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文字实录图片实录返回直播页两会画卷两会视频

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

  2010年3月10日9:00,人民大会堂举行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相关站点

 正序 倒序 刷新

活动标题

  • 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 

活动描述

  • 2010年3月10日9:00,人民大会堂举行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委员们陆续入场。

    2010-03-10 08:48:00

  • 林文漪:

    各位委员,现在开会,今天大会的执行主席是杜青林、陈奎元、李兆焯、张榕明、林文漪、罗富和、王志珍。出席今天大会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让我们表示热烈欢迎。

    2010-03-10 08:51:45

  • 林文漪:

    今天上午会议的议程是继续进行大会发言,会议将有16名委员作大会发言,首先请孙家正副主席发言,张圣坤委员准备。

    2010-03-10 09:03:34

  • 孙家正:

    主席、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更多地了解世界、更好地发展自己。

    2010-03-10 09:03:58

  • 孙家正: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每一届世博会都成为见证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驿站。世博会的历史表明,历届世博会所体现的往往是人们对世界的最新认知,是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追求的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时代不断向前发展,每一届世博会都是新鲜的,都富有新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2010-03-10 09:04:28

  • 孙家正: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具有思想性和前瞻性的文明盛会。当今世界迅速走向城市化,城市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重已超过50%。中国城市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城市人口正在快速逼近50%。城市化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诸多的问题和困扰。我们究竟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生活?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这一话题在全世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切和思考。上海世博会以此作为主题,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人们的普遍愿望,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对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未来,将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与会各国和地区以极高的热情参与这一话题的讨论和交流就是证明。这一主题与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上海世博会注定是一次具有思想性和前瞻性的世界文明盛会。通过世博会,加强与世界的沟通,表达中国对于世界未来的关切和思考,表达中国与世界共创美好明天的愿望和宗旨,意义重大而深远。

    2010-03-10 09:05:28

  • 孙家正: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的成就和经验,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充分展示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华智慧,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精神面貌发生的新变化,展示文明、进取、开放、自信的国家形象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世博会也为我们带来了一次了解世界、学习世界的难得机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取得巨大的成功和进步之后,是否能够始终保持了解世界的热情和虚怀若谷的学习态度,是否能够不断地吸收、借鉴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来丰富发展自己,是其是否能够永葆生机、活力,不断发展进步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2010-03-10 09:07:05

  • 孙家正: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奋发图强、不断进取的民族,在持续30年快速发展之后,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忧患意识,继续保持大气谦和的态度和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对于中国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世博会将当代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带到上海,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它将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新颖和神奇,更是一种警醒和振奋。我们务必要重视和珍惜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

    2010-03-10 09:08:15

  • 孙家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发展方面成就巨大,问题和隐忧也不少。通过世博会,我们应该广泛借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城市不是一种功能性的设置,而是广大市民的安居之所和精神家园。我们需要在物与人的关系上更加注重人的主体地位,使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始终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始终将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作为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

    2010-03-10 09:09:04

  • 孙家正:

    城市不是钢筋、混凝土的堆砌物,而是不断发展着的有机的生命体,而文化就是这个生命体的灵魂。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城市的文化品位,尊重和珍惜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风貌和民族特色,注重对城市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延续和培养城市特有的文化传统。城市发展需要更加注重保护和彰显个性,防止城市建筑的趋同。为此,应该努力做到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物态景观与人的活动和谐统一,城市外在风貌气度与独有文化内涵浑然一体。城市不是孤立地存在,它与农村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城市是农民哺育起来的,反哺农村、善待农民,应该是中国城市的重要品格之一。

    2010-03-10 09:09:44

  • 孙家正:

    世博会难以给我们提供许多具体的答案来解决中国城市发展中的众多问题,但它将进一步激发起我们崇尚科学、追求进步的精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永不满足、与时俱进的精神,它将启迪和鼓舞我们更加自信地去开创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2010-03-10 09:11:22

  • 孙家正:

    上海世博会把一个浓缩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希望有更多的人,包括全国各地的青少年能够走进世博会,以此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报效我们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充满自信的证明,也是我们永不停顿地学习进取、创造未来的希望所在。

    2010-03-10 09:11:49

  • 孙家正:

    国外参观者看世博,同时也在看中国。再有一个多月,上海世博会就要隆重开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将云集上海。对于我们来说,看世博就是看世界;而对于国外参观者来说,看世博,同时也是看上海、看中国。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不仅表现在中国馆里的陈列品上,更多、更直接的是表现在中国人身上。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人,需要有一种清醒和自觉。中国人在发展以后,当以更加热情友善、虚怀若谷,更加积极进取、从容淡定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中国人特有的那种博大谦和、如饥似渴向世界学习的态度,中国人对于世界发自内心的热爱,将会深深打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外国观众从他们接触过的一个个具体的中国人身上感受到,有着5000年历史积淀、经过30年改革开放洗礼的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这比中国馆里所展示的中国,也许更加直接和具体,更加生动和深刻。谢谢大家。

    2010-03-10 09:13:33

  • 林文漪:

    现在请张圣坤委员发言,叶小文委员准备。

    2010-03-10 09:14:48

  • 张圣坤:

    主席、各位委员,我代表民盟中央发言,题目是: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在转变政府职能。

    2010-03-10 09:15:05

  • 张圣坤: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称赞的巨大成就,也为发展方式的粗放付出了不菲代价。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已是全社会的共识。

    2010-03-10 09:15:46

  • 张圣坤:

    我们认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没有政府职能的转变,就不可能有发展方式的转变。

    2010-03-10 09:16:21

  • 张圣坤:

    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我们有着显著的成绩,但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仍未彻底扭转。政府拥有过多的资源、要素配置权力,同时,提供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又尚不完善,职能“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现象混杂存在,并形成了思维定式,导致对企业的过度干预和对发展的制约,某些方面已形成累积性矛盾,造成了经济结构的种种不协调。

    2010-03-10 09:16:46

  • 张圣坤:

    转变政府职能,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结合点,是中央很早就明确了的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中共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建设服务型政府;并制定了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和五年的重点任务。

    2010-03-10 09:17:30

  • 张圣坤: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困难,也使得政府职能转变暂时减缓。然而,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暴露出的自身脆弱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已刻不容缓,也进一步凸现了转变政府职能的必要和紧迫。例如:仅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各地政府通过融资平台筹资的总额,已超过全年信贷总额的一半,巨额政府负债成为新的发展隐患;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刚一启动,争项目、抢地盘的无序竞争及重复建设等老问题就再度出现。

    2010-03-10 09:19:16

  • 张圣坤:

    因此,当前必须紧紧抓住政府职能转变这个关键,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0-03-10 09:19:37

  • 张圣坤:

    为此,我们建议:1.全面树立科学行政理念。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

    2010-03-10 09:19:55

  • 张圣坤:

    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制度建设。既要注重机构、人事的精简整合和效率的提高,更要注重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成规范权力、依法行政、监督问责的制度建设,实现“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目标。

    2010-03-10 09:20:24

  • 张圣坤:

    3.突出重点,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政府最重要、最根本的职能之一,是依法推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当前,特别应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控社会分配、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强化职能建设。

    2010-03-10 09:20:40

  • 张圣坤:

    4.转变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方式。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执法并辅之以必要和适度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规范行政审批和收费等管理制度,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供管理和服务。

    2010-03-10 09:20:53

  • 张圣坤:

    5.深化事业、团体、企业单位改革。这些单位中,存在着职能定位不清、与政府和市场的界限不清等问题,导致越权管制和垄断等现象。营利性事业单位或事业单位的营利性部门应剥离出去,进行分类的企业化改革;严格限制国有企业的垄断经营范围,并逐步使其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为民间社团和民营企业腾出发展空间。

    2010-03-10 09:21:11

  • 张圣坤:

    6.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职责。建立与事权匹配的财力、责任体系,增强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谢谢大家。

    2010-03-10 09:21:29

  • 林文漪:

    现在请叶小文委员发言,黄英豪委员准备。

    2010-03-10 09:21:56

  • 叶小文:

    主席、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办好民主党派的联合党校。

    2010-03-10 09:22:15

  • 叶小文: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长期存在和健康发展为前提。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毛泽东同志更直呼“两个万岁——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万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民主党派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进行生生不息的新老交替。办好社会主义学院这个民主党派的联合党校,关系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源头活水”,关系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渠水清清”,关系到与共产党长期共存的民主党派的“青春永续”。

    2010-03-10 09:22:33

  • 叶小文:

    中共中央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执政党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执政党要学习,参政党也要与时俱进,同步学习。“肝胆相照”需要“有识之胆”才能“相照”,“荣辱与共”首先要“学习与共”。我们年前走访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听到的强烈呼声是:民主党派也要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参政党”!

    2010-03-10 09:23:19

  • 叶小文:

    知识就是力量。当年挽救民族危亡,中华民族“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现在共谋民族复兴,还要“用我们的知识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现在,全社会都在学习。党外代表人士需要集中到社会主义学院来学习,广聚贤士,广纳群言,广集善策,以提高政治素养、增强参政能力、钻研典章法制、探索客观规律、凝聚文化神韵、共谋复兴伟业。

    2010-03-10 09:23:44

  • 叶小文:

    执政党对参政党的特殊关照,体现着大团结大联合的大胸怀。七年前,胡锦涛同志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伊始,就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一起冒严寒顶飞雪,逐一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听取意见,勉励期许。积累多年的诸多难题一一化解。今天,执政党学习的园地——中共中央党校,很重要;参政党学习的园地——民主党派的联合党校,也重要。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办好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党校,也要办好参政党的联合党校。

    2010-03-10 09:24:14

  • 叶小文: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并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作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一直受到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毛泽东同志为之起名,周恩来同志亲自操办,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江泽民同志确定校风。胡锦涛总书记更赋予其中国“统一战线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和方针政策宣传基地”的重要职能。几代中央领导挂出的牌子,我们不能搞小了;定下的规矩,我们不能搞丢了;提出的要求,我们务必落实了。历届全国政协主席都亲自关怀和指导社院的健康发展。贾庆林主席曾三次视察中央社院。全国政协对中央社院倍加关心多方支持,中央统战部负责对中央社院党组的领导和工作指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社院培养了一批参政议政的治国栋梁,产生了若干建言献策的真知灼见。与社院“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中华文化学院,也为港澳台侨胞了解国情、学习中华文化,搭建了一个颇受欢迎的平台。

    2010-03-10 09:25:22

  • 叶小文:

    但毋庸讳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建设发展,在体制机制、校园规模、基础设施、教研力量、运行经费、办学层次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社院的作用发挥不够、社会影响不大。社院的发展,需要得到各方的重视和支持,特别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各位政协委员的关心呵护。

    2010-03-10 09:26:20

  • 叶小文:

    面对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面对统一战线的新期待,中央社院要继承传统、跟上时代、奋发有为。有为才能有位。我们“常怀忧院之心”,会加倍努力练好内功,按照“特色立院,质量强院,发展兴院”的目标,奋发图强,“恪尽兴院之责”。谢谢大家。

    2010-03-10 09:26:39

  • 林文漪:

    现在请黄英豪委员发言,朱振中委员准备。

    2010-03-10 09:27:09

  • 黄英豪:

    主席、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努力建设粤港澳现代服务业特区。

    2010-03-10 09:27:24

  • 黄英豪: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广东地区第三产业的产值已经占GDP的47%左右,以金融、物流、旅游、信息及科技服务、会计及商务服务等行业为标志的现代服务业也有了相当的规模。不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适应广东地区特别是珠三角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更难以为广东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

    2010-03-10 09:31:46

  • 黄英豪:

    针对这些问题,2008年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规划,要在2012年把服务业产值增加至GDP的53%,到2020年达到60%。

    2010-03-10 09:32:09

  • 黄英豪:

    我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力度,采取特殊的措施,打破常规,超前发展,通过建设“粤港澳现代服务业特区”,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优先推动并全面加强粤港澳三地现代服务业的合作,努力打造出一个在“一国两制”之下、有别于其他经济区域的、金融网络基本相通、专业资格能够互认、管理法规大致相同、专业服务高效优质的现代服务业特区。

    2010-03-10 09:32:29

  • 黄英豪:

    建设这样的特区应该说是具备了必要的条件。香港作为拥有一流水平的国际现代服务业中心,第三产业产值占了GDP的八成以上,加上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素质较高的服务业专业人才,可以担当这个服务业特区的龙头和辐射源角色;澳门作为一个较为独特的地区,可以作为服务业特区的重要一翼;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东地区,则作为整个特区的支撑腹地,将发挥重要的资源整合及要素重组效应,从而产生出核子裂变式的巨大经济效能。

    2010-03-10 09:32:48

  • 黄英豪:

    如果粤港澳现代服务特区能够形成,可为广东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为全面提升珠三角地区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更上一个台阶作出重大贡献。例如,金融业、教育、物流可为现代产业提供高素质的人力、充足的物力和强大的财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形成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商务服务业可提高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促进产业优化及投资环境的改善;信息及传输业可促进信息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等等。同时,也可为港澳地区的现代服务业提供持续增长的源源动力,为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2010-03-10 09:33:08

  • 黄英豪:

    为此,我建议,应该在未来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加入“建设粤港澳现代服务业特区”的内容。具体来说,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2010-03-10 09:34:06

  • 黄英豪:

    一是金融相通。目前粤港澳地区的金融体系是彼此分开并相对独立的,三个地区之间资金流动,在三个不同的金融系统下进行,也受到三个不同体系的政府部门的监管。如果一间公司在三地都有业务,异地之间的资金流动就很不方便,这对现代服务业的经营发展产生了较大阻碍,应该尽量予以打通。

    二是资格互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律师、会计师、财务策划师(经济师)等等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士来推动和发展,因此,要通过三地政府和专业协会等方面的协商,达成一个经过简便程序就能够使的专业资格互认的协议,使人才较为顺畅地在三地流动和开展业务。

    三是建立一个能够为三地现代服务业提供权威的调解及仲裁体系的管理法规。现时由于粤港澳分别属于三个不同司法管辖区,法律体系相距甚远,遇到的很多问题难以解决。由于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三地难以制定出统一的法规,这就需要三地司法部门加强合作,与有关行业协会及团体协商建立一套适应于现代服务业的仲裁调解体系,以确保粤港澳现代服务业特区的健康发展。

    2010-03-10 09:34:19

  • 黄英豪:

    四是粤港澳三地合理分工,错位发展,拓展市场,达至三赢。三地政府应该联合建立具有一定权威性、高层次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协调委员会,三地根据各自的优势,适当分工,互相协作,形成一个相对统一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大市场。如香港应该重点发展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信息、商业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另外,根据广东的发展需要,协助广东发展为现代产业转型的服务业,如教育、人才培训等。至于香港另外一部分比较依赖于成本的服务业,则应该转移到珠三角地区来。同时,香港还要因应国际现代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大趋势,协助广东地区做好迎接转移的准备;澳门可以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在商业离岸业务、会展服务等方面,为整个粤港澳地区的商业运作,注入新的活力。谢谢大家。

    2010-03-10 09:35:00

  • 林文漪:

    现在请朱振中委员发言,毛福民委员准备。

    2010-03-10 09:35:15

  • 朱振中:

    主席、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狠刹搞形式唱高调耍花架子的不正之风。

    2010-03-10 09:35:28

  • 朱振中:

    近些年来,中央和各省加大力度狠抓作风建设,成效明显,各地的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有了较大转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2010-03-10 09:35:52

  • 朱振中:

    但是,一些地方、一些党政机关、一些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或出现一种不实事求是的不正之风,具体表现在:

    一是搞形式。贯彻中央指示也好,抓工作也好,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给上级、给领导看的;上面怎么部署,就依样画葫芦,层层开会,层层发文件;上级精神未吃透,下面情况没搞清,就照抄照转或“穿鞋戴帽”,以不变应万变,层层作“决定”,搞文字游戏。千篇一律的会议和生搬硬套的官样文章,被群众戏称“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形式越搞越繁琐,就是落实不了。

    2010-03-10 09:36:22

  • 朱振中:

    二是唱高调。由于急功近利、急出“政绩”的浮躁心态,一些地方、一些领导爱唱高调,往往不顾条件是否具备、社会是否需要,也不顾能否做到,什么都要高级、高端、高标准、高规格,什么都要最大、最快、最优、最佳,什么都要国际一流、世界一流;动不动就是“新口号”、“新概念”、“新思路”、“新规划”,动不动就是中心、核心、龙头、高地,动不动就是集群、体系;说的、写的、唱的、吹的调子越来越高,却没有采取具体措施抓落实或者根本没有准备落实;他们不怕做不到,就怕别人看不到、听不到。最后是报喜不报忧,更恶劣的是弄虚作假。

    2010-03-10 09:37:05

  • 朱振中:

    三是耍花架子。喜欢赶时髦、变花样、造气氛、装“门面”,追求轰动效应:提倡建立主体功能区,到处都是“中心区”、“示范区”、“宜居区”、“中央商务区”、“国际会展区”、“金融服务区”、“生态旅游区”、“休闲度假区”、“欧陆风情区”,一个比一个“好听”;一些“重点”工程,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原本好好的建筑也统统拆了推倒重来或新建,反反复复折腾,成了既浪费资金、又影响群众工作和生活的“扰民工程”。热衷于建设声势大、规模大、影响大的“路边工程”、“形象工程”。这样的“政绩”好看不实用,却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2010-03-10 09:37:28

  • 朱振中:

    这些不正之风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违反了客观规律,妨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腐蚀了干部队伍,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2010-03-10 09:38:00

  • 朱振中: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说到底是一些干部心里没有装着老百姓,一心想着自己的仕途,是“投领导所好”错误思想的产物,是升官靠表面“政绩”的错误政绩观的产物。

    2010-03-10 09:38:14

  • 朱振中:

    建议中央采取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从教育、引导、监督和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着手,狠刹搞形式、唱高调、耍花架子的不正之风。

    2010-03-10 09:38:50

  • 朱振中:

    1.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投领导所好,不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好;说得好、写得好、唱得好、吹得好,不如干得好,不如干出实绩好。

    2010-03-10 09:39:08

  • 朱振中:

    2.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落实预防、约束措施,一经发现这些不正之风的现象或行为,及早、及时、坚决制止和纠正。

    2010-03-10 09:39:32

  • 朱振中:

    3.进一步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方面大力提倡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比实绩的好作风,优先选用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的好干部,树立一批好典型;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决不能让实干的老实人吃亏,更不能让夸夸其谈、弄虚作假的人有市场、得好处。相反,要根据不同情况和造成的后果,分别给予批评、通报、调整岗位,甚至降职、免职、撤职的处分。在选人用人上要更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顺应民意。这样既体现正确的导向,又从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这一源头上把好关。

    2010-03-10 09:39:43

  • 林文漪:

    现在请毛福民委员发言,张化本委员准备。

    2010-03-10 09:40:21

  • 毛福民:

    各位委员,我代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发言,题目是:大力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2010-03-10 09:40:39

  • 毛福民: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红色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红色资源,是关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关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工程,是关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是当代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0-03-10 09:42:10

  • 毛福民: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央《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着制约红色资源建设健康发展的因素:一是保护形势严峻。众多革命遗址年久失修,自然和人为损毁十分严重;大量革命文物散落民间,处于无保护、无管理的状态,有的省保存不善或已损毁的革命遗址甚至占到了总数的40%。二是过度开发与缺乏利用的现象并存。有的地方大兴土木,热衷修建各种人造景观,破坏了革命遗址的整体风貌;有的地方纪念馆规模宏大,配有大型的声光电演示,但对红色资源内涵的深度挖掘不够;而大多数处于贫困地区的红色资源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费短缺,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十分落后。三是管理体制不顺。一些红色资源景区分别由宣传、民政、文物、旅游等部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难以有效整合资源;有的地方虽然建立协调工作机制,但运行不畅,或政出多门,互相争利,或遇事推诿,管理缺失。

    2010-03-10 09:42:40

  • 毛福民:

    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红色资源可持续发展,有的红色资源甚至将面临消失、“褪色”、“变色”的危险。为此,我们建议:

    2010-03-10 09:44:49

  • 毛福民:

    一、继续加大对红色资源所在地区的支持力度。红色资源所在地区大多是欠发达的革命老区,这里的群众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的牺牲。要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从政策和经费上扶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推进这些地区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业发展条件及投资环境,实现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与当地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2010-03-10 09:45:05

  • 毛福民:

    二、严格规范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总结和推广江西等地进行革命遗址普查试点工作的经验,结合第三次文物普查,摸清各地区各种类型红色资源的底数。制定统一的革命遗址价值评估标准,将革命遗址分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依照《文物保护法》实施管理,确保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健康规范运行。在制定新的《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时,要明确红色资源的分类定级、保护目标、经费保障、项目开发、责任追究等原则。

    2010-03-10 09:45:20

  • 毛福民:

    三、完善红色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应建立健全有关部门参加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协调领导机构,切实做好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工作。规模较大的红色资源景区,可通过设置综合管理机构统一行使管理职能,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界限,实现红色资源的有效整合。

    2010-03-10 09:45:39

  • 毛福民:

    四、深入发掘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注重提炼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红色资源的革命精神,进一步征集革命文物,整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组织党史、军史、文物等方面的专家开展红色资源的研究。红色资源基地要营造庄重、肃穆的历史氛围,规范解说词、导游词,创新展览和参观的形式,使人们在直观、生动、鲜活的现场领受革命精神的教育,受到心灵的洗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

    2010-03-10 09:46:04

  • 毛福民:

    五、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推广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浦东干部学院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现场体验教学的做法和经验,在各级党校建立红色资源教学联系点,拓展教学的生动性和针对性。选择一批有典型意义的革命遗址作为“党建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学习党史、继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的课堂。将红色资源纳入大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永远传承下去。谢谢。

    2010-03-10 09:47:25

  • 林文漪:

    现在请张化本委员发言,金晏山委员准备。

    2010-03-10 09:47:54

  • 张化本:

    各位委员,我和蔡耀军委员联合发言,题目是:加大行政信息公开与监督力度。

    2010-03-10 09:48:12

  • 张化本:

    政府信息公开是落实公民知情权的重要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增进公民对政府信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迫切要求。

    2010-03-10 09:52:19

  • 张化本: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曾引起公众很大反响和期望。然而《条例》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的状况却不太如人意。主要表现为:

    一是某些政府官员不是把信息公开作为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而是把信息公开不公开当成自己的权力。

    二是普遍存在公民知道或容易知道的就公开,公民不知道或不容易知道的就不公开的现象。如很多政府网站仅仅公布一些法律法规;又如各级政府在人代会上的“财政预决算报告”都是基于大类科目上的粗线条预决算数据,而人大代表对政府财政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的二、三级科目数据并未公开。

    三是一些地方存在“过滤公开”或虚假公开的现象。如在一些“应急性事件”中,存在政府信息披露不及时甚至遮掩真相的情况。

    四是一些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缺乏落实机制,接到公民信息公开申请后不知如何回复,往往让事情不了了之。

    五是《保密法》成了不公开信息的重要理由。有的地方保密文件泛滥,甚至连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文件也要加密。

    2010-03-10 09:52:47

  • 张化本:

    为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提出以下建议:

    2010-03-10 09:53:47

  • 张化本:

    一是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细则。明确将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放在与公众利益联系度高的民生问题(如就业、社保、医改、教育、住房等)和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行政成本问题(如公车使用、公款招待、公费考察等)上,并设立公开信息解释答疑机制,使该信息便于公众理解。

    2010-03-10 09:54:02

  • 张化本:

    二是把现有的政府规章、行政法规上升为国家和地方的法律。综合现行的《保密法》、《档案法》和《条例》的相关内容,制定统一的《信息公开法》。一方面,避免现行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在法律层面解决“公开”与“保密”的界限,落实“公开是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另一方面,使之具有强制执行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有关政府信息必须公开的法律意识,保障广大公众了解政府信息的知情权。

    2010-03-10 09:54:32

  • 张化本:

    三是把信息公开纳入干部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可行的考核标准,强化干部的信息公开意识,明确对不公开、拖延公开、阻挠公开或虚假公开行为的处罚条款,使信息公开真正落到实处。

    2010-03-10 09:55:08

  • 张化本:

    四是建立完善政府行政信息公开的监督体系。第一,人大监督。各级人大成立专门监督机构,对政府行政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评估意见。第二,民主监督。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公众可以向政府相关部门就行政信息公开的有关问题提出要求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予答复。第三,媒体监督。媒体可就政府行政信息公开情况进行报道,提出询问与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予说明与答复。

    2010-03-10 09:55:26

  • 张化本:

    五是完善信息公开的司法救济制度。对于应该公开而不公开的行为,当事人有权提起诉讼;对于因拒绝公开而给公民造成损失的,当事人有权请求国家赔偿。

    2010-03-10 09:56:19

  • 张化本:

    加强民主监督、扩大人民民主是促进社会广泛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作为和谐社会建设主体的广大社会公众享有知情权,是其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重要前提。只有加大行政信息公开与监督力度,让全社会都能知晓政府作为并监督和评价政府,才能真正实践“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才能真正将“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谢谢大家。

    2010-03-10 09:57:44

  • 林文漪:

    现在请金晏山委员发言,甄砚委员准备。

    2010-03-10 09:58:01

  • 金晏山:

    我发言的题目是:我替贫困地区村官说句话。

    2010-03-10 09:58:15

  • 金晏山:

    贫困地区村官诉苦最多的就是“村里没有钱,啥事都难办”。村级集体资金的匮乏使得他们在开展一些村民集体公益事业时捉襟见肘,不得不四处筹资。筹集资金艰难,令不少村官选择了对村务不作为,导致村庄治理没有进展。一些贫困地区农民称他们的村官是“筹资筹劳愁坏了,有位子干不了事儿”。

    2010-03-10 09:58:49

  • 金晏山:

    通过在一些贫困地区的调查,我们发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经济总量小,财政原始积累不够,县乡财政困难,自2004年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来,村级集体组织逐渐暴露出以下问题:

    2010-03-10 09:59:30

  • 金晏山:

    一、村级集体收入锐减。除少数村尚有一定收入来源外,多数村已无收可入。

    2010-03-10 09:59:48

  • 金晏山:

    二、村级债务有增无减,利息包袱过重。税费改革的一项重要的配套措施是化债,但在这些地区实际进展不大,难度很大,债务负担仍然很重。税改后,为完成“村村通”油路、车船使用税、农业保险、合作医疗等工作,村上不得不借款垫付,形成新债。最难解决的是一些村级集体无法支付每年的利息支出,形成利滚利,多数村就只能一年一年地拖欠下去,形成了一笔很大的隐性债务。

    2010-03-10 10:00:01

  • 金晏山:

    三、转移支付资金缺口较大。经调查,转移支付没有核定进去的支出主要有以下几项:

    1.村干部工资有缺口。一是村上实开工资人数超过核定人数。二是村干部的报酬较大幅度低于当地人均收入。村上又无经济来源,存在缺口。

    2.火化费。税费改革前村民去世都有火化费,税费改革没核进去。

    3.因公伤残人员补助。税改前有补助,税改没核进去。

    4.固定资产维修费。包括村部、学校等维修费用,税改没有核进去。

    5.村通讯员、学校工友、村民组长等人员开支无着落。

    2010-03-10 10:00:29

  • 金晏山:

    四、村级集体资金的短缺,严重影响着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农民说:村干部是“好人”不稀干,“赖人”干不来。农村有志青年外出打工,不向组织靠近,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亦难,致使村级干部年龄老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受到严重困扰,村委会的公共管理及社会服务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2010-03-10 10:03:29

  • 金晏山:

    农村干部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基石。他们虽无官品、无编制,却肩负着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责任,是构建现代农业经济大厦的顶梁柱。为此建议:

    2010-03-10 10:03:44

  • 金晏山: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提高村级干部工资标准,同时为他们办理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增加管理费用资金,切实保证村委会正常的行政经费支出,为村委会开展行政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3.加大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财政投入力度,保证村集体能开展养老、敬老、村级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村干部在村民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2010-03-10 10:04:04

  • 金晏山:

    4.为贫困地区村官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创造条件,每年农闲时开展村官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政治上可靠、经济上懂行、技术上精湛的农村致富奔小康领路人。

    5.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干部的评优奖励力度。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干部的比例,地方财政应建立奖励基金,选拔优秀贫困村干部到乡镇工作。

    2010-03-10 10:04:35

  • 金晏山:

    为贫困地区村干部提供施展才能的条件和天地,让他们有位有为,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绝不能等闲视之。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2010-03-10 10:04:54

  • 林文漪:

    现在请甄砚委员发言,周天鸿委员准备。

    2010-03-10 10:05:36

  • 甄砚:

    我代表全国妇联发言,题目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女性人才发展。

    2010-03-10 10:05:54

  • 甄砚:

    “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举措。我国妇女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在男女平等宪法精神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保障下,中国妇女的聪明才智得到极大释放,女性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彰显了“半边天”作用。

    2010-03-10 10:06:26

  • 甄砚:

    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女性人才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2010-03-10 10:06:40

  • 甄砚:

    一、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高层女性比例偏低。我国妇女参与国家社会管理的程度和比例不断提高,但与国家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相比,与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相比,与妇女广泛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相比,还不相适应。一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分别是214%和177%,省、地、县级女干部比例分别是106%、132%和168%,这与联合国提出的女性在决策职位中至少占30%的目标有较大差距。二是女性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有限。我国女科技工作者的比重超过了1/3,但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女院士、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中的女性、中科院百人计划中的女性等仅在5%左右。三是在女性比例超过半数的卫生、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等领域,也存在女医生多、女院长少,女教师多、女校长少,女编辑记者多、女总编女社长少等现象。

    2010-03-10 10:06:52

  • 甄砚:

    二、在人才使用中存在女性人才资源浪费现象。比男性早5年退休的规定,导致女性人才的浪费。

    一是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女性,其人力资本使用年限低于同等条件的男性,女性的教育培养周期越长,人力资本投入越大,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年限反而越短。

    二是影响女性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中年以后,女性正处于子女长大成人、家务负担减轻、工作经验丰富的黄金时期,55岁退休的规定,使一些女性在50岁左右就难以得到发展机会,甚至退出重要岗位。

    三是影响更多女性成长为拔尖人才,致使高层次人才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调。

    2010-03-10 10:07:17

  • 甄砚:

    三、有关政策执行不到位。2007年,我国首次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不低于22%,结果未达到要求。我们在各国议会联盟的排名由1994年的第12位下降到目前的52位。组织人事部门规定,县处级女干部和女性高级专家可以推迟至60岁退休。这一政策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这不仅影响到高层次女性作用的充分发挥和权益的保障,而且给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带来一定影响。

    2010-03-10 10:07:50

  • 甄砚:

    女性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服务国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们建议:

    2010-03-10 10:08:06

  • 甄砚:

    一要全面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切实把女性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完善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及任用机制,大力提高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比例,早日实现在各级决策层有30%女性的目标。

    2010-03-10 10:08:16

  • 甄砚:

    二要为女性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在就业和培训中,坚决反对性别歧视,保障女大学生平等获得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重申并完善相关政策,在高层次人才中率先实行男女平等退休,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尊重女性个体的多样选择;要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为妇女平衡工作、家庭责任创造条件。

    2010-03-10 10:08:35

  • 甄砚:

    三要尊重女性人才成长规律,为科技等领域的女性提供政策支持。人口再生产是女性承担的社会责任,建议借鉴国际经验,设立女性职业发展基金,帮助她们加快职业发展,减少生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制定同等优先等积极措施,促进获得科研项目的女性比例逐年提高;设立理工科女生奖学金和科研基金,激励科技领域女性后备人才的成长。

    2010-03-10 10:08:52

  • 甄砚:

    四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宣传先进的性别文化,抵制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为女性人才成长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做到奋发有为、彰显作为。

    2010-03-10 10:09:31

  • 甄砚:

    各位委员,今年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国际社会确定的纪念主题是: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全面进步。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积极政策的推动下,亿万中国妇女一定能够在振兴中华的伟大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

    2010-03-10 10:09:45

  • 林文漪:

    现在请周天鸿委员发言,赵金铎委员准备。

    2010-03-10 10:09:58

  • 周天鸿: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推进网络民主建设,建设新的有序民主参与渠道。

    2010-03-10 10:10:13

  • 周天鸿:

    中国的网民已达3亿多,居世界第一位,网络媒体和交流平台迅速兴起,“强国论坛”、“天涯社区”,以及党和各级政府开通的官方网站,为网民提供了民意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平台。网民可以通过它们直接表达自己对公共事务的看法,网民问政、议政、参政的热情不断高涨,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网络民主”由此产生并影响着社会生活。

    2010-03-10 10:11:18

  • 周天鸿:

    “网络民主”为民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渠道,为民众的政治参与营造了新的公共空间;培育了民众自由、平等的民主精神;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强化了民主监督的效力。但是,由于网络本身虚拟性等特点,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如虚假信息和网民言论的非理性张扬,为网络民主的进程添加了杂音,影响了网络民主正常的发育过程。为更好地发挥网络在我国民主建设进程中的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2010-03-10 10:11:32

  • 周天鸿:

    1.创建网络环境下政府与民众信息交互模式,健全和完善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机制。政府治理社会的过程实际上是信息收集、加工与处理的过程。网民参政为政府提取信息创造了新的条件。建议创建一种网络环境下网民参议谋政、政府回应、部门落实的信息交互模式,健全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机制。政府部门通过与民众的对话,了解民众的真实情况和意愿,了解社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然后进行统筹安排,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10-03-10 10:11:41

  • 周天鸿:

    2.加大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力度,让民众拥有更多的知情权。信息公开是做好监督的前提条件,互联网技术为信息公开提供了便捷经济的条件。目前,政府部门的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还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在网站上有计划地、较为详细地公布包括工作计划、经费预算、工作进展、单位和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重大事件的应对处置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信息及时有序的公布,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

    2010-03-10 10:11:51

  • 周天鸿:

    3.强化政策法规与敏感事项的网上征求民意程序,让民众拥有更多的参与权。新的政策法规出台前征求民意的工作现已逐步实施,但往往时间比较短,民意表达不充分。关系到民生的一些措施出台前,征求民意的工作还比较欠缺,即便征求,敷衍了事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建议规定各种政策法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项、人事变更、干部任免等出台前,必须将方案挂在网上,留下充分的时间来征求意见,根据各种意见认真修改和完善方案,并在网上向民众反馈。

    2010-03-10 10:12:03

  • 周天鸿:

    4.建立发帖、跟帖、定期上网对话的机制,让民意充分表达。从“向温总理提问”、“钓鱼执法”等事情来看,每当社会上有敏感事件发生时,网上跟帖的数量相当可观,说明网民对社会事务有很大的参与热情,但政府或官员的帖子较少。建议政府就一些矛盾比较突出的事项在网上发一些帖子,让大家能够跟帖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要对跟帖尽快答复,做到诚心沟通,疏通情绪和促进问题解决。另外,可将目前政府官员与网友见面会的形式制度化,建立政府职能部门网上对话日等,通过网络与民众直接交流,联系群众、化解矛盾、集中民智。

    2010-03-10 10:15:52

  • 周天鸿:

    5.制定及时分析处理网民意见的法规或办法,让人民的监督权落到实处。网络监督快速便捷、经济有效,为纪检监察及司法部门提供了丰富的反腐线索。建议制定相应的处理法规和办理办法,对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反映的线索和情况及时加以分析、调查、处理和回复,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决心和信心,改善政府与民众的关系。要建立宽松的网络民主环境。开放是网络社会的生命所在,管理者要改变强制管理方式,允许新模式的探索和失败,还要相信民众有辨别的能力。

    2010-03-10 10:16:15

  • 周天鸿:

    呼吁对网络民主的发展情况予以高度重视,使之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新的、有效的、有序的渠道。

    2010-03-10 10:16:33

  • 林文漪:

    现在请赵金铎委员发言,梁华委员准备。

    2010-03-10 10:16:49

  • 赵金铎:

    主席、各位委员,我代表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发言,题目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0-03-10 10:17:04

  • 赵金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总体上仍处于欠开发、欠发达阶段。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生产生活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生态保护任务艰巨;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公共服务水平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贫困问题突出。为此,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去年就“推进《民族区域自治法》深入贯彻实施,加快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赴贵州、云南、青海和甘肃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

    2010-03-10 10:17:23

  • 赵金铎:

    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国家关于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需要更好地贯彻执行,是尤其值得重视的问题。比如,《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配套法规中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做出明确规定,但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在一些民族地区仍然存在。

    2010-03-10 10:17:40

  • 赵金铎:

    实现全面小康,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2010-03-10 10:18:07

  • 赵金铎:

    一、加强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有关方面要加强对自治法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限期清理与自治法精神不相符合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在制定出台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时,要服从自治法作为国家基本法的法律要求,并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自治法相关规定的贯彻落实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应该结合各自业务,尽快出台与自治法配套的规范性文件。

    2010-03-10 10:18:36

  • 赵金铎:

    二、大力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和培训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前提。胡锦涛同志强调,要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民族法律法规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民族法律法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现在是如何落到实处的问题。这项工作具体该由谁抓,怎么抓,需要落实责任,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步骤,明确落实的时限要求,并且要有督促、有检查,以确保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

    2010-03-10 10:18:59

  • 赵金铎:

    三、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要全面落实已经出台的中央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和专项规划;另一方面,国家在编制“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时,应更多地向民族地区倾斜、向农牧区倾斜。有关民族工作的专项规划应有新的突破,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规划要注意统筹考虑人口超过10万的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规划应逐步扩大范围,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少数民族事业专项规划应更加注意资金、项目的落实。

    2010-03-10 10:19:17

  • 赵金铎:

    四、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民族地区绝大部分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民族地区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民族地区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环境优化和民生改善同步提升,实现民族地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010-03-10 10:19:37

  • 赵金铎:

    五、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推进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和通信等设施建设。完善和落实各项增收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各族群众特别是农牧民收入。加大中央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农牧区、地方病病区、边境地区倾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公共文化机构运行保障机制,推进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提高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谢谢!

    2010-03-10 10:19:55

  • 林文漪:

    现在请梁华委员发言,王庭委员准备。

    2010-03-10 10:24:43

  • 梁华:

    各位主席、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推进澳门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国际旅游休闲中心。主要谈一谈如何将文化产业发展落到实处,使之与建设国际旅游休闲中心的目标切合起来,真正为经济适度多元发挥作用。

    2010-03-10 10:24:47

  • 梁华:

    近几年来,中央政府对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关注程度很高。胡锦涛主席在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对博彩业的管理,努力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特区政府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适度多元的重要举措。前任特首何厚铧先生在2009年施政总结中强调,文化产业将会是特区下一阶段的新的、具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新任特首崔世安先生在就职演说中也指出,未来五年将积极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重点扶持会展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并将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从整个宏观环境来看,澳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

    2010-03-10 10:25:46

  • 梁华:

    根据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提出的港澳委员要在港澳地区发挥作用的意见,在中联办的关心下,2008年3月澳区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成立了“推动澳门文化产业建设”调研小组,完成了《澳门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就澳门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若干思路与建议。

    2010-03-10 10:26:00

  • 梁华:

    调研小组还与全国政协、文化部合作,在澳门举办与承办了“两岸四地中华戏曲艺术交流合作传承发展·澳门论坛”、“雪域风情·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展”等一系列大型的文化活动,不仅扩大了澳区全国政协委员在澳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也提升了澳门各界对于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认识。

    2010-03-10 10:26:11

  • 梁华:

    我个人认为,按照中央政府公布的《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力支持澳门巩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地位”及2009年1月习近平副主席在视察澳门时提出的“澳门发展要将浓郁的历史特色和现代时期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原则”,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建设国际旅游休闲中心的功能地位结合起来是较为可行的突破点。对此,有以下三点思考:

    2010-03-10 10:26:30

  • 梁华:

    一、按照澳门的发展定位,构筑立体多元的产业体系。博彩业作为澳门的主导(龙头)产业,给澳门带来了发展繁荣,这是必须肯定的。因此,澳门文化产业发展必须立足现实,在丰富休闲旅游的文化内涵、创新多样类型模式、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构筑以博彩业为主导的立体多元的产业体系。这是当前推进澳门文化产业发展最具可行性的途径。

    2010-03-10 10:27:05

  • 梁华:

    二、发展具有澳门特色的文化产业,增强对世界各地人群的吸引力。配合建设国际旅游休闲中心的定位,澳门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明确两大原则:一是内联,即澳门要发挥中华文化之窗的功能,既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要展现当代中国的成就和各民族文化精粹;二是外引,即利用澳门的区位优势和中西文化交融的特征,向内地引荐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打造澳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2010-03-10 10:28:45

  • 梁华:

    三、在发展思路上要“大”,在做法上要“精”。文化产业可以将影视、广告创意、会展咨询、主题旅游以及教育培训等都纳入其中。因此,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整体性规划的基础上,整合资源,从具体的文化项目开始,做好做精,形成品牌,逐步形成产业发展的大环境而后再图谋大成就。

    2010-03-10 10:28:59

  • 梁华:

    推进澳门文化产业发展与建设国际旅游休闲中心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要完成这一工作,实现文化产业发展上的突破尚需解决几个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2010-03-10 10:29:12

  • 梁华:

    一是,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要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战略高度,对澳门文化产业发展给予更多更切实的支持和帮助。

    二是,特区政府要尽快落实规划中的“文化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制定文化产业发展长远规划和扶植政策,并在土地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适当合理的支持。

    三是,要进一步重视本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和储备。应该充分利用澳门大学迁址横琴扩大的时机,设置有关专业,加速培养更多的澳门本地人才。

    2010-03-10 10:29:29

  • 梁华:

    我们相信,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澳门的文化产业在未来五年将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局面。澳门的工商界和各界人士将在文化产业领域有所作为,并且是有大作为。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2010-03-10 10:32:13

  • 林文漪:

    现在请王庭大委员发言,陈锡文委员准备。

    2010-03-10 10:32:37

  • 王庭大:

    主席、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全社会都要关注科学技术关注科学家。

    2010-03-10 10:33:05

  • 王庭大:

    我在一个城市的两所中学、两所小学的学生中进行了理想职业问卷调查。在九个可选择的职业中,科学家的职业竟排在第七,紧随其后的是农民、工人。这样的结果让我无语,让我哽咽。我从小就想当科学家,简直梦寐以求。可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科学技术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青少年对科学研究不感兴趣,长大了也不愿当科学家,那我们的国家怎么能发展,中华民族怎么能振兴?我为之深深地担忧。我想在座的各位也一定为之深深地担忧。

    2010-03-10 10:37:44

  • 王庭大:

    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科学家的努力,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今天。我们不会忘记,当战争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去,百业待举、百废待兴之时,开国元勋们首先着手组建中国科学院。我们不会忘记,是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尖端科学技术的基础和世界大国的地位;是陆相成油理论甩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是杂交水稻成为满足中国粮食需求和促进世界谷物生产的“金钥匙”;是载人航天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家是重要的人才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科学技术重视程度、对科技人才重视程度,决定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兴衰。我要大声疾呼——全社会都要关注科学技术、关注科学家!

    2010-03-10 10:37:57

  • 王庭大:

    我提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宣传。要让全社会关注,必须形成舆论氛围。在新闻媒体上要有位置,要有版面。据统计,美国电视台的科技节目占节目总量的20%,日本占15%,而我国只占6%。建议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都要加大对科技和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建议筹建国家科技电视台或在中央电视台单独开设科技频道,综合频道也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重要报纸要有专版。建议筹建国家科学网站。建议加强对科学家的宣传,像当年宣传陈景润那样宣传当今科学家,像了解尊重老科学家那样了解尊重当今的青年科学家,让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心目中留下科学家可敬可爱的形象。建议新闻工作者深入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去发现好的典型,宣传好的典型,让民众在享受科学家科研成果的同时,知道是谁千辛万苦地创造了这一切!建议设立科学公园,宣传科学知识、宣传中外科学家的事迹。在全社会真正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崇尚科学、崇尚科学家的良好风尚。

    2010-03-10 10:38:12

  • 王庭大:

    二是注重教育。网上有个高三学生理想职业调查,结果与我的问卷调查基本相同。报考的文科生4207人、理科生3630人,热门理想职业前几位也没有科学家。热爱科学的教育要从中小学生抓起,要在灌输科学知识的同时,向孩子们宣传科学家的事迹、科学家的精神,让科学家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要加大科普教育工作的力度,普遍推开《科学》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们感兴趣。要在中小学校设立多学科的科研小组,聘请科技人员做辅导员。要培养千千万万个高士其,出版一批又一批好的科普读物。要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科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010-03-10 10:38:27

  • 王庭大:

    三是提高地位。让科学家成为受敬仰的人,要适当提高科学家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让从事复杂劳动的人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要让科学家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从事科研。从事科研的时间即使达不到过去要求的六分之五,起码也要达到四分之三,而不是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争取经费。要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让科学家生活水平不断有所提高,当然,要根据贡献的大小有所不同。让科学家能有个健康的体魄来从事繁重的科研工作。要让一辈子工作在科研一线的老科学家离开工作岗位后的生活水平不要大幅度地下降,使他们晚年也能宽裕体面地生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科学家搞好后勤保障。还要宽容失败,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探索、勇于创新。当然也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监督,使他们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使他们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始终不畏艰险地向世界科学技术高峰攀登! 谢谢大家!

    2010-03-10 10:38:43

  • 林文漪:

    现在请陈锡文委员发言,朱奕龙委员准备。

    2010-03-10 10:39:31

  • 陈锡文: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推进农村改革要有利于保护耕地、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

    2010-03-10 10:39:43

  • 陈锡文: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4亩。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尽管农业稳定发展,但在现有农业生产力水平下,有些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却在不断增加。去年大豆进口4255万吨,相当于国内产量的3倍,此外还进口816万吨植物油。进口的快速增长,既形成贸易风险,也使调控国内市场的难度加大。但进口的大豆和植物油如果改由国内生产,在现有农业生产力水平下,大约需要占用5.6亿亩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这在短期内显然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尽管粮食连续6年丰收,但我们仍需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的基础仍然薄弱,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培育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还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稳定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但一段时期以来,有些地方却出现了一些不注重保护耕地和不利于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2010-03-10 10:40:10

  • 陈锡文:

    一、关于随意改变农业经营主体的问题。我国宪法规定: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就明确了农民、农户是农业的经营主体。其实,从世界范围看,以农户为农业经营主体是普遍现象,差别只在于经营规模的不同。但现在有些地方却热衷于把工商企业等大资本引进农村直接租赁农民承包地进行农业生产,这就改变了农户作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地位。一是把农民变成了雇工,这将对农民的心理和农村的社会组织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是公司企业租赁农地后绝大多数都不从事粮食生产,只种高价值经济作物,甚至违法违规进行非农建设;三是一旦市场发生变化,产品销路不好,公司一撤,给农民留下大量难以处理的遗留问题。因此早在2001年,中共中央18号文件就明确提出:中央不提倡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民的承包地。当然,这不是不鼓励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下乡,而是鼓励工商企业到农村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帮助农民搞农产品营销和加工等,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在农民转为市民还面临诸多现实困难的阶段,一定要保障农民在农业经营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

    2010-03-10 10:44:21

  • 陈锡文:

    二、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宅的抵押贷款问题。对“三农”的金融支持不足,这是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一大瓶颈。近年来,为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有些地方推出了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住宅进行抵押贷款的现象。这对稳定农村的基本经济和社会制度将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首先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获得,都是以他作为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为基础的。因此,抵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表面看是物权,实质却是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权。一旦经营失利,失去了抵押的两权,农民还有没有集体组织的成员权?失去土地和住房的农民会不会流离失所?非本集体的成员通过拍卖获得了两权,是否也可以获得该集体组织的成员权?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组织的稳定。因此我国担保法明确规定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不得抵押。法律明确规定不允许的事,为什么一些地方还要试?只能说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因此必须加快改革,切实提高对“三农”的金融服务水平,努力满足农业农民的金融需求。但改革必须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制度的稳定。

    2010-03-10 10:44:34

  • 陈锡文:

    三、关于农民住房拆迁和村庄合并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现在有些地方,因为国家批准的建设用地指标不够用,就采取了拆迁农民住房、合并村庄的办法,以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对这个问题要区别看待,如果是在城市规划范围内,为避免日后形成城中村,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推进并村合居也未尝不可。但只是为了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就到农区去搞并村合居,就很可能会侵犯农民的基本权益,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留下大量难以解决的深层次矛盾。不仅如此,因为农村的建设用地,是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自用的建设用地,通过并村合居把农村节约的建设用地直接转为城市非农建设用地,不仅混淆了两种不同建设用地的性质,而且还增加了大量计划外的城市建设用地,这将对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使眼前的改革措施有利于农村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必须尊重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谢谢。

    2010-03-10 10:44:45

  • 林文漪:

    现在请朱奕龙委员发言,修福金委员准备。

    2010-03-10 10:47:19

  • 朱奕龙: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发挥侨务工作优势,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和谐发展。

    2010-03-10 10:47:33

  • 朱奕龙:

    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之一。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多发期,少数民族地区再不加快发展,会迟滞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也会给全国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容忽视的隐患。为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理当成为侨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各级侨联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建议:

    2010-03-10 10:51:39

  • 朱奕龙:

    一、维护西部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发挥侨务工作独特优势。

    侨胞历来具有热爱和平统一、团结奋斗、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侨务工作应找准落脚点,在促进民族地区团结稳定方面发挥好独特优势。一是着力与少数民族地区旅居海外侨胞加强联系,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侨务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新疆旅居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有100多万,在境外的藏族同胞有数十万人。侨务工作既要建立与东部发达地区旅居海外侨胞的紧密联系,也要尽快与少数民族地区旅居海外侨胞加强联系、密切合作。以增进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向少数民族地区海外侨胞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家乡的发展变化,发挥“侨”的力量所具有的关怀、感化、同化作用,加深相互理解,坚持聚同化异,促进侨界团结,巩固和壮大和平统一力量,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和谐作贡献。

    2010-03-10 10:51:57

  • 朱奕龙:

    二是着力优化少数民族地区归侨侨眷发展环境,壮大少数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和谐力量。归侨侨眷对加强民族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增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保护少数民族地区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的根本途径。建议侨务工作应把关心、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归侨侨眷自我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鼓励和帮助归侨侨眷创业,增进他们与祖(籍)国的感情,达到“安内引外”、促进和谐的效果。

    2010-03-10 10:52:32

  • 朱奕龙:

    三是着力发挥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独特优势,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各异,传统文化得天独厚,对增进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意义重大。建议侨务工作应积极支持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发展,架起与旅居海外的少数民族地区侨胞的桥梁,以民族文化教育为核心,大力开展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加强情感沟通,增强认同感,提高归属感,增强侨胞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010-03-10 10:52:42

  • 朱奕龙:

    二、扩大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建立侨务工作互动合作机制。

    对外开放程度不够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侨务工作应着力建立广泛的互动合作平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开放。一是建立东西部地区侨务工作交流合作平台。30多年来,东部侨务工作在促进对外开放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少数民族地区侨务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在贯彻实施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东西互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意见》的过程中,建立东西部侨务工作互动合作机制意义重大。建议参照东西部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模式,建立东西部侨务工作对口协作机制,逐步拓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0-03-10 10:52:57

  • 朱奕龙:

    二是搭建西部、东部、国外华人华侨团体交流合作平台。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毗邻的中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东地区联系交流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建议东部侨务工作主动承担起西部侨务工作和国外华人华侨团体联系交流的桥梁,共同开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三是组建少数民族地区侨务工作合作交流平台。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理位置相邻、地缘相近,在建设统一完善的基础设施、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以及区域内贸易合作、农产品“绿色通道”开通、区域信息技术研发应用、区域环境保护协作、区域旅游合作等方面有着迫切愿望和要求。建议尽快召开少数民族地区侨务工作会议,建立少数民族地区侨务工作联席制度,拓展区域合作渠道。谢谢大家。

    2010-03-10 10:53:37

  • 林文漪:

    现在请修福金委员发言。

    2010-03-10 10:53:52

  • 修福金:

    各位委员,我代表民革中央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0-03-10 10:54:02

  • 修福金:

    1911年10月,武昌首义的枪声,击破了武汉三镇上空的黑暗,开启了辛亥革命的滚滚洪流。在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清王朝的腐朽昏庸统治,结束了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对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促进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2010-03-10 10:54:20

  • 修福金:

    辛亥革命以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把自己的奋斗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近百年来,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振兴中华,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了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又经过苦苦探索,开创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成功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今天,一个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总体小康的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令全世界的中华儿女骄傲和自豪。

    2010-03-10 10:54:59

  • 修福金:

    明年就是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认为,在这个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国家应该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以隆重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为契机,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更加坚定全世界中华儿女振兴中华的信心与决心。为此建议:

    2010-03-10 10:59:42

  • 修福金:

    一、把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系列工程,由中共中央负责,吸纳相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各界代表及有关专家学者,共同成立“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委员会”,统一筹划、组织各种纪念活动。

    2010-03-10 11:00:09

  • 修福金:

    二、在北京和辛亥革命重要发生地,分别举办纪念大会、拜谒参观、论坛、学术研讨会、辛亥革命文物展和书画展等纪念活动。活动主要体现中华民族紧密团结面向未来和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宣传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宣传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继承与发展,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10-03-10 11:00:32

  • 修福金:

    三、利用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国共两党沟通平台作用,以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共同振兴中华为主题,协调两岸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达到增进历史共识、体现两岸和解的目的。各地举办的各种纪念活动,应注意邀请台湾有关政党、团体及知名人士、学者参加。

    2010-03-10 11:00:46

  • 修福金:

    四、广泛邀请海外华人华侨代表人士及辛亥革命参加者后人,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全世界华人华侨在促进祖国统一和全面振兴中华目标下的大团结。

    2010-03-10 11:00:57

  • 修福金:

    五、在全国进行一次辛亥革命文物的普查活动。对原有和新发现的辛亥革命重要文物,要分级进行管理保护和妥善维修。重要的辛亥革命纪念场所,要及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0-03-10 11:01:21

  • 修福金:

    六、搞好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的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要注意宣传海外华人华侨对辛亥革命的重大贡献,宣传台湾人民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有计划地在各种媒体上开展对辛亥革命的宣传,营造好纪念气氛。明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前后,集中推出一批反映辛亥革命波澜壮阔场景、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影视、文学作品。同时,国家邮政、金融部门发行中国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邮品、纪念币等。

    2010-03-10 11:01:32

  • 修福金:

    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探索、牺牲和奋斗,已经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今天,我们饮水思源,绝不能忘记无数革命先烈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创建的伟大历史功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信,在全国各族人民及全世界华人华侨的共同奋斗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谢谢大家。

    2010-03-10 11:01:52

  • 林文漪:

    请问主席、各位副主席,有没有临时动议?

    2010-03-10 11:02:51

  • 林文漪:

    今天上午的大会发言进行完毕,现在休会。

    2010-03-10 11:03:12

  • 中国网:

    直播到此结束,谢谢关注!

    2010-03-10 11:03:22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主持人 林文漪

  • 会议全景

  •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孙家正发言

  •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 张圣坤发言

  • 全国政协委员叶小文发言

  • 全国政协委员 黄英豪发言

  • 全国政协委员朱振中发言

  • 全国政协委员毛福民发言

  •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张化本发言

  • 全国政协委员金晏山发言

  • 全国政协委员甄砚发言

  • 全国政协委员周天鸿发言

  • 全国政协委员赵金铎发言

  • 全国政协委员梁华发言

  • 全国政协委员陈锡文发言

  • 全国政协委员朱奕龙发言

  •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