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转型与崛起: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服务经济》新书发布会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社科文献出版社主办的张祥教授新著的《转型与崛起: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服务经济》一书发布会,于2011年12月20日上午9:00—11:30,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二层多功能厅召开。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转型与崛起: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服务经济》新书发布会

活动描述

  •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社科文献出版社主办的张祥教授新著的《转型与崛起: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服务经济》一书发布会,于2011年12月20日上午9:00—11:30,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二层多功能厅召开。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郑新立:

    同志们,上午好。张祥同志的新著《转型与崛起: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服务经济》发布会暨研讨会现在开始。

    2011-12-20 08:34:35

  • 郑新立:

    “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改变服务业滞后于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局面。从中央提出重视发展服务业到现在,时间已经比较长了,90年代中期,国务院就制定了关于鼓励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在“九五”规划初期的时候,我在国家计委,当时刘江同志主管服务业,我们召开中国第一届服务业发展大会,到现在也有十几年了。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总体来看,发展滞后的局面没有缓解,而是更严重了。

    2011-12-20 09:05:45

  • 郑新立:

    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又突出把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来。张祥同志这本书正好适应这个大的形势,根据他长期的工作实践和自己的理论研究,写出这样一本书。前天我在他家里,看到他电脑上正在给我展示PPT和研究的成果。我说这么好的东西,藏在深闺人不知,后来建议他到北京来讲,他在我们交流中心学术会上讲了一次,后来讲到全国人大、中央党校、行政学院、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讲到各个省,他的每一场报告都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反响和极大的兴趣。因为他讲的有大量的事例,不仅有理论,而且有案例,不仅是讲中国,更重要的有全球视野。张祥同志在美国工作学习和研究很多年,特别是在对纽约服务业的发展有第一手的资料,张祥同志又是上海人,所以他把纽约的服务业和上海的服务业做了对比,讲出了我们一般人没有的感受。

    2011-12-20 09:10:28

  • 郑新立:

    他的演讲非常受欢迎。把他演讲和长期研究的结果经过系统的整理形成现在这部著作。今天摆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书,可以说是理论讲得很透彻,从实际上问题讲得也很到位,另外又是图文并茂,读起来不是很枯燥,虽然是理论著作,读起来却非常生动,容易被人接受。

    2011-12-20 09:13:23

  • 郑新立:

    张祥同志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他早年是在清华大学学工程物理,是学原子的、核的尖端学科,毕业以后在上海自动化研究所工作。改革开放以后成为我国第一批到美国留学的学生,到哥伦比亚大学学经济,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到上海做对外经贸工作,做上海经贸委的副主任,写了一本书《谈判技巧》,影响很大。之后又到仲裁办,最后又到商务部任副部长,在任副部长的时候工作很有建树,特别是经过调研提出了科技兴贸的战略,得到吴仪同志的支持,而且不遗余力的推动科技兴贸,今天看到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已经占到中国出口产品的三分之一以上,这跟张祥同志当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商务部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在博鳌论坛当秘书长,后来又到上海交大经济管理学院当院长,再后来又到我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任常务理事,我们两人合作主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课题研究。最近我们又合作承担了舟山新区的发展规划研究,明天我们要到杭州去,规划要征求浙江省、上海市和宁波市的意见。

    2011-12-20 09:14:40

  • 郑新立:

    张祥同志受到最优质的教育,张祥同志从上海中学、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一路走来都是名校走,可以说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特别令我们各位羡慕的是,张祥同志原来是我们清华大学篮球队队长,北京高校联队队长,看到张祥在篮球场上打前锋,可以双手扣篮。现在他又扣下一个“篮”是服务经济,当年在篮球场上表现得风姿多彩,现在他的经济研究成果又非常丰硕,特别是关于服务业的研究非常独到。今天我们一起来参加张祥同志这本书的发布会感到非常高兴。

    今天参加我们这个会的有服务经济领域的著名学者,有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所长裴长洪同志,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先生,国家发改委产业司服务业研究室主任姜长云先生,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夏杰长先生。与我们联合主办这次活动的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先生。

    下面先请张祥教授来做精彩演讲。大家欢迎。

    2011-12-20 09:18:29

  • 张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各位朋友,早上好。感谢大家的光临。今天能邀请到在座各位著名的学者、专家,我感到十分荣幸,内心也很感动,特别今天有不少新闻界的朋友来参加,对我来讲新闻界的朋友也是文化产业的主要部分之一。今天跟你们见面就好象在共同探讨媒体的服务,新闻界的服务业。

    说到服务经济,我比较喜欢从蛋糕的故事谈起。世界上很多经济学家都用蛋糕的故事叙述经济发展的过程,经济形态的演变,就如小孩过生日的模式,在农业经济时代,妈妈给孩子庆祝生日就在田里弄几个鸡蛋,这是典型农业社会过程中母亲给孩子过生日。到了经济时代,就是烤蛋糕。而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中介服务公司,可以帮你来安排过生日。这就是大致的服务经济的行业。服务贸易,服务经济,这几个术语的背后有非常丰富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原理。蛋糕故事的本身涉及到服务领域的一部分,就是生活性的服务业,还有要把蛋糕做大,做得更好。今天我思考了一下,把《转型与崛起: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服务经济》这个蛋糕先拿出来,跟大家一起讨论分享,看看它的品种和味道是怎么样。我是1979年第一批到美国去的,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是处在崩溃的边缘。中国的经济是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想像,我到美国去的时候,思想上的碰撞很厉害。

    2011-12-20 09:23:15

  • 张祥:

    比如在纽约曼哈顿,华尔街其实是非常小的街,只有500米长,宽11米,但是它是精英帝国的象征,华尔街不光是一个地名,而且是一个精英帝国的象征,华尔街里面经济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经营是一个国家的心脏,是主动脉。马克思也有许多名言,关于金融方面的。比如交易所是个豺狼,里面充满了很多讹诈、欺骗和许多不确定因素。马克思又讲过,如果没有金融市场,今天世界上就没有铁路。世界上金融做得好,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可以使经济很快的发展。

    2011-12-20 09:27:42

  • 张祥:

    今天金融的发展已经发展到网络,它既是光明的,又是黑暗的,既可以创造许多财富,又不断给予参与者财富,最近两年世界金融的变化,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这是很重要的背景。服务业是一个海洋,纽约不是以产品为工作对象。90年代的出口很少,出口是最简单的,附加值都是非常低的。没有科技的引入,中国的发展是不行的,因此当初在吴仪同志的指导下,我就研究了科技兴贸,加强科技产品的出口。这个成果很明显,在1999年的时候高新技术产品只有12%,总量也比较小。在2010年的时候总量比值已经达到30%以上。再加上上海的工博会和农博会,把55个高新技术开发园区搞起来,落实了政策,做了许多基础工作。

    2011-12-20 09:32:07

  • 张祥:

    十年过去了,我感觉中国的发展很快,很重要的因素是服务业成功的引领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世界经济进入服务经济的时代,高收入的国家是74%,世界上是70%,最落后的国家也是50%多一点。中国的比重只有40%多一点。这样的话,就大大局限我们经济的发展。普遍的认为,服务业跨国投资增长迅猛,以前国外来投资都是带来资金和技术,到中国制造出产品,中国是制造业。但全球化过程中有了产业的转移,到后来这个速度太慢,用兼并收购的办法就好。用了这个办法以后,服务业的跨国投资增长就开始多了,现在全球化产业的转移主要是服务业的转移。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变化。这就是物质生产链,可行性、会计、法律、保险、人力资源、广告、物流、销售等等这都是软实力,软实力是生产型服务业里主要的内容。这方面发展得会相当快。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的中间人,生产性服务部门是把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商品生产部门的飞轮。服务业的分类主要是生产性的服务和生活性服务以及公共服务。我这是参照美国的,因为美国的基础工作做得比较好。中间需求像金融服务、交通、物流、批发、建筑、广告等等,这些都是与生产直接有关的服务,间接性的投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作为经济的支柱,它占整个GDP的70%,在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占70%,有两个70%的说法。

    2011-12-20 09:34:39

  • 张祥:

    (图)70%+70%是发达国家国家。在国家“十一五”期间三项指标没有完成,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R&D是经济占GDP的比重。比如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路易斯说过,长期以来中国的增长是资本密集型的,没有创造出众多的城市就业机会。麦肯锡的调查也说到,如果中国人在人民资本和技术上投资来促成生产力,到2025年向工业转移就能创造更多的利润。另外,中国的城市化进入加速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看到有这个曲线,中国现在处在40%多一点的情况,城镇化的就业率是加速过程,我觉得中国的GDP和就业人口方面来讲,GDP稍微下降一点,但是服务业发展得快,人们都认为GDP的下降不会导致就业者的下降,因为现在世界各国家研究很多,这对就业率有很大的影响,这是GDP和就业率的关系。

    制造业,中国工业化的时代,工业化有前和后,中国现在只讲了前工业化时代。(图)世界不同的国家,制造业里有多少是含有服务业的内容,美国是最多,整个百分比里占62%。中国几乎是没有。世界的制造业里有很多服务业,使得它的技术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印度是世界的办公室。可以肯定中国长期的发展要在法制完善的情况下进行,我们会超过印度,我有充分的信心。

    2011-12-20 09:40:06

  • 张祥:

    文化方面,美国文化产业占GDP的四分之一,日本是五分之一,中国只占0.2%。中国宝钢到2009年的利润是145亿人民币,相当于美国《阿凡达》一个月票房的收入。这个差距很大。2001年沃尔夫讲过,文化和娱乐而不是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促使全球经济增长,硬的东西越来越不值钱,软的东西越来越值钱。文化的蓬勃发展,中国只有2.6%,刚刚结束的六中全会就专门讲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有双重含义,一个是从哲学意识形态上有文化的概念,一个是从经济学上讲是产业,这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全球化时代的服务经济的五个特征,必须要注意的是技术创新,现在我认识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是由服务业带动的,使得整个经济的创新会发展得很快。美国以前是靠大片,现在美国是用“三片”,一是电影的大片,二是食品文化的薯片,三是信息产业技术的芯片。他们现在要回过头来占领亚洲,又想了很多办法。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相交融。我举了IBM、苹果的一些案例,IBM原来是最大机器的制造商,现在变成服务,右手抱着硬件,左手抱着软件,把你想到的和你要求的,甚至你没想到的都能提出来,这就是发展的执行力。这就强调制造业一定要会服务化。

    2011-12-20 09:43:55

  • 张祥:

    我这本书写了五点体会,大家可以在书上看到。我相信中国现在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尽管现在还会存在一些困难,世界上经济情况不好,我觉得老是用“组合拳”,一个是货币政策,一个是财政政策,这不能解决长远的问题。中国现在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三十而立,或者说摸着石头过河,有一定的量。现在应该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一定要有强大的硬实力,更重要的是软实力。现在时间到了,充分的认识到软实力对于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改变是起着主导的作用,是核心。我把这本书写出来跟大家交换意见,倾听大家的意见和讨论。谢谢各位。

    2011-12-20 09:48:12

  • 郑新立:

    感谢张祥同志对他这本书内容的介绍。下面我们来进行点评,首先请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裴长洪同志来做点评,大家欢迎。

    2011-12-20 09:50:56

  • 裴长洪: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张祥副部长,尊敬的郑新立秘书长,今天在这个会上是第二次听到张祥同志关于服务经济的介绍,其实去年在这个地方他也讲过一次,我也来听了。现在他这些各种的演讲加上新的一些想法已经撰写成书了,首先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情。社科文献出版社又做了一件好事,确实在中国介绍传播或者研究关于服务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做一些规划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本书在全球的视野当中对服务经济发展的趋势做了非常深刻的刻划和叙述、分析,是非常有可读性和前瞻性的。

    这本书,我个人认为应当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高校、研究机构必备的参考书,它很有前瞻性,视野很广阔。对于未来中国怎么样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目标,以及进一步搞好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都非常有参考意义。

    2011-12-20 09:52:06

  • 裴长洪:

    关于服务经济,这几年我也在研究这些问题,研究工作也涉及这些部门,讲讲我自己的学习体会作为具体点评的内容。“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服务经济占GDP的比重要增加四个百分点,从“十一五”规划末期的43%要提高到47%,“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比“十一五”规划只多一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说提高三个百分点。当时谁也没有想象到这个任务有这么艰巨。增加值目标按43%算,比例是达到了,实际上要提高三到四个百分点不是太容易的事情,涉及到很多问题。

    第一是统计和概念的问题。首先遇到是统计的问题。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到底有多高呢?首先肯定存在着漏算问题,为什么会漏算?因为服务业非常分散,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非常分散,统计进来很困难。比如街上修鞋和修袜子的肯定统计不进来。按照统计是限额以上的商业企业才进入统计。就像工业是规模以上,规模以上过去是500万,现在提高到2000万。服务性行业提的限额是营业额在50万以上进入统计,实际上做不到。50万的门槛太低,说明服务业本身存在着漏算的问题。

    2011-12-20 09:55:50

  • 裴长洪:

    漏算也存在着理论探讨的问题。很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服务业即便按43%算也是漏算和低估的。因为跟美国服务业进行对照,美国服务业有一项跟我们的统计是不一样的,在美国不论有没有私有住房,因为现在美国的私有住房率是在60%到70%,也有20%到30%是租房住,即使有私有住房,也假定你有房租的支付,因为虽然你买了住房,但是你每年要消费掉房租方面的价值,这部分是记入服务业的增加值,要把它算到内容里去。中国现在房租是算消费的,CPI里有体现,但是在服务业里,在房地产里是没有体现,只算了开发商的服务物业费这些内容,真正的购买,比如个人购买是不算的,购买是算投资。这部分的差距比较大。专家学者也提出来说,中国的服务业如果把这部分算上去不止43%,可能会高好几个百分点,很可能高10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学术问题。中国服务业的统计和美国服务业的统计不一样的问题,是漏算的问题,即便按现有的统计口径是偏低的,按照统计规则的不同,究竟用什么样的规则比较好,这涉及到整个统计体系的完善和调整问题。

    2011-12-20 10:01:15

  • 裴长洪:

    二是概念的问题。刚才张祥同志用的生产性、生活性公共服务,这是用功能性来划分的,还有划分,我们经常在媒体上见到是两种说法,叫发展现代服务,这是我们经常用的说法,媒体上用的语言。包括地方的政府也这样讲。什么叫现代服务业呢?现代服务业对应的肯定是传统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怎么划分的呢?在统计上也很难体现。但是我们在“十一五”时期,曾经说过一些行业叫现代服务业,比如信息服务业、物流等,但是这种划分实际上从理论上需要探讨,也不是很科学。区分是传统与现代,要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你用的生产手段、生产工具和经营方式是什么。比如银行、金融既可以是现代也可以是传统,因为钱庄票号过去就有,现在的银行有现在的银行,过去也有钱庄票号,你说金融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既可是现代的,也可以是传统的。钱庄、票号的信用工具很简单,基本是算盘、票据,现在的信用工具很发达,是计算机、网络加上各种信用工具,用这种手段来构成。所以划分传统和现代,有时候在行业里很难体现,尤其是商业。比如商贸服务业是现代还是传统?在我们国家现实生活中既然有现代也有传统。比如大城市的大超市和大百货肯定是现代,但是农村的小卖店和夫妻店很难是现代金融,这在统计上很难体现的。按功能划分的生产性、生活性公共服务,这里固然从行业上划分,但是实际上落实到统计上又有问题。比如说生产服务业,生产服务业重要的行业就是研发,研发这个行业现在大量都是科技部门和高校在搞,但是科技部门和高校都是偷偷在搞,不是企业法人,没有税务发票,所以统计不进来。生活性服务业很小,有时候很难统计。还有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到底是商品性还是完全福利性的?它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在美国公共产品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一部分是非营利性,同时是商品性,不是完全福利性。但是在中国,这部分产品怎么算,仍然是在探讨当中。这就是第一个问题,概念和统计的问题。

    2011-12-20 10:03:46

  • 裴长洪:

    第二个问题,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关系。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没有城市,当然服务业发展不了。一个农村,村子里两三百户人家要什么服务业,不需要服务业。有个小卖店,有个简单的服务,生活服务的设施就够了。但是大城市就比较复杂。所以服务业和城市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城镇化主要是在工业化带动实现的。因此它本身就存在工业化、城镇化、服务业三者的关系,今天说到这个问题就相当的复杂。今天比如说现在我们城市化确实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出现,但是一部分大城市,像北京、上海没有工业,基本没有工业,像这样的大城市它的产业依托什么?因此也有人提出中国不需要再发展工业化,工业化已经完成,现在主要是发展服务业。这个观点有一部分专家学者是这么看的,但是有一部分专业学者认为工业化仍然要发展。因此处理城市化、工业化、服务业发展这三者关系仍然是一个新问题。当然现在的工业和服务业有融合的趋势,一部分的企业变成服务业,像IBM这样的大企业都有。这三者从理论上来说,从规划和战略上考虑确实存在这三者的关系。可能中国大陆做不到像香港、新加坡那样,香港、新加坡也是在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是完全服务化。但是我们中国这样的大国,还不能没有制造业,如果没有工业和制造业可能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有三者关系的问题。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2011-12-20 10:10:08

  • 裴长洪:

    第三个问题,服务业发展和消费的关系。现在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是讲需求结构需要调整,过去我们三架马车主要是靠投资、进出口来拉动,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不是太强。我们“十二五”规划,包括将来希望消费能够在前面,实际上中国的商品消费的增长速度不慢,中国的商品消费每年的增长速度都是百分之十几,都高于GDP,一般增长率都是15%、16%。今年不是太好,1至11月份名义增长17%,实际增长只有12%,都比GDP高。但是中国的消费落后在什么地方?落后在服务上。跟美国相比我们的消费结构是有差距的。所谓要扩大消费,除了要进一步扩大商品的消费,很重要的是要扩大服务消费。因为只有扩大服务消费,服务经济才有需求拉动,否则这边拼命发展,供给在发展,但是消费没有发展,这个产业也发展不起来。所以解决服务消费问题是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调整产业结构的大问题。但是服务消费怎么发展呢?因为服务消费没有物理性,不是物理性产品,相当一部分是劳动产品,但是没有物理性。它其中一部分已经被认为或者是被认定为大家误解为完全是福利品。这就比较有问题。比如服务领域里除了我们经常讲的像商贸行业、物流行业、交通运输等等,大家觉得这些都是商品性的。比如教育、医疗、文化、卫生,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是不是应当完全是福利性的,应当是政府白白提供的。这样的话供给增加完全要靠财政投入,因为是福利品,它的消费就受到限制,完全是财政之间的循环,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到底有多少商品性,有多少福利性,这个需要研究,需要改革,改革的难度也很大。包括现在我们讲的医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家都说看病难、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贵要解决光靠财政花钱不知道要花多少钱,财政花了这么多钱,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解决不了。医疗卫生的行业究竟是服务业,现在我们脑子里把它认定为福利品,那就是这样的情况,如果既有福利品的因素,又有商品的因素,应该怎么办?这就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2011-12-20 10:16:01

  • 裴长洪:

    最后一个问题是公共服务。在我们国家里完全是当做各级政府提供的福利品。这种福利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被扭曲,有的公共产品变成了寻租品,实际上公共产品本身它既可以是福利品,也可以是具有一定的商品性,如果认定都是政府的福利品,那我们的政府机构,现在我们的特点叫精简机构,政府机构太大,但是有一个悖论,什么悖论呢?大家都说政府很多事情没管,怎么这个事不管呢。这边要求他减人,这边要求他多管事,这是一个悖论。为什么我们政府机构精简不下来,你看搞大部制,最后都不成,因为公众对公共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群众对公共品的需求是越来越大。如果我们把这种公共服务都作为福利品,就意味着政府机构要越来越大。又跟精简机构的目的相矛盾。怎么办呢?公共品里有一部分是需要非营利的商品,需要有能够弥补它的部分,这样的话政府机构的改革不是简单的减人,是应当在政府的公务员里分成两种,一种是公务员,一种是雇员,才能满足既提供福利品又提供商品这样的社会需求结构。这个问题我讲的都是需要研究的,都不是有定论的,这个问题很复杂,要发展中国的服务经济需要研究很多的问题,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改革,没有改革的动力,这些问题都解决不了。谢谢。

    2011-12-20 10:19:02

  • 郑新立:

    谢谢裴长洪同志的点评。他的点评代表服务业研究的最前沿的一些水平,提出来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来给予解决。下面有请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同志发言。

    2011-12-20 10:20:00

  • 谢寿光:

    尊敬的新立主任,张祥部长,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郑主任亲自来主持今天这场特别重要的一次发展会。领导主持发布会不是太多的。我看了张祥教授这本书以后,是专家型领导所写的专著,它的分量之足,今天在这时候作为这本书的出版者,我代表社科文献出版社向新立主任表示感谢,向张祥教授表示由衷地祝贺。这本书应该成为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的参考书,这不是作为一个学术出版者,我好像有推销之嫌,其实还真不是。因为我们社科文献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1000多本,发表量三亿五千万字,我作为社长,绝大部分书只能看看题目,很难细致的看。张部长的书我拿了以后,还真花了一定的时间在看,我的学术背景是做社会学的,如果对这个书做点评的话,我还没有资格,只有学习的份,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这个时机中国正处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这本专著的出版正当其时。包括“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包括六中全会的贯彻,这本书都对贯彻中央的精神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2011-12-20 10:21:05

  • 谢寿光: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中国经济是不是开始进入一个下行的时期,这样的讨论也非常多。包括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通过这本书就可以看到,因为中国已经进入服务经济的时代,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工业化进程的报告,我们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按照部长刚开始提到的关于蛋糕的例子来说,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现在服务经济时代,实际上中国已经进入到服务经济时代。如果我们能够及时的根据中国的国情来调整我们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的战略,我觉得避免许多国家走过中等收入陷阱,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是有可能的。我们从这本书里可以得到这个结论。

    2011-12-20 10:22:01

  • 谢寿光:

    昨天我们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正式提出今年中国的城市划定已经达到50%,这是几千年农业社会整个历史是第一次,作为社会学的研究者,我们已经预感到中国的整个社会已经发生的深刻的变化。用计划经济或者用农业经济时代甚至经济工业时代的方式来思考今天的中国社会肯定不行。所以我在想希望我们更多的媒体,今天有很多媒体到场,对张祥教授这部书给予更深的解读,让更多的人认识。我认为今天关于服务经济从刚才裴长洪教授说的,需要有一个知识普及的时期,应该引起我们中央最高层面的高度重视。就像当年搞工业一样,尽管这时候工业化还要不要,谁也不会否认不要,但是现在确实更需要如何普及服务经济的意识,服务业的知识。因为它所承载着中国社会转型的重任。

    2011-12-20 10:22:53

  • 谢寿光: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假设“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完成不到,很简单,教育领域如果占GDP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都转换到服务经济市场去,公共产品绝大部分的提供不应该是靠政府,政府应该是购买者,是一个监管者。它需要有大量的非营利机构来从事公共服务,这里说起来都很大的空间和产值。在这个问题上,我希望张部长在这本书出版以后,继续思考更深的研究,为什么中国整个服务业服务经济喊了有十几年,从十五大以来,应该是比较明确的提出,为什么没有取得预期的进步?张部长是有世界眼光的,书里很多谈到关于国外的经验,我倒希望包括郑主任在内都应该说更深层次的,因为是政研室的主任出来的,要思考为什么,我们是不是缺乏顶层的设计,是不是缺乏整体的突破。其实我们今天所改革的很多问题改革不下去,我认为在发展服务经济上可以承载很多的改革内容,而且是可以做的。特别是现在有一个事情我倒觉得,在税制上,这是我要请教裴长洪所长的,如果还收增值税,肯定是要以工业的模式来做。如果改成消费税呢?那么如果改成消费税,每一个城市的主政者考虑业绩的时候,会考虑到如何把服务管理做好,把公共服务做好,把商业搞繁荣,就不会说这个车进入这个省份到处去收费,到处罚款,更多的可能就会是欢迎你来,因为你在我这个地方消费,给我带来的是GDP的增长。如果税制上不做改革,这个我是外行,但是我觉得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肯定涉及到公共财政和整个财政税收体制的问题。部长是大学问家,在这个问题上除了国际眼光之外,还应该结合中国现在的制度性障碍结合起来,指出一个新的方向。

    2011-12-20 10:24:41

  • 谢寿光:

    最后希望这本书能够更好的为中国社会发挥它的意义。让我们共同来迎接中国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

    2011-12-20 10:26:40

  • 郑新立:

    感谢谢寿光社长的发言。下面有请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先生发言。

    2011-12-20 10:27:34

  • 郑新立:

    感谢谢寿光社长的发言。下面有请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先生发言。

    2011-12-20 10:27:34

  • 王子先:

    感谢张部长邀请我来参加新书的发布会,张部长是我的老领导,在张部长的领导下,配合科技兴贸战略的研究,这两年我也一直在学习服务经济方面的研究,谈一点体会和一些实际的案例。

    2011-12-20 10:28:18

  • 王子先:

    我非常同意张部长的观点,这个研究非常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特别有现实的意义。从几个角度讲一下这个意义:一是重大的理论判断,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后发国家产业升级,它的升级路径已经是一种现实,而一些理论界甚至是主流的观点一直有一个判断和看法,认为服务业的发展只能伴随着工业化自然而然的去完成,不能超越,不能政府推动,是自发的发展。实际上这个观点已经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和二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后发国家和服务业升级的路径研究,特别是张部长的判断,发展的升级不仅是理论上的可能性,而且成为很多国家的现实,有大量的现实成功案例。为什么会成为可能呢?首先是现在服务全球化产业技术革命进入到服务业革命的新阶段,世界经济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是八、九十年代以来,大量的国家确实实现了跨越式升级,首先是日本在二战后在90年代实现向服务经济转型。现在是亚洲四小龙,现在香港服务业占GDP是93%,四小龙的比重都比较高。印度的服务业也已经占到将近60%。然后是现在的中东国家,还有一些转型经济体,亚洲四小虎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产业跨越式升级,就是全球化的转型效应,全球化的革命,参与到全球化里面来,你享受到福利,就能实现非线性,多元化的升级,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信息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变,后发优势就是说所有的后发国家都是靠的后发优势来实现跨越。投资贸易和外包是最现实的途径。服务业的开放政策也越来越重要。产业经济、城市经济产业升级,服务业能不能实现跨越。所以在今天的这个时代,实际上是所有国家的产业是一个开放的,是与其他国家的产业是在高度关联互动的前提下来成长、运行和升级。我们过去形成的关于传统的产业发展、产业升级这些观念可能都面临重大的创新。

    2011-12-20 10:29:14

  • 王子先:

    二是我们国家具备不具备条件?有没有到实现这个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阶段?不论是从全国来讲,尤其是从沿海这些中心城市来讲,都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应该是具备这样的条件。因为我们人均GDP已经超过四千美元,这个是典型的经济理论分析,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讲的产业结构和战略性调整,关键是跟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的落后要进行调整。我们国家确实是要进一步面临服务全球化和后危机时代世界产业大重组,特别是服务业大重组的背景。我们国家服务业跨越式升级可以借鉴过去制造业开放升级成功的经验做法政策,我们在其他方面也具备很好的条件。特别是像上海、北京、广东、深圳这些中心城市,人均收入早就超过一万美元,早就应该进入到服务经济时代,但是除了北京因为特殊的原因,它在服务业占到GDP的70%,其他的都还没有达到60%这个标准。比如说深圳,我最近在深圳做了案例研究,对深圳的福田区专门做过案例研究,写了两份调研报告。像深圳去年在服务业占GDP比重是52.4%,这个比重比全国高十几个百分点。但是它的人均GDP是1.5万美元,人家进入发达阶段,2015年人均GDP要达到2万美元。深圳的社会规划,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60%,目标还是有点保守,应该来得更快一点。而且更重要的是现在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思维、理念的调整,改变和创新,深圳和这些其他中心城市,不能再把发展的注意力放在政府的投资,应该放在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是高税收,高增值,高福利,服务业的增值率是制造业的3至5倍,甚至更高,

    2011-12-20 10:32:24

  • 王子先:

    我再简单介绍一下深圳市福田区的例子,特别有说服力。福田虽然只是一个区,但是跟北京市不一样的地方,它过去是深圳制造业的中心,制造业很发达。后来一步一步的转移走了变成了服务经济,它从“十五”时期开始,到“十一五”就实现了双超70%的目标。所谓双超就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70%,虽然现在三季度已经达到91%,接近香港的服务业比重。生产性服务业超过70%,现代服务业占同业比重超过60%。这是很有说服力的。我觉得福田就是一步一步从制造业升级过来的,而且制造业成为升级的优势,而不是制约。当然它的升级也有一些值得研究和总结的地方,为什么要升级呢?它也是在被资源、环境、要素成本、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这种外部压力逼迫下的一种情况,十年就实现了服务经济的转型,这个过程很快。现在沿海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但是它为什么能够走得快呢?而且它的转型占了很大的部分。我觉得政府要转变一个理念,老认为转型会牺牲短期利益,牺牲政绩,实际上不一定,要搞好了,恰恰是变被动为主动。

    2011-12-20 10:33:57

  • 王子先:

    福田区的转型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应,首先是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放慢,过去在深圳排第一,现在排在第三,但是经济的效率和增值是走在前面的,经济结构实现了战略性的转变,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特别是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它的财政收入连续十年排在深圳第一,而且比排第二的要高出50%到60%的比重。它的服务经济同时和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互动,大大提高了可持续的能力,避免了产业空心化的危机。他们也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福田区很早就搞了“十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十一五”规划,有一些战略思维和理念。他们还实行了把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作为最重要的手段。发展服务贸易,投资外包这是最重要的。还及时完善服务业的产业政策、措施。主动的促进制造业向外转移,不是说把制造业转出去,而是制造业企业遇到什么困难可以帮助你解决,进行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帮助顺利转移。更重要的是,他们转变了观念,没有担心和害怕GDP下来,没有担心政绩会受到影响,而是主动的进行调整。

    我觉得深圳福田区的模式说明中国经济,特别是沿海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选择,已经到了这一步,再不走就晚了。路径同样也是有一些共同点,要参与服务全球化,全球产业大调整里。要调整战略思维和理念。改变追求高增长的理念,主动进行调整。实现大外包,不仅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而且要发展在岸的服务外包,在岸的服务外包就是服务业产业的革命,能够改变整个制造业的格局,改变发展第三方服务业做大整合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同时从政府来讲,向服务经济转型是发展模式的选择,我们说转变发展方式跟服务业的体制和制度安排有关系。

    2011-12-20 10:35:53

  • 王子先:

    最后提几点建议,根据我的观察,因为我到深圳福田区做过几次调研,福田的例子有总结推广宣传的价值,在沿海地区、发达地区进行推广总结。二是有必要在沿海发达地区把以开放促服务与跨越式升级,作为国家战略,制定系统的战略规范和政策措施。

    这只是我个人的浅见,仅供参考。谢谢。

    2011-12-20 10:39:34

  • 郑新立:

    谢谢王子先先生点评。下面我们有请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姜长云做点评发言。

    2011-12-20 10:41:02

  • 姜长云:

    特别感谢张祥部长的邀请,刚才看到张祥教授的书,初步翻了一下觉得非常好。觉得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前瞻性和前沿性、战略性、信息指导性、可读性。刚才讲需要党政干部去读,我觉得服务业和产业经济的方面和大专院校的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读。我讲了四个特点,第一个是前沿性、前瞻性,现在研究服务业的书跟研究工业方面的书以及农业方面的书相比还是比较少,这几年研究服务业方面的书还是越来越多,但是从服务经济角度来研究服务业的话,还是比较少见,这个书比较有前沿性。

    我觉得服务经济就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或者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方式。不管是国外也好、国内也好,对服务经济都有不同的看法。包括有的人说,GDP占服务业的比重是60%,服务业占其余的比重是60%,当然也有人说是50%,还有人说服务业占GDP比较大的就是城镇服务业,就看怎么理解,当然是数量上,从质的方面,服务经济应该还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按照数量方面,按照GDP的比重和就业的比重,按占GDP的比重达到50%或者60%,比占就业的比重50%和60%还要容易一点。还有人认为,判断是不是服务经济时代应该按就业的比重。实际上从国外来看最先提出服务经济的标准,也是按就业的比重,当然这是有不同的理解。

    2011-12-20 10:41:51

  • 姜长云:

    许多人说既然比重是50%或者60%,我们现在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43.1%,占就业的比重是34.6%,服务经济是不是很遥远。实际上不是这样,占的比重是50%或者60%,可能是金融服务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是相对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服务经济时代是很难说占GDP的比重,或者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或者占就业的比重达到60%。我们尽管在目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或者占就业的比重还没有达到60%,而且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实际上只是说离服务经济时代还有很大的距离。不是说我们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不是说一天就到来,实际上是经济长期积累的准备,就像毛主席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服务经济作为经济形态,在空间和时间上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到服务经济,在一定时间内,服务经济这个经济形态可以跟农业经济形态和工业经济形态并存,只是没有占到主导地位。我觉得尽管我们还没有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但是我们实际上在许多地方,服务经济这新的经济形态已经开始发芽生根,星星之火已经在逐步地区开始燎原,在局部地区还不能说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我们有一些地区在发展服务方面已经走在前面,北京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是75%到76%,在36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已经有16个城市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有北京、广州好像还有海口三个城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60%。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包括城市的区域里包括多少农村区域,从这个数字上看,当然这里面有16个城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占超过50%,实际上部分城市在发展服务经济方面已经走在前面。

    2011-12-20 10:43:41

  • 姜长云:

    在当前的情况下,研究服务经济的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前瞻性,而且有比较强的现实指导性。

    第二,战略性。这本书有很多战略性的思维,包括从国际借鉴中获取一些战略性的思维,让我们认识服务业,认识服务经济也会带来好的战略性思维。实际上从中国经济发展服务业和发展服务经济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自觉不自觉的这几年开始进入重大的转折,我们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50恩%,去年是49.95%,从今年开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因为城镇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是高度相关的。包括做了一个全国的资料,2009年做了一个全国的资料,城镇化率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高度相关的,包括跟服务业的人均增加值也是高度相关的。这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变化,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包括消费服务业、生产性的服务业都会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

    2011-12-20 10:45:03

  • 姜长云:

    服务业到“十二五”末期会彻底成为三个产业中占GDP比重最高的行业,目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低于第二产业,但是远远超过第一产业。服务业占就业的比重低于农业,但是到“十二五”末期或者“十三五”初期,服务业很可能占GDP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占就业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所以我们的产业政策上是不是应该进行一些重大变化,比如现在的产业政策有一个基调还是鼓励制造业的发展,今后是不是鼓励服务业的发展。税收政策我们现在比如服务业为什么有重复征收的问题,我们财税政策主要还是按制造业的要求来考虑,如果按照服务业的要求就应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从发展阶段上我们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这也会导致对服务业发展的一些需求。比如在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容易进入中等收入陷阱,这时候我们怎么样通过一些公共服务业的发展解决低收入者的基本的生存问题,怎么样通过鼓励服务业的发展建立鼓励创业的环境,解决低收入人群或者中小企业的发展,低收入人群的增收问题,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这实际上也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2011-12-20 10:45:56

  • 姜长云:

    第四,2000年以后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社会在加速推进到2015年前后,我们都不是老龄化社会,而是老年社会,因为老龄化社会是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超过7%,老年社会是14%,到2025年年后,我们可能会进入老年社会,而且老龄加速推进,解决老龄化的需求也需要服务业的发展。比如家庭服务业,实际上现在我们家政服务业许多地方严重短缺,而且养老服务业短缺可能比家政服务业更为严重,养老服务业也是家庭服务业的重要方面,这几年家庭服务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消费,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今后怎么样面向老龄化的需求,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这方面有文章可做,这方面的难度比较大。这实际上国务院成立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部级联席会议办公室。面向老龄化社会的家庭服务业难度挺大,有的说家庭服务业从整个产业分工的角度,当然有一些比较高级的,但是大多数产业层次比较低,甚至就业的稳定性不强。很多人到城市里打工,只是把家庭服务业作为跳板,从国外来看也是这样。一方面家庭服务业的需求比较大,另一方面许多人不愿从事这个行业,就业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难度都比较大。

    从这四个方面来看,未来发展服务业有很强的战略性需求。

    2011-12-20 10:50:04

  • 姜长云:

    下面说一下现实指导性,“十二五”期间以科技发展为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我觉得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问题:需求结构的调整,比如通过服务业的发展解决中低收入就业的问题、增收的问题,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努力创造一些新的需求。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比较大。要素结构的调整。我们讲发展方式的转变,如果要素结构的调整跟不上去,发展方式的转变没有后劲。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因为服务业的发展也会带来产业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从这方面讲,研究服务业的问题对更好的实现以科技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服务业的发展方式有两方面,一是分工细作,二是创新创业。服务业里把分工细作和创新创业推到网络化、体系化的阶段。通过发展服务业,通过服务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很重要的意义。从服务经济方面研究服务业有一些更好的推进服务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的增强服务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作用。这个书也很强的现实意义。书里也提出很好的思想,刚才张部长说创新是服务经济的生命线,这是非常亮丽的地方。

    这本书的可读性也非常强。看到这本书以后有肃然起敬的感觉,这个研究不像为了装门面的研究,是很实在的研究,很有内涵的研究。看到以后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包括文字上非常流畅,给读者一个美好的体验。这本书的可读性比较强。一方面是张部长在书里贡献的内容非常精彩,非常可读。另一方面是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书的质量也是比较好的。这是两方面的,总的来讲这个书的可读性非常强。这个书的出版者也是比较大气的。这本书是非常好的一本书,感谢张部长和郑主任给我提供这个机会。谢谢。

    2011-12-20 10:54:02

  • 郑新立:

    谢谢姜长云先生的发言。最后请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2011-12-20 10:55:21

  • 王志乐:

    非常高兴参加这样的座谈会,刚才听了几位的发言也深受启发,特别是作者张部长的介绍和这本书给我很多的思考。因为张部长实际上也是我的老领导,在商务部当副部长期间主管过商务部的研究院,在那期间写过两本书,一本是知识经济,一本是新经济。当时觉得很前沿,很宽的视野,这一点跟他的工作和努力非常有关系。他曾经在90多个国家访问过或者考察过,而且在美国的著名大学进行深入学习。在领导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思考,才能获得很有水平的研究成果。

    2011-12-20 10:56:59

  • 王志乐:

    看了这本书,刚才姜主任的总结非常好,我总结这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有历史的眼光。因为现在的有一些研究是停留在眼前,而不是从纵向的发展过程来看,这本书把经济发展、产业替换一直到服务业的内部发展有一个纵向的历史的眼光判断。与此同时,确实我刚才讲有这样的有利条件,再加上本人的努力,有非常深的全球视野。这里任何一个结论都是找到了国际上的参照系进行了对比对照,这个眼界非常宽,思考又非常深,有这种历史的思考。这本书的学术上到应用上都比较强。进而得出另外两个特点,这本书的系统性相当强。今天没来得及细看,从开始开会到现在一直在翻,这本书里的理论系统性相当强,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实践上的可操作性,这一点跟刚刚姜主任讲是一样。后篇是讲中国怎么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里面的一些思路,特别是一些政策建议都是可操作性特别强,这跟他的工作经历和个人的思考努力完全结合在一起。这本书确实值得非常重视,从领导部门一直到学术界,还有一般的大众,关心服务业发展确实非常重要。它既涉及到中国的经济转型,同时也涉及到中国产业的升级,甚至于也影响到中国的社会结构的变革,进而影响到我们政府管理体制的变化。

    2011-12-20 10:58:32

  • 王志乐:

    我记得当年在德国进修学习的时候,德国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就实现了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折点,到1958年服务业的转型体现在白领工作人员超过了蓝领,这样一个社会变革导致德国的政变。比如社会民主党,那时候正好赶上总结历史,在1959年有一个歌德斯堡纲领,说我们这个党过去代表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现在工人阶级成了少数,我们如果光代表工人阶级,我们将来成为代表少数人的党,就修改了党纲,我们代表了人民的大多数,到六七十年代的,社会民主党就上台了。给我的启示是说明服务业的发展,不光是经济上的影响,对权力政治结构都会带来重大的影响。张部长的这个研究非常值得方方面面的思考,因为经济基础变了,会影响上层建筑的变化。我想就我研究的角度也谈一些看法,作为给张部长的补充。他已经讲到很多东西,我只是从我的研究角度,因为我是研究跨国公司的。

    2011-12-20 11:00:10

  • 王志乐:

    我想讲的第一个观点,全球公司的发展带动全球服务业的发展,因为今天是12月20号,再过五天12月25号是苏联解体20周年的纪念日。我们不去讨论是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还是说谁败了,谁胜了,而是研究这个解体的事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这个事件发生以后导致出现全球市场,随着市场出现以后,进而又影响整个时代,按照咱们中央的提法,现在这个时代是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实际上按照一个里程碑来讲,真正实现这个时代的出现,应该是1991年12月25号苏联解体的开始。这给全球的公司带来重大的影响,许多跨国公司从这时候开始把它的经营从跨国经营走向了全球经营,走向全球市场。我们在总结的时候发现这些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从1991年到现在20年间,跨国的程度越来越高,世界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在当初跨国程度一般只有40%多一点,现在都已经60%左右。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全球公司,同时也产生全球产业。这个产业从过去一个民族国家为范围的产业现在变成了跨越国界的,在全球布局的,利用全球资源发展的产业,这种产业称之为全球性的产业。这种全球公司全球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像张部长书里提到的,把它的服务在企业内部专业化。比如这些跨国公司原来整个产业链的上游是研发设计,中间的生产制造组装和营销服务,这里面产业里面的制造组装这部分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营销服务越来越专业化,专业化越来越强,就出现像IBM从制造公司转型为服务公司。与此同时,他们把这样一些服务,有的大公司可以自己干,也可以外包出去,就促成这种独立的服务企业越来越强。你看世界500大公司,我做过一个统计,这个转变刚开始的时候,全球500家公司,200家是服务公司,300家是制造业公司,现在服务占了300多家,制造只有200多家。独立的服务业公司在这时候强大了。而且这种服务业公司不是一般的服务业,是全球服务公司。而且他们的手一直伸到中国。跟全球发展趋势比,中国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全球服务处在非常薄弱的环节。

    2011-12-20 11:01:05

  • 王志乐:

    像这样一种生态的变化,企业生态和产业生态的变化,导致在全球化时代的20年,全球的服务业特别是张部长提出很好的观点,生产服务业带动整个服务业的现代化个发展。这是很深刻的总结。这是我谈的第一点。我们研究中国的服务业发展应该拿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看,在这20年这种全球公司,特别是全球服务业公司的大发展带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变化,全球企业生态的变化。

    2011-12-20 11:02:37

  • 王志乐:

    第二个观点,全球服务业的落后是中国经济的短板。刚才提到这种全球服务业公司在这20年大踏步进入中国,像法律服务公司、会计服务公司,甚至于公关公司,还有研发设计,下游的像沃尔玛、家乐福这种营销服务的公司,物流公司全面进入中国。但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服务业,本土成长的服务业在这方面很弱,我们中国大企业的发展涉及到法律服务、财务服务甚至于PE服务,基本上还是主要依赖国际的全球性服务公司。如果我们在制造业上跟全球制造业的公司相比,我们的距离在缩小,服务上的比例更大一些。特别是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在国外所涉及的服务基本上是靠国际公司。我研究过在海外投资的企业,从资金,当然我们有的中国资金能够拿到中国银行的贷款,但是很多是要依赖当地的贷款。前期的市场调查,到PE,一直到法律服务、财务服务几乎全是国际上的全球服务公司。中国经济真要想升级转型,特别是在全球有竞争力,确实面临一个重大的挑战,能不能把我们过去全球的制造这样越来越强大的国家变成全球服务的公司。这个全球服务是指不光在中国能够提供服务,而且在全球范围。我跟中国的海外公司打交道,他们非常感叹,说我们到外面基本上依赖国外的公司给我们服务,我们的公司跟不上。包括从物流,物流公司这些年在中国的成长很快,到了中国国界这一块交给外国的物流公司来做,没有几个中国的物流公司能够把中国的东西或者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东西一直给送到对方手中,都是到了国界这一块只能跟国外公司合作,国外那段比较高的利润都被国外公司拿走了。这个短板在全球化当中越来越明显,需要解决中国的产业升级,特别是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服务业的提升和发展关系到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中能不能走出去,这样一些非常关键的问题。这是第二点。

    2011-12-20 11:03:25

  • 王志乐:

    解决这个问题,刚才提到这本书里讲到很多地方,特别是下篇是讲中国怎么提升,我觉得思路非常好。这里强调的是在对外开放中,在合作中打造中国的全球服务业。第三个观点,应该在对外开放中与国际公司的合作中打造中国的全球服务业。主要强调全球服务,不光是国内这一块。这些年我们在发展服务业上需要解放思想,特别是要去意识形态化,服务业往往被人往意识形态化方面扯,这些年特别是入世五年以后出现过一些摇摆。我们入世十年,中国政府非常严肃认真的按照WTO的规定做到我们的承诺,但是应该看到在入世五年的时候出现过一些摇摆,对要不要开放,要不要利用外资,对外资并购,对制度创新很多问题上有一些错误的理解,甚至于影响了一些政策。应该看到中央政府从去年以来非常认真严肃的纠正这些错误的提法,去年国务院9号文提出要进一步做好外资工作,提出要鼓励外资并购。而且要求科技部修订了他们对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标准,公开做了纠正,特别是今年要求财政部停止执行三个关于自主创新和政府采购挂钩的文件,这是从2007年以来一直执行的,这个文件违反了WTO的规定,做了纠正。甚至于在中国品牌问题上,由工信部牵头的七个部委联合出台文件提出要给国内外企业平等创造品牌的机遇,像这样的一些做法,说明中国政府非常认真的做了纠正。我觉得这是做得很对的。但是从纠正中可以看出,这些年我们在国内,在发展经济中这种意识形态化,这种“极左”做法往往影响我们的开放和合作。

    2011-12-20 11:05:38

  • 王志乐:

    在发展服务业的问题上,从这里也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应该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按照企业发展规律去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全球服务业。而且要形成外企、国企、民企三类企业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这是郑主任你们写十七大报告的时候要做的,特别表达的意思,真的要发展全球服务业排外做不到,而且得跟他们合作,这个概念必须有,但是我们这些年政府有时候出台的政策本意是好的,给这个钱,给那个基金,鼓励这个鼓励那个,但是有时候做法是偏离经济规律,不符合经济规律。而且对外经济这一块有一个好处,有一个WTO的约束,一旦出现了偏差还能够比较容易纠正。如果在对内经济有一些做法上,如果偏离了规律,按所谓的调控去做,有时候是适得其反。我这几年明显的感觉到,那么强调自主创新,那么多钱给了自主创新,结果反而没有创新。这非常遗憾,那么多钱砸给了自主品牌,也没有形成所谓的自主品牌,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它偏离了经济规律,要求在全球化时代是相互合作的时代,非要自己单干,有时候效果不好。像品牌问题,例如吉利公司收购沃尔沃,反而容易成功。如果砸钱完全从头弄一个新的,有时候难度非常大。在这个问题要解放思想,去意识形态化,要形成开放的心态,来推动我们全球服务业的发展。你在国内排斥外资服务业,到中国的服务业走向世界的时候,人家照样可以排斥你,这一点是值得我们非常关注的。在国内排斥外资并购,到国外去也排斥你的并购。我是想这一点上能不能通过总结入世十年的经验,我们能够比较符合实际的去意识形态化的,按照经济规律去发展中国的服务业,特别是全球性的服务业。

    2011-12-20 11:07:07

  • 王志乐:

    刚才提了很多建议非常好,我们在管理经济上中国的一个弱点是什么呢?重硬轻软,因为硬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支持一个制造业看得见摸得着,支持一个软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咱们一般都是重硬轻软,比如发展服务业,包括智库,包括国际中心,我不知道政策对比怎么样,比如拿到一笔钱肯定照收5.5%的营业税,跟制造业企业比一点优惠都没有,这两年还好一点,原来你工资高,有一个平均工资水平,工资高的要多交个人所得税,除了个人交以外,研究所还要替他交,这样打压服务业的招儿太不懂这个规律,实际上这个领域特别需要大家来扶持,这么多年除了意识形态的干扰之外,政策上确实想得不多。对这种智库的发展,智库是非常重要的,国外政府都大量的依靠智库,像这样的国内应该形成一大片的智库。这在政策上过去支持太少,应该克服重硬轻软的政策倾向,强化对服务业的支持,特别是高端的、现代的,特别是全球性的服务支持。

    2011-12-20 11:10:30

  • 王志乐:

    最后一个想法,应该借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怎么样进一步“引进来”和“走出去”。因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变成全球制造业的基地或者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这是一个成功的经验。这里面的经验是什么?是一种开放的,既“引进来”又“走出去”,我们下一段服务业的发展,我总觉得应该借鉴制造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开放中和人家的合作。而且现在有一些领域应该进一步的开放,比如教育,中国人花那么多钱去国外念大学和研究生,我觉得不如把它给拉进来,在中国办大学,他们有些人觉得国外研究生教育没有马列主义,怎么能让它来搞这个。其实不让他搞,中国人到国外念书也不学马列主义,这个事需要有一些新的思路。包括医疗,医疗这个领域我觉得应该是大开放,而且他们有人担心一旦外资进来,把我们本土医院的高端人才都给吸引走了,但是吸引走的也是在中国给中国人服务,你要是像制造业的心态搞服务业,说不定我们发展更快。我总觉得入世十年应该总结一下经验,我们进一步开放,在开放中和合作中发展中国的服务业,特别是全球性的服务业。

    这是我看了张部长的这本书,觉得这里提到很多有前瞻性、全球性的眼光,其中有很多亮点,包括提出将来服务业发展的三个维度,提得很有深度。我结合我的发言谈了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谢谢。

    2011-12-20 11:12:32

  • 郑新立:

    谢谢王志乐教授的发言。以上我们听了张祥同志对这本书的介绍和几位专家的点评,我们上午的会实际上是服务经济发展的研讨会,也是张祥同志这本书的推荐会,服务业发展在中国确实是条件已经成熟,最近我们也看到国务院已经把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付诸实践,特别是今年提出要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实行由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试点,我觉得步子应该更快一点。如果上海今年搞试点,明年再全面试点,后年再总结,大后年再推广,可能“十二五”就过去了,“十二五”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时机可能又错过了,希望能够加快改革。现在各方面的认识终于一致了,认为障碍服务业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税制不合理。因为服务业实行营业税,工业实行增值税,营业税普遍比增值税重三分之一左右,这是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本来一个智库,人家赞助点钱给点课题费,没有任何增值,也被拿走5.5%,这是极不合理的。搞成增值税就好办了,如果增值这部分就收税,如果没有增值就不收税了。税制的改革是关键,希望能够快一点。

    2011-12-20 11:14:46

  • 郑新立:

    第二,我们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握发展实体经济的基本点,这是很正确的。这也是针对美国虚拟经济过度提出来的。但是当前来看,我们只有服务业的发展才能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一点刚才几位专家已经讲得很明确。从国外来看,举个很典型的例子,通用公司生产阶段产生的利润只占10%,其余90%的利润都是服务业给它产生的利润,包括前端的研发、后端的金融服务、销售、维修等等。如果没有服务业的发展,看来我们实体经济要想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也越来越困难。我们还做了一个对比,最近北京大学做了一个课题,北京和天津的产业结构进行对比,提出一个数字,大家一听就觉得很吃惊,北京市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34%,天津市是占21%。差十多个百分点,原因在什么地方?分析来分析去,北京市的服务业占GDP的70%,天津的服务业不到50%。天津原来经济比较落后,最近这几年上了许多工业的大项目,工业一直上来,但是服务业比较落后,服务业落后老百姓就很难富起来,就业也上不来,工资也上不来,这是非常典型的例证,如果没有服务业的发展,要想就业、富民、增强实体经济都是很困难的,中国是虚拟经济的杠杆不足,美国的金融业2万多亿美元的增加值,我们中国的金融业只有500多亿美元。跟人家无法相比。

    2011-12-20 11:20:45

  • 郑新立:

    我最近看到美国的基金到深圳去投资,深发展银行开始在上市之前,上市之后投入一下子增长30倍,上市以后又退出,现在又投资我们保险业。由于我们的服务业落后,所以跟跨国公司一比,制造业这边费了很大劲,辛辛苦苦挣了钱,人家金融业一来把你的一大块挖走了。我们服务业的落后是老百姓富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发展服务业,刚才王志乐同志讲的跨国公司的服务业,前些天看了一个例子,大型跨国公司连锁店现在销售额在几大城市里已经占到60%,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广东等等,我们自己的小商小贩在他们的冲击下根本不堪一击,因为他们提供的商品的品种多,质量好,信誉好,价格又便宜,你这儿小打小闹的根本竞争不过。怎么办?堵是堵不住的,只有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发展自己的连锁店跟它竞争,这样利润才不会过多的流失。

    张祥同志这本书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服务业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今天的会开得非常好,感谢各位嘉宾的参与。

    会议到此结束。(结束)

    2011-12-20 11:22:10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转型与崛起: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服务经济》新书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佳

  • 新书《转型与崛起: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服务经济》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网做好直播准备工作

    中国网 杨佳

  • 发布会现场嘉宾媒体记者陆续到达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主持此次发布会

    中国网 杨佳

  •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祥

    中国网 杨佳

  •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祥发表演讲

    中国网 杨佳

  •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佳

  • 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裴长洪对新书做点评

    中国网 杨佳

  • 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做点评

    中国网 杨佳

  •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做点评

    中国网 杨佳

  •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姜长云做点评

    中国网 杨佳

  •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做点评

    中国网 杨佳

  •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佳

  • 现场发稿

    中国网 杨佳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  正序 倒序 刷新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