我观察思考的结果,有一些东西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很难说去年涨了一下,今年涨了一下,政府采取一些措施,包括今年采取的措施,一看252亿,实际上结果已经超过了这个数。我们在人代会财政预算的5625亿,加上农业和粮食生产电视电话视频会议的252亿,两个数加起来,就是刚才李主任说的,今年三农投入增加了600多亿。这次农业生产粮食电视电话会议都和这个有关系,实际上十项中与农业生产有关系的有七项,真正用到农业上还是有限的。当然增加了总比不增加好,给一块钱也比不给好。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怎么样解决这样的问题,保证农村资源供给。谈不上思路,谈不上建议,没有那么成熟。

    2008-04-29 11:25:44

  • 宋洪远:

    既然是转型的问题,既然有前面的大背景,人家讲“中期中度”,什么意思?可能中期问题不是当年的问题,至少三五年,中度就说水平不是很低,很高也不可能,因为那边压着。在中期中度的情况下,我们思考一些问题,要有长期的规律。既然是经济发展转型时期的问题,可能还要在发展改革上有一些考虑,做一些文章地

    我的想法,今年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基础建设,促进发展,促进增收。实际上这个文件强调的就是农业基础建设,不能简单的看为基础设施。文件指出要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没有说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没有那么说,是因为这样讲和那样讲的内涵不一样。

    今年的一号文件我理解三个方面:一个是基础地位,一个是基础设施,一个是基本制度。基于这样的考虑,在这个基础上强调一点制度创新的问题,强调一下经济建设的问题。我的想法就是在改革上要推进。第一就是经营制度要有一些变化。刚才也讲了规模饲养和散养是不一样的。第二就是经营方式。我们产业政策调整的时候要找到重点,在哪个环节上打,不乱打,也解决不了问题。第三就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确实有一个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问题。大家都知道环境好了,都去搞生态了;生态搞好了,都去搞产业了,那么观光性就没有了。中国还要在保证产品供给上做文章。农产品基本供给保证不了,农业在稳定经济上的作用能发挥吗?基础作用能发挥吗?所以要在经济制度,增长方式上做一些调整,一手加强基础建设,夯实地位,增加投入;另一手深化改革,进一步创新,转变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使农业在质量、素质上有一些变化。

    近些年,一号文件和以前是不一样的,我们是“保证农产品供给”,今年是“保证农产品主要基本供给”,加了四个字,就产生了一些变化。以上我就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和大家交流这些,主要就讲了一下三个问题,供大家参考讨论,谢谢。

    2008-04-29 11:32:56

  • 张晓山:

    非常感谢宋洪远主任。下面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发言。

    2008-04-29 11:37:34

  • 程国强:

    首先非常感谢晓山所长的邀请,出席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布会。对于报告的评价,刚才张司机已经说得非常满了,我不可能再超过他。我只希望今后的开创中国农业方面展望报告先河的《绿皮书》亮点更亮,热点更热,要有更多的焦点。因为这个书伴随着我个人的成长,当时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要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你们刚刚出了一本,它引导着我,让我了解农业、农村发展的情况。后来一直在研究,一直到现在都在看,我受益非常多。

    同时,在和国外的专家接触时,他们对这本书的评价也非常高。要比较早的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或者是一些深入的分析,一般是根据统计出来以后,他们才有进一步的研究。但是这本书上半年就出来了,应该按说对整个国际学术界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我希望它亮点更亮,热点更热,还要有更多的焦点。

    2008-04-29 11:38:06

  • 程国强:

    第二,我想用很短的时间对粮价问题谈一些看法。

    现在对粮价问题,大家感到很困惑。我要讲的就是,是不是我们陷入到“粮价困惑”里面去了。这里面,目前对粮价的分析和判断会存在一些误区。这个误区既有国内认识上的误区,可能有更多是国际上认识的误区。因此,在目前比较重要的阶段,它关系到今年究竟怎样对粮油、农产品生产的重大政策的出台,以及对农民来讲,他们对前景也会有客观的预期等等。如果现在给他们信号,或者是我们的判断过于倾斜化,或者是过于陷入到某些认识上的误区中,可能对今后粮食市场的走势会是灾难性的。所以我想对几件事,跟大家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

    2000年以来,整个国家粮食市场的价格上涨的形势是最近20多年来以来,甚至是30年以来不多见的。我最近翻了一下70年代世界粮食危机的一些背景,根据我个人的一些调研,我们现在的粮价形势,跟70年代粮食出现危机的状况比较类似,粮价一下子到了这么高的价格。比如说小麦,今年春天之后到现在,小麦的价格是28年以来的最高点。当然在前不久,大家看到泰国的大米一下子翻了一倍。原来是300多美元一吨,现在是700多美元,有人说要过1000美元等等。我查了一下历史数据,应该是最后20年以来的最高点。

    种种现象背后的各种分析,我大概总结了一下有两派:西方国家要打板,要避开人们对他发展生物能源的指责。我就注意到他利用一些研究机构,甚至是一些国际研究机构发表一些议论,他们很著名的一个观点,就是由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尤其新兴经济体过快的成长,导致需求大量的增加,而且中间说到了中国和印度。

    2008-04-29 11:41:35

  • 程国强:

    前几天我和OECD的专家聊,因为他们正在评估国际粮价上涨的原因,至少OECD的某些专家认为,中国或者是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可能是粮价很重要的推动因素。但是这个专家认为不是这样的。所以,专门过来跟我讨论这个问题,我把我的一些数据拿给他看。另外,我也说一定要非常理性、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非常幸运的是,他跟我的观点是一致的。最基本的共识就是这两个月粮价上涨过程中,中国在国际谷物市场上是一个出口国家。06年大概进出口700多万吨,07年接近800万吨。作为这样一个进出口方,怎么可能是由于经济成长,导致需求增加而产生那样的情况。所以我们感觉这是另外一种阴谋论。因此,我想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有客观的认识。

    最近看到,国内的媒体也有比较理性的反思,当然出发点我也看不懂。有一篇媒体讲了,全球价格都上涨了,我们的价格很稳定,这样是不是太高了。前面说得很好,后面突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他的出发点是什么。但是它从这个角度可以印证,中国在这次国际粮价上涨的过程中,不应该是挨板子的国家,在这一点上要有明确的认识,也希望大家在做研究的时候,各位专家在权威的报告里面要非常的鲜明把这个观点亮出来,一定要在《金融时报》等文章上打下去。因为这样的预期是长期的,如果把中国和印度作为价格推动根本因素的话,我们的需求是长期的,可不是今年、明年、后年的问题。这跟我们下面的判断是相反的。我感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值得分析的原因。

    2008-04-29 11:45:51

  • 程国强:

    还有一个就是对气候变化的事情,究竟是偶发因素,还是百年轮回的周期说。为什么这么讲呢?事实上这几年粮食的上涨是一个产品一个产品,一拨一拨的来。去年开始是投机资本把大豆炒上来了,然后是澳大利亚,还有其他的国家,包括加拿大,甚至是美国和欧洲国家,以及乌克兰等等国家的干旱,导致小麦大幅度减产,把小麦的价格弄上来了。

    我们特别困惑的是今年大米价格的上涨,我也仔细看了数据。今年大米价格的上涨,供需的基本面应该说是不存在上涨的可能,而且不应该是上涨一倍。那么为什么上涨了一倍?从300多美元一下子到了700多元,一直到最后的1000美元,这个背后究竟是人家说的气候变化导致粮食生产的周期学说呢,还是另外的一个意思。尤其是澳大利亚在最近的六年以来,有三次比较大的干旱。尤其是07年的干旱损失是非常大的,今年要是再来一次干旱的话,澳大利亚就出口不了粮食了,还要进口粮食。这样的原因究竟是规律性的,还是偶然性的,是百年一次,还就是这几年的问题?这个问题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现在看得也不是很准。

    第三,所谓的生物能源。生物能源现在国内说成是美国的阴谋,是阴谋论。西方把中国打板子了,中国认为美国的用意是转化乙醇,是一个战略政策,这个战略有很多目标,打着能源的目标,实际上它是一个靶子,它的背后有人分析,要解决国内的压力问题,只要把价格弄上去,补贴就可以减少。补贴减少以后,在国际谈判上就有利,另外一种说法是发起一场粮食的战争。

    2008-04-29 11:46:27

  • 程国强:

    所以,现在国际有关机构,包括联合国的粮农组织对此有了很严重的批评,我们不知道能不能形成一个国际协定,限制住发达国家对生物的重新认识,还是他会一意孤行。尤其美国在去年已经通过了《新能源法案》,我们算了一下账,如果没有这样做的话,他把所有的玉米和大豆都转化成乙醇,或者是生物柴油的话,也只能满足美国对汽油需求的12%,对柴油需求的6%。那么它作为一个能源战略可能是一个幌子,那么背后是什么东西?有人算了一下,美国生产生物汽油,就是乙醇,相当于一个非洲的地面。如果把它上升到粮食安全的角度,美国现在是全球粮食安全最大的破坏者。我们怎么定位呢?对这个问题确实很难确定,这件事情也是需要大家都清楚。

    除此之外,这是大家显而易见的观点。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或者是今后跟全球经济有关的问题,比如说投机资本。最近正在研究这个问题,究竟粮价上涨啊。除了看得见,还可以估计的关键因素之外,像在芝加哥市场,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已经不是价格、风险管理机构,现在就是投机加盟的机构。尤其是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之后,由于其他的投资领域风险扩大了,他们就开始转项,比如说热钱。所谓的游资,大家都知道索伦斯很有钱,他们的资金很大,都是几千个亿。他们的钱原来是炒原油、石油,现在石油价格炒上来了,再炒就不好炒了,或者是炒黄金,炒的差不多了又开始炒农产品,因此最近五年以来他们慢慢进入。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出现以后,它没有出路了,只有炒。为什么说粮食价格的趋势不好确定?比如美国的次贷危机看到底了,他们就又回去了,如果美国老是这样的,就要找新的出路。这是我们分析时候的一些思路。

    2008-04-29 11:53:17

  • 程国强:

    还有一个,就是专家提出来,最近发达国家的政策体系是彻头彻尾的错误。发达国家错误的农业政策,错误的农业发展政策,也是对全世界粮食市场的误导,不管是欧盟的补贴,还是美国的补贴,在非常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问题。中国在这样一种市场中幸免遇难,我们站的立场还是比较稳的。

    我们始终坚持“底线”,但是很多国家在这次出现问题了,所以粮食波动的时候,很多国家就出现动乱等等,我们国家还是比较稳定的,因为我们没有按照错误的思路走。但如果从全球粮食安全角度讲,这个板子一定要打的,美国、欧盟和其他国家。所以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看,对下一步粮价走势和变动不能太悲观。现在基本上调子比较一致的就是全球粮食进入高价值。这个观点我是同意的,而且在去年11月份的会议上就提出了,这个高价值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未来怎么走?是波浪式的上涨,还是周期性的部分波动,这里面要有一个把握度。

    现在大家都悲观的认为,整个粮价会这样一家涨下去。我做了很调研,尤其是国外的大粮商做了一些探讨,尽管这些大粮商,不管是家具公司,还有IBM等等,他们要跟投机商比起来,他们是很小的公司,所有粮商的资本加起来相当于一个基金,所以基金只要炒作一下他们都受不了,所以他们对进口粮价前景的判断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抛开很多杂音,尤其是现在国际社会对发达国家的担忧,如果把这些放在一边看,现在看今后国际粮价的走势会好一点。不是说一下子走下去。我们是进入了高价时代,肯定难以回到低价时代,就是04年的价格时代,只要在04年之上就是高价时代,但是不可能老10%、20%的走下去。

    2008-04-29 11:56:36

  • 程国强:

    所以,拐点的到来有几个关键因素。一个是今年这么高的粮价,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可能会增加一些播种面积。包括美国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还有一些机构的预测,可能在今年到明年,粮食的播种面积会大幅度的增加。这里面除了农户之间竞争关系互相转移之外,可能有些国家要动用它的兴奋剂。如果分别动用起来的话,增长的前景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发达国家把这个地种起来,就意味这今后的3—5年,整个世界粮食前景可能会很好,我有这个预期。

    所以,拐点不能太厚,对中国来讲要为这样的一个拐点做准备,我们要加速增长,保持国家粮价的稳定,为世界做贡献。但是如果压力变成另外一个方向的话,我们也会很难受。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美国的生物能源能够走多远?现在谁也没有办法掌握它。但有一点,如果在价格,尤其是生物成本,或者是整个油价动态变化以后,不会像现在高速猛增,可能会有所收敛的,不是无穷发散的。所以尽管有不确定性,但是我感觉到如果成本对它有约束的话,它不可能按照我们所想象的把所有的玉米都制约起来,因为价格上涨,还要吃。玉米除了生产乙醇之外,还要吃啊。最关键就是国际事物对生物能源会不会有一个协定,我们主张做成一个协定。要看是不是新幽灵打破世界,要把它关起来,不让它出来。

    所以,生物能源不确定因素是可以保持住的,在于我们的勇气和能力。

    第三个,长期来看,比如说对英国和印度的判断,我实际上同意他们的观点。今后5—10年粮食需求增长的核心动力,每年2000万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消费结构的变化,导致了粮食需求的增量,是其他任何一种都没有办法比拟的。所以,对中国来讲,把粮食安全底线抓住了,是永远不能改变的,一定要坚持住。要应对的是如果粮价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也要有对策来应对。因为今年我们成功了和国际高粮价隔离开,我们有很多措施,宏观经济的措施。下一步,可能比现在要难得多。就讲这些观点。谢谢。

    2008-04-29 11:57:56

  • 张晓山:

    非常感谢国强所长把国际粮价问题和国内的问题做了阐述。大家都知道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密切相关,下面请国家信息中心的张永军处长讲一下。

    2008-04-29 12:04:22

  • 张永军:

    我是国家信息中心处长张永军,平时主要做宏观经济分析方面的工作。今天来主要是代表国家信息中心的范主任和蔡主任来谈一下我们关于国际粮价上涨的一些看法。刚才程国强所长已经讲的比较全面了,很多原来准备的内容他都讲到了。我主要是从粮价和宏观经济的大背景方面的联系,从这个角度讲一下自己的看法。

    这两年,大家议论得比较多。国际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背后主要原因就是美元贬值。当然美元贬值的因素比较多。美元作为国际上的一种货币,它的贬值对应的就是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从最近几年国际商品价格上涨来看,国际商品价格比较重要的指数就是CIP指数来看。今年2月底和去年同期比上涨40%,其中贵金属有上涨40%,像原油等等都上涨60%左右。这里面说的粮食价格的上涨和其他主要商品价格上涨有一定的联动关系。这里面跟美元贬值是有关系的。

    如果国际商品价格上涨是以美元计价来说,04年以来国际商品价格上涨2.25倍,如果以欧元计价只上1.75倍。美元贬值是一个现象,对应的就是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美元的贬值?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美元的供应近些年增长比较快。从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做了很多报告,降低了联邦经济率,多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看货币量,0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明显提高的。从02年—05年,四年美国广义货币量年均增长率大概在4%左右,07年提高了将近6%,08年的3月份同期增长率提高了7%左右。

    2008-04-29 12:04:50

  • 张永军:

    美国从原来的4%,提高到7%,增长的幅度是非常大的。除了美元以外,其他的国际货币供应增长也是比较快的,像欧元,它的货币增长率在02年—05年,年均增长率是7%左右。06年上涨了大概9%,07年四季度以来,这样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1%以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推动国际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其中又因为美元贬值,使得价格上涨的情况显得更为明显。

    另外一个问题,刚才程国强所长已经提到了,美国次贷危机房地产价格下跌,严重的出现美国的股票市场也在下跌。股票市场和房地产这样的资本市场,他们的情况不是很好,哄抬这样的资产,价格降低比较大的情况,很多货币资金流入到粮食、石油这样的商品市场进行炒作。在这里面,它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实际上观察一下,从5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大概可以看到,像美国股票市场出现下跌以后,基本上出现了国际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从这样的情况看,原来炒作股票的货币转移到国际商品市场之后,可能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除了货币方面的原因之外,我们觉得与农产品本身供求也有关系。

    2008-04-29 12:07:01

  • 张永军:

    从价格上涨来看,农产品到四月底的情况看,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同比涨幅甚至超过了石油,原来一直在前面的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单纯从货币价格上涨的角度来解释是不能够充分的解释。从农产品自身供求的变化讲,刚才各位专家都提到了生物原料的需求,导致对粮食需求比较明显的增长。

    大家观察这次粮食价格的上涨,是从06年率先上涨的玉米价格,随后是在07年年中的时候小麦开始上涨,到08年年初的时候,上涨的才是稻米的价格。从这个上涨的先后顺序来看,首先是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对生物原料需求的增加,生物原料需求的增加使得对玉米的需求增长比较快,玉米价格上涨了。玉米价格上涨之后,农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造成对小麦的需求有所增加。

    从这方面的情况可以看到几种主要农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从80年代以来,将近30年的时间,可以看到国际上小麦、稻米、大豆和玉米至今的比价关系。比如说小麦近30年代的平均价格大概是玉米的1.5倍;稻米大概是玉米的2.5倍;大豆大概是玉米的2倍左右。

    在07年年初的时候,小麦的价格大约相当于玉米价格的1.1倍左右,偏离了历史上正常的比价关系,偏离得比较明显。到了07年年底的时候,如果看稻米和玉米之间的比价关系,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当时稻米的平均价格大约是玉米平均价格的2倍左右,和长期历史上2.5倍的比例偏离得比较多。如果再往前看,往2007年初看的话,会偏离得更明显。这个比价关系是石油价格带来玉米价格上涨之后,农产品相互之间的比价关系,是造成小麦和稻米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2008-04-29 12:09:40

  • 张永军:

    背后除了比价关系,这几种主要粮食品种自身供求状况也是不一样的。像小麦,去年增产幅度根据国际粮农组织估计,增幅非常低。增产最大的是玉米,06年玉米价格先涨起来,刺激美国和南美等等国家的种植。在07年度的时候,它的增产幅度最大,大概增产8%以上。虽然玉米产量增长得比较多,由于玉米增产的部分很大程度上是用来生产生物燃料了,并没有投放到国际粮食市场上,尤其是没有把这些粮食提供给非洲等等的缺粮国作食物,而是作为生物原料了,这样就加剧了国际粮食供求状况。

    看到产量和贸易之间的关系,会看得更清楚一点。在07年的时候,世界粮食产量还是增产的,而且增长的幅度比较明显,大概是4.6%左右,这是国际粮农组织估计的。但是贸易量,像小麦的贸易量是下降的,而且下降的幅度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粮食增产,另外一方面粮食的贸易量停滞,甚至是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国际粮价比较明显的上涨。

    刚才程国强所长也提到了,现在国际上有一部分让把国际粮价的上涨说成由于中国和印度等这样的国家近些年经济增长比较快,收入提高得比较快,对于食物的需求,比如说对于肉、奶等用粮食转化的食品需求增长比较快而造成的。程所长已经提到了,近几年中国是粮食的净出口国,所以中国并没有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很多的粮食,虽然是进口,可能是品种调剂的问题。因为总量上讲,我们是净出口国,所以中国不应该是造成近期国际粮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国家。

    2008-04-29 12:13:01

  • 张永军:

    如果看产量,低收入国家整个粮食产量在07年略有下降。这里面中国和印度增产幅度比较大,如果把中国和印度粮食产量的情况排除之外,整个低收入国家的粮食产量下降情况更为严重。粮食供求紧张的状况,也是更为严重的。在这里,西方国家把粮食价格上涨归结为中国和印度需求比较快的上涨,我们认为从短期来看依据不是很充分。

    整个来讲,目前粮食价格上涨,比较快的上涨情况,除了供求和货币方面的因素之外。像宋主任提到的,国际上缺乏粮食价格上涨比较快,粮食短缺的时候缺乏一个比较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比如说发达国家粮食增产幅度比较大,低收入国家粮食减产,而且整个国际价格上涨比较快的情况,很少有发达国家出来对低收入国家进行粮食援助。过去粮食援助的情况听着比较多,但现在发达国家没有人伸出援手来解救粮食生产低的国家状况。像泰国、越南都采取禁止出口的措施,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上涨的情况。

    我们对近期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分析主要是这几个方面,谢谢大家。

    2008-04-29 12:15:11

  • 张晓山:

    谢谢张永军处长对国际粮食的分析。下面请资专家陆学艺教授来讲讲。

    2008-04-29 12:15:45

  • 陆学艺:

    我讲的简单一点。前面讲了很多,我就补充几点。在农业问题上,大家都非常关注粮食问题,我也非常关注。

    我同意盛司长讲的三句话,我都赞成,有惊无险,整体稳定,压力加大。他是统计局的,所以说这句话是比较含蓄的。我加一句—“近期前景堪忧”。为什么说近期呢?这个事情国家要控制,但是今年会很难。最近我到四川走了一趟,也去了浙江。我参加了其他两本书的编辑,但今天到这里参加了这个会。现在的问题,从我们国家来说已经到了调控的时候。

    现在粮价的问题,我们国家面临着一个什么问题呢?这几年农业的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这几年国家一直压着粮价,实际上给了很多好处,在座的各位都说我们的农业不错。但是我可以说一句,粮食问题相当严峻。粮食连续增产了四年是不错的,但是不要忘记了我们现在还没有恢复到1996年的水平。1996年是10070亿斤,现在才10030亿斤。最多的是1998,10246亿斤,算上今年十年过去了,人口增加了快一个亿,特别是城市人口增长了2个亿,而且生活水平提高了。

    2008-04-29 12:17:18

  • 陆学艺:

    如果说96年我们是丰年的话,现在就不够了。不是说靠进口,咱们好在96、97、98那几年压了很多,存储了很多粮食。实际上从98年、99年以后,一直下降到2003年,连续5年粮食下降,下降了8000万吨。现在还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数字,没有达到98年,甚至94年。现在是第四个超过万亿斤的年份,已经十几年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当年说:粮食当年有余。那么现在是不够的。

    刚才说07年达到人均378公斤,96年是人均412公斤,显然就不够。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了,供给也提高了。但是在城里面特别有感觉,只要粮食涨价,蔬菜涨价,政府就着急的不得了。但是化肥涨价、农药涨价、柴油涨价,这些都是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至少没有像国务院开会解决问题的现象,要给他们补贴什么的。所以这几年粮价是低的,农民生产粮食是吃亏的。

    你看这本书,如果现在没有打工收入的家庭,光是搞农业的家庭是没有办法生存的。虽然国家免了税,小学生也免了税,有了新农合,但是农民种粮收入是不够的,仅有一半。现在我去调查,凡是种粮食的,不光是农民不行。农民现在是这样,种粮食一年收入500块钱,如果是种苹果、种葡萄,是5000块钱一年。所以,不光是种粮食的老百姓要吃苦,管种粮食的政府,比如说乡政府、村委会、县政府,搞农业的都发不出工资。

    2008-04-29 12:21:19

  • 陆学艺:

    现在这个农村有一个现象,凡是搞新农村建设啊是典型的,农业部去看好了,这些典型没有一个是种粮食的。这样的事情你怎么搞不清楚呢?现在国家有粮食,已经补了5800多亿,你补的钱真正补到老百姓那里是不容易的。我知道,真是补得不少,但是真正补到农民手里种粮的钱很少。

    所以,我觉得还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办法办,相信政府,相信干部,还要用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办法,增加粮价,增加农民的积极性。但今年反正是不行了。所以我在这里,可能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粮价要不涨,就这么一个喊法是没有用的。历史上再大的粮食增产都是靠涨价,发展市场经济嘛。大家现在都说1978年到1984年粮食大增产,那个是靠包产到户。不错,但是那个时候的粮食涨价79年3月份下达指示,只要农产品是国家的提高25%,就是靠这25%涨出来的。

    更加主要是1996年的时候粮食增产,刚才讲的什么农业的外行话,三年不种粮怎么怎么样,这些都是外行话。94、95年连续涨价,每年涨30%以上。95、96大增产1000亿斤粮食就是这样来的,现在我们是低水平。2007年增长了70亿斤,花了多大的力气,08年不可能长了,要涨就是2、3月份涨。所以我建议农业部的洪远,你回去要考虑一下。粮食是有的,地也够了,这么多年咱们的化肥,测土配方等等,很多东西都涨上来了,但是因为种粮食吃亏,所以农民不愿意种粮食。所以靠农民种粮食是不够的,你不能让他们再吃亏了。 所以我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合理的涨20%,或者是30%,涨得太小是不行的。这样农民有了生产积极性,粮食就够了。光靠现在农民生产粮食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投资怎么、怎么样。我去看了,农民种粮食够吃就可以了,所以要想让粮食上了,我建议国家要提高政策。谢谢大家。

    2008-04-29 12:23:04

  • 张晓山:

    非常感谢陆老师的点评。因为大家知道每年粮食一万亿斤,每天涨一毛钱,就是一千亿。虽然每年都涨,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但是涨完以后CPI马上就上去了。政府的工作报告已经庄严的承诺了,这些也都是问题,所以今后可以进一步探讨。非常感谢到会的领导、嘉宾,专家,感谢听众,感谢媒体。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08-04-29 12:28:26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1   2     lastpage


文字实录  正序 倒序 刷新

全文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