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青海玉树抗震救灾进展情况举行第七场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0年4月20日(星期二)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解放军和武警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解放军和武警参加青海玉树抗震救援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出动救援,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举行新闻发布会,来介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加玉树抗震救灾的工作情况。
出席发布会的有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黄雪平大校,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军队和武警部队玉树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指挥组组长王振国少将,总参应急办主任田义祥大校,总后司令部战勤计划局局长谢维宽大校,武警部队司令部作战勤务部副部长文志雄大校。其中王振国少将、田义祥大校和谢维宽大校刚从玉树抗震救灾第一线下来,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先请黄雪平大校介绍情况。
2010-04-20 09:40:19
- 黄雪平: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重视,立即作出救灾部署,各项救援活动迅速全面展开。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决策指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参加救灾的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开赴灾区,投入救灾工作。
截至19日22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官兵12798人参加抗震救灾行动。其中,北京军区出动218人,兰州军区出动5211人,济南军区出动283人,成都军区出动583人,第二炮兵出动861人,总参直属单位出动60人,总后直属单位出动927人,武警部队出动4655人,军队和武警部队派出13支医疗救援队、2个方舱医院。空军和陆航部队共飞行89架次执行救灾任务。共抢救被压埋群众1564人,救治伤员20047人,运送帐篷、食品和救灾物资5196吨。参加救灾的部队无一伤亡。
2010-04-20 10:01:41
- 黄雪平: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是国家抢险救灾的重要力量。参加抗震救灾的广大官兵,时刻牢记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从四面八方迅速驰援灾区,最大限度地抢救群众生命和物资,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军队抗震救灾指挥协调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参加抗震救灾的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已经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军队的抗震救灾工作,将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要求和玉树地区抗震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继续全力搜救被埋群众,医疗救治受伤群众,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帮助民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2010-04-20 10:03:08
- 黄雪平:
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坚强领导下,有军队参与汶川抗震救灾积累的宝贵经验,有军队抢险救灾能力的不断增强,有广大官兵想灾区群众之所想、帮灾区群众之所需、解灾区群众之所难的奉献精神,军队和武警部队一定能够圆满完成这次抗震救灾任务。
谢谢大家。
2010-04-20 10:04:10
- 郭卫民:
下面我们就进入提问阶段,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0-04-20 10:04:36
- 中央电视台记者:
有一个问题请教王振国少将,玉树属于高海拔地区,大家都知道,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是如何迅速投入救援的,救援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谢谢。
2010-04-20 10:05:02
- 王振国:
玉树地震发生在14号早上7点40分,8点多一点时间,军委郭副主席和总参的陈总长就和兰州军区王国生司令员、李长才政委打电话,指示兰州军区启动应急指挥机制,兰州军区在9点钟左右就召开了作战会议,向有关部队下达了预先号令。
2010-04-20 10:05:47
- 王振国:
执行救灾任务的部队在10点多以前就分批次出发,迅速到达灾区。同时我们军区的指挥组指示在玉树地区的驻地部队就地迅速展开救援,其他的救灾部队分两批,一个是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乘运输机迅速到达灾区,其他的力量经过16个小时,有的部队经过30个小时,全部到达灾区。在灾区的16个区位上,同时展开搜索排查和救援行动。因此,这次部队的行动可以说非常快,能在30个小时把部队全部部署在灾区的区位上,行动是非常快的。
2010-04-20 10:09:18
- 王振国:
你刚才还提出了救灾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可以讲,最大的困难就是官兵遇到的高原反应。大家都知道,高原反应对人来说非常痛苦,但是对我们救灾的官兵来讲,我感到最痛苦的还不是高原反应,官兵到达灾区以后,看到我们藏族同胞被埋在废墟中间,看到有些群众没有饭吃,没有御寒的帐篷和衣被的时候,大家更加痛苦。救援的官兵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争分夺妙,全力救援。他们一到灾区,不顾长途行军的疲劳,就立即展开了救援行动,他们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有时候顾不上休息,顾不上吃饭,顾不上洗脸,也顾不上高原反应带来的种种不适,有的部队一到灾区以后,就把自己带的帐篷、食品分发给受灾的群众。
2010-04-20 10:12:54
- 王振国:
有的还在灾区设了一些食品就餐店,给灾区的群众提供食品。他们觉得,只要能够为受灾群众做一些事,再苦再累也值得。目前12000多名救援的官兵没有因为高原反应而出现一个人退缩,也没有出现一人伤亡。
2010-04-20 10:15:00
- 王振国:
在救援部队中间,也出现了好多感人的事迹,比如说玉树军分区,就有8名家在灾区的藏族官兵,灾情发生以后,到现在没有一个人离开工作岗位,全部战斗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昨天晚上我还了解到一个情况,甘肃的一支部队,有一个新战士叫根松才仁(音),他家也在玉树的结古镇,他到达灾区以后,随部队在结古镇以西30多公里的一个村庄进行救援任务,连续4天还没有回家看望他的家人。
2010-04-20 10:15:44
- 王振国:
一直到昨天下午,他们单位的领导知道这个情况以后,让他回家匆匆和家里人见了一面,很快就返回部队,继续投入到救灾斗争中去。尽管高原反应困难很大,但是我相信,所有的救援部队一定会战胜种种困难,保持持续的救援能力,圆满完成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谢谢。
2010-04-20 10:17:51
- 美联社记者:
我们从媒体报道上看到,现在进入玉树的道路条件比较恶劣,有很多困难,所以我想问问,在使用直升机或者空运方面,你们现在遇到某些挑战和困难吗?在玉树地区的救灾活动当中,有没有出现哄抢的现象?有没有一些社会矛盾的问题?因为我们的记者曾经听到过有这样的反映,有没有由于哄抢而逮捕一些人的情况出现?听说现在在玉树的实际死亡人数要比公布的死亡人数高,您能不能告诉我们现在的死亡数字达到多少?
2010-04-20 10:18:20
- 田义祥:
玉树的抗震救灾,就困难来讲,确实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刚才您提到运输方面的困难,这是一个方面,和汶川抗震救灾比较来看,这次的困难有几个方面:一是玉树地处高原高寒地区,平均海拔4400米,不通铁路,只有一个机场,公路交通不发达,救援工作确实很难。玉树是少数民族地区,救援队伍确实存在着语言不通的问题,沟通交流有一定的困难,震区群众的房子多为土砖结构,抗震性能差,被压埋的生存率更低,对救援的时效要求就更高。
2010-04-20 10:21:50
- 田义祥:
玉树的抗震救灾,就困难来讲,确实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刚才您提到运输方面的困难,这是一个方面,和汶川抗震救灾比较来看,这次的困难有几个方面:一是玉树地处高原高寒地区,平均海拔4400米,不通铁路,只有一个机场,公路交通不发达,救援工作确实很难。玉树是少数民族地区,救援队伍确实存在着语言不通的问题,沟通交流有一定的困难,震区群众的房子多为土砖结构,抗震性能差,被压埋的生存率更低,对救援的时效要求就更高。
2010-04-20 10:21:50
- 田义祥:
汶川抗震救灾的现场和这次玉树救灾现场我都去了,我个人感到,汶川地震抗灾大体上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也就是说有一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比如第一阶段是全力以赴抢救人员,第二阶段是医治转移伤员,第三阶段是安置受灾群众,第四阶段是消除次生灾害,第五阶段是灾后恢复重建,尽管这几个阶段有同步的特征,但是大体上还能分出阶段性的特点。
2010-04-20 10:23:03
- 田义祥:
而这次玉树抗震救灾的72小时黄金时间内,不仅全力以赴抢救被压埋的人员,而且救治转运伤员、安置受灾群众、卫生防疫、恢复基础设施是同步展开的。震后24小时基本恢复交通通讯,48小时基本解决通电问题,受灾群众基本进住帐篷和保证食品供应,72小时重伤员几乎全部转移至西宁、成都和西安。所以我认为,这次救灾效益是非常高的。
2010-04-20 10:23:42
- 田义祥:
大家知道,汶川震区距成都不到100公里,医疗、食品、装备物资及运输在成都具有很强的保障能力,而玉树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距离最近的城市西宁还有820公里,也就是说,救灾保障的依托是非常困难的。
2010-04-20 10:27:16
- 田义祥:
为了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救灾物资运到灾区,把大量的伤员转运出来,这次我们空军出动了8架伊尔-76运输机,由于玉树机场不具备夜航能力,地震的第二天晚上,空军就在玉树机场部署了3套夜航设备,保障运输机能够昼夜实施输送。
2010-04-20 10:28:10
- 文志雄:
目前灾区人民群众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积极主动地开展自救互救,灾区的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良好,没有发现哄抢救灾物资的现象。根据现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武警部队每天派出一千多名兵力,对加油站、银行、自来水厂、电厂等重要部位加强警戒,派出三百多名兵力配合公安民警在重要地区加强武装巡逻,疏导交通,处置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确保抗震救灾工作有序进行。谢谢。
2010-04-20 10:29:44
- 黄雪平:
关于你提到的第三个问题,最新死亡人数的问题。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数字,从我今天上午离开办公室到这个地方的路上,我了解到的信息是,截至昨天下午16点,最新的死亡人数是2039人。
2010-04-20 10:33:15
- 郭卫民:
我想补充一下,这次地震发生后,整个信息的发布是及时的、公开的、透明的,对媒体的采访也是开放的,所以我想不会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隐瞒死亡数字。
2010-04-20 10:34:09
- 香港商报记者:
刚才田大校提到这次咱们的救援是比较有效率的,那你们估计整个救援比起汶川大地震能缩短多少时间?现在部队救援人数是不是已经稳定下来了,不用再增派人手,估计什么时候能开始减少人手?在这次救灾的官兵里,有没有计算过有多少是曾经去过汶川地震救灾的经验?刚才说过没有因为高原反应而伤亡,我们想知道有多少人有高原反应?有没有已经撤走的?在汶川的时候有很多外国军队提出到当地做一些救援,这次有没有相同的情况,我们怎么处理?谢谢。
2010-04-20 10:34:46
- 田义祥:
地震发生以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同情和慰问。但是玉树震区地带窄小,容量有限,不适宜更多的兵力在那里展开,从目前情况看,救援力量已经能够满足灾区救援的需要。
2010-04-20 10:36:20
- 田义祥:
这次玉树抗震救灾用兵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就地用兵、就近用兵。就地、就近用兵反应快,到位及时,适应玉树地区的环境。
二是专业用兵。根据地震救援的需要,把有经验的,多次参加抗震救灾救援的队伍,包括军队的专业力量、武警的专业力量,还有公安消防的专业力量投入进去,提高救灾的效率。
三是重点用兵。把主要兵力、专业力量集中用于重灾区,也就是结古镇,同时把整个灾区划分为13个责任区,所有的责任区都有专业的力量和军队、武警部队,使这13个责任区全覆盖,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2010-04-20 10:38:26
- 田义祥:
参加这次救灾的部队都有抗震救灾的经验,国家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参加过汶川的抗震救灾,兰州军区和武警部队也参加了汶川地震时在甘肃陇南和陕西的地震救援。下一阶段的救灾,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已经作出全面部署,只要灾区需要,需要多长时间部队就在那里呆多长时间,直至夺取这次抗震救灾的胜利。
2010-04-20 10:41:52
- 王振国:
我把关于高原反应的问题回答一下。玉树地区平均海拔4400米,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一般平原地区的60%,可以说我们12000名救援官兵所有人员都不同程度的有高原反应。反应有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反应主要是头晕、气喘、呼吸急促;中度的可能出现体力下降,连走路都比较困难,浑身没有力气;重度的可能出现休克。由于我们救援的官兵都是年轻人,身体条件比较好,绝大多数都处于轻度反应,只有极少数人处于中度反应。据我们昨天了解到,目前发生了2例肺水肿,就是感冒以后,由于高原反应,引发了肺水肿,目前已送到后方医院进行治疗。
2010-04-20 10:44:06
- 谢维宽:
关于高原反应,我做一个补充介绍。灾区地处高原,氧气稀薄,从内地迅速赶赴这个地区的人,出现一些高原反应,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对这个问题,救灾之初,军委和总部就有一些筹划,对部队提出了一些要求。
采取的一条措施就是就近用兵。这次参加的救灾部队大多数都有执行高原任务的经验,有些随时驻守在高原地区,他们都有抗高原反应的一些经验,出发之前,都加大了一些药品、制氧、供氧设备的携带量。
2010-04-20 10:47:49
- 谢维宽:
采取的第二条措施,从全军抽调了15名具有高原防治病经验的专家15日就赶赴灾区,携带了1万多册高原防治病的手册,携带大量药品,帮助治疗高原反应的患者,同时对广大部队进行普及防病的教育。
2010-04-20 10:50:18
- 谢维宽:
采取的第三条措施就是总后勤部持续加大有关药品和设备的补充。截至到目前,总后勤部一共为灾区的救灾部队补充了5000人份的高原特需药品,100多台制氧机,145台便携式的加压氧舱,采取这些措施以后,应该说有能力保障部队康复高原反应,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谢谢。
2010-04-20 10:51:38
- 黄雪平:
关于外国军队提出援助的情况,我来回答一下,到目前为止,有8个国家的防务部门和军队表示慰问,包括以色列、土耳其、尼日尔、越南、朝鲜、新加坡、塔吉克斯坦和意大利。这些国家的防务部门和军队向中方表示慰问,我们对此表示感谢。
2010-04-20 10:52:22
- 黄雪平:
在灾难救援国际合作问题上,中国国防部一直持开放态度,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我们接受了国际社会的各种援助,包括有关国家的防务部门和军队也向中方提供了援助,在不久前发生的海地和智利地震中,由军队人员组成的中国国家救援队和医疗防疫救护队也前往上述国家开展了援助。我们感觉到,当前影响人类安全与稳定的非传统安全威胁越来越多,在重大灾难面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单独应对。所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提高应对灾难的能力,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也是我们应对重大灾难的重要方法。我们也希望和有关国家的军队之间在这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保护人类的文明成果。
2010-04-20 10:54:36
- 黄雪平:
考虑到玉树地区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地形比较狭小,不便于展开大量的救援部队,同时也考虑到当前的救助力量已经基本上满足了玉树灾区的需要,所以我们建议,有捐赠意愿的国家的防务部门和军队,以捐助资金为主,主要是满足震区震后重建和民众灾后重建的长期需求。谢谢。
2010-04-20 10:56:51
- 郭卫民:
讲到国际救援,我想再补充一点,最近也有一些境外媒体报道说,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中国由于其他原因没有接受外部的援助,我想这个报道是不准确的。
2010-04-20 10:57:45
- 郭卫民: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一些国家和组织向我们表达了援助之意,中国对此表示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且已经公布了接受了捐赠的账户和有关信息。关于一些国家派救援人员意愿的考虑,刚才黄雪平大校和前面田主任都已经做了说明,我们认为,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中国政府对此也深表感谢。
目前抗震救灾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正源源不断地抵达灾区,我们相信,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下,灾区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美好家园。
2010-04-20 10:58:55
- 法制晚报记者:
刚才虽然说到用兵是就地、就近用兵,但是其中也包括广州军区和兰州军区等多个军区,请问这次救灾行动对于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有什么样的提高?第二个问题,明天将举行一个全国性的哀悼日活动,请问在全军方面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参加这个活动?谢谢。
2010-04-20 11:01:49
- 田义祥:
军队、武警、公安、消防是这次玉树救灾的主力军和突击队。我刚才给大家介绍,这次用兵的特点,第一是就地、就近用兵,第二是专业用兵,第三是重点用兵。
2010-04-20 11:03:45
- 田义祥:
据我所知,军队和武警部队主要用的是兰州军区以及灾区就近的部队,从兰州军区以外调用的兵力,主要是一些专业部队,比如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及部分医疗防疫的专业分队,公安、消防调用的一些力量,主要也是从专业用兵的角度考虑的。谢谢。
2010-04-20 11:05:16
- 黄雪平:
国务院已经决定,为了表达全国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明天举行全国性的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馆、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安排,军队作为社会一部分,也将参加全国性的哀悼活动。
2010-04-20 11:06:21
- 新京报记者:
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军队都是非常重要的救援力量,请问汶川地震以后,军队在救援能力建设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比如说对救援力量的增加、技能的提高、救援装备的增加这些方面,有哪些在这次玉树救援中得到了运用?谢谢。
2010-04-20 11:08:42
- 田义祥:
汶川地震救灾经验极为丰富,从救灾的组织指挥、协调保障到政治工作、后勤装备保障,都为军队今后的抗震救灾以及非战争军事行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汶川地震以后,军队和武警部队认真总结抗震救灾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军队应急指挥机制建设。
2010-04-20 11:09:43
- 田义祥:
我想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加强了军地灾害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比如这次玉树地震,我们在12分钟之内就收到中国地震局的灾情通报,这为军队迅速按预案启动机制,调动部队,展开救援,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0-04-20 11:11:37
- 田义祥:
二是军队和武警部队加强了应急指挥机构的建设。比如总参应急办公室增加了编制,充实了人员,强化了应急的职责任务。
2010-04-20 11:12:29
- 田义祥:
三是加强了军地联动机制建设。从我们总部层面,与国务院20多个部门有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有的建立了重大事项协调行动制度,有的在方案计划层面进行了有效的衔接。
2010-04-20 11:13:25
- 田义祥:
四是加强了应急专业力量建设。2009年1月5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下发了《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规划》,明确了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力量规模和措施要求,依托军队建立了规模5万人的8支国家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要求今年底全部形成应急救援能力。
2010-04-20 11:14:04
- 田义祥:
五是加强了应急法规的制度建设。即将出台《军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规定》,对军队执行包括抢险救灾在内的各类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指挥原则、内容、程序、要求进行了全面规范。
2010-04-20 11:16:49
- 田义祥:
六是加强了救灾装备物资的应急保障建设。
七是加强了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工作建设。
以上这些建设应当说大大提高了部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特别是通过研制、引进多种途径为部队特别是应急专业救灾部队配备的先进救灾装备器材,提高了部队的科技救灾能力。我感到,从汶川救灾经验的总结上,部队加强了全方位的救灾制度、能力建设。应当说到目前为止,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救灾更快速,救灾更科学。
2010-04-20 11:17:38
- 郭卫民: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10-04-20 11:19:44
图片内容:
会前准备
中国网做好直播准备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
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黄雪平大校
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军队和武警部队玉树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指挥组组长王振国少将
总参应急办主任田义祥大校
总后司令部战勤计划局局长谢维宽大校
武警部队司令部作战勤务部副部长文志雄大校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美联社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全景
视频地址:
-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zb/olderDatagwyxwbxwfbh/100420.wmv
相关新闻:
- 情系玉树 中宣部等将主办抗震救灾大型募捐节目
- 18日青海玉树第一批学生复课 省教育厅称赞捐赠课桌
- 新闻出版总署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 玉树:四川6名医务人员严重高原反应被转成都救治
- 内蒙红十字会收到捐款194万 救灾专列整装待发
- 国新办就青海玉树抗震救灾进展情况举行第六场发布会
图片大图:
会前准备
中国网 王锐
中国网做好直播准备
中国网 王锐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
中国网 王锐
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黄雪平大校
中国网 王锐
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军队和武警部队玉树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指挥组组长王振国少将
中国网 王锐
总参应急办主任田义祥大校
中国网 王锐
总后司令部战勤计划局局长谢维宽大校
中国网 王锐
武警部队司令部作战勤务部副部长文志雄大校
中国网 王锐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 王锐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
中国网 王锐
美联社记者提问
中国网 王锐
新闻发布会全景
中国网 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