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国新办就中国城镇化发展举行吹风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0年3月29日(星期一)下午15时举行新闻吹风会,请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直播摘要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促进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举行吹风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0年3月29日(星期一)下午15时举行新闻吹风会,请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华清: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今天我们根据媒体朋友提出来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今年初有不少记者想采访国家推进城镇化发展方面的情况,特别安排了今天下午的吹风会。所以我们根据这一主题,请来了五个部委的有关负责同志,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司长李守信先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先生,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冷宏志先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张勤女士,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黄延信先生。

    现在我们先请李守信先生介绍情况。

    2010-03-29 15:01:21

  • 李守信:

    大家下午好!

    我先简要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城镇化的基本情况。大家都知道,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的城镇化实际上是涉及到数亿农村人口的空间转移,包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化。归根到底,关系到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向现代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2010-03-29 15:06:59

  • 李守信:

    我记得一个著名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曾经预言,本世纪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镇化对世界发展是影响最大的两件事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发展问题,在“八五”计划里提出,要有计划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十五”计划纲要也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并第一次把城镇化规划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当时在“十五”时期一共确定了十个重点专项规划,城镇化是其中之一。到“十一五”规划纲要,也就是现在正在执行的五年规划,又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些指导方针和战略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我下面从四个方面介绍发展的成就:

    2010-03-29 15:08:08

  • 李守信:

    一是城镇化率明显提高。到2009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算,已经达到了6.22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6.6%。2008年是45.7%,2009年比2008年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这是什么概念呢?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逐步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与我们国家工业化水平相比,我们一直说城镇化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主要是指滞后于工业化的局面已经大为改观了。到2003年的时候,我国的城镇化率第一次超过了工业化率,到2008年实际上已经高于工业化率2.74个百分点。这是一个显著特色。

    二是我国城镇体系在逐步完善,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已经形成,特别是城市群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中西部地区一些密集的城市群地区也在迅速发展。到2008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已经达到655个,其中,市区总人口达到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包括我们所说的超大城市,一共是122个;50万到100万人口的大城市达到了118个;20万到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达到151个;2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市是264个。建制镇已经达到了19234个。

    2010-03-29 15:10:28

  • 李守信:

    三是我国城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经济蓬勃发展,到2008年,地级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6万亿,占全国的62%。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6万亿元,占全国的71.4%。特别是东部地区,我们所说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聚集经济和人口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以4%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1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40%的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市政设施也明显改善。这方面的情况我就不介绍了,一会儿建设部的同志还会详细介绍。

    四是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应当说,30多年来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是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密不可分的。总的来讲,限制农村人口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正在逐步破除,县级和县以下镇对当地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现在已经完全取消了,部分特大和大城市对外来人口的限制条件也在逐步松动。特别是对农民工,进城就业和生活的歧视性政策正在逐步取消,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逐步在改善,子女教育得到了一定的保障,虽不能说完全和城镇居民一样,但确实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有条件的地方已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一些地方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试点。

    但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发展阶段的多种原因,我国的城镇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010-03-29 15:19:10

  • 李守信:

    大体上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从人口的构成情况看,可以说我国的城镇化人口质量还不高,在6.22亿的城镇人口中,统计在城镇人口中,但事实上他们还属于农业户籍人口,这样的人主要是农民工,大体上有1.67亿人。他们实际上是工作和生活在城市,但是他们没有和城镇居民有同等的社会权益。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仍处在很不稳定的状态。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二是从空间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也是很不平衡的。突出的是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还明显偏低,城镇化发展比较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大了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城镇的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的问题现在越来越突出,655个城市中现在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另外,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现在搞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实际上就是针对现在城市的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不相匹配的情况,搞能源和资源大规模、长距离地调运,这些工程是迫不得已的。

    2010-03-29 15:21:44

  • 李守信:

    三是从城镇化的形态看,不同规模和层级的规模发展不协调。多数的城市群,刚才我谈到环渤海、珠江三角洲、长三角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实力比较强,但就全国整体来讲,大多数的城市还处于城镇化的初级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小城市,吸纳人口能力还不足,还有很大的潜力。小城镇,过去是遍地开花,过多地占用了非常珍贵的土地资源,小城镇的盲目发展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这些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

    四是从要素投入上看,我国过度依赖土地支持的城镇化的持续能力是不强的,或者说已经不可持续。一些地方在以地生财的利益驱动下,导致一些城市盲目地拉大建筑框架,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实际上土地的利用十分粗放。最后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这句话的概念就是这样来的。从1999年到2007年,城市建成区的面积扩大了7.2%,但吸纳的人口只增长了4%。

    我就简要地介绍这些基本情况,谢谢大家!

    2010-03-29 15:23:31

  • 主持人 华清:

    谢谢李司长。有请尹司长介绍相关情况。

    2010-03-29 15:25:13

  • 尹成基:

    大家下午好!在中国的城镇化过程当中,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问题非常重要,需要在城镇化过程中认真加以解决,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之后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这要统筹做出规划;二是城乡之间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的衔接,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城乡之间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和部署,积极做好统筹城乡就业的工作,为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和就地创业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

    另外,我们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当说这几年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最快的几年,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像去年我们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这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是一个长远的制度建设。

    医疗保障方面,城镇职工建立基本医疗保险之后,我们又推进了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制度上讲,医疗保障是全覆盖的。

    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城乡救助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是覆盖城乡的。

    我们还将继续研究我刚才所说的两个方面的问题。我就简要介绍到这里。

    2010-03-29 15:31:43

  • 主持人 华清:

    谢谢尹司长。请张司长。

    2010-03-29 15:32:33

  • 张勤: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中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的阶段,而且李司长、尹司长刚才已经对我国的城镇化情况做了介绍,我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从我们所做的研究来看,通过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趋势或会保持15-20年左右的时间,而且在马上来临的“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预计将超过50%。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护人文资源、生态环境、节能减排、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方面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我们要做的重点工作就是在我国特殊的城镇化发展背景下,能够坚持中国特色、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努力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的协调发展。很感谢大家关心我们国家的城镇化发展,也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回答大家的问题。

    2010-03-29 15:38:08

  • 主持人 华清:

    谢谢张司长。还有两位司长说开场的时候就不说话了,把时间留给记者朋友们提问。

    这个新闻吹风会,我们国新办都会采用这种形式,新闻界的朋友提出来,也是围绕大家关注的一两个话题,请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大家一块进行深入交流。今天我们翻译都不安排了,就是把时间留下来跟大家就深入的围绕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进行交流一下,大家还可以重复提问。

    2010-03-29 15:40:15

  • 凤凰卫视记者:

    首先,请问,下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任务是什么?我们会有什么动作?第二个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那国土资源部将如何推进相关的工作?谢谢。

    2010-03-29 15:44:43

  • 冷宏志:

    应该说,土地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事实上也是城镇化过程当中非常活跃的要素之一。我们国土资源部对此问题非常重视,面对着刚才李司长也提到的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的局面,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来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第一方面,强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作用,控制建筑用地总量,优化用地结构,以规划来指导土地的城镇化。

    第二方面,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布局和时序,切实保护耕地。

    第三方面,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第四方面,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注重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农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方面,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注重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我们既要为城镇化提供土地的载体,也要严格土地规范管理,同时更好地维护土地利用管理秩序。

    2010-03-29 15:45:13

  • 冷宏志:

    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问题, 实际上我们从2001年就研究、关注着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问题,到2003年以来我们就在积极研究这方面的政策,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来依法取得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后,我们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也和相关的部门进行了沟通。

    目前,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随着乡镇企业的改制,以及农民越来越认识到土地资产的价值和土地资产意识的提高,实际上已经有一些自发地进入了市场。尽管这种自发的进入市场,土地管理法对此是限制的,但是这种趋势实际上是客观存在的。目前我们也正在修改《土地管理法》,推进这项工作。

    就目前来看,在这个政策出台的过程中有三个问题是热点和难点:一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范围,这不管是新闻界的朋友们还是相关的专家学者一直在研究和争论的问题。二是集体建设流转的主体,也就是谁是产权主体。三是很重要的一块,就是流转的收益分配。我想,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关系到城镇化进程,关系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农民权益,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在《土地管理法》修改的过程中,将按照中央的要求研究和落实好,在法律制度上作出安排。

    2010-03-29 15:46:27

  • 李守信:

    下一步推进城镇化的重点任务,概括起来大体上有四个方面,一个是要根据我国整体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要在现有城镇化的格局上构建一种新的城镇化的战略格局,重点是在中西部地区要培育和壮大一些新的城市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进一步吸纳人口、壮大经济,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

    第二,要增强城市承载经济和人口能力,通过发展产业、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所有城市吸纳经济和人口的能力。

    第三,按照十七大提出的要求,要通过城乡一体化和统筹城乡的方式,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实际上城镇化的过程就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过程,就是逐步减少农民的过程。推进城镇化,下一步要加强对农村的辐射能力,通过工业、技术向农村反哺,带动农村的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使城镇化战略构想能够逐步落到实处。

    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是推进我国的农民工市民化。我刚才讲到,在我们现在统计的6.22亿人口中,有1.67亿是农民工。这1.67亿中大体上有3000万是农民工的家属,他们生活和工作在城镇,但没有平等地享有城镇居民的同等权益。也就是说,他们为城镇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他们的贡献,但他们没有平等地享有他们所创造的经济成果。

    2010-03-29 15:57:08

  • 李守信:

    下一步要使我们国家的城镇化是一个健康稳定的城镇化,就应当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在战略上要考虑,首先要把统计在城镇人口里面、居住半年以上、还没有取得城镇户籍的人,有序地转移到城市。这里面包括很多的条件,我们要解决。现在的城镇化率提高较快,是靠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属提高了我们的城镇化率。在劳动力人口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延续目前主要依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我国城镇化发展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会明显放缓。下一步从战略上考虑,要将稳步推进进城农民逐步融入城镇,或者说以统筹城乡的方式吸纳农村人口进城落户,作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2010-03-29 15:59:42

  • 澳亚卫视记者:

    有关房价,在两会期间很多委员和代表都提出了高房价的质疑。但我发现在“两会”结束之后,并没有出现房价下降或者被抑制的局势,反而出现了一倍多的增长,我不知道这个原因在哪?另外,目前在网络上盛传一个房产封盘的时间表,说现在的房产和中国的房地产情况,和日本的1985年、1991年非常相像。有人预期,中国的房地产会面临崩盘的危险,也有专家认为崩盘可能不会,但是如果泡沫粉碎的话,恐怕结果比日本还要可怕,请问有关住房专家怎样来看待这个表?

    2010-03-29 16:08:21

  • 张勤:

    谈到房价的问题,实际上它是一个供需关系决定的。从我们当前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人口向城镇的集聚,也包括既有的农村重点的集镇,他们在国家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从传统的农业型转化为城镇型的这些居民,总体上来讲城镇地区住房需求是在不断加大的,这是一个需求的总的发展趋势。其他国家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有人口集聚以后的住房需求。实际上我们在前30年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是欠帐的,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城镇化发展的新机制、新步伐,城市建设的水平才逐步提高。实际上我们在70年代、80年代建设的房子,甚至之前有很多房子,包括我们现在在做的老旧工程的改造,都是过去遗留下来的。改善住房的需求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又是一个人均资源量比较少的、紧缺的国家。像刚才李司长特别强调了,我们在城镇化过程中,一直都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我们还有一个背景,95%的人是集中在不到50%的东部地区的国土面积上。在这些区域里,其实也是我们国家耕地主要分布的地区。从主体上讲,我们可以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同时我们还在城市的发展中怎么样控制能源的消耗,怎么防止环境污染等,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实际上有供需不对称的因素。

    2010-03-29 16:18:48

  • 张勤: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做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监测,及时分析市场发展的变化,会同有关部门,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等手段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增加住房有效供应,鼓励和支持合理的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性住房需求,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更加注重促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的建设,一是适应我国城镇化进程,研究土地供应和城市建设,特别是住房建设需求相匹配的机制。二是从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高度,研究房地产税制改革问题;三是研究促进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建设和消费的系列政策措施。从这些方面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稳定房价的积极作用。

    2010-03-29 16:19:10

  • 冷宏志:

    我简单补充两句。近年来,国土资源部积极落实中央要求,出台了包括34号文在内的一系列措施,特别是提出要加大保障房用地的供应力度。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理解为,房地产市场应该分为两块,一是加大保障房供应力度,使收入低的人有房住。另外一块是作为商品房市场,还是应按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张司长刚才谈到,土地、财税政策。我想谈谈财税政策,实际上房价问题反映的是供求关系,需求很大的一块,除了我们基本的保障性需求之外,大量的是投资和投机性需求。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通过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解决,才能改善供求关系。税收政策可以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如果我们有相关的税收政策,保有环节的成本比较高,这样就会促进我们理性的消费。刚才发改委的李司长谈到,我们的人口城镇化慢于土地的城镇化,或者说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刚才他讲了,我们城市扩大7%,而只吸纳了4%的人口。我还有一个数字,我们的城市人均用地是133平方米,发达国家只有82.4平方米,发展中国家只有83.3平方米,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相应的政策,促进集约发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使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去消费、投资。

    财税政策方面,如果保有环节的成本比较高,大家就有可能选择合适我居住的面积,这样就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供给。相应的土地面积能够产出更多套的子。这是从供给的角度讲。

    另一个角度,如果保有成本大了,那么大家投资的时候就会考虑到成本,这样需求有可能也就会减少一些。供求关系会改善,不管是投资还是投机,还是居住消费的,大家都能够进行合理的选择,使价格趋于理性。

    2010-03-29 16:23:26

  • 香港文汇报记者:

    第一个问题,接着冷司长所说的,您说的提高房地产保有环节的成本,是不是意味着大家很关注的物业税即将开征?第二个问题,请问您,之前李司长也提到了,一方面是大城市的土地供地很紧张;另一方面,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但是农村居住用地不降反增,出现了逆向发展的态势。请问国土部对此有何措施?另外,现在也有一些城市出台了一些政策,包括允许城市人租住农村农民的住房,请问这个政策是否意味着小产权房间接性地转正?谢谢。

    2010-03-29 16:25:21

  • 冷宏志:

    你实际上提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不是我所管的范围,我们在加快物业税、不动产税政策出台的进程,实际上在一些地方已经在搞试点空转。

    我先回答你的第三个问题,你提到小产权房,小产权房从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有这样的文件,以及后来一系列的政策都规定城市居民不得到农村买地建房,也不得租住农民的住房。这是有规定的。从政策上来讲,不仅从来没有开过口子,而且要予以清理。

    重点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确实,农村的居住用地与人口流向出现了逆向发展的态势。我们有一个统计数据,从1996年到2008年,这段时间我们的人口有1.29亿进入了城市。农村建设用地没有减少,反倒增加了112万亩,也就是7.5万公顷左右。人均的居住用地从193平方米增加到229平方米。伴随这个的同时,我们有一些农村也存在着空心村、空置住房的现象,大概是在5%—15%之间。对此问题国务院非常重视,2004年我们就出台了加强宅基地管理的通知。最近,为了进一步的加强土地管理,改变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我们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这个通知里的措施比较多,我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依法维护农民应有的居住权益。要依法维护农民宅基地的取得权,规范宅基地审批程序,加强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和档案管理工作。二是在宅基地分配和使用中,坚决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要加强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规划计划控制,科学确定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和规模。要严格宅基地面积标准和规范,合理分配宅基地。要在保障农民住房建设用地基础上,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农民新建住宅应优先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凡村内有空闲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设用地。鼓励通过改造原有住宅,解决新增住房用地。逐步引导农民居住适度集中,因地制宜地推进“空心村”治理和旧村改造。三是加强监管,建立宅基地使用和管理新秩序,通过开展动态巡查、责任追究、建立共同责任机制、查处乱占滥用行为,不断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谢谢。

    2010-03-29 16:31:16

  • 中国日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国家在统筹城乡就业方面有哪些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问题,比如农民愿意进城落户,但他在农村的土地是留还是不留,如果一旦失业了,在城市里的相应保障又没有跟上,这怎么解决?谢谢。

    2010-03-29 16:39:51

  • 尹成基: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农民工。据最新统计,全国外出的农民工达到了1.45亿。总规模这几年逐步增加。为解决好这一群体的就业和权益保障,国务院2005年专门下发了一个通知,建立了部级联席会议制度,有关部门共同参与解决农民工的相关问题。在就业方面,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第一,建立城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从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讲,市场发挥了主体的作用。

    第二,政府积极地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特别是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我们加强了农民工输入和输出地之间的衔接,实现农民工有序的转移和流动。

    第三,积极地开展农民工的培训,在最近两年,中央财政也安排了专项的就业资金,专门对培训资金作出了安排,对于农民工实现进城稳定就业,提高就业的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我们实施了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对农民工实施了的“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在岗在职培训”,效果非常好,农民工非常踊跃地参与了培训。

    2010-03-29 16:42:24

  • 尹成基:

    第四,我们积极扶持农民工在城镇或者是返乡创业,创业的政策在逐步完善,主要是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管理等方面都提供了优惠和“一站式”的服务。这几年,我们了解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在城镇创业的情况是非常好的,有相当一部分在沿海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返回到中西部地区老家以后实施创业,成为当地的小老板,他们都是非常有成绩的。

    第五,政府积极地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以及他们的权益保障问题,推进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我们实施了专门的春暖行动,主要是保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

    第六,我们推荐农民工参加各项社会保险,从去年年末的情况来看,农民工参加城镇的五项社会保险,在这当中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是相对比较多的,特别是工伤保险,对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都要求参加工伤保险。

    另外,去年我们出台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重点是解决农民工的连续参保和社会保障权益问题。医疗保险的关系转移,我们也已经制定了办法,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

    这些政策对于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特别是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办法出台之后,通过在座各媒体的大力宣传、及时地宣传,广大农民工知道政策对于保护他们未来的养老权益是有好处的。所以,没有出现大规模退保的情况。谢谢。

    2010-03-29 16:52:47

  • 黄延信:

    刚才尹司长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我再补充一下。城镇化本身是一个人口由农村、农业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首先是一个转移就业的过程,人从农村到城市首先他要有就业、有收入,才能稳定下来,这是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之后,他为城市的发展增强了活力、增强了动力,他能够创造需求,创造就业机会。所以城镇化和就业转移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中国的特殊国情,劳动力丰富、人口众多,如何解决就业,这是在城镇化过程当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政府有一个很重要的政策,就是把发展产业作为城镇化重要任务。就是说,只要有了产业,人口转移才有了基础,才能够稳定下来。所以我们要求国家的产业政策,现在向城镇集中,我们也提倡中小城市接受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就能为转来的人口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刚才尹司长也提到了,就是培训。我们感到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确实需要培训。一是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需要技能的培训。另外,他如果在城市安家了,他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面临变化,也需要培训。在这个方面,我们国家由农业部牵头,国务院六部委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一年培训300万人,由国家财政给予补贴经费,每个人平均补贴300多元。通过培训,效果很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过培训的这些人,到城市的适应性很强,就业比较稳定。二是他们的工资水平比没有经过培训的高300块钱左右。今后我们会加大培训力度。

    2010-03-29 16:53:08

  • 黄延信:

    下面我回答这位记者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将来人口转移之后,他的承包地留还是不留?我个人认为,城镇化过程是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既包括人口的流动,也包括资金的流动,包括其他要素的优化配置。在这个过程当中,土地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我想给大家讲,一是要维护好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我国的《土地承包法》讲的很清楚,在承包期内不得违法收回调整农民的承包地。但如果这个农民已经在城市落户了,他的承包地怎么办?这也确实需要研究,我们也在总结地方的经验,在进行比较。第二,要维护好农民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现在各个地方都在进行土地的整理,配合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强调,土地整理以后,农村新增的建设用地仍然属于集体所有。这是农民的,这个要清楚。第三,要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因为城镇化过程,城镇化建设必然就要征地,这就有被征地农民如何安置的问题。政府非常强调要给农民合理的补偿。基本的要求是农民目前的生活水平不能因为被征地而降低,长远的生计要有保障。要通过多种途径安置被征地农民,维护农民的权益。第四,严格土地的管理,主要考虑到我国的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不足、人均资源量少,要保证我们的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使我们的城镇化和农业的现代化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谢谢。

    2010-03-29 16:56:46

  • 冷宏志:

    刚才黄司长提到农村土地整治的问题,国土资源部对此强调这样几句话,第一,整治出的土地可以变为耕地的,要变为耕地;第二,整治出来的土地要优先保障农村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的需要,留足发展用地;第三,级差收益重点要保障农村。还有征地制度方面,我们也在制定征地区片价的标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下降,生活质量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2010-03-29 16:59:14

  • 新华社记者: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非常薄弱,在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上,政府有哪些考虑?

    2010-03-29 17:04:37

  • 尹成基:

    我开始的时候讲到,中国是一个二元经济非常典型的国家,大量的农村居民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转移到城镇中来,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转移到城镇来,进入城镇,作为城市居民或者是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如何解决。最近几年,各地都在积极地探索解决进城居住的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第二,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制度怎么样实现衔接,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目前城乡之间的保障水平、参保政策有差异,因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进入城镇的居民,按照我们现在的政策是清楚的,就是依法参加城镇的各项社会保险,享受城镇居民的各项社会保障的待遇。

    但是,刚才几位领导都讲过,农村居民之所以能够进入城镇作为一个稳定的、常住的城镇居民,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职业,这是非常重要的。按照现在的政策,有稳定的职业、稳定的收入,就应当参加城镇的各项社会保障,并且也有这个能力和义务参加各项社会保障。

    2010-03-29 17:05:03

  • 尹成基:

    第二个层次是城乡之间的衔接,我刚才讲了,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办法,从今年开始实施。这就是解决在流动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障的衔接问题。这个办法规定,你在城镇就业,参加城镇的各项社会保险,在不同城市之间转移就业,这个权益是可以连续计算。如果你回到农村,这个权益到农村也是可以继续有效的。所以,养老制度的衔接问题,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已经解决了。第二个是将要实施的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这个《办法》已经下发,我们各级地方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正在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从今年7月1日开始,对在城镇之间和城乡之间流动的就业人员的医保关系,也要实现有效地衔接。这个衔接办法,城与城之间是可以连续的。回到农村以后,你在城镇参加的医疗保障、医疗保险的缴费各种记录,可以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衔接。这在政策规定上也是明确的,我们广大的流动就业人员也非常关注这个政策,从下半年开始这个政策将正式实施。

    另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制度。城乡之间,从制度层面上讲也都是全覆盖的,是城乡统一、全面地建立了各种救助体系。最重要的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我们民政部门负责的一项工作。最近几年,广大农村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有效发挥了基本保障的作用。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这些政策和制度将在实践当中认真地探索、认真地总结、不断地完善,能够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谢谢。

    2010-03-29 17:15:33

  • 主持人 华清:

    今天的新闻吹风会就到这里。感谢几位司长,感谢新闻界的朋友。

    2010-03-29 17:26:32

图片内容:

图片大图:

  • 会前与会摄像记者调试设备

    中国网 王锐

  • 会前现场

    中国网 王锐

  •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华清

    中国网 王锐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司长李守信

    中国网 王锐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尹成基

    中国网 王锐

  •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冷宏志

    中国网 王锐

  •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张勤

    中国网 王锐

  •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黄延信

    中国网 王锐

  •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

    中国网 王锐

  • “请您提问”

    中国网 王锐

  • 香港文汇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王锐

  • 新闻发布会全景

    中国网 王锐

文字实录  正序 倒序 刷新

全文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