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教育部2009年第15次新闻发布会

   教育部定于10月26日(星期一)15时,在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举行2009年第15次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关情况。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教育部2009年第15次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教育部定于10月26日(星期一)15时,在教育部北楼二层报告厅举行2009年第15次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关情况。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教育部今年第15次新闻发布会,今天是10月26号,今年全国冬季征兵工作已经在各地陆续启动了,到11月1号会正式进行。

    今年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扩大了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今年也是大规模征集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的第一年。为了方便社会各界尤其是我们大学毕业生,还有他们的家长能够了解相关的政策,从今天开始的第一周26号到30号,教育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联合举行了“2009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政策网上咨询周”,今天我们通过新闻发布会继续向大家介绍相关的政策以及目前进展情况。

    今天发布会的另外一项内容是向大家介绍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相关进展情况。这个项目是从2003年开始的,到2008年已经立项235项,今年还有40个项目在审定当中。

    2009-10-26 15:00:00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梅:

    这些项目都是以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还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基础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或者是前沿问题为主要的攻关方向。目前来看,已经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所以我们今天也请相关部门的同志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下面我先来为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张浩明副司长,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魏贻恒处长。为方便我们记者朋友们采访大学应届毕业生参军代表,我们今天还特意邀请到两位特别嘉宾,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的刘桂霞同学,一位是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刘景胜同学。非常感谢也欢迎他们的到来。一会儿在介绍完情况以后欢迎大家提问。

    下面介绍第一项内容,请张浩明副司长介绍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的相关政策以及有关进展情况,有请张司长。

    2009-10-26 15:05:55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张浩明:

    记者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年初以来,围绕高校应届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这件事,新闻媒体已经做了多次宣传,在这里我代表教育部负责此项工作的职能部门向新闻媒体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及时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引导社会、引导民众,齐心协力地去推动这项事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这件事已经做了不少宣传,今天为什么还要请各位来谈这件事,我们是这样认为的:

    一是大学毕业生入伍不是新鲜事,但跟以前又有较大的不同。不是新鲜事,是因为恢复高考制度之前还是之后的改革开放年代,每年都有一批大学毕业生充实到部队去,因此大学毕业生到部队去不是新鲜事。但今天大学毕业生要到部队去,为什么还要广泛宣传、广泛动员,是因为过去大学毕业生到部队是直接当干部、当军官,今天大学毕业生到部队去是服义务兵役、当士兵,这就有所不同、有所区别。

    2009-10-26 15:09:34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张浩明:

    区别在于时代不同。社会在发展,上个世纪每一年招收几十万大学生,那个时候大学毕业生远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需要。大学毕业生是紧缺资源,还得要按计划分配,本世纪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每年招生数量从几十万增加到几百万,大学毕业生的规模已基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一前提下,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就十分重要。资源如何配置,就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当前,最需要配置的领域是什么?是军队。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军队主体的士兵,主要是由高中以下学历人员构成,在上世纪可以称为是有文化的军队,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现代战争打的是高科技、远距离,操作现代武器的士兵还是高中以下的群体,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现代化水平要提高,国防实力要增强,才能保卫国家发展的胜利成果,军队战斗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如果还停留在上世纪50、60年代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兵员结构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期,大学毕业生走进兵营服义务兵役成为必然,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军队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青年的神圣义务。这是今天我们请新闻媒体来,帮助我们讲深、讲透的一个方面。

    2009-10-26 15:22:42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张浩明:

    其二,是前阶段新闻媒体对大学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做了大量的宣传,这是我刚才讲到的要感谢大家的一个方面。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前段时间的媒体宣传,我们注意到要么是择其要点,要么是择其部分做了一些报道,对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优惠体系的完整报道还有一定的欠缺。政策不完整,大学毕业生和家长们就不能全面了解认识入伍服义务兵役这件事,感受不到所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今天请大家来,就是希望能够把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入伍的优惠政策完整的传递给社会、传递给毕业生、传递给家长。

    2009-10-26 15:22:54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张浩明:

    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优惠政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两年,国家按每学年最高限6000元返还在大学期间的全部学费或者是助学贷款,就相当于是免费上大学。

    二是正在就读的高职、高专毕业班的学生,完成教学课程外仅仅差实习的,可以提前毕业入伍,在部队去完成实习。这是前一段时间我们宣传上没有宣传到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说的是应届毕业生,今年冬季征兵开始,翌年毕业班的学生、完成高职、高专教学课程的学习,仅仅差实习的,可以在今年报名应征入伍,到军队完成实习。同时可以享受今年的优惠政策。

    2009-10-26 15:26:03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张浩明:

    三是入伍以后,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在技术岗位等等方面优先。具有普通高等本科以上学历取得相应学位、表现优秀、符合总政治部有关规定的可以直接选拔为军队基层干部。

    四是退役以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公检法系统定向岗位招生考试,优先录取,政法院校为公检法系统定向岗位招生,这是去年司法改革以来推出的一个重大项目,就是政法院校定向地为西部地区公检法系统公务员岗位定向招收、定向就业。高校毕业生士兵退役后,报考公检法系统定向岗位要优先录取。

    2009-10-26 15:26:35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张浩明:

    五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可以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也可参加所在省专升本考试,入读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这一点我们原来的宣传讲的是通过一定的考试入读本科,这次讲得更具体一点,就是怎么入读本科呢?就是回到当地所在省,参加本省里面组织的专升本的统一考试,但是是单列计划、单独划线,按30%的比例单独录取。也就是说退伍士兵有一百人报考普通专升本的至少有30名学生是可以入读普通本科的。

    六是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免试入读硕士研究生。

    2009-10-26 15:27:05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张浩明:

    七是退役后由入伍地方政府接收安置。因为大学毕业生入伍是按照城镇人员来对待的,国家民政部对城镇人员退伍以后的政策是由当地政府接收安置,北京市说得更清楚,北京市政府说的是回来由当地政府安排工作。

    八是退役以后,自主择业,凭用人单位就业协议,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迁移户口。这是我们毕业生应征入伍最关心的一条、最担心的一件事。因为当兵的时候要把户口迁到入伍那个地方区县一级落户,才能够在当地报名应征入伍,毕业生担心我的户口迁回去以后,我以后回来就回到县里面去。我在北京、在上海找到工作了,我当地户口还能不能动。这里明确规定是可以参照应届毕业生,找到单位后,拿着单位的用人协议迁转户口,教育部和公安部两部办公厅专门就此下发了文件。

    2009-10-26 15:27:32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张浩明:

    以上八大政策,从到部队的发展和退伍以后的就业,国家近期做了周密的设计,这些政策不仅适用于今年的毕业生,今后也将长期适用,还会不断完善。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应该是很好的选择。在这里,我也给大学毕业生算一个帐,有三笔帐可以算:

    2009-10-26 15:27:57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张浩明:

    第一笔经济帐,服役两年,如果是本科生,按照最高一学年6000元的学费,当兵两年可以拿到最高24000的学费返还,现在征兵,尤其是城镇,当地政府对入伍的士兵还有一定的经费奖励,比如北京非常明确的是凡是入伍的,不管城镇都是一万以上的奖励。我们有的省市优抚奖励高达数万,也就是一个本科毕业生能够拿回学费两万四,能够拿到当地奖励资金,同时到部队里面去,每个月还有当兵的津贴,所以两年的收入是很大的一笔经济收入,并不比你两年去工作的收入低,这在经济上是很可观的收入。

    2009-10-26 15:28:20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张浩明:

    第二笔是政治帐,具有一定规模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入伍,将从源头上改变部队兵员结构,提高兵员素质、增强军队战斗力,对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09-10-26 15:29:14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张浩明:

    第三笔是个人的成长帐,军队是革命的大熔炉,是大学毕业生发挥聪明才智的大舞台,有利于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才,在部队这个大的环境里应该是一个成才的好天地,如果是退伍以后,又有高等教育的文化水平,又有大学军营训练的两年经历,将是地方政权、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的优质人才。可以想像,大学毕业生在部队锻炼两年回来,如果我是一个企业家,我可能更愿意要退伍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要刚刚离校的大学毕业生。

    2009-10-26 15:30:11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张浩明:

    总之,当两年兵回来,经济上、政治上、个人成长上都有很大的收获,并且也不耽误就业。所以我们说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也包括走进军营,大学毕业生要成就事业和未来就必须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结合起来,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

    2009-10-26 15:30:35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张浩明:

    为了做好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这项工作,教育系统配合征兵系统在今年6月份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阶段,开展了预征工作,毕业生报名踊跃,截止到9月1日统计,有13万毕业生报名登记。在这里我想通过新闻媒体告诉还有一部分离校大学毕业生,在校没有登记,如果有入伍愿望的,在征兵开始的时候在户口所在地报名应征并到原就读学校补办有关手续,同样享受上面介绍的八大优惠政策。

    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今年冬季征兵令的规定,在适龄青年中优先征集高学历者,同等学历优先征集应届毕业生,学历高的应征之前不得征集学历低的,由此,我们认为今年将是国家征兵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从今年开始,每年将有大批高校毕业生走进军营,走进军队,走进我们国防现代化建设中。

    2009-10-26 15:30:48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张浩明:

    今年的冬季征兵全部的征兵工作已经开始,我们在这里请新闻媒体全面广泛地宣传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的优惠政策,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军营、献身国防、报效祖国。刚才续主任讲到,本周从周一到周五,通过大学生就业网联合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网、腾讯网、应届生网、过来人网等一些网站,共同开展大学毕业生入伍的网上咨询周活动,也请媒体的朋友们在网上广为宣传。在校就读的应届毕业班的高职高专学生,如果完成了学业,只差实习的,还有本科完成学业能够提前毕业的,都可以在今年应征入伍。同时离校以后没有找到就业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也可以报名入伍。我们也希望通过网上咨询,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在校生,明年毕业的、后年毕业的,也能尽早地了解国家的这些重要政策。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2009-10-26 15:36:44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梅:

    谢谢张司长。通过刚才张司长的介绍,大家对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的重大意义以及相关的政策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优惠政策这块,应该说国家出台的政策力度是空前的。刚才张司长介绍有这么两句,一句是大学生参军就等于免费上大学,而且他们退役以后就业又相当于应届的毕业生。除此之外,在使用、选拔、升学、就业等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政策,所以我们也特别希望通过媒体的朋友们能够把这些政策宣传出去。

    下面,我们就请两位同学发言,介绍一下他们报名参军的体会。这两位同学应该已经是办理了预征的手续。我们首先请清华大学的刘桂霞同学发言。

    2009-10-26 15:37:06

  • 清华大学毕业生 刘桂霞:

    各位领导、老师,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

    我叫刘桂霞,是清华大学法学院09届本科毕业生,今天能够作为要求入伍的高校毕业生代表在这里发言,与大家分享我对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的一点认识以及自己选择参军的心路历程,非常荣幸,也非常激动。

    2009-10-26 15:38:30

  • 清华大学毕业生 刘桂霞:

    记得一次在下课回宿舍的路上,我无意间从学校主干道的横幅上看到预征应届毕业生入伍的消息。回到宿舍后,我立刻到学校就业信息网上了解详细的情况和政策,但非常遗憾,这次预征只面向男同学。我心有不甘,又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政策咨询会。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国家对应届毕业生入伍的各种优惠政策,并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在得知我的情况后,告诉我女生不参加预征,但可在征兵时直接报名,被批准入伍后同样可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这更加坚定了我参军的信心。今年10月份,我已向家庭所在地的武装部递交了入伍申请。

    目前,我在北京已经有一份待遇和发展前景都还不错的工作,我身边不少人对我做出参军入伍的决定很不理解,但这是我经过了慎重的考虑并征求家人意见后做出的决定。说到做出选择的原因,我觉得是感性的喜欢+理性的认识+清华人的责任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9-10-26 15:39:52

  • 清华大学毕业生 刘桂霞:

    首先说说感性的喜欢,我的老家在山东省昌邑县的农村地区,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知识改变命运”是我刻苦读书的信念,通过努力,我如愿考入清华,也成为家族中唯一的大学生,在我们的小县城也小有名气。在读书之余,我一直对军营充满向往,对橄榄绿情有独钟。我喜欢看《士兵突击》,爱听军旅歌曲,部队充满激情的生活,雷厉风行的作风,勇往直前的精神,患难与共的战友情意都深深的吸引着我。一个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喜欢部队,以前的任务是读好书,毕业之后能有机会去部队锻炼,我不愿再错过。

    再说说我的理性的认识,我觉得当下是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年轻人在部队中发展的空间很大,施展才干的机会很多。这次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助于青年人在部队长期发展,即使退役,也为大家进一步深造和就业提供了保障。我觉得参军入伍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军营是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

    关于清华人的责任感,我首先想到的是我校校友朱凤蓉少将。她扎根西部马兰基地40年,不怕吃苦,甘于奉献,成长为共和国将军的事迹一直深深激励着我,她曾经说过“我们是从清华毕业的极普通的学生,仅仅因为我们投身到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中,仅仅因为我们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体现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是清华学子,同样是女生,我也愿将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需要结合起来,投身军旅,携笔从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09-10-26 15:40:34

  • 清华大学毕业生 刘桂霞:

    此外,我选择参军还有自己的一点点小优势,受父亲的熏陶,我热爱体育,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运动会,每次都取得不错的成绩,攀岩、越野等体育运动也是我的爱好,我还曾经两次参加马拉松比赛。体育不但强健了我的体魄,更磨练了我的意志,我有信心适应部队的训练和生活,有信心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气势磅礴的国庆阅兵式震撼着每一个国人的心。英姿飒爽的女兵方阵更是深深吸引着我,我迫不及待想成为她们中的一员。能够成为一名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战士,那将是我的骄傲,也将是我的光荣使命!

    谢谢大家!

    2009-10-26 15:41:00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梅:

    谢谢刘桂霞同学,下面请北京科技大学刘景胜同学发言。

    2009-10-26 15:54:50

  • 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生 刘景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记者朋友们:

    下午好!

    我叫刘景胜,是北京科技大学2009届毕业生。今天,我非常激动、也很荣幸地作为报名应征入伍的大学毕业生说几句话。

    2009-10-26 15:55:14

  • 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生 刘景胜:

    我自幼便有很浓重的军营情节,我父亲就是一名退伍军人,每当听到他幸福地回忆绿色军营中的点点滴滴,我总是发自内心的产生一种对军营的向往和对军人的崇拜。长大以后,父亲常常带我去看他的战友,虽然他们身处五湖四海,但是每当父亲与战友们聚在一起,我总觉得父亲一下子年轻了好多,这种战友间纯朴的感情让我十分感动。从那时起,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便是我心中不曾动摇的梦想。

    原本以为自己上了大学,不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从军愿望,到了大学四年级,也开始为找工作而忙碌。作为北科大冶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并不难,不过展望未来的生涯,总有些许遗憾。今年5月,学校下发了预征应届毕业生入伍的通知后,兴奋的我在第一时间报了名,并马上向父亲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对我的选择,父亲不仅仅是简单的支持,甚至是激动,又一次在电话里给我讲起他的军旅生涯。

    2009-10-26 15:56:00

  • 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生 刘景胜:

    2009年国家对征兵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给“80后”的我们实现“投笔从戎”的梦想提供了机会和舞台。在我们北京科技大学,和我一样兴奋地报名的就有几十名同学。“大学生,当兵去”已成为校园里一句响亮的口号。作为大学生,我们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更容易学习现代化的军事理念和掌握高科技的军事装备,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这一代人作为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初经历者,在成长中没有遇到多少挫折和困难,甚至没吃过什么苦。如果能够走进军队,严格的训练管理、严明的组织纪律、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将为锻炼我们强健的体魄、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成才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更快地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2009-10-26 15:56:36

  • 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生 刘景胜: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祖国发生洪水、冰雪灾害时,发生汶川大地震时,是我们的军队及时出现在人民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是那些最可爱的战士—也是我的同龄人—用自己肩膀为祖国、为人民筑起了钢铁长城!在刚刚结束的我们伟大祖国6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上,人民军队以其昂扬的战斗精神和风貌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检阅,坐在电视机前,可以用“心潮澎湃”4个字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我相信,十年后的阅兵仪式上,一定会有我的身影。

    2009-10-26 15:56:58

  • 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生 刘景胜:

    今天,我大学毕业了,面临着职业选择。如果能够成为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我将感到十分光荣和自豪,这是我的梦想!我将立志用奉献谱写青春,这是作为当代青年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必须履行的对祖国与人民的承诺!

    最后,我再次向给我们提供机会和舞台的各位领导表示深深的感谢,谢谢!

    2009-10-26 15:57:11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梅:

    谢谢刘景胜同学。刚才两位同学都做了很好的发言,他们都谈到了报名参军的原因。刘景胜同学更多的是受家庭的影响,是为了圆儿时的梦,刘桂霞同学谈到感性的喜欢+理性的认识+清华人的责任。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他们身上我们都看到当代大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听了他们的发言,我们也深深为我们国家拥有这么高素质的人才感到自豪。

    下面今天发布会的第二项内容,请魏贻恒处长介绍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有关进展情况,有请魏处长。

    2009-10-26 15:57:42

  • 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 魏贻恒: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给这个机会,当然也感谢新闻办和续梅主任给我这个机会。教育部从2003年起,开始实行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计划,这是教育部深入贯彻中央精神,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2003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该计划包括六个子项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是其中六个子项目之一。

    2009-10-26 15:58:19

  • 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 魏贻恒:

    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采取招投标的组织方式,按照“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严格管理、铸造精品”的要求进行,每年评选立项40个重大项目,每个重大项目资助30万-80万元,这种资助力度在全国社会科学研究类政府资助的项目中是最高的。从2003年到2008年,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设立235项,资助经费将近1.8个亿。今年的40个项目也在评审过程中。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联合研究,鼓励吸收高校系统外的相关专家,包括国外的专家参加课题研究。在选题征集方面我们面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全国高校征集,向社会科学委员会提交拟招标的课题,由社科委进行差额遴选,每年确定40个重大课题,面向全国高校招标投标。在招标投标的过程中我们制订了严格的评审程序和评审纪律,精心设计了工作步骤,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

    2009-10-26 16:02:16

  • 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 魏贻恒:

    最后,经过严格的评审,由专家组按照评审程序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2/3以上多数票通过的方式确定中标者。实践证明,整个项目实施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了项目质量,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肯定。

    2009-10-26 16:02:34

  • 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 魏贻恒:

    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创新团队为依托,以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为研究方向,以提升为党和政府咨询决策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为目标,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努力产出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有效增强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实力。几年来,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已经成为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受到社会、尤其是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在去年11月份,刘延东国务委员就重大攻关项目做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重大攻关项目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也对重大攻关项目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和殷切希望。

    作为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的重中之重,我们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始终秉持以管理创新服务学术创新的理念,坚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对项目的选题遴选、评审立项、组织开题、中期检查到最终成果鉴定的全过程管理,努力将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打造为学术精品工程。

    2009-10-26 16:18:32

  • 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 魏贻恒:

    日前,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批34个重大攻关项目最终成果由财政部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儒藏》工程首批36册图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两家出版社倾全社之力,精心组织,从编辑加工、制作到出版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努力铸造出版精品。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听取了我们的汇报,欣然题词“经时济世 继往开来——贺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出版 季羡林 时年九十有八”。欧阳中石先生题写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书名。这些成果,可以说代表着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水平,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奉献给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一份厚礼,具有特别而重要的意义。

    2009-10-26 16:18:42

  • 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 魏贻恒:

    据统计,历年立项的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牵动高校、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相关部门和科研所数百家,汇聚研究人员3000多名,推出学术专著700多部,发表研究论文6000多篇,提交各类咨询报告800多份。这些成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宣传做出了积极贡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首席专家,像吴树青、陈先达、陶德麟、顾海良、逄锦聚等先生,他们同时是中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的负责人,许多课题组成员承担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任务。

    2009-10-26 16:18:58

  • 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 魏贻恒:

    二是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做出了积极贡献。汤一介先生主持的《儒藏》对儒家的典籍文献进行了整理,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基础性文化工程,被誉为中国古籍整理编纂史上的一项创举。杨叔子院士本来是机械工程的专家,他申报我们的重大攻关项目,在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大力推进民族精神教育,编写了系列教材《中华民族精神教育读本》,迄今为止已经发行了20万册。

    三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批重大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直接为他们向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座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思路借鉴。曲福田教授以减少或消除农地过度损失为主要目标的系列研究成果,得到温家宝总理三次批示,对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产生了直接影响。周立群教授的《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报告,被直接用于国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建设实践中,得到华北等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赞誉。

    2009-10-26 16:19:17

  • 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 魏贻恒:

    四是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王利明教授有关物权法的研究成果,直接被全国人大采用。张保生教授的《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司法解释建议稿)》被最高人民法院采纳,“为人民法院制定并实施统一证据规范提供了基础性的、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范本”。吴汉东教授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专家建议稿被国务院法制办等多个部门采纳。范愉教授的项目成果“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平安奥运”得到北京奥组委的高度重视,获“奥运安保”论坛一等奖。

    五是为应对突出重大事件、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一些课题组深入灾区调研,研制公众防灾应急手册免费送给灾区,开展灾后心理治疗,为灾区学校教育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马戎教授在2006年美国哈佛大学藏学会、德国波恩大学国际藏学会上宣读“拉萨流动人口调查”的研究报告,驳斥了国外媒体攻击我国在西藏实施大规模汉人迁移计划的诬蔑性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有关西部民族与宗教的课题组提出了多份研究报告,被国家民委和西部省份政府采用,一些重要观点在中央关于新疆发展文件中得到体现。

    2009-10-26 16:19:29

  • 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 魏贻恒:

    我要汇报的就是这些。再一次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关心和支持,也恳请你们以后更多地关心我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更加重视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人才、优秀项目的宣传推广。谢谢大家。

    2009-10-26 16:19:46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梅:

    谢谢魏处长,我们原来也都听说过汤一介先生主持的《儒藏》工程,刚才听了魏处长的介绍,我们大家就知道了,《儒藏》工程也是我们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其中一个项目。以《儒藏》工程为代表的这200多个项目,的确像刚才魏处长所介绍的那样的,在传承中化文明、服务国家需求、铸造学术精品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2009-10-26 16:19:59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梅:

    利用今天发布会的机会,我还有一条消息要向大家发布,就是我们教育部、公安部即将颁布一项关于高校消防方面的规章,叫做《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大家知道消防安全是我们学校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才能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安心的环境。在规范和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建章立制,目前教育部已经制订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高校一直没有相关的管理规章。而且高校的特点大家知道,一个是人口非常集中,再一个人口也非常多,高校学生和中小学生特点不一样,大部分都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相比较而言,在安全方面,消防安全是一个重点。

    即将出台的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制定是经历了两年的时间,有这么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填补了高校安全管理规定的立法空白。二是内容规定上比较全面,比如说它规定了学校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相关的部门,比如说防火办,还有二级单位等相关主体的消防的安全职责,同时也就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的各有关方面做出了规定,内容还是比较全面的。三是注重了制度建设,明确要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了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以及预案、演练等等方面制度性的要求。四是注意到了与有关法律的衔接,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有一部消防法,这部规章也注意到了与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的衔接,这项规定不久就会正式颁布,我们也请各位记者朋友们到时能够予以关注。

    2009-10-26 16:20:19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梅:

    下面的时间我们就留给记者朋友,欢迎大家提问。

    2009-10-26 16:20:35

  • 香港大公报记者:

    我想请问今天教育部开展了09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的网上咨询活动,其实这个活动在今年6月份已经举办过一次了,为什么还要再次举办,是不是高校毕业生之前的反映并不是很积极,需要再做这样一个号召。预计这次的征兵能征到多少毕业生?有没有一个预计?还想问一下港澳学生可不可以参加义务征兵,有没有相关的政策?谢谢。

    2009-10-26 16:20:47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张浩明:

    网上咨询周我们在6月份做了一次,这个时候是我们国家的预征工作开始了,整体工作就是初步的安排,把今年的政策向学生告知,把征集的一些要求告诉学生,那个时候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上网咨询,了解今年的政策进行报名。

    现在我们再一次做这个,前面我讲到一点,就是希望媒体能够把今年的政策全面的、完整的传递给社会,我们有的毕业生当时可能忙于找工作,没有很注意了解这件事(针对这件事情),据我们了解,高校做了宣传、咨询周也做了宣传、媒体也做了宣传,但是很多毕业生在外面实习、在外面找工作,没有很关心这件事,现在回过头来,征集工作开始了。一个是我们要告诉已经报名预征的毕业生到当地去提醒他在当地报名,正式参加体检。第二方面是对一部分还没有参加报名,想报名的,原来了解政策不知道的,我们估计有这么一批学生,所以我们想通过这个阶段把政策宣传,如果有什么问题,设立网上咨询周,让愿意入伍的学生进行广泛的咨询,为他们在网上咨询提供方便,这是我们网上咨询周的实际目的需要。

    2009-10-26 16:21:17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张浩明:

    今年征集毕业生入伍的工作,到底能征集多少毕业生,因为我们国家年度征兵数量是有限的,武警和部队的征兵数量也就几十万人。如果真有大量毕业生到部队去,可能部队的培养、管理、思想准备也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如果今年有10来万毕业生占部队征兵几分之一充实到部队去,对部队的战斗力、兵源结构的改善将是一个起点性的一年。我们预征报名是13万人,这个数字是在毕业生离校之前,我们截止到9月1号的统计数据(因为毕业生工作统计年度就是在9月1日,以后就无法八在统计了),预征13万的学生,我们估计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体检要求不合格,因为体检比较严,有一部分可能是不合格的。同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学生,在7、8、9月份,10月份找到工作了,可能会放弃报名。同时也不排除我们有个别的家长,学生有愿望,可能一回家,经过家长的反作用,又会打消念头。所以报名的数字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我们估计,没有报名的再报名,数量可能有增有减,但是具体有多少毕业生能入伍,这个数字是不好把握的,我们相信今年肯定是有很大一批毕业生要走进我们的军营。

    我们按照国家的征兵范围,在内地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下达征兵计划,由当地政府组织这个工作,所以部队的计划下到哪个省,哪个省就有征兵任务。

    2009-10-26 16:21:42

  • 中央电视台记者:

    想请问最近媒体相继报道了有关浙江立法允许在职教师进行有偿家教,可以说给有偿家教开了一个口子,而山东的立法规定不允许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活动,请问教育部对此有什么看法?

    2009-10-26 16:21:55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梅:

    今天我们相关的司局同志没有在,我做一个简短的回答。我们也注意到了相关的报道,应该说教育部对有偿家教这个问题始终非常关注。大家都知道,教师是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的工作,有他的特殊性,和其他工作相比,确实特点也是很突出的,需要我们老师付出很大的心血,投入大量的精力才能教育好孩子。我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全国的范围来讲,中小学教师是有1000多万,我们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兢兢业业、爱生如子,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我们经常被这些普通老师的事迹所感动,看似平凡,但是却能从中体会到老师的伟大。

    2009-10-26 16:22:22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梅:

    但是我们确实了解到,像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在极少数教师身上还存在着一种情况,就是上课该讲的内容可能不讲,要放到课后有偿家教的时候去讲,甚至于有极个别老师利用职务方便组织学生去进行有偿家教,以此来谋取一些利益,我想这样的行为肯定是影响了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违背了教育的宗旨,也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形象。

    这种行为、这种现象,不但是广大的家长、社会所不能接受的,也是我们广大的教师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对于这种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有偿家教谋取私利的行为我们是要坚决反对的,这是教育部一个非常鲜明的态度。

    2009-10-26 16:22:44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梅:

    大家知道,去年9月份秋季开学的时候,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过一个规定,就是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当时媒体也做过比较充分的报道。这其中也有很明确的规定,就是要求广大老师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我们也要求各地要把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贯彻实施好,同时各地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遵循教育规律,包括我们教师的职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规定。谢谢。

    2009-10-26 16:22:57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记者:

    我想问一下魏处长,就您刚才介绍的03年的时候启动了一个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计划,您主要建设重大课题的攻关计划,现在我们这个计划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是咱们这个计划一共有六个子计划,其他五个计划现在的进展情况如何。尤其是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您能不能给我们简略地介绍一下。谢谢。

    2009-10-26 16:23:12

  • 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 魏贻恒:

    在2001到2002年,江泽民同志当时就发表了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 “四个同样重要”、 “五个高度重视”和 “两个不可替代”,这些重要的思想论断。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出:“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04年的时候,中共中央印发《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就在这个背景下,教育部抓住机会,深入贯彻中央精神,启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计划包括六个子计划,重大课题攻关计划、重点基地建设计划、人才培养和奖励计划、学术精品奖励计划、文科教育改革计划、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计划。

    2009-10-26 16:23:33

  • 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 魏贻恒:

    从2003年到现在实施七年来,“繁荣计划”进展是非常顺利的,实现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数字来说明这个问题。一是7年以来,累计投入经费10亿左右。 03年的时候,当时的经费不足5000万元,以后的增速就加快了,2006年的时候,社科的研究经费突破1个亿,2008年翻一番,达到两个亿,2009年又翻了一番,达到4个亿,实现了快速增长。

    第二组数字,就是7年以来,教育部设立的重大项目约2000项,一般项目1万项。今年的一般项目我们已经上网,立项达到了3200多项。教育部的社科项目形成了由重大攻关项目、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一般项目、专项任务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构成的较为科学合理的项目资助体系。

    2009-10-26 16:24:02

  • 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 魏贻恒:

    第三组数字,就是刚才这位记者同志所关心的重点研究基地的情况。我们在全国的66所高校设立了150多个人文社科方面的重点研究基地。基地辐射作用是非常大的,带动各省、区、市一共建立了400多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许多高校也仿效教育部的基地,建立了学校一级的重点研究基地,这样从教育部的基地到各省的基地、到学校的基地,就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型的科研平台创新体系。这是第三个数字。

    第四组数字就是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项目、经费、成果、获奖这些方面,高校现在已经稳居全国85%以上,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名副其实的主力军。03年繁荣计划实施的时候,我们高校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力量大约只占全国的2/3强一点,现在是占85%。

    2009-10-26 16:24:23

  • 北京晨报记者:

    最近北大清华成立了中国版的“常春藤”,现在推行了一些学分互认的做法,请问教育部对这个做法有什么态度?

    2009-10-26 16:24:35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梅:

    感谢这位记者。“常春藤联盟”在美国有一个,包括哈佛、耶鲁这样著名的顶尖级的高校,最近看到一个材料,介绍澳大利亚也有这样一个高校的联盟,叫做G8,是8所高校,包括大家知道的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也是澳大利亚非常著名的高校。我们也注意到像这位记者朋友问到的北大、清华,还有浙大,复旦、上海交大等9所高校,这9所高校都是“985工程”的首批高校,他们联合签署了一个协议,要加强深度的合作与交流。这些交流不但包括学生的培养,也包括了教师的培训还有教材的建设等等。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学分互认就是在学生培养方面的一个具体的内容,我还注意到他们还提出要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加强交流,要相互互派等等。我们认为,这9所高校,成立这样一个联盟,应该说对于我们加强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对于我们培养这种拔尖创新人才,包括对于我们国家的高校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都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探索,所以教育部对这个联盟的成立是持一个积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谢谢。

    2009-10-26 16:25:00

  • 中新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两位同学的,想问一下都毕业于名校,你们去应征入伍,你们所学的专业可能都用不上了,退伍之后又面临重新找工作的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可能出现的即将遇到的难题,对此你们有什么打算?谢谢。

    2009-10-26 16:25:15

  • 清华大学毕业生 刘桂霞:

    一方面是国家的政策,如果退伍的话,在就业方面是有很好的扶持政策,具体还要看以后的发展情况,至于两年之后会怎样,现在也不好说,也没有考虑太多。

    2009-10-26 16:25:37

  • 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生 刘景胜:

    在我看来,在军队的这两年服役经历可以为我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可以通过自己的优异表现来提干,也可以考取军队的研究生。就算退伍以后,回到地方工作,这两年的服务经历对于我在各个方面的锻炼和培养,也使我比同龄人更具有优势,我相信这是用人单位更看重的地方,所以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我还是没有什么顾虑的,因为我相信经过这两年的锻炼以后,可以使我在社会上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谢谢。

    2009-10-26 16:25:55

  • 中国教育报记者:

    问张司长一个问题,我们军队对招收这种应届大学毕业生入伍的专业有没有限制和要求,包括他们在日常训练和培养过程中,是不是和普通的士兵是一样的?还是说有一个特殊的培养计划?谢谢。

    2009-10-26 16:26:07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 张浩明:

    服义务兵役当兵,这在部队跟普通士兵是一个性质,没有专业要求,报名入伍符合体检要求,体格合格,年龄合适就可以,没有专业要求。

    到部队以后,和其他的高中毕业生肯定在学习、训练、工作方面是基本上一致,但是我前面介绍了部队已讲过“安排技术岗位、学技术、考军校优先”,本身自身就占优势,他至少是专科毕业以上的,会占优势。第二,我们部队里有很多的技术岗位,二炮、海军、空军等,有很多技术岗位的操作是士兵操作的,我们的大学毕业生肯定会优先安排到岗位上去,这是不同之处。其他的,随着部队的发展肯定也不同,因为他们是大学毕业生,起点肯定也不一样,今后的前途,只要自己努力,今后肯定和高中毕业生的发展也是不一样的。

    2009-10-26 16:26:28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梅:

    时间有限,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大家会后还可以再问,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嘉宾,尤其是两位高校的同学,还有记者朋友们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下次再见,谢谢大家。

    2009-10-26 16:26:44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教育部2009年第15次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佳

  • 发布会现场记者陆续到达

    中国网 杨佳

  • 主持人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

    中国网 杨佳

  •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介绍情况

    中国网 杨佳

  •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 杨佳

  •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佳

  • 清华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代表 刘桂霞发言

    中国网 杨佳

  • 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代表刘景胜发言

    中国网 杨佳

  • 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处长魏贻恒介绍情况

    中国网 杨佳

  • 现场展示的相关图书

    中国网 杨佳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发布信息

    中国网 杨佳

  • 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张浩明副司长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高等教育杂志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魏贻恒处长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北京晨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中新社记者向两位学生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刘桂霞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刘景胜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教育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会后张浩明副司长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网 杨佳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  正序 倒序 刷新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