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国新办就中国防灾减灾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09年5月11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杜玮、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陈振林介绍中国防灾减灾工作基本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中国防灾减灾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09年5月11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杜玮、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陈振林介绍中国防灾减灾工作基本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明天是我们国家第一个防灾减灾日,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为了能使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现状,我们今天请来了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先生、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先生,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杜玮先生和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陈振林先生跟大家见面,向大家介绍中国防灾减灾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现在先请邹铭先生介绍情况。

    2009-05-11 09:32:36

  • 邹铭: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重。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风险也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的任务非常繁重。

    2009-05-11 09:55:14

  • 邹铭: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始终把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减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兴利除害相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表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推进减灾事业不断发展,全面提高全社会为自然灾害的综合防御和防范能力。

    2009-05-11 09:55:45

  • 邹铭:

    一、防灾减灾法制和体制机制取得重要进展

    我们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防震、防洪抗旱、防震减灾、防沙治沙、气象、消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30余部,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等一些减灾的专项规划,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的减灾救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009-05-11 09:56:19

  • 邹铭:

    二、国家综合减灾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我国在减灾工作中统筹考虑各类自然灾害和减灾工作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减灾资源,实施了一系列的减灾工程,构建了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网络,建立了抢险救灾的应急体系,加强了减灾科技支撑,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了基层社区的减灾能力。

    2009-05-11 09:56:45

  • 邹铭:

    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防灾减灾事业

    我国高度重视社会力量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建立灾情和灾区需求信息发布机制,完善社会动员机制,统筹安排政府资源和社会力量,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配合的抗灾救灾格局。通过税收减免等措施,积极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推动捐赠工作的日常化和社会化,鼓励并引导志愿服务参与减灾行动,开展全社会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技能。

    2009-05-11 09:57:04

  • 邹铭:

    四、国际减灾合作得到了积极推进

    我国本着开放合作的态度,积极参与减灾救灾领域的国际合作,建立完善国际减灾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并在重大自然灾害中与有关国家相互提供援助和支持。今年初国务院正式将每年的5月12日确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防灾减灾日是以全体国民为对象,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唤起全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将防灾减灾纳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推动全民学习和应用防灾减灾知识,掌握自救与互救的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损失。

    2009-05-11 09:57:25

  • 邹铭:

    今天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了一系列宣传和教育活动,同时对各地、各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活动日结束后,我们也将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认真总结,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方式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2009-05-11 09:58:50

  • 邹铭:

    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对我国减灾事业的发展状况作了全面的介绍。我们热切盼望全社会都来关注防灾减灾,共同参与防灾减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2009-05-11 09:59:11

  • 陈文俊:

    谢谢邹司长,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之前,还是按惯例请同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09-05-11 09:59:25

  •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您介绍一下去年5·12以来民政部所做的防灾减灾工作?

    2009-05-11 09:59:38

  • 邹铭:

    明天就是“5·12”地震的一周年,回顾这一年,我们除了完成地震的应急抢险、受灾群众的生活安置恢复重建、社会捐助一系列的工作之外,按照既定的部署和对去年应对两场巨灾,就是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所得到的宝贵经验和值得反思、改进的一些问题,减灾委的各成员单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就民政部和减灾委办公室所做的工作,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2009-05-11 10:01:39

  • 邹铭:

    第一,我们在减灾和灾害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方面,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我们积极推进了救灾条例的起草。目前这个工作进展很顺利,已经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近一个月,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出台,并且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救灾方面的法规条例。二是进一步完善了中央和地方对灾害分级管理的机制,这包括救灾资金的分级负担、灾情分级管理等等一系列工作。三是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救灾补助标准。

    2009-05-11 10:02:41

  • 邹铭:

    第二,我们加强了灾害的应急准备工作,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针对去年应对两场巨灾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修订国家自然灾害救助的应急预案,并且要求地方相应修订各级应急预案,同时要求在城乡社区建立应急预案,保证灾害应急工作有章可循。

    2009-05-11 10:05:09

  • 邹铭:

    二是加强了灾害信息系统建设,今年6月1日开始启用新的到县一级的灾害损失统计制度和新的软件系统,同时加强了基层灾害信息员的培训,今年开始由国家人力资源与劳动社会保障部批准的新的灾害信息员职业的资格鉴定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今年将在13个省进行试点,争取年内培训3-5万名基层灾害信息员,争取两到三年内培训30万名。

    2009-05-11 10:05:34

  • 邹铭:

    三是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的建设,包括调整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布局,今年已经跟发改委联合做了规划,全国中央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由10个增加到24个,这个规划正在顺利实施。再有,加大救灾物资储备的数量和品种,建立物资调运和储备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救灾物资的标准和储备库建设规范的研究,我们今年准备出台13个救灾物资行业标准,2个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标准,并且以实物储备和能力储备、协议储备相结合,加大物资储备量,提高灾害应急的反应能力。

    2009-05-11 10:08:28

  • 邹铭:

    第三,加紧实施一批对提高国家综合减灾能力和救灾应急体系具有重大影响的重大项目,这包括对全国灾害高风险地区进行风险普查和减灾能力调查,包括中央到县四级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建设项目,也包括卫星减灾应用方面的重大项目,今年将加快实施。

    2009-05-11 10:10:32

  • 邹铭:

    第四,大力推进社区减灾工作,因为减灾基础在社区,只有社区减灾能力提高了,我们灾害的损失才能有效降低。这方面主要包括评选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加强社区一级的减灾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工作,大力兴建避难场所,储备必要的救灾物资等。

    2009-05-11 10:13:02

  • 邹铭:

    我们将继续努力,因为面对灾害的严峻形势,我们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为过,我们将继续按照已有的规划、方针和政策,继续努力工作,为真正减轻灾害损失做出我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谢谢。

    2009-05-11 10:14:09

  •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

    我想向地震局的官员提出一个问题。现在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一年了,在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大家都讨论很多的问题,就是关于预警。有人说,地震发生之前没有及时提供早期的预警。现在地震之前的早期预警方面取得了多大的进展?可以提前多少分钟进行预警?现在提前的时间量有没有进一步减少?

    2009-05-11 10:14:43

  • 杜玮:

    关于地震预警的研究和探索,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经历的时间也并不是很长。据我所知,现在全世界已经投入实际运行的预警系统有日本气象厅在两年前建成,一年多以前投入运行的。墨西哥也曾经建过一个规模比较小的预警系统,主要是针对海洋里发生比较远的地震。在中国,早期预警工作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也在小范围内做过一些实验性的技术系统,但是离实用化应该说还有一点距离。

    2009-05-11 10:16:36

  • 杜玮:

    汶川地震以后,国务院也非常重视地震的预防,包括地震海啸预警系统的建设。我们组织了大批的专家在这方面集中开展攻关工作,有望在近些年内就启动建设一个能够覆盖地震多发地区的实验性的地震预警系统。所谓的实验性,主要是指这种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可能还不能马上做到对于每一次地震都提供出有效果的、对公众的避震和紧急防范都起到直接作用的预警信息,可能要有一个运行、实验、调整、完善的过程,但是有关方面的建设已经在酝酿之中。至于预警时间长短的问题,有赖于这个预警系统所针对的地震发生的目标,据我所知,在海洋当中发生的地震,对大陆陆上人口比较密集城市和地区的影响的预警,可以做到预警时间相对长一些,能做到分钟级的,两三分钟甚至一两分钟的样子,如果陆地发生的地震,对震中地区的影响的预警,可以提供预警的时间可能只是以秒来计的,十几秒、几秒的时间。

    2009-05-11 10:20:36

  • 杜玮:

    尽管可以期望获取预警的时间可能是非常短暂的,但是我们认为,这种预警系统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和减轻损失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会不遗余力地推进这方面技术的发展,促进它在中国多地震地区能够得到应用。

    2009-05-11 10:23:17

  • 香港文汇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提给地震局的,汶川地震中有大量民房倒塌了,新的《防震减灾法》对农村民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今后对提高农村民房的抗震能力有哪些进一步的设想和举措?第二个问题是地震局和气象局在地震后分别投入了多少资金添加一些新设备,预计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今年四川汛期会不会发生洪水?如果有的话,大概会发生在几月份?

    2009-05-11 10:23:38

  • 杜玮:

    关于第一个问题。中国的农村地区大量农民自建住宅,抗震能力相对不足,在地震灾害当中损失比较严重,这是一个长期积累下来造成的,也成为全面提高中国防震减灾能力的一个难点问题。中国政府也一直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难题,来达到全面提高我们国家防震减灾能力的目标。在2006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来部署全国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这项工程实施以来,在各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在几次地震,包括汶川地震当中,这些工作成果也经受了考验,取得了很好的减灾实效。

    2009-05-11 10:24:10

  • 杜玮:

    其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截止到2008年底,已经在全区的农牧民住房当中建成了152万户抗震农居;在云南省截止去年底,通过这项工程的实施,也已经完成了43万户的抗震农居。其他各省,目前大多数都是采用试点示范工程带动的方式来进行,建成的抗震农居也达到了几十万户。据我们初步统计,这个工程实施以来,受益的农户已经达到了二百多万户。

    2009-05-11 10:28:09

  • 杜玮:

    这些已经建成的抗震农居,在新疆2005年乌什6.2级,2007年特克斯5.7级,08年于田的7.3级和乌恰6.8级等等地震当中都经受了地震的考验,也包括去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当中,在四川的德阳和甘肃的陇南这样一些重灾区,已经建成的抗震农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基本完好或者轻微受损。包括宏观烈度达到十度的四川绵竹市的盐井村有57户抗震农居遭到了严重破坏,因为地震作用异常强烈,但是没有造成倒塌,减少了人员伤亡,实现了减灾的效果。

    2009-05-11 10:29:43

  • 杜玮:

    总结这些教训,今年5月1日已经开始实行的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当中特别增加了关于农居抗震的相关制度,今后各级政府都会按照法律的要求,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坚持政府引导扶助、农民自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实用、抗震安全、统筹安排、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城乡建设规划和农村建房的抗震管理,加强农村民居实用抗震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大农村建筑市场的建筑工匠抗震技术的培训,建设农村抗震防震的技术服务网络,来开展农村民居抗震工程,我们也有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使我们国家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相对薄弱的现状有一个根本的改变。

    2009-05-11 10:38:40

  • 杜玮:

    关于第二个问题。事实上,我们在汶川地震前后,我国《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正在按步就班的实施当中,汶川地震之后,我们及时总结了汶川地震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对这个规划和项目做了必要的调整。2008年底已经启动了一项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工程,总投资达到4亿多元人民币,通过这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扩充、完善、加强我国地震监测和研究的能力。

    问题的其余部分请气象局的同志来回答。

    2009-05-11 10:40:38

  • 陈振林:

    我来回答一下第三个问题。气象设施在去年的地震中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害,地震发生之后,气象部门迅速展开灾后重建工作,应该说进展非常顺利。随着今年汛期的到来,四川省也好,其他震区也好,气象部门各项监测、预警、服务的设施已经充分做好了应急准备,针对今年可能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做好监测预警和服务工作。

    2009-05-11 10:41:20

  • 陈振林:

    大家知道,地震过后,灾区对各种气象灾害的反应特别敏感,防御特别脆弱,各项灾后重建措施对气象服务提出了很高的需求,因此做好地震灾区的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被列为中国气象局全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2009-05-11 10:41:46

  • 陈振林:

    今年四川震区雨季较往年偏早,大家也注意到了最近降雨过程正在发生。我们也预测,不排除整个夏季汛期一些突发性的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因此在每天早晨中央气象台全国天气大会商当中,预报员都把地震灾区的天气作为一项必须关注的内容,中央气象台和四川省,还有其它震区的当地气象部门保持上下联动,同时我们也和水利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密切合作,做好因强降水、突发性强对流天气造成的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以及对病险水库造成的影响和危险,另外对雷电也好监测预警工作,尽最大可能减少和避免生命财产的损失。

    2009-05-11 10:42:22

  • 陈振林:

    针对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我们将密切监视,做好短时临近预报和预警,而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将预警信息发布到基层,彻底解决发布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大程度地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2009-05-11 10:43:28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刚才提到今年的雨季会比较提前,而且当前已经从南至北陆续进入汛期,请问国家防汛总指挥部,目前对于防汛形势的总体评估以及对防汛形势的主要部署有哪些?特别是对四川地震灾区的防汛工作以及减灾工作,会做出哪些具体的安排?谢谢。

    2009-05-11 10:45:37

  • 程殿龙:

    我国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很大,洪涝灾害历来被中华民族视为心腹之患。今年的汛期,从我国南方到北方陆续到来,从降雨的过程来看,现在只是4月17到20日,我国中东部地区有一次大范围的强降雨,再就是最近两天,山东的部分地区有一次强降雨过程,对济南这次也是一个考验,降雨的强度,全市平均日降雨大概达到90毫米。济南市区部分低洼地带有短时的积水,但是应该说交通、供水、供电等没有造成大的影响,这次济南基本上正常应对了过去。

    2009-05-11 10:47:55

  • 程殿龙:

    南海在5月份有两个热带风暴生成,但是没有登陆,对我们陆地没有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发生大的洪涝灾害,目前大江大河大湖的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之下。但是对我国来讲,今年的汛期刚刚开始,客观地讲,我国幅员面积大,地理、气象方方面面的条件都非常复杂,应该说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发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国洪水的发生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从时间层面来讲,我国洪水、台风、山洪灾害大多数是发生在汛期,我想这就是洪水规律的一个体现。洪水的发生有它的特殊性。什么意思呢?一场洪水在哪个江河,什么时间,量级有多大,持续多长时间,都有各异性,甚至差异都很大,所以特殊性也很大,给我们的防御上增加了很多的难度。

    2009-05-11 10:49:27

  • 程殿龙:

    另外,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的天气灾害事件有增加的趋势。从洪水发生的规律来看,我国一些大江大河多年没有来大洪水了,所以后期发生大洪水的机率也在增加。打一个比方,就像我们买彩票一样,70%、80%的额度都卖掉以后,大奖依然没有出现,后期中奖的概率就在增加,洪水的发生就是这个概念。

    2009-05-11 10:52:05

  • 程殿龙:

    我们客观地分析,目前无论从工程的防御体系还是应急管理的能力来看,方方面面还是有薄弱环节。所以我们认为,今年防洪的形势是严峻的,任务也很艰巨,从防汛抗旱工作安排部署上讲,宁愿把形势估计得严重一些,把困难考虑得大一些,这样有利于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有利于我们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2009-05-11 10:54:01

  • 程殿龙:

    因此,无论哪个地区发生洪水,我们都要做好准备,每个江河都要做好防御大洪水的准备,每个地区都要做好抗大旱的准备,这是我们的国情。我们防汛抗旱工作有一句话,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为了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我们水利部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总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这次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成果转化到防汛抗旱当中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防为主,坚持以避为先,突出抓好监测预报、灾害预警和工作预案几项工作。科学防控、依法防洪,采取综合措施,第一位是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也为我们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防洪安全的保障。

    2009-05-11 10:55:13

  • 程殿龙:

    今年水利部派了十个组,分赴各大江河重点地区进行汛前检查,就是要督促、动员我们全国各地做好汛前准备,重点是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责任制,带动各项工作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我们充分的准备,我们在汛期要突出做好江河的防洪、水库的安全度汛,台风的防御,山洪灾害的防御,要通过应急管理机制的完善,来保证各项应对工作的落实。

    2009-05-11 11:00:40

  • 程殿龙:

    关于四川震区的防汛问题,我再给大家补充几句。因为四川震区正好处于长江上游、嘉陵江支流和闽江支流地区,这个地区是发生洪水频率很高的地区。今年从前一段时间看,长江上游的来水是比常年偏多两成。洪水一般发生在七、八月份,对嘉陵江来说还有一个特殊性,有个专业术语叫华西秋雨,这一带九、十月份也是发生洪水的地方。我们水利部肯定是重点关注的地区,因为去年地震对这个震区水库、堤防包括堰塞湖都进行了应急处置,这一年来也进行了除险加固,应该说今年比去年更有信心做好灾区的防汛抗洪工作。为灾区的恢复重建,为灾区建设美好家园,做出我们的贡献。谢谢大家。

    2009-05-11 11:01:27

  • 中国日报社记者:

    请问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的立体灾害监测系统还存在着哪些薄弱环节,需要有待健全?另外我国是一个灾害品种繁多的国家,请问有哪些新举措能够提高防灾减灾的预警能力?谢谢。

    2009-05-11 11:04:12

  • 陈振林:

    大家知道,70%以上的灾害属于气象灾害,所以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做好气象监测预警可以说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俗话说是消息树的作用。针对气象灾害防御当中,无论是从监测到预警,到服务,存在着薄弱环节,气象部门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9-05-11 11:05:45

  • 陈振林:

    一是大力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基础能力方面的建设,我们近年来组织实施了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推进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努力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另外也充分利用各种媒介作为手段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和覆盖面,彻底解决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中存在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009-05-11 11:07:13

  • 陈振林:

    针对我国雷电灾害影响重的特点,近年来也加大了对雷电的防御工作,特别是对中小学和广大农村地区的防雷工程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特别是在去年地震发生之后,地震灾区简易住所都是防震力量非常薄弱,而且在当年雷电灾害发生也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确保了四川地震灾区没有因雷电造成伤亡。

    2009-05-11 11:08:01

  • 陈振林:

    二是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法制和机制的建设,我们加快制定并推动出台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专项预案,还有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不断地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通过机构调整,中国气象局还不断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防灾减灾合力。我们针对全年各种灾害发生的可能和各个部门的需求,加强合作,尽最大可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加强各地区的合作,做到预案联动、信息共享、措施联动,同时加大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力度,积极推动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全社会参与的整个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建立。

    2009-05-11 11:10:08

  • 陈振林:

    四是强化气象灾害防御队伍的建设,我们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发展气象灾害防御队伍特别是基层气象灾害防御队伍。这两年也加大了气象部门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步伐,现在已经达到了37.5万余人,这支力量对基层的灾害防御工作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9-05-11 11:13:15

  • 陈振林:

    五是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的国际合作。中国气象局利用风云气象卫星广播系统为亚太地区防灾减灾、气象灾害的防御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同时我们利用多边和双边的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气象防灾减灾技术的管理经验,努力提升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2009-05-11 11:13:58

  • 杜玮:

    我就这位女士提出来的灾害立体监测的问题补充一点情况。关于地震的立体监测的问题,过去是比较困难的,大多数的观测手段只能分布于地表。在近些年来,我们对立体监测也更加重视,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一方面是我们更多地利用了国内外现有的空间对地观测资源,特别是国内,包括北斗卫星系统和减灾环境小卫星星座等资源开展相关的研究,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筹划专门发射一些能够观测与地震发生可能有关联的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参数的专门的观测卫星,这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最后,大家也知道,上天容易入地难,地震都是发生在地下很深的十几公里的地方,对地下的观测,我们确实办法有限,但是也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工作。最近在汶川地震断裂带的钻探工程,这是我们国家一项重大的科学工程,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在积极参与。利用四口深钻在龙门山断裂带部署比较深的地下深井观测的手段,进一步丰富地震立体观测的科学发展的能力。谢谢大家。

    2009-05-11 11:15:10

  • 邹铭:

    我补充一句。所谓灾害的立体监测体系,主要是空、天、地,加上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观测、地理观测和海洋观测来组成的,这是一个能力的问题。除了能力要加强之外,还要推进数据的共享、信息的共享,这样才能真正对国家综合减灾能力的提高,加强灾害预警监测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新举措,也是围绕着加强能力,比如说地面观测站点的加密问题,比如说多发一些对地观测卫星,对灾害的发生进行及时的、全气候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更高的监测,提高我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是通过机制和体制的创新,推进数据和信息的共享。

    2009-05-11 11:21:01

  • 陈文俊: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09-05-11 11:21:33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china.com.cn/dianbo/zhibo/2009/090511.wmv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会前现场

    中国网 王锐

  • 中国网做好直播准备

    中国网 王锐

  • 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陈文俊

    中国网 王锐

  • 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

    中国网 王锐

  • 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

    中国网 王锐

  • 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杜玮

    中国网 王锐

  •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陈振林

    中国网 王锐

  •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王锐

  •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王锐

  • 香港文汇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王锐

  • 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王锐

  • 新闻发布会全景

    中国网 王锐

文字实录  正序 倒序 刷新

全文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