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返回直播页文字实录图片实录

重庆团代表就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建设接受采访

  3月10日10:30,出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重庆团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将在西直门宾馆8楼会议室,就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建设的有关情况接受媒体的集体采访。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重庆团人大代表就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建设情况接受采访

活动描述

  • 3月10日10:30,出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重庆团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将在西直门宾馆8楼会议室,就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建设的有关情况接受媒体的集体采访。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10:30,出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重庆团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将在西直门宾馆8楼会议室,就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库区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库区建设的有关情况接受媒体的集体采访。

    现在代表们已经陆续进场,直播即将开始。

    2009-03-10 10:09:51

  • 中国网:

    今天接受采访的代表有:

    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 吴政隆;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委移民工委书记(兼) 谭栖伟;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杨庆育;

    重庆市巫溪县委书记 郑向东;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盛娅农(女);

    重庆市开县长沙镇党委委员、新农村示范园区党委书记 张国安

    2009-03-10 10:14:54

  • 主持人 刘健春:

    记者朋友们,应部分媒体提出的采访要求,今天我们重庆代表团邀请了六位全国人大代表,主要就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建设发展的各方面情况,为大家做一个全面的介绍。

    我先介绍一下今天参加集体采访的人大代表,中共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吴政隆,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委移民工委书记谭栖伟,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重庆市巫溪县委书记郑向东,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盛娅农,重庆市开县长沙镇党委委员、新农村示范园区党委书记张国安。

    首先几位代表把他们了解的一些情况跟媒体先做一个通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再提问。首先请谭栖伟市长跟大家通报情况。

    2009-03-10 10:25:43

  • 谭栖伟:

    感谢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三峡库区,对三峡移民的关注和支持。会议期间,重庆代表团集体向大会提了一个议案,要尽快制定出台三峡水库管理的条例,这充分说明了重庆代表团对三峡库区的重视和支持。今天来自三峡库区的六位全国人大代表在这里向媒体介绍三峡库区、三峡移民的情况,主要涉及到移民的安稳致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水库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通过媒体告诉全国人民,我们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的任务已经完成;二是三峡移民稳得住、逐步致富的问题还任重道远;三是解决库区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抓紧做好三峡库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目的是希望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希望得到全国人民的继续支持。

    2009-03-10 10:36:26

  • 谭栖伟:

    三峡工程的关键在于移民,移民的重点在重庆。经过16年来的艰苦努力,三峡移民搬出的任务已经完成。截至去年底,我们已经完成了移民搬迁任务112.8万人,占规划任务的99.1%,完成了复建各类房屋3411万平方米,占规划任务的98.8%。完成了1397户工矿企业的调整和搬迁,占规划任务的100%。

    最近国家三建委委托中国工程院对三峡工程和三峡移民进行了阶段性评估,评估的结论表明:三峡工程建设进度总体超前,三峡工程的质量总体良好,三峡移民资金的使用总体规范,三峡库区总体稳定。因此,重庆库区完成了移民搬迁安置这个阶段性的工作任务。

    明年开始就要进入后续的三峡工作。后续的三峡工作面临四大任务:一是移民安稳致富,二是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三是地质灾害防治,四是水库管理。这四大任务任重道远,要解决库区的根本问题,还是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

    2009-03-10 10:39:05

  • 谭栖伟:

    目前制约库区发展的瓶颈还没有完全打破,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人地矛盾突出。三峡库区的移民人均耕地只有0.58亩,人均占有0.5亩以下的还有6.3万人,人均占有三分地以下的还有2.4万人。因此,人多地少的基础性矛盾在库区显得非常突出。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

    二是基础设施总体滞后,包括以道路为载体的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在全市比较,显得相对滞后。比如说库区至今还没有一条贯穿整个库区的高速公路,铁路也只有一条达万铁路。其他大型的水利设施、防洪设施的配套也比较差。比如说我们原库区15座城市,现在只有5个城市基本达到了防洪的标准,我们101个镇,只有30个镇达到了防洪标准,其他还没有完全达到。

    2009-03-10 10:50:29

  • 谭栖伟:

    三是金融服务的能力弱化。库区的金融环境由于历史、自然的原因,总体较差,导致我们发展严重“贫血”,风险投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的工具基本是空白。在我们移民重点的八个区县当中,银行贷款的占比达到了99%以上,主要靠银行,也是依赖银行的贷款。金融机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平均的存贷从1997年的105%下降到去年的55%,存贷的比例下降很大。

    四是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受到影响。三峡成库以后,水体的流速放缓,自净的能力下降,因此库区入江支流的富营养化状态不断加剧。我们重庆库区因为有23条主要的支流,至少有一半以上在每年的5-10月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水华现象,严重危及饮水安全。我们主城区在长江、嘉陵江的取水口,有28处,这28处取水口,来自上游的水质总体上在III类,我们取水的标准应该保持在II类,因此对水质,我们一直感觉堪忧。虽然我们长江主干道还是稳定地保持在II类,但是支流一段时间是三流的水质标准。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主要还是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流动污染,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面源污染,就是广大的农村,涉及到2.82万平方公里的面源污染。随着长江航运的发展,流动污染也在日渐加剧,特别是每到洪水期以后,库区的漂浮物、生活垃圾、生物垃圾相应增加,增加了清漂的工作难度。

    2009-03-10 10:53:06

  • 谭栖伟:

    五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形势严峻。成库以后,库岸再造,按照设计时的考虑,应该是5-10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库岸的垮塌比较严重。因为库区的地质灾害的灾害点,初步普查有9324处,其中蓄水期间新形成的地质灾害的隐患点有3812处,现在已经出现了100多处的垮塌,所以对库区的安全造成了影响。我们在加强库区蓄水以后,安全监测与防范,专人监测和群防群策相结合,好在没有出现一个人员伤亡,但是我们感到担忧的是,随时都有可能在一些地方发生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就要实行避让,要组织避让,对搬迁的人员实行安置,仍然有难度。现在整个山区规划搬迁接近10万人,已经搬迁了3万多人。这次蓄水期间已经搬迁了2000多人,今后还要不断地出现这种情况。

    2009-03-10 11:01:08

  • 谭栖伟:

    对下一步发展上的制约主要有几个方面,面对这些方面,我们主要还是靠编制和实施三峡的后续规划,这是我们解决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实现胡锦涛总书记交办的要使库区的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的重要指示。

    今后十年,整个三峡库区我们确立了三大目标:使经济社会发展要达到全市的平均水平;长江干、支流的水质要稳定保持在II类以上;长江两岸的森林覆盖率要超过全市的平均水平达到50%以上。根据这个目标,下一步在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我们库区的广大群众特别是移民,要发扬移民精神,自强不息,努力奋斗,来完成后续三峡规划的任务。

    2009-03-10 11:03:25

  • 吴政隆:

    刚才谭栖伟副市长对三峡工程特别是移民库区的情况做了全面的介绍,我都赞成。三峡工程是全国人代会唯一表决通过的工程建设的项目,到目前为止,作为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由全国人大代表举手表决的,这是唯一的项目,确实功在当代,利及千秋,是举世瞩目的。

    1992年全国人代会表决通过以后,到现在已经16、17年了,经过工程建设者和库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到去年顺利实现了175米的实验性蓄水。几代人“高峡出平湖”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从现在来看,三峡工程当初论证的三大功能:防洪、发电、通航都充分显现出来了。还有一个功能,当初论证的时候还没有,现在看得清楚,就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基地,也就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战略水资源库,这个功能也发挥出来了。所以现在来看,三峡库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比预想的还要好。

    2009-03-10 11:06:25

  • 吴政隆:

    刚才谭栖伟市长也讲到,三峡工程是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枢纽工程,就是大坝;还有一部分是输电工程,往华东、广东,把电输出去;另外一个工程就是三峡移民工程。其实中央领导多次讲到,三峡工程重点在移民,难点在移民。从我看过中央领导的一些讲话,三峡工程建设以来,形容移民工作困难的各种词都用过了,有的讲过重点在移民,也讲过难点在移民,还讲过关键在移民,也讲过成败在移民,还有一位领导把两个词合在一起讲,叫做成败的关键在移民。可以说,中文里面能用到的对移民的重要词都用到了,百万的移民确实是世界性的难题。这十几年的过程中,库区的人感受最深,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库区的广大干部群众为这百万移民的顺利搬迁安置,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特别是广大的移民,舍小家为国家,做出了牺牲,也做出了奉献。我们库区为三峡工程的顺利建成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今天在三峡工程即将竣工的时候,作为库区的一员,作为库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我们也感到很高兴。特别是为在这当中做出了贡献、做出努力,我们也感到很自豪。

    2009-03-10 11:09:39

  • 吴政隆:

    移民工作是难,但是对库区也不是没有好处。三峡移民真的是天大的难题,但是同时也是一个天大的机遇,过去叫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当时是开发性移民方针,坚持在发展中移民,在移民中发展。十几年下来以后,库区的面貌今非昔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万州为例来讲,有五大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一是经济变强了。万州区到去年为止经济总量达到了256.1亿,1992年到现在年均增长了13.6%,远远高于重庆市,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去年我们的增速更是高达26.3%,重庆40个区县里名列榜首。现在看,一大批有竞争力的企业,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已经落户了。比如说江苏大全的多晶硅,山东如意紧密纺,湖北宜化的纯碱,还有江苏红太阳,广东的雷氏照明,广东合资的四创家电等等,都是库区完全没有的,焕然一新,后劲增强了。

    2009-03-10 11:12:08

  • 吴政隆:

    二是城市变大了。搬迁前,大家有些同志可能不太清楚,在很长一段时间的老四川,万县市还是很有名的。但是,在一段时间里确实是落后了。1992年的时候,城市面积当时也就是12平方公里,城区的人口当时有23万人,到现在为止,到去年底,我们的城区人口65万,建城区面积43平方公里,而且各个移民新区的功能和面貌跟原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城市格局形成了,城市变大了,也变亮了。

    三是交通变通畅了。过去三峡库区除了有一个长江同行以外,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机场,进出三峡是非常困难的,坐船时间很长、很慢。现在万州机场建成,达万铁路建成通车了,万州到宜昌的铁路年底就要建成。下一步从万州到重庆还要建一个城际高速铁路,现在规划建设的万州到郑州到北京这条路正在论证做前期工作,铁路现在已经纳入了全国规划,有些建成,有些加快推进。高速公路,万州到重庆的通了,到云阳的通了,下一步到奉节、到巫山,一直贯通到宜昌的东西大通道,已经规划了,正在加快建设。现在看,水、陆、空立体交通网体系是建成了,尤其是长江黄金水道。蓄水成库以后,它的运输量论证下来至少增加了五倍,运输成本比原来低了三分之一以上,所以黄金水道的含金量更高了。如果原来的含金量是18K,现在已经是24K了,所以水、陆、空的立体交通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2009-03-10 11:15:31

  • 吴政隆:

    四是生态变美了。过去大家建三峡工程的时候,最担心的是生态环境怎么样。现在下来以后,因为中央的重视,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比如说最担心的水质问题,过去沿江城市库区所有的生活污水是全部排长江的,现在中央下决心在库区建了污水处理厂,万州三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1万吨,现在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率达到84%。这是什么概念呢?北京、上海也就是这个水平。一般大城市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现在长江干道的水质总体上稳定在II类,比想象的好。当然,现在我们还有一些支流、城镇的问题没有解决好。

    大家还担心的是泥沙淤积、水土流失,这几年在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上下了很大功夫,退耕还林,1992年的时候,万州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6%,到去年我们的森林覆盖率到了35.7%,翻了一番还要多。现在很多树已经种下去,下一步在长江两岸还要加大退耕还林的力度,按照现在的规划来讲,我们最终森林覆盖率可能达到45%,如果做得好甚至达到50%。这对减少泥沙的淤积、沉积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还有一点大家担心的是地质灾害的防治,库区本身是喀斯特地貌,地质状况不太好,蓄水成库以后会不会发生地质灾害?我们经过二期、三期的治理以后,在去年175实验性蓄水的时候,尽管出现了一些小的坍塌、塌方,但是总体都在预料之中,也在控制之中,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当然,库岸再造还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几年甚至十年,但是总体上,经过治理以后的都是稳定的。还有空气质量,现在光万州的空气质量,339天优良天气,93%以上,生态环境总体上比建设之前还有好转,特别是植被、地质方面等等。

    2009-03-10 11:18:46

  • 吴政隆:

    五是生活变好了。2008年,万州的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到了13366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3998元,当然现在还不到全重庆市的平均水平,但是比1992年分别增长了5.4倍和6.8倍,增速是高于全市的。比如说移民住房,过去城市住房大体上也就是人均18平米,农村大概是25平米,搬迁以后,分别达到了32平米和35平米,移民的住房大大改善了。另外,从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来讲,1992年的时候,整个万州库区是连片的贫困,光万州绝对贫困的人口31万人,到去年为止减少到3万人了,总体上,库区这五大变化非常明显。

    2009-03-10 11:24:29

  • 吴政隆:

    当然,发展过程当中,还有一个社会事业的指标。尽管万州库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市平均,也低于全国平均,但是我们的教育普及率非常高,高中阶段的入学率去年到了95.6%,也就是说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城乡居民的合作医疗参合率已经达到了90.6%,这都是非常高的。包括我们还有五个文化剧团、文化事业也发展得很好,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是提高了。我讲这些,表明了三峡工程不仅仅对全国来讲是防洪、发电、通航这三大功能充分显现,作为全国南水北调水资源库、战略水资源地的功能充分显现,而且库区的发展确实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这都证明了当时中央、全国人大做出的兴建三峡工程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当时确定的三峡移民走开发性移民方针也是正确的,所以从大的方面看是对的。三峡工程从移民搬迁完以后,实际上移民的搬迁仅仅是一个阶段,移民搬迁的完成不等于是三峡移民工作的完成。

    2009-03-10 11:26:04

  • 吴政隆:

    过去一开始移民工作讲的就是三句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现在搬得出仅仅走了一步,下面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也就是安稳致富,还有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刚才我们谭栖伟市长也讲了,确实还有四大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经济发展还是严重滞后,尽管这几年发展速度高于全市、高于全国,但是基础薄弱,底子很差,到现在为止,人均GDP库区附近八个区县还不到全国的一半左右,最好的是万州、涪陵这些,到现在万州人均GDP还没有达到全市的平均值,所以经济是严重滞后的。

    2009-03-10 11:27:48

  • 吴政隆:

    二是产业空虚,就业不足的矛盾是突出的,过去三峡库区就没有什么企业,移民迁建过程中,当时到处都淹了,基础设施都在复建过程中,发展产业的条件也不行,而且1992年以来,广大干部群众主要的精力抓移民,没有过多的精力抓发展,所以造成这段时间产业空虚,企业数量就少。包括万州来讲,尽管我们去年工业发展是很快,规模以上的工业去年产值增长了106%,翻了一番,但是工业占GDP的比重,去年年底万州也就是37.9%,比全国低了5个百分点,比重庆市还低了3个百分点。其他的区县更低了,有些是30%左右,甚至20%多,因为产业空虚,就业岗位不足,库区附近八个区县调查失业率还在9%以上,还在高位上,这个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的。

    2009-03-10 11:28:28

  • 吴政隆:

    三是困难群众比较多,尤其是部分移民的生活水平下降。现在库区城镇低保户、农村低保户,包括贫困人口数量和比例在整个重庆都算是最高的。这里面尤其是部分移民搬迁以后的生活水平下降,令人担忧。还有几个情况,一个是农村的,下面叫后靠的,人均土地少了,而且土地没有那么肥沃了。比如以前种柑橘的,一亩柑橘一年的收入可能上万,搬到上面去,气候也不完全适应,再加上长起来几年未必结得了果。另外城市移民,比如原来他在黄金的口岸,突然搬进了一个新区,人气、商气不旺,经营起来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关破企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也有一个过程,部分移民生活水平下降,这也有一定的问题。

    2009-03-10 11:30:18

  • 吴政隆:

    四是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地质灾害防治、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等等,任务很重。刚才总书记讲的,对库区的发展提出了“三有一新”的目标,使库区的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劳动就业有着落,脱贫致富有盼头,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确实下一步还要对移民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加大支持的力度。从后续规划的角度,确实还不能放松。

    2009-03-10 11:31:48

  • 吴政隆:

    要解决移民的安稳致富,实际上关键在于发展产业,有了产业,就业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当然,发展产业来讲,这几年中央也给了很大的支持,我提五个建议,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产业基金的问题。现在中央每年有10亿产业基金支持库区发展,但定的到今年就要结束了,我建议延长时间,至少要到2020年。二是加大力度,10个亿尽管看起来不少,到库区一分还显得少,至少应该有20亿以上。三是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和发展规划的大工业项目,对库区、园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应该允许投入,这是产业基金的问题。

    二是对库区的支持,可以试行三峡电直供。《三峡移民条例》里面当时规定三峡电要优先供库区,但是现在看,总体上电价偏高,没有优势。既然库区移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以选择有条件的,比如说万州、涪陵等等,先开展三峡电直供,三峡电的上网电价加上供网费直接供给这些优势企业,这样增强库区的吸引力。

    2009-03-10 11:32:37

  • 吴政隆:

    三是三峡应该给予更宽松的税收政策,因为产业空虚,本身没有什么企业,也收不到什么税,所以在增值税上,现在国家和地方,是国家75%,地方有25%,建议三峡库区在一定时期,比如说2020年之前,能不能倒过来,国家拿25%,留给地方75%,或者至少实行民族地区的政策,新增的增值税80%返还库区,在一定时期这是应该的。另外所得税,整个西部都是15%,作为西部的库区来讲,又更困难一些,能不能把15%返还给库区,税收政策上应该更加优惠。

    四是金融政策的建议。十七届三中全会有一个精神,提到了在县域之内的新增存款原则上予以当地的发放贷款。库区的情况是很突出的,比如说万州,我们的存款有300亿,如果按照存贷比70%算的话,贷款可以放出去210个亿。实际上去年底,我们的贷款余额110亿,换句话说,万州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和企业的存款里还抽出了100个亿支援了其它地方的发展。金融政策国家支持,如果有硬性的支持确实确保当地的存款主要用在当地的话,至少可以增加100个亿的金融支持,对库区的发展贡献就大了。

    2009-03-10 11:37:16

  • 吴政隆:

    五是对口支援。对口支援十几年,对库区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包括对我们顺利完成移民搬迁,对我们这几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意义是很大的,但是现在为止,对口支援的力度不能减,而且要加大力度。比如说产业正好在东部,梯度转移的过程中,每个省应该加大力度,促进能转移到西部来的企业尽量到对口支援的地区落户。另外,对口支援的无偿资金,比如说这次汶川地震还有一个硬性的对口支援的额度,拿出一般预算的1%,来支援灾区的发展。像库区这种为三峡工程做出贡献的,我们觉得也应该有,当然1%的额度可能大了点,能不能0.5%,甚至0.1%,对库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更大一些。

    2009-03-10 11:39:21

  • 杨庆育:

    从“十一五规划”前三年的执行情况看,库区的主要经济指标都能完成计划,包括生产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从发改委的角度现在我感觉到,“十一五”规划对渝东北地区整个规划的数据偏小。举三个例子,一是经济增长,这次会议上很多人对国内增加值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提出了质疑。我认为在没有更好的指标之前,GDP还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指标。从这个指标来看,本来“十一五”的考虑,整个渝东北地区,包括三峡库区,年均增长12%,前三年已经达到了14.4%。固定资产投资,我们考虑年均增长20%,而前三年的增长已经达到了27.7%。这样一来,库区的经济发展,从“十一五”规划的角度说,前三年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实际上大家更关心的是,库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市的平均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我可以这样告诉媒体朋友们,三年来,人均经济总量和全市的平均总量比较,缩小了2个百分点。农民的收入只缩小了1.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库区尽管经济得到了比较高的发展,但是由于它的基数太小,所以库区在下一步的发展当中,还应该加速。举一个绝对数,2008年库区长住人口850万左右,而库区固定资产投资是672亿,全市这样的指标是2839万常住人口,对应的是4096亿的固定资产投资,显然库区的人均投资大大低于全市的平均投资。所以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从规划的角度说,库区对“十一五”规划的整体完成会提前一年,主要经济指标都能提前一年完成,而作为发改委的主任,当时制定“十一五”规划当中偏于保守,这主要是因为考虑多西部大开发前十年的主要任务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在产业发展上,相对滞后。

    2009-03-10 11:40:38

  • 杨庆育:

    第二,国务院设立了关于库区产业发展基金来推动库区的发展。报一个大数,在移民之前,库区大大小小的企业接近1400个,在我的印象中,接近1100个在迁建的过程当中都没有了,这就带来了库区的空虚,同时也带来了库区就业的艰难。所以国务院在2004年设立了每年103亿的库区产业基金来支持库区的发展。到现在为止,产业基金累计安排了15亿,一共带动的投资是240亿,实施了607个项目。到目前为止,投产了283个项目,累计实现的产值是554亿,解决移民的就业是1.6万人。

    在对口援助的问题上,同志们知道,重庆市实施的是“一圈两翼”的战略,重庆以外的媒体对这个情况不太熟悉,简单说就是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我们叫“一圈”,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包括库区我们叫“两翼”,一是渝东北一翼、一是渝东南一翼,渝东北主要是指库区。根据吴政隆书记谈的是作为全国支援库区,应该考虑国务院由21个省对口支援汶川那样,拿出本级预算的1%,我是赞成他的建议的。我们在“一圈”的23个区县对应支持“两翼”的17个区县,发改委和财政局做了一个测算,我们提出要拿出本区县的1%的本级预算对口支援,这是我们市内,相对比较富裕的一圈,对口支援两翼。

    2009-03-10 11:47:58

  • 杨庆育:

    第三,我自己的一个观点,库区很特殊是由于三峡电站的建设、移民的问题、大量的企业倒闭、繁重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产业构成中对环境保护的严格要求,几面夹击,使库区在发展过程当中非常艰难。仅以环保为例,环保在总体上的容量是不增加的,同志们知道,当时在四川的时候有一个说法,所谓的“不三不四”,国家几十年来没有在三峡库区布局大的项目,基础本来就不好,没有工业,就没有容量,如果不增加容量,库区上工业就会被环境的容量紧紧的卡住,比如COD、二氧化硫的排放等等。这一系列的扩张和一系列的矛盾,都集中在库区。

    2009-03-10 11:51:02

  • 杨庆育:

    现在我算了账,按照党的要求,2020年要全面实现小康。重庆处于西部,重庆的人均水平本来就比较低,连最发达的万州,重庆第二大城市的,人均水平都没有达到全市的平均水平,再有10年、11年的时间,怎么实现全面小康?所以我提出一个比较宏观的观点,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是有限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化是配置资源的主体手段。但是我认为,我们在解决中国最突出的问题上面,就集中体现在区域的矛盾、区域的差距和城乡的差距以及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像重庆、三峡库区这样困难的、弱势的地区,国家配置资源的手段应该尽可能向这些地区进行倾斜,否则用市场化的手段没有办法在这里进行布局。从哪些方面进行布局呢?我觉得,包括刚才政隆书记和谭栖伟市长提到的三峡直供电,重大产业的布局,比如说天然气化工和石油化工,比如说税收政策和财政的优惠政策上面,的确应该考虑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的实践当中,考虑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对重点地区给予重点的支持和重点的培育,政策和政府有限的资源就应该向这些地方倾斜。我就简单通报这么点情况,谢谢。

    2009-03-10 11:53:22

  • 郑向东:

    我是来自巫溪县的代表。来之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对情况做了调研,我想就三峡库区的生态链保护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我了解的情况,包括查阅资料得到的情况,应该说我们的三峡库区现在能够感受得到的和资料显示的是这样,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是基础还比较薄弱。一是水土流失得到控制;二是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干流在II类水质为主;三是珍稀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四是地质环境总体稳定。从我们的实际调研当中,也基本符合这些情况。

    另一方面,形势并不乐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础还比较脆弱。也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这个情况,比如说我所在的巫溪县,我们水土流失的面积达到40%,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能量超过100万吨,农村面源污染比较严重,氮肥和磷肥利用率只有35%,生态环境综合承载能力还比较弱,我们做过一个分析,通过资源禀赋、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城镇基础和环境支持这五个方面评价,巫溪县4030平方公里当中,只能承载30万人左右,而现在我们库区人口53万人,常住人口43万人,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人超过了我们的生态承载能力。另外,发展的基础还非常薄弱,尤其是三峡库区的复兴地带,巫山、巫溪、奉节等等这一带还比较差。刚才几位领导都谈到了长期投入不足,巫溪是典型的一例,从建国到直辖之前,五十年时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累计4.5亿,每年平均960万,人均16元。直辖十年有大幅度的发展,十年投了58亿,比原来大多了,但是加在一起,60年也就是60多亿,平均下来水平很低。刚才政隆常委和庆育主任都谈到了,巫溪县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幅度比较大,增长了40%多,实际上人均的水平只有5000块,相当于全市的三分之一,所以,长期以来投资不足。再有,三峡库区的复兴地带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巫溪县现在要到重庆市的主城区还有相当距离,550公里有300公里的山路,时间超过八个小时。另外是贫困人口比较多。整个三峡库区22个区县当中,有9个是国贫县。

    2009-03-10 11:56:17

  • 郑向东:

    总体良好,基础很脆弱。全国人代会之前,我做了一些调研,也准备了两条建议:第一,建立三峡库区的生态补偿机制。这个生态补偿机制,在十七大报告当中,包括总理的报告当中,还有这次国务院的3号文件当中都提出了,但是一直以来没有具体可行的实施办法。究竟怎么办?现在没有具体的东西。所以我建议,在现在的时机,应该加紧研究,尽快建立库区的生态补偿机制,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手段,有效遏制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通过有偿的补助,有力地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一是用法律制度维护三峡库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在生存和生态之间,实际上老百姓首要的还是选择生存。以我们县里为例,就有十几万人超出了承载能力,所以生存是第一位的,保护我们的生存权、发展权,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偿。二是在三峡库区率先开展生态补偿的试点,因为三峡库区是全国的重要水资源库,也是我们母亲河——长江的重要的一段。三是建议研究建立三峡库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理顺生态补偿机制,确定补偿对象,清偿补偿账目,明确补偿方式,补偿资金应由国家和受益人共同承担,包括三峡电费、南水北调、最终水费中提取生态补偿费,并且研究收取国家生态补偿的税收。

    2009-03-10 12:01:12

  • 郑向东:

    第二,建立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的试验区。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绿色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最敏感的区域,对于维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三峡库区的生态经济试验区,我个人感觉意义有这么几条:

    1.建立这个试验区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尤其是在最近国务院出台的3号文件当中再次提出来,要把重庆建设为长江上游的生态文明示范区,而生态文明示范区当中,应该有生态经济经验这个概念。这一点是符合中央和国家的战略部署的。

    2.建立这个试验区是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需要。

    3.建立生态经济试验区是实现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和谐统一的需要。过去我们一直有一些误区,谈到生态,就是原生态,完全是不发展的。其实我个人感觉,生态经济的概念有两层意思,生态系统和生产力系统的有机统一,是以转变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生活消费方式为手段推动的发展模式。我个人感觉,在三峡库区的一些生态比较敏感的区域,生态环境又比较良好的区域,进行这样的实验是有价值的,不仅对整个三峡库区,而且对于全国都会做出有益的探索。鉴于此,建议建立国家级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试验区,构建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政策法规体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制,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生态补偿机制和财政金融支撑机制。

    2009-03-10 12:03:17

  • 盛娅农:

    作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也是三峡库区的一个移民县,整个三峡库区的建设,给三峡库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就石柱而言,三峡工程建设这么多年,逐渐实现了这样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在国家和市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由一个边远的、偏僻的石柱逐渐成为一个枢纽石柱,成为一个开放石柱。这主要体现在我们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了明显的变化。以前我们是一条高速公路都没有,到三月底,从垫江忠县到石柱的高速公路即将通车。今年的6月份,涪陵到丰都到石柱的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去年年底,从重庆到上海的沪蓉铁路已经开工。还有一条云江高速公路,也将通过石柱的西沱,西沱是我们的一个移民镇。所以未来五年之内,石柱将形成四高一铁一水的大的交通格局。四高就是刚才我介绍的四条高速公路,一铁就是我刚才说的重庆到上海的沪蓉高速铁路,一水就是临江27公里的黄金水道,这是石柱在三峡工程过程当中最大的一个变化。

    2009-03-10 12:05:55

  • 盛娅农:

    二是传统农业逐步向特色工业的转变。大家都知道,石柱以前最出名的是中国黄连之乡、辣椒之乡、长毛兔基地县,随着这几年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开发,我们也逐渐建立起了一些特色工业园区,引进了一些工业项目,在这方面,逐步在延长我们农业特色产业的产业链条。

    三是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我们这些贫困山区,特别是三峡库区周边,应该说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一是地下资源,就是矿产资源,铅锌矿资源、煤矿资源、硅矿资源等等,逐渐形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2009-03-10 12:12:58

  • 盛娅农:

    从去年的情况看,石柱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GDP增长了17.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2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6.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2%,农业投资增长66.7%。但是,随着我们增幅的提高,和政隆书记说的一样,基础非常弱,总量非常小,我们的总量只相当于渝中区的一个增量,所以发展过程当中,我们感觉到,我们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这里,我向记者朋友们呼吁一个方面的工作,就是三峡库区运行和管理的问题和建议。

    2009-03-10 12:14:45

  • 盛娅农:

    随着三峡工程175米实验性蓄水以后,初步发挥了防洪、发电、航运的巨大综合效应,但是三峡水渠的运行管理还有一些亟待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建议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水库管理的立法刻不容缓。200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加强三峡工程建设期三峡水库管理的通知》,按照三峡移民工作管理体制,明确了三峡工程建设期水库管理实行由中央统一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监督指导、湖北省和重庆市具体实施这样一个体制。但是随着三峡蓄水逐步完成,这个办法的实施期限已经到期了。由于法律的成绩不高,面对跨湖北和重庆两个省市区域的交错,同时涉及到水利、渔民、国土、林业多个部门的复杂情况,国办发的文件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所以我们建议国家尽快制定三峡水库的管理法,对国务院三峡工程管理委员会赋予行政许可、行政执法方面的权限,负责三峡水库综合管理以及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后续性工作。

    2009-03-10 12:15:49

  • 盛娅农:

    第二,建立综合性的水库管理机构。目前水库管理的体制还不算很顺,运行机制和支持体系相对来说比较乏力,防治的效率也不高,以重庆库区为例,三峡水库管理涉及到19个部门,工作内容近40项。尽管现行的体制对各个部门分工有明确的规定,但实际上存在着九龙治水、多头管理、趋利避责的问题,影响了水库管理的效果。所以我们建议进一步研究完善三峡水库管理机构的设置问题,将水库管理成立为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机构,同时赋予行政许可、行政执法方面的综合性的职能。

    第三,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三峡库区水体的质量总体上是比较良好的,但是有所下降,潜在着一定的隐患。一是次级河流的水质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二是城镇生活与城市的径流污染较重。三是农村面源污染的日益加重。四是流动污染控制困难。五是涨落带对库区水体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对此,建议国家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切实研究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的一些政策措施,制定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综合性规划。

    第四,加强三峡水库消落区的管理。三峡库区消落区主要是良田沃土,地势比较平坦,利用价值较高。对三峡水库消落区的管理和利用,建议国家研究制定消落区管理使用的办法,编制消落区的治理和利用的规划,从政策上和管理体制上严禁破坏生态环境,加剧水土流失以及其他污染水质行为的事件发生。

    2009-03-10 12:18:49

  • 张国安:

    我是来自库区开县的基层代表,我们开县是一个移民大县,也是一个人口大县,总人口有158万,我们的移民任务占整个库区的10%,淹没的土地面积是55.5%平方公里。对三峡工程所取得的成就,很多代表都讲了,我就不讲了,我只对三峡移民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加以整理。

    我们开县库区最突出的是人地矛盾问题,来之前做了一个调研,我们后靠移民的人均土地不到0.3亩,再加上开县淹没的都是良田沃土,加上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搬迁,占了很多的土地。二是生态环保的压力大,比如说三峡库区生态环保的承载压力大,支流的富营养化问题、消落区的问题、森林覆盖率的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提一条建议:对三峡库区坝前175米蓄水位以上,斜坡300米范围内,耕地质量较差,并且水利不配套的村民,对库区少数就地后靠安置的质量较差、人均耕地不足0.3亩,生产条件无法改善,缺乏其他谋生手段,搬迁后生产生活明显下降的移民,对库区孤岛上没有纳入搬迁安置,且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村民,这三个方面,建议采取进城安置、外迁安置、养老保险等安置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基本生存问题。减轻库区过重人口的负载,维护库区生态环境,减少地质灾害诱发的各种因素。

    2009-03-10 12:21:26

  • 主持人 刘健春:

    非常感谢媒体朋友们对重庆代表团,对三峡移民库区建设发展的关注,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就不再提问了,如果大家有哪些想要了解,或者不太清楚的,我们六位代表很乐意和大家交流。今天的集体采访就到这里。非常感谢。

    2009-03-10 12:23:33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图片大图:

  • 中国网现场直播

    中国网 曾志

  • 主持人刘健春

    中国网 曾志

  •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委移民工委书记谭栖伟

    中国网 曾志

  • 中共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吴政隆

    中国网 曾志

  •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盛娅农

    中国网 曾志

  • 重庆市开县长沙镇党委委员、新农村示范园区党委书记张国安

    中国网 曾志

  •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

    中国网 曾志

  •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委移民工委书记谭栖伟介绍情况

    中国网 曾志

  • 中共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吴政隆介绍情况

    中国网 曾志

  •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介绍情况

    中国网 曾志

  • 重庆市巫溪县委书记郑向东介绍情况

    中国网 曾志

  • 采访现场

    中国网 曾志

  •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盛娅农介绍情况

    中国网 曾志

  • 重庆市开县长沙镇党委委员、新农村示范园区党委书记张国安

    中国网 曾志

文字实录  正序 倒序 刷新

全文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