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直播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经济每月谈:扩大消费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将于2011年12月26日(星期一)上午9时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举行第三十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扩大消费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直播页

图片实录 更多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经济每月谈:扩大消费与发展方式转变

活动描述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将于2011年12月26日(星期一)上午9时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举行第三十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扩大消费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黄海:

    第三期经济每月谈现在开始。本期的主题是扩大消费与发展方式转变。大家知道“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我们本期经济每月谈邀请五位嘉宾,分别是国家信息中心的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工商联的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开发部主任徐长明,江苏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顾为东,国际交流中心的徐伟博士,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谈谈扩大消费与发展方式的一些观点和各位进行交流,发言中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欢迎和他们进行直接的交流。

    2011-12-26 09:02:31

  • 黄海:

    下面首先请国家信息中心的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同志发言,他是多年来一直研究消费问题的专家。

    2011-12-26 09:06:05

  • 范剑平:

    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我想用十几分钟的时间跟大家谈谈扩大消费的看法,抛砖引玉讲两个问题。一是对我国当前居民消费形势的看法,二是对当前扩大消费提一点看法。首先,我国今年整体经济形势还是非常好的,在今年的整个经济变化过程中,尤其是我们的消费应该说今年对我国经济稳定增长还是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总体来看我国还是呈现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今年四季度以来,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在回落,而且回落的势头更加明显,造成经济增速回落的可能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外需减弱,从PM2的指数来看,总的指数降到49%,也就是临界线以下,表明我国整体制造业开始进入一个收缩的状态。出口订单指数已经已经降到45.6%,这个回落得更大,是经济回落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到四季度以来,实际上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一个去库存化的过程,已经带来了我国与房地产相关的很多行业经济也开始进行调整。

    2011-12-26 09:06:41

  • 范剑平:

    最近我到东北、内蒙很多地方调研,发现那些地方很多与房产有关的产业和企业已经开始停产检修,像钢铁、有色这方面很明显。这些地方现在的工业用电量同前三季度相比大幅度下滑。这个过程可能在我们国家由房地产调整引起的相关产业的调整现在还刚刚开始。如果说我国的房地产要逐步回归到正常健康的运行状态,房地产可能在我们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也会回归正常,整个社会向房地产投入的资金可能会慢慢减少,带动相关产业可能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国家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早就产能过剩,但是这些年由于房地产的火爆使他们自己感觉到东西卖得不错,价钱也不错,老觉得政府说的产能过剩是危言耸听,当房地产逐步回归正常以后,这些行业很多产能就显得多余。这样的话,我们国家可能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这一次会显出真正的成效来。但是短期来讲,显然对经济增长速度是有一个压力。房地产的投资增速今年明显是前高后低,尤其是我们住宅的新开工面积在前八个月由于有政府保障房的支撑,增长速度在30%以上,但是9月份降到8.9%,11月份开始到明年会有一段时间,我国住宅新开工项目面积可能有一段时间的负增长的情况。这就会引导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与同今年上半年相比会有所回落。

    2011-12-26 09:10:02

  • 范剑平:

    在外贸出口和投资都有一定调整压力的情况下,对于我们国家不仅是从长远来看扩大消费是我们国家可能很长一段时间的战略任务,从短期来看,要想使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居民消费也是我们当务之急。从今年来看,我们国家的消费如果同前两年相比,我们扣除价格因素以后的实际消费金额的增幅应该是有所回落的,但是我们也计算了一下,回落的部分基本上是由我们汽车刺激政策退出而使我们汽车销售这一块增幅回落所带来的,扣除这个影响,非汽车的其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和前两年应该说没有明显的差异。前11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名义增长是17%,扣除价格因素以后是11.4%,从整个全年的走势来看,还稍微有一点前低后高的走势,下半年随着汽车退出政策的负面影响逐步消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应该说有一点加快。像11月份当月,扣除价格因素以后的增长达到12.8%,我们根据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收入因素、价格因素和其他各种因素,对明年我国消费品的增长速度,认为名义增长仍然维持在17%,实际增长在13.2%,比今年还能有所加快。之所以对我国的消费增长还是很有信心,应该说还是一个谨慎乐观的态度,因为我们消费中有很多积极的因素。

    2011-12-26 09:12:53

  • 范剑平:

    我们讲当前消费形势第二个特点,我国消费升级的趋势仍然非常明显,过去一讲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大家更多的关注点是关注到住房和汽车这两大消费热点对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带动的影响。今年应该说住房和汽车的消费都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有所降温,怎么看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用中国银联公布的每个月银行卡消费的信心指数来看,最近6个月我们银行卡的消费信心指数是连续攀升的,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大家刷卡消费主要是到超市类商铺消费,一些生活必需品消费的增长幅度应该说反而是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11月份同前一段时间相比价格涨幅回落,涨幅是下降的。但是在非生活必需品的这一类商铺消费的比例是明显提高的,应该说我们吃穿用的消费品来讲消费弹性相对小一点,而非生活消费品的消费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在不断地上升,也反映了我们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个很好的趋势。

    2011-12-26 09:14:22

  • 范剑平:

    第三个特点,尽管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是正常平稳,另一方面消费结构升级仍然再继续推进。但是我国居民消费还有很大的潜力,一方面来看,我们居民消费率相比较而言是比较低的,这个比较可以从我们自己跟自己历史上比,应该说我们居民消费率下降的趋势今年并没有明显扭转。在80年代的时候,居民消费率很高,最近十几年下降得比较快,从理论上来讲,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高速过程中消费率是U型的变化,投资率是倒U型的变化,大的趋势和国际上没有大的差异,但是程度上中国比国际上有一点过分,我们居民消费率降得太低,像国际上这些经济大国,即使在工业化最高潮的时候,投资率也没有这么高,消费率也没有这么低,尤其是居民消费率没有这么低。可以这么说,前苏联,我们一般认为搞军备竞赛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得很苦,但是苏联总的消费率没有低过50%,居民消费率一般在40%以上,我们国家是低于40%。我们同东亚国家相比,同样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的居民消费率是偏低的。自己跟自己比还是在一个下降的过程中,下一步随着我国工业化逐步的成熟,可能我们国家这种投资率开始逐步稳定,消费率逐步稳定,一个不再上升,一个不再下降的历史条件已经开始逐步成熟。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未来扩大居民消费,甚至慢慢让消费率回升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2011-12-26 09:16:31

  • 范剑平:

    另一方面,前几年我们国家城镇居民的消费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高房价确实阻碍居民的消费潜力扩大。一方面可能对非住房的消费有一点溢出效应,本身城市居民在改善居住的过程中对消费是有一个很大的带动作用。但是对房价这一部分,它的消费能力如果挤占得太多,其他的消费改善就会受到影响。未来我们随着房地产调控取得成效,如果我们的房价能够有合理的回归,并且在这样的一个新的平衡点上逐步能够稳定下来的话,我们城镇居民随着收入的提高,用于住房以外的其他消费的潜力还可以逐步发挥出来。

    2011-12-26 09:18:33

  • 范剑平:

    更重要的是我们说居民消费有很大的潜力,从根本上来讲我国居民消费还是因为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分配的份额过低可能影响我们居民消费的增长。“十二五”规划对我国改善居民消费提出一个量化的目标,要争取让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增长。但是这样的目标在今年“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还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从客观结果来看,仍然是政府的收入正常,是一马当先的。尽管我们今年有个人所得税相关政策的调整,各方面还是有很多有益于扩大居民收入的政策,但是前三季度来看,我们的财政收入是增长29.5%,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9.4%,如果说财政收入是名义增长,GDP是实际增长,可能这两者之间本身不可以进行直接比,但是对居民收入来讲,如果名义增长13.7%,这是可以和财政收入大家都是没有扣除价格的名义增长,明显的我们连财政收入的增幅的一半都没到。居民收入扣除家庭支出的实际增长是7.8%与9.4%是可比的,很明显并没有实现居民收入和GDP同步的增长。尤其在居民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幅度比我们全部的名义增长速度还更低,只有11.9%。对于主要依靠工薪收入的居民来讲,这个收入既没有跑赢财政收入,也没有跑赢GDP,很显然我们的广大工薪收入者,在四季度不知道这种状况是不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011-12-26 09:19:11

  • 范剑平:

    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觉得下一步我国要扩大居民消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好好的入手:第一,在当前还是要坚定不移的搞好房地产的调控,促进房价的合理回归。这一点我们说这是搞好房地产的调控,虽然它有更加长远的战略性意义,因为我国前一段时间的房地产过于火爆,甚至出现大家认为的暴利现象,不仅仅是因为房价过高,房价比不合理引起老百姓的不满,民心所向要求调控。更重要的是我国房地产的一枝独秀,过于火爆,对我国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应该说非常不利,甚至产生了两个需要调解的影响,一是房产过于火爆带动了相干的高污染、过排放行业过于火爆,使得我国节能减排的任务完成得非常艰苦,“十一五”时期我们要想五年万元GDP能耗下降20%左右,最后一年动用了行政手段,拉闸限电还刚刚达到19%出一点头。今年我们万元GDP能耗按计划应该下降3.5%,前三季度万元GDP能耗仅仅下降1.6%,这样的局面使得我们节能减排应该说房地产这种做法是逆调节作用。特更重要是第二个逆调节作用,就是大量的资金都是追逐房地产,甚至我们的国企、央企都是当帝王,我们实体经济的发展吸引不到应有的资金投入,我们的制造业也过早出现产业空心化的现象,甚至我们的科技创新都吸引不到应有的资金。“十一五”规划22个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中,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这样的重要指标居然我们都没能完成任务。原计划在去年年末要达到2%,但是实际上我们只是达到了1.75%。

    2011-12-26 09:20:36

  • 范剑平:

    房地产的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实现的长远目标,对房地产的调控有很长远的意义。但是从短期来看,与我们居民消费相关的,我们房价过高使得城市里很多原来自己还觉得自己是中产阶级的人,在高房价面前感觉自己就成了贫下中农,只有让房价合理回归以后,能够在新的均衡水平上稳定下调,我国才有可能真正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就这一点来讲,我国的房地产问题成为我国收入分配最终效果的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尽管房地产调控会给我们带来短期的结构性调整的阵痛,但是必须要忍住,坚定不移的把房地产调控达到一定的目的。这对于我们下一步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解决房价过高问题,挤占居民消费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011-12-26 09:22:33

  • 范剑平:

    第二,谈具体的想法。我国恐怕还要更大力度的来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的政策。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大的方向来讲,很显然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劳动者报酬在整个收入分配中的份额。从现在来看,政府适当的让利于民是我们现在这个阶段收入分配改革重要的方向。政府适当让利于民有很重要的,就是我们通过政府的民生投入是一个方面,但是我认为减轻居民税收负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增加民生投入是把钱收上来以后,我们再分配,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很显然我国政府恐怕在收的时候可以少收一点,少收什么?是不是还在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上,老是在这个上面动脑筋,由于我们的税收结构中是一个以间接税为主的国家,所以我国居民实际上的税收负担并不是在个人所得税这个直接税上,而居民的税负更多是表现在消费过程中所承担的隐形税,我们国家都价内税,所以大家在去商品消费或者是服务性消费的时候,实际上都在交税,过去觉得月饼税、馒头税觉得很稀奇,其实在我们国家任何一个商品里都含有着这个税,只不过我们国家并不把价内税单独立出来。下一步我觉得在我们国家更大减税的潜力是我们国家间接税方面,同时从长远发展方向来讲,我们国家也应该逐步降低间接税的比重,而增加直接税的比重,今后更多不是在个人所得税这方面去动脑筋,更多的是要想办法减轻居民在商品价内税负,在间接税这方面想办法减轻居民的税收负担。

    2011-12-26 09:24:36

  • 范剑平:

    居民的间接税的税收负担主要在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的改革也很重要,我们国家消费税确实过去对一些老百姓可能在30年前是老百姓相对来讲高档的消费。比如一些护肤品,现在变成老百姓的日用品,我们的消费税应该与时俱进,把只要符合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又是老百姓的日常消费的东西,这些消费税都应该取消,而反过来应该加大对那些高能耗的、奢侈性的消费税率,使我们真正能够对节能减排,公平老百姓的税负,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在增值税方面,我国的增值税有一个特点,名义税很高,但是给了五花八门的优惠政策。这里有突出的几个问题,我国应该适当降低增值税的名义税,同时应该逐步取消名目繁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这样来公平税负,如果采用这样建议的话,我们国家实际上增值税下调的并不是那么明显,因为它把很多优惠政策取消了。

    2011-12-26 09:27:41

  • 范剑平:

    但是降低名义税率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很显然可以降低商品的国内售价,促进居民消费。居民现在买东西里面有一部分是本身的成本,有一部分是企业的利润,有一部分是间接税。所以税负的减轻可以使企业有了降价的空间,一方面有利于控制物价的总水平,另一方面也很显然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因为这对于一般的商品来讲价格的下降对扩大购买是有明显的好处,同时这些税负的减轻也有利于企业应对成本上升的能力。二是我们通过取消增值税名目繁多的优惠政策,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加好的公平税负环境。我国得大企业、外资企业往往现在有各种办法去获得这些不同名目的优惠税率,而真正在那儿承受名义税率那么高的税收负担的往往是中小企业。所以降低税率同时取消优惠税率,对于我们中小企业减税的作用更大。通过对中小企业减税来使得中小企业的活力增强,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更多,而且中小企业主提高工人工资的能力增强,对我国扩大消费会有很大的好处。三是降低增值税名义税率可以调整内外需关系,我国现在出现一个怪现象,由于我国增值税率比较高,出口退税主要是退增值税,一个商品在国内因为它带着很高的增值税在内销,但是由于外销的时候,我们把增值税税率退了,到了别的国家,有的会加上比我国更低的增值税去销售。

    2011-12-26 09:30:40

  • 范剑平:

    像有一些国家,香港连增值税都不收。最近几年随着人民币的汇率逐步达到均衡国际水平以后,就出现蓝很多中国制造的商品在美国、香港买比在我们内地买要便宜得多。这里面除了物流成本以外,很大的一块就是因为我们内销增值税税率高,而外销他们的增值税税率低。如果说一个国家这点商品面积不断扩大,实际上就是给了国外认为我们倾销的借口,什么叫倾销?就是在国外销售的产品比我们内销还要便宜,过去中国不存在这个现象,但是那时候人家都是找第三国进行比较,非要给我们扣一个倾销的帽子,我们很不服气。如果现在这样的商品不但的面积扩大的话,人家要说你倾销,你一点都逃不掉,确实人家比你在国内便宜。所以对于我们国家来讲,降低增值税名义税率,出口退税率相应会有所降低。这样的话,对内销应该说税负减轻,对国外我们说增值税税率的下调使我们国家与别的国家增值税率更趋向于一致,这样在国外买中国货比国内还便宜的怪象就可以消除,这样我们国家内外需的税负不会造成内销商品高于国外商品价格的怪现象,对我们扩大内需,调整内外需的失衡是有很大的好处。

    我们认为,下一步扩大消费政府如果说真正从税负方面减轻的话,我们从间接税、增值税方面可以多做一些工作。

    我就谈到这儿。

    2011-12-26 09:33:21

  • 黄海:

    下面请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发言。

    2011-12-26 09:34:57

  • 聂梅生: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来参加今天的经济每月谈,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房地产形势与趋势。房地产行业是担着投资,同时又担着消费。它的走向和它的变化无论是对投资板块还是消费板块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中央也非常高度重视这个行业。我们回顾一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中关于房地产的原话,第一段是保障房,保障房是放到重中之重。第二块是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关于这句话,最近有很多的解读和质疑,什么叫合理,什么叫回归?在不动摇的前提之下,我想2012年中央是要给出什么叫合理房价,怎么样叫回归?在这之前很多研究人员,包括我在内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的这些意见也会反馈上去和中央最终的决策会给大家一个合适的解释。第三块是加快普通商品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这写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去,这一段并不是和保障房在一起,是两块,双轨制当中的另外一轨,第一段是保障,这一块是普通商品房的建设。扩大有效供给,加快建设,相对来说供给多了需求就得上去,供需才能平衡,供需平衡了,房地产市场才能健康发展,如果我们光是加大供给,加快建设,需求仍然是像现在这样,交易量急速下滑,陷入观望的情绪,形成的是一个积压房。

    2011-12-26 09:35:18

  • 聂梅生:

    在说到这一点的时候,这里释放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在中低价位和中小户型的普通商品房这块交易量的比,从这一块可以看出来既然是扩大供给,当然要恢复需求,恢复需求就是交易量要恢复。我们说了半天房地产,到底这个情况这三年来是不是像我们传媒讲的这个情况呢?我从数据上看不出来,我们看一下到底2009年到2011年11月份整个房地产情况是怎么样。从房地产投资来看,2009年是36000亿,2010年是48000亿,到现在为止还差一个月的的数据出来是55000亿,今年的房地产投资大大高于去年的48000亿,房地产对国民经济投资的拉动,今年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不会因为房地产投资下降对今年的GDP有什么影响?从销售面积,大家都说怎么样,实际上2009年卖了9亿平方米,去年卖了10亿平方米,现在卖了9亿平方米,12月份的数据还没加进去,再怎么着也能达到2009年的水平,比2010年稍低一点,也没有下滑30%、50%的交易量,看不出来急剧,这都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的交易量还可以,怎么样都能到9亿,8.96亿,肯定能达到9亿,交易量肯定能达到9亿多甚至10亿。销售额也没有太大问题,去年卖了55000亿,现在卖了50000亿,还有一个月,能少到哪去?平均房价是在涨,并不是在降。我们把这两个一除,尽管国家统计局不公布全国的平均房价,把交易量和交易额一除就可以,包括商业地产在里面。2010年比2009年平均房价的涨幅是涨了7.2%,前11个月我们的平均房价这两个数字一除是5400元,比去年的5000元又涨了6.7%,涨幅在回落,从7.2%到6.7%。1至9月份是5500元,1至10月是5474元,这个数字在降,平均房价在降,在12月份还会降,可能会回到5100元或者5200元。我估计到年底跟去年的涨幅可能会在5左右。必须跟大家交待清楚,目前的房地产是怎么样的情况,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就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它在加快调整,调整的速度非常快。

    2011-12-26 09:38:15

  • 聂梅生:

    从投资来讲,虽然1至11月有将近30%的增幅,但是看11月当月一下子就下来了,11月当月只有20%。我估计12月会在20%以下,明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的增幅有可能在百分之十几。有的估计更加悲观,总而言之会在20%以下,会低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我们看看土地,其实土地降得比房价多,同比到11月份土地供应量减少55%,价格同比下跌7%。房价上涨6.7%,土地价格下跌7%。看得出来土地是我们调控最敏感的因素,涨房价的时候形成地王,降房价的时候或者房地产市场不好的时候,首先降下来的是土地。因为土地比房价下降得多得多。

    2011-12-26 09:42:48

  • 聂梅生:

    市场的景气指数,6个月连续下跌以后达到了不景气区99.87,低于100就不景气,显现出市场在加快调整,整个加快调整的局面是这样的。这里再回放一下交易量,这是去年的交易量,这是今年的交易量,我估计12月份怎么都不会出现翻番,像去年11月和12月翻番,其实就是因为这个翻番把房价顶上去,导致限购、限价,因为去年12月份的数据太离谱。我说这个数据划上去是不是错了,结果真的是这样。今年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可能还会有9000万平方米稍微下去一点。如果我们不看12月份和去年的全年交易量是差不多的,并不像媒体所说的“金九泡汤,银十没戏”。销售面积是这样的情况。

    2011-12-26 09:44:39

  • 聂梅生:

    (图)这个指数是景气指数,有点像上证指数一样。2010年是这样的情况,2011年是急剧下降,现在一路下走,低于分界线100,低于100就是不景气。这个相当于什么样的情况?相当于在2008年的10月份的指数,为什么现在对房地产有很多的说法,一个是认为在目前的调控出现市场积极的反映,逐渐达到调控目标的时候,希望能够走平,在100上下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平稳就健康了。大部分人认为未来是这样的走势。现在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在目前的点上,如果放松调控的话,会反弹,因为积压一年的交易量或者很多刚性需求都没有很好的释放,一旦松这个刹车房价就会反复,调控就白调了。另外一种是当心,现在并不稳定,因为房地产一旦下滑是止不住的,我们走过了一次了,当时在这个点的时候,在2008年差不多10月份、9月份的时候,也有跟现在一样的问题,非常不幸的是没有止住,一下子就下去了,使整个GDP带动得非常厉害,今年会不会形成这样的一次,大家都非常焦虑的看这个问题,最后没有办法就救市。大家都经历过这个过程,所以引起很多的热议。

    2011-12-26 09:45:51

  • 聂梅生:

    (图)这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这是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投资一旦下滑就是急剧下滑,会下滑到什么程度?一直到2009年2月投资下降到20%左右,然后刺激政策救市以后,一上以后比固定资产投资高得多。今年的上半年一开始的时候,它也还是高于固定资产投资这一块,现在开始下降,现在还有30%。这一条黑线是减掉保障房,今年之所以能够保持平稳的形势,仍然高于固定资产投资是15个百分点的原因是因为有1000万套的保障房,拉动1.3万亿这样的投资。为什么到11月份这个数字到了20%,11月份当月只有20%,因为保障房退出,多年底投资差不多了,上半年买地,到年底基本上是退出。明年的保障房是700万套,700万套说明它的投资不会使房地产投资的增幅上升,会往下转,1000万套是投1.3万亿,700万套投资不到这么多,所以从房地产总投资来讲,它不但不能使房地产投资上升,明年保障房的下降还会使房地产投资下降。因为我们是按同比的增幅。商品房毫无疑问在目前的情况是在直线下垂,如果商品房上不去,保障房又小投,明年整个房地产投资肯定会低于固定资产投资,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2011-12-26 09:47:16

  • 聂梅生:

    我们再看一下怎么来看房地产这个产业,今天并不是我们房地产研究得比较多,房地产不等于是住房,这不是一个概念。住房的事情确实有保障这一块,有商品这一块,在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要管保障这一块,不能把房地产等同于住房。房地产包括更多的业态,比如我们所有的城市当中的一些商业、写字楼、宾馆和旅游地产等等,这全都属于房地产。房地产在国外,在国际上属于什么产业?属于金融类的产业,或者准金融类的产业,跟资产价格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从消费的角度来讲,说的是住房这一部分,如果从房地产来讲,这里讲的房地产一定和资产价格剧烈的波动,一定是最紧密的是金融和货币政策。尤其是2010年的房价大涨和我们当时的货币政策的宽松是有关系的,2006年的上证指数是到了6000点,上面这个是房地产的景气指数,一般来说都会比资本市场放大,即使是在2007年这一轮,流动性非常强的时候也比它高得多。但是下降的时候速度又比资本市场要多,因为是属于准金融类的产业。我们看这一次救市以后,一下子把房地产救到这儿,这一轮股市也上来一些,但是他们俩波动的走势是一样的,现在股市到了2100点,楼市也在下降,波动的趋势也是一样,这块被说成是房地产泡沫。这一次资本市场始终上不去,房地产市场上得特别快。总的来说,资产价格上升的趋向和波动的趋势是一致的。分析房地产不能忽略我们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和资产价格的涨落。尤其是在银行存在负利率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是推动房价上涨。因为钱越存越少,大家会把钱拿出来放到股市或者楼市,非常遗憾的是股市大家看得非常淡,全投到楼市,这一波跟我们放了4万亿的贷款有关系。

    2011-12-26 09:49:20

  • 聂梅生:

    我们下面看看房地产调控的效果的依据。明年还是要和国际大背景相关,现在的情况很复杂,美债和欧债都会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增加它的不确定性,所以有了适时和适度来进行调整。明年最最重要的房地产政策放在第一位是保障房,保障房还没有到明年就从1000万套降到700万套,这不是微调,如果下调30%的保障房量,绝对不能叫微调,这是大调,下降30%,而且提出加大供给,普遍商品房的供给,这就暗示着要恢复。不能把这个事情看死,我们不要自己跟自己把这个事情变成非常僵硬的,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房价不能脱离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我待会会讲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明年调控不能脱离货币政策,要看明年的货币政策紧到什么程度,稳健到什么程度,积极到什么程度,包括财政政策。还取决于房地产投资走势,如果房地产投资像2008年那样直接跳到2%的增长,那么会怎么样?房地产投资今年是没问题的,今年比去年涨得多,今年是55000亿,在明年保障房不能大幅度投资的情况下会怎么样。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障房的完成进度。我们希望保障房能够稳定市场和稳定投资,希望保障房能够达到平衡,中央的政策特别对,一手是调控商品房,一手是抓起保障房,形成双轨制,这两个轱辘最好是一起转,起码有一个是成功的,我们应该把保障房做好。

    2011-12-26 09:50:24

  • 聂梅生:

    下面说一下经济基本面的关系。我们回顾一下历次房地产调控的效果,我们房地产十年是十调,年年调,这是从2000年开始一直到今年的数据。上下的箭头是调控的方向,因为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对房地产有一次拉动,就是98年和99年以后,房改是积极的拉动和向上的。第二次向上是2009年初和2008年底的刺激政策。中间这一条线是上上下下调控之下的房价同比,全国的房价同比增幅。最上面一条是我们的GDP,最下面的一条是CPI。最近我收到日本的经济学家给我发很长的一封信,说日本对中国的房地产分析是错误的。他们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一定会破裂,我说不会,我说中国房地产不可能让你走到完整的经济周期,像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失去的十年。怎么到那时候就开始调控了,年年调控,实际上2000年到现在,如果再往看前就是十年十控,正是由于这样上上下下的调控,让房地产和房价挤在天花板和地板之间,现在顶到这儿马上就调控,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当中政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回归,这次讲的是回归,回归就是回到以前的某个点,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回归的话,就应该压在中间,不能超过GDP的增速,这条线也可以划成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可能更贴切一些,但是有些人说因为今年的房价调控目标,各个地方政府出来的就是不超过经济增长,是用GDP作为天花板的,这也对,人均可支配收入比GDP有时候高一点,有时候低一点,差一个百分点左右。低也不可能低于CPI,因为如果低于CPI以后,尤其是现在特别容易出现负利率,大家绝对取钱出来买房,如果低于CPI和PPI以后,这个行业就是亏损。CPI是生活品消费价格指数,PPI是生产品的消费,如果房地产这两个都要,发展的时候是都要的,不可能低于这个,如果低于这个,这个行业难以为继。如果实事求是按十年的规律来讲,应该在这之间,或者是由于去年涨得太高,现在应该略低于CPI指数,这样就合适。

    2011-12-26 09:53:32

  • 聂梅生:

    (图)今年的调控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从1月份黄颜色的是上涨的城市的数字,从67个减到了5个,到11月。蓝色的是持平的,不涨也不跌的城市,到最后也是这个蓝色的部分扩大。下面这个浅蓝色是下降的城市。最后从3个涨到49。12月份的数据出来以后,不是49,可能会更多一些。今年到最后很可能是70个城市当中,这样的数字,大家从这里可以看到大概是零增长。

    2011-12-26 09:57:08

  • 聂梅生:

    大家最关注的十个城市,列入前十名,地方政府最害怕进入这个名单,就是严控的。8月份环比开始跌,但是同比涨幅还很多。9月份环比也还是跌得很多,下降得很多。同比还都是正的。10月份的同比还是在涨的,没有出现负值,环比基本上是负的。我们看11月份,2011年11月的十大城市住宅同比的指数大幅回调,这是2010年和2009年比房价涨了30多、40多,这是天津、北京,我把这个数平均一下,2010年比2009年房价的同比涨幅是29.36%,涨了30%。这个不调控行吗?肯定不行。30%的涨幅,这十大城市就是这样,是一定要调控,涨得比GDP高得多。现在11月份比2011年和2010年的同比到了这样的数字,它的平均数是2.22%,而且出现实质性的房价下降,一个是杭州,一个是重庆。杭州去年是涨了43.8%,今年是负的0.28%,重庆去年涨了32.8%,今年是负的0.57%,北京还是在正的。我估计到12月份下降的城市还会多。对于严控的这样一些,限购、限贷最严的全国人民关注的十个城市,现在的房价已经在CPI之下。但是我觉得并不是说就不对,因为这两年看,降幅达到27.14%,因为房地产的周期是三年,去年涨了30%,今年还有2%,加在一起还有1%的涨幅,还是非常高的。房地产的调控还是有余地的。去年涨得太没谱,今年就算是回零,还有15%,仍然比GDP高得多得多。明年这十大城市房价的涨幅,从两年来看,最后应该回到GDP和CPI之间,就是一个比较平衡点。但是需要多少时间,我认为不能急调,你看我们当时房价急降和投资急降的时候,把所有的政策全上去了,把房价顶上去了,上去了以后就调不下了,费了多大的劲,还是这么个数,还是调不下来,出现很多的后遗症。因为当时把房价刺激得太高。如果让它又下去,同样会有一些并发症。我觉得既不能急往上拉,又不能往下打,最后最容易形成就业的问题。还不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本身的农民工在施工工地的就业,不是这个问题,是上下游企业的问题,上下游企业一萧条,钢铁、冶金,包括汽车、家电,如果受到影响以后,这部分就业是一个问题了。

    2011-12-26 10:00:33

  • 聂梅生:

    去年十个城市平均是30%的涨,如果没有积累钱,是自己企业没搞好,今年大的房企是没有问题的,去年积累了很多资金。去年买了高价地现在最难受,去年没有抢到地王的企业,现在不买地,土地市场急剧萧条,不开工也不竣工,千万别欠农民工的工资,把农民工的工资还了,然后关张,这是他们主要的做法。

    2011-12-26 10:03:10

  • 聂梅生:

    我觉得银行的风险不像刘主席从拨备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抵押品的比值,现在土地价格已经下来了,交易量下了50%,土地价格负的7%已经出来了,抵押的都是土地,土地价格贬值以后,在这儿IMF的报告我非常同意,我们现在是20%,有35%到45%的贷款是有房地产抵押品。一便宜以后,削弱贷款的价值。另外是上下游,他们的抵押,房价的回调,他们的贷款也出问题,它也关张了,欠银行的债呢?企业我们所谓的实体经济的企业贷也还不上。地区政府的融资平台29%来自于土地,土地一贬值,确实财务到年底是急剧紧张。将来改革这个行业我一直呼吁要重新定位,既然三架马车转向内需和产业结构调整,它的定位不要定位到投资拉动,当中非常重要的火车头,应该放在承载的作用,从投资拉动转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因为发展什么产业都应该有房地产,并且和其他的新兴产业能够共生。这一点美国做得比较好。美国的硅谷不是房地产起来的,硅谷的房地产是因为IT产业起来的,最近奥巴马在搞新能源谷,房地产都起来了。去那么多人得有房地产,是起着承载的作用。如果知识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新兴产业就承载这个,它和新兴产业能够共生。

    2011-12-26 10:04:30

  • 聂梅生:

    关于土地,70年的土地使用权其实是1991年的令,它不是法,如果70年土地使用权不改的话,不可能又收土地受让金又收房产税,又收费又收税。这个事情还没有征求民意,现在有房子的人都会有意见的。不可能在买房子的时候,把70年的租金一次性收了,然后每年还收房产税。地根河银根深度绑定,因为2010年的土地抵押贷款已经达到3万多亿,这是国土资源部报出来的,这是跟金融机构绑在一起的。如果钱是水,那么地就是面,水和面已经活到一起,是和地方政府和银行和开发企业是绑在一起的,这是不能兼得的,就要动改革,想收房产税,税率是1.5%,全国一年的房产税会有7600亿,现在土地出让金2万多亿,因为是年年收,是可以,但是收这个,我说不现实,是因为在买房子的时候收了70年的租金。这应该有一个替换的过程,应该早收房产税,逐步取代出让金。这一步迟早到走。应该在土地的问题上进行解决。

    2011-12-26 10:08:07

  • 聂梅生:

    现在房地产的钱全是和银行有关的,建立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体系势在必行,M2从2007年一直发到现在,我估计四季度可能达到80万亿,这种情况之下,能不推向通货膨胀,能不推向资产价格上涨,这个资产价格上阵没有上涨到股市,上涨到楼市,它是必然的一个走向。我们现在全世界的经济总量排第二,美国排第一,我们是它的40%,结果我们的票子发得比他们多。这个蓝线是中国的M2的供应量,从1998年,现在到2008年以后急剧上升,这个虚线是美国的。灰线是日本的。我们比他高多了,所以我觉得通胀和资产泡沫肯定有,房地产泡沫就是刚才说的十大城市,我觉得这个增量不过是6%、7%的房价涨幅,并没有超过GDP。通胀和资产泡沫的起因,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增速,现在是开始降了。原来是增速太猛,最后建立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各行各业进入房地产投资,应该有序的进入,只要是有序的话,有些人不让他进来,比如与其让他炒房,不如把这些资金用于房地产投资基金来做更有序一些,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炒房。

    总而言之,房地产是万民关注的热点,调控我认为既然十年十控,还得控,也还会以不同的方式继续,但是会刷新的,不会一成不变的,希望刷新的过程最终是迎来体制改革和我们行业的健康发展。谢谢大家。

    2011-12-26 10:12:59

  • 黄海:

    谢谢聂梅生会长的发言。下面请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徐长明主任发言。

    2011-12-26 10:13:17

  • 徐长明:

    大家好,下面跟大家交流汽车消费发展趋势和一些政策建议。跟大家交流四个观点。

    第一,2011年我们国家汽车市场的需求增速出现全面大幅度下滑,这是由于政策的退出和宏观调控两个共同促成的结果,这是短期的,不代表今后的长期趋势。这张图是过去把汽车分成几个大类的增长,从乘用车和轿车sumtv这个相对来讲是最好的,从数字来看,1到11月份增长了8.6%,微型客车下降了9.8%,商用车、大种型客车、大卡车是下降5.9%,合起来是增长2.6%,这个数字是比较低的。我们看看2.6是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998年是增长1.2%。其他年份包括2008年金融危机的年份,同比增长7%,今年只增长2.6%。从乘用车的内需来讲,国产车把出口的部分减掉,国产车内销的部分同比增长8.9%,比去年增长率下降了28个百分点,这个幅度非常大。商用车去年是同比增长29.9%,今年1-11月份是负5.9%,今年下降36个百分点。增速大幅度回落,一是鼓励政策的集体退出,到2009年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给汽车出了四个政策,一个是车购税减半,买了一辆车之后大概要交接近10%的税收,2009年给1.6升排量以下的车减按5%征收,这个政策效果非常好,还有一个就是养路费取消,还有汽车下乡政策,这是对轻卡和微客、微卡,这三种车型农民买车给予10%的补贴,还有一个以旧换新,给几千块钱的商务补贴。这四个政策是在2009年一次性集体出台的,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去年为了实现GDP的单位能耗下降,汽车出了政策叫节能惠民,达到一定标准的车给予3000块钱的补贴,这个政策对于去年8月份以后的市场又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这个政策在今年10月1号也取消了。这次缩水之后,大概有20几个车型左右能够享受这个政策,也基本上不管用了。

    2011-12-26 10:13:46

  • 徐长明:

    第二,货币紧缩带来速度的下降,对今年汽车消费的购买力包括消费信心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推算一下,我们为什么说那么大的刺激政策上去管用,政策退出就不行了。这张图衡量是代表家庭的年收入,后面我们讲中长期预测也会跟这个关联。纵向代表在每个收入段上有多少家庭,这是收入分配曲线。在全国来讲还是少数家庭买车,北京有一半的家庭有车,在全国范围来讲,从乘用车来讲千人只有33辆,汽车所有权算上,一千人58辆车,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是差得很远。美国是每千人800辆,日本每千人600辆,我们现在每千人只有58辆,我们买车的临界点很靠右,高收入的家庭才买得起车。

    2011-12-26 10:15:11

  • 徐长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人均GDP的增长,到了一个收入分配曲线来讲,高收入家庭在年年增多,低收入家庭在减少。我们买车来讲,GDP增长快,这个移动就快,每年就会有一些家庭来买车。只要是这个临界点在中等收入之前,每年GDP增长带来的新具备开车能力的家庭数都比上一年多。汽车市场就能处在快速增长。一旦我们临界点到这个地方,GDP再增长,它带来买得起车的家庭数字年年减少,这个汽车需求速度就下来了。这是基本的规律。我们在没有政策的年份,随着GDP的发展,这就是每年增加的具备汽车购买能力的家庭,当我们有政策的时候,临界点会左右移动。当采取鼓励政策的时候,原来是5万年收入的家庭买得起车,2009年是年收入4.8万、4.7万的家庭买得起车,就往左移动了。当给一个限制性政策的时候,就体现往右移动,所以我们历史上大浮动移动的有两个年份,第一个是2009年,这是价外税给大幅度的减免,另外一次是2002年,我们加入WTO的当年,汽车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也是原来买不起车的人变成买得起车。今年把政策取消了,这个临界点往右移动,又出现一个变化。这就是每年我们说汽车只要有针对汽车的政策出台的年份都会造成比较大的波动。明年基本上就没有政策,临界点的竖线不动,明年主要取决于GDP的增长变化,GDP增长快速度就快一点,GDP增长慢,速度就慢一点。明年基本是在长期潜在线。未来我们还能保持十年多一点的时间,汽车消费还能保持一个平稳快速发展的基本态势。这是根据我们对汽车先导国家的汽车市场,他们自身发展规律做的实证分析。

    2011-12-26 10:16:10

  • 徐长明:

    每个国家自身汽车市场的发展,本国汽车需求的增长都有两个高速增长期,第一个高速增长期是从1000人5辆车到1000人20辆车,这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汽车消费需求年均增长30%,持续五年左右的时间。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是从1000人20辆车到1000人130辆车,这段时间销售量增长率在20%左右,持续时间是十年。千人130辆是什么概念?国外来讲,大部分家庭是四口之家,一千个人大概就250个家庭,250个家庭130辆车,大概念就是100户50辆车。再增也增不上去。这是第二个高速增长期。一般来讲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比第一个高速增长期慢一点。第一个高速增长期基本上取决于购买力的增长,每年有多少个家庭,有买不起车的,有买得起车的,这也直接决定GDP的增长率。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的时候,汽车消费需求的增长取决两个方面,一个还是购买力,没有经济发展不行,第二个因素还是起作用的,光有解决发展,没有环境的改善是不行的,汽车和家电还是不一样的,家电买到家里放在那里就可以,车是要在街上走的,单位得有停车位,家里得有停车位,到了第二个高速期,一个国家的交通、停车场、环境、能源都开始陆陆续续成为一个制约。

    2011-12-26 10:22:07

  • 徐长明:

    第二个高速期日本是八年的时间,年均速度是22,韩国是12年的时间,年均20,我判断我们国家可能要延续15年左右的时间,大概年均增长是13%到15%,第一个高速期差不多是5年,我们是8年,速度平均都是30%左右,为什么说第二个高速期我们比别人要长,实际上第一个也长一点。长的这个原因是跟收入分布,我们的收入差距比较大有直接关联。我们对全球各个国家耐用消费品做了一个规律性的总结,一个国家的收入越平均、越均等化,耐用消费品的普及时间就越短,你买得起到你左邻右舍买得起这件商品时间很短,因为大家收入差不多。一旦收入差距变大以后,这个时间就拉长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劳动效率是提高了,但是收入差距是拉大,导致我们汽车的普及就明显的梯度性。我们国家的第二个发展期的路径是比别人相对低的速度和相对长的时间来完成。我们的年均速度是13到15。本来从2009年开始就千人21辆车应该到第二个高速期,速度应该下来,我们政策又刺激,2009年52%,2010年是37.4%,这样快速的增长导致我们将来在第二个高速期发展的路径跟别人又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要是没有2009年刺激政策的话,应该是到2007年是23,到2008年是22%,2009年是17%、18%,是逐步下来,别的国家是平均20%,不是每年都是20%,是每年逐步平缓的往下走。

    2011-12-26 10:23:08

  • 徐长明:

    (图)这个图是日本的每年年均增长率的变化。我们国家可能会出现一个陡变,前十年是30的速度,本来2009年应该是逐步下滑,结果你来了一个刺激政策上去,今年掉到接近10%的水平。今后可能还要快一点,但是也不会太快。我们在第二个高速期是13%到15%,这跟我们第一高速期有一个极大的落差。明年的潜在速度估计应该在15%左右,你不去刺激也别去限制,我们这一轮的滞后效应还没有完全释放完。估计明年的乘用车速度可能在12%左右的水平,这指的是前提条件,没有类似北京这样的城市再采取限购政策,如果再出三四个北京这样的限购政策,那就达不到12%,北京这一个政策,导致今年全国的消费下降3个百分点。北京市今年减少30多万辆汽车,其他十余个地区正在研究政策,是像北京这样的总量控制还是采取经济手段提高使用费用还不明确,我们呼吁大家,如果交通真的拥堵到这个程度,也会采取提高收费的办法,来达到一个交通的平衡,采取总量控制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个政策。这也是最没办法的办法,应该采取经济手段去进行调控,让他少开车,通过其他的手段。

    2011-12-26 10:24:14

  • 徐长明:

    第三,未来汽车的增长点跟过去不一样,未来汽车的增长点会转到中西部和二三线城市。(图)这个是一线城市,这个是二线,上面是三线,大家可以看出三线的市场份额每年提升两到三个百分点,一线每年下降两到三个百分点。这个趋势未来会是长期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020年三线会占到汽车市场的55%左右甚至60%,一线城市会下降到15%左右,二线下降30%。重点的市场向这些地方转移。这是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由于发展阶段和人口规模决定。这张图是把一线分两级,二线分两级,三线分两级,六级城市把北京、上海、广州是一级,平均保有量千人124辆,今年年底就能达到140辆。五级和六级城市现在的千人保有量只有12和16人,它涵盖在刚才我们讲的第一个高速期,千人5个,20辆之间,他们的速度是25到30的水平。一般我们一级城市叫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二级城市是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三级是发达的省会,四级是千人发达省会部分发达地级市,五六级就是地级市,大致是这样的划分。这是发展阶段决定的。这些地区人口的基数非常大,具有很强的潜在购买人群。三线城市占全国人口62.9%,二线25.9%,一线是11.2%,目前占的汽车市场份额是大不一样。11.2%的人口占了全国30.7的市场份额,25.9%的人口占40%的份额,三线城市是62.9%的人口占20.1%的份额。这主要是购买力。目前我们的市场发展还处在购买力。哪个地方有钱,买的车就多,未来这么的潜在人口,那就是一个潜在市场。我们经济正在往这儿转移,把经济总量和GDP分成一、二、三线,三线GDP占全国GDP总量到了37.5,一直处在上升的阶段,未来还要上升,主要是产业将往中西部二、三线城市转移。因为现在东部地区有产业转移的压力,现在生活成本在不断地提高,现在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适合,中西部具有吸引的条件,最典型的就是富士康从深圳迁出来之后在河南、湖南、重庆各搞一个大的劳动市场,这样经济的转移就带动了一部分人群收入就增长,具备买车的能力。

    2011-12-26 10:27:48

  • 徐长明:

    第四,要保证汽车的潜在需求顺利转变为现实需求。现在从我们研究汽车的角度来讲有两件事是非常紧迫的,否则具备这样的潜在规律也实现不了。第一,要大力的发展节油型的汽车,这是近期十年之内为主的,还有新能源汽车。我们现在做了一个测算,因为经常研究石油的能源战略,这里有对汽车保有量假设的定义,如果是2亿辆汽车和4.5亿辆汽车能源的战略是不一样,我们现在假设基本上中国汽车的保守估计能达到4.5亿辆,发达国家美国是千人800辆车,日本是千人600辆多一点,我们对全世界汽车保有量的饱和水平做了论证研究,今年刚刚做完。它影响汽车饱和点千人保有量水平主要是一个国家的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决定汽车保有量最终的水平。我们国家的人口密度跟日本、欧洲很像,理论上讲我们能达到欧洲的水平,再就是能源紧张不紧张,但是根是人口密度。理论上讲日本、欧洲能达到千人600辆,我们也能达到,如果按饱和点人口15亿算,就是9亿辆汽车。我们打个对折,千人300车辆,现在韩国是千人不到400辆。我们现在理论上讲一个国家越大城市,千人保有量越低,越小城市,千人保有量越高。一般像日本东京只有千人400辆,小城市是千人600辆。我们北京市如果不是政策控制,可能明年就能达到千人300辆。千人300辆是保守的估计。

    2011-12-26 10:31:46

  • 徐长明:

    而我们汽车使用的模式和车型结构很像美国,美国是天天开车上下班,我们中国也是天天开车上下班,我们车型结构也像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是小车,我们国家的车都是偏大。我们传统文化里跟车有关联是两个,一是面子,二是什么东西认为值不值钱,纯度、重量和体积,这个东西纯就值钱,另外是体积和重量。买车来讲,就车要大,我们车跟美国很像。我们有理由认为,当我们汽车的保有量达到美国水平的时候,我们的汽车用油跟他是一样的,如果不改变的话。美国去年是2.5亿辆汽车用的油是8.5亿吨原有,国产4亿吨,进口4.5亿。我们预测2020年我们国家的汽车保有量是2.6亿辆,也就是我们汽车用油的部分跟美国一样,我们非汽车用油的部分比美国要多。当我们的保有量跟美国一样,我们的用油比美国还大,但是我们国产有只有两亿吨,将来如果像美国这样的时候那要进口多少,大家可以想象,能源安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沙特给我们进口4500万吨,安哥拉进口4000万吨,伊朗2000万吨,如果对伊朗采取石油禁运,马上对我们国家的石油就是一个挑战,我们把2000多万吨的油转到别的国家去给我们进口。这就是为什么说要大力的发展节油型汽车,最关键的就是我们的油,这是我们制约我们汽车长远发展大的问题。而我们现在产品结构上越来越不合理,一是SUV增长非常快,换车都想换SUV,SUV就费油。二是高级别增长的快。三是豪华车,奔驰、宝马、奥迪。今年平均增长10%,豪华车增长了37%,我们国产车增长7%,进口车增长31%。都是不合理的结构,再不调整也不行。

    2011-12-26 10:33:28

  • 徐长明:

    我们要从供需两个层面来解决节油汽车的发展,一般来说汽车的政策有两种,一个是汽车产业内的政策,一个是汽车产业外的政策。比如燃油限值100公里,比如按法人,一汽、东风平均一百公里6.9升,这个压力非常大。还有发动机的性能,比如一公里一升排量的车要达到50个千瓦,这样一些政策。这是产业内的政策。目前的政策都是这些政策。但是影响的是厂商供给者的行为。还有产业外,比如消费税,4.0升以上的发动机排量的车有消费税是40%,现在这个税是在价内征收,消费者不知道交40万的税,厂家知道,国家知道,但是消费者不知道。我们希望把这个政策改成价外税,先买车100万,如果买奔驰6.0以上的排量的车,再给国家交40万的税,然后再交接近10%,这种时候会说买100万的奔驰车要给国家交50万的税,很多人就不买,现在是价内税。财政部不同意是调不了。比如说还有一个政策,燃油税能不能调高一点,现在一升油是0.8块钱,将来有没有把油价涨到5块。一半的油价,一半的燃油税,我们国家如果调上去的话,把过桥过路费的价格调下来,把油价涨上去,这个对节油很有好处。现在开个QQ到天津是35元,开个奔驰那大排量也是35元,那我让你开奔驰过去交100,开QQ过去交5块,这个费用就好,但这个又得交通部同意。现在所有的产业外的调整非常困难,产业内就是工信部、发改委自己定就可以,产业外真正有效地政策必须两个联动,如果消费者愿意买节油的车可能就管用。汽车产品结构要调整,必须要把产业内政策和汽车产业外政策两个联合起来一块出台,它才是最有效的,而且起更大作用的是汽车产业外政策,让消费者自己愿意买节油的车,现在是消费者不在乎,这个不行。如果大家都买4.0以上的排量,你想象一个车是人家四个车的消费,汽车怎么能长远可持续发展,消费上不去。

    2011-12-26 10:35:15

  • 徐长明:

    第二个政策很简单就是下大力度改善二、三线市场,特别是农村县城的路况,因为市场在向那边转移。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北京能承载千人300辆车,但是我们最近跟踪了三线城市,地级市和县城这样的地方,他们的路况根本就支撑不住千人300辆,大概也就100辆,到这个水平就堵死了。他们的路况远远没有上海、广东、北京好。现在对他们的路况要加大力度,否则潜在趋势不能得到实现。现在农村很多开始有买车的,农村村里的路和镇到村里的路,基本上都是单车道,要会车的话很困难,一旦车多起来之后,这个路根本就支撑不住。这个路况的改善不是一年可以改的,我觉得应该早动手,这是汽车要扩大消费,其实不是刺激,是把它的使用条件、使用环境给改善了,让汽车消费能够顺着自然的增长而增长,这就是最好的政策。

    谢谢大家。

    2011-12-26 10:38:09

  • 黄海:

    下面请江苏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顾为东发言。

    2011-12-26 10:38:54

  • 顾为东:

    尊敬的主席先生,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上午好。我是江苏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今天应邀到这里来主要是向各位介绍我们江苏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简单情况。首先向各位介绍一下我们研究院的简况,我们研究院是江苏省发改委的直属研究机构,主要是为全省宏观经济和发展做服务,近年来取得59项研究成果。由于我们研究院重点抓两条研究成果,我们的研究成果几乎全部为国家、省、市、政府部门所采纳。近年来,先后已经有6位国家领导人和11位省政府领导人参加我们我们院的课题研究,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在短短两年中对外公布的公开就有七次批示,其中对我们不锈钢园的产业群批示就是很好。而且我们研究院有一个特殊性,是以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为支撑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特色,我们的研究成果有第一生产力支撑,我们研究院一共有19位博士。

    2011-12-26 10:39:15

  • 顾为东:

    主要跟大家交流三个方面:一是江苏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江苏大家都知道,以全国1%的土地养活了6%的人口,创造了10%的经济总量,GDP的增长速度平均每年高于全国三到四个百分点。2011年GDP达到4.8万亿元,增11%,人均GDP突破6万元。工业产值达到10万亿元。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我们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却远低于GDP的增速,在“十二五”规划开始以来,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六个注重”的新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民生幸福工程等,实现新一轮的“两个率先”。我们把民生幸福作为两个率先的重要指标。

    我们江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题是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二是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动三个转变。江苏经济发展一共实施六大战略,这次从1987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三大战略,到目前为止已经演变成为六大战略,去年增加了创新驱动战略。江苏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在“十二五”规划里我们国家是实施十年倍增计划,我们江苏要在全国实现“两个率先”,要使人民的收入水平与GDP速度同步发展,制定了一个七年的倍增计划,用七年的时间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再翻一番。根本的动力就是深化改革,更好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1-12-26 10:45:33

  • 顾为东:

    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省的综合经济势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长等等,要为2020年全省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这是我们江苏“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讲了。

    江苏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一年来我们江苏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全力以赴稳增长、转方式、抓创新、调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运行平稳、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效益较好等,我们提出七年倍增计划,重中之重是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和实体经济,江苏实施的双轮驱动,产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共同发展。

    2011-12-26 10:47:39

  • 顾为东:

    第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出。首先谈谈中国式的收入倍增计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特别是对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纲要提出一个明确的量化指标,是每年增长7%以上。这样十年的时间基本上是翻番,按照这样的速度十年的时间可以实现翻番,这被不少国内外学者专家解读为中国式的收入倍增计划。随着居民的收入倍增,人均GDP也会同步增长达到8000美元左右,如果考虑人民币升值因素,十年后中国人均GDP在世界的排名可能要达到80位左右,从中等收入国家达到中等偏上的国家。

    2011-12-26 10:48:36

  • 顾为东:

    从我们国民收入的构成来看,我们江苏每年的GDP都保持在13%左右,但是“十二五”期间要主动把它降下来,但是财政的收入每年的数据都在30%以上,远远的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而我们人均居民的收入每创造100元的价值,城镇居民只能拿到41元,农村拿的更少。创造100块钱的价值拿到手只能拿到30元,欧美国家老百姓基本上能拿到70%到75%左右。这也是我们努力的一个目标。

    我们中国确实需要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目前居民收入的占GDP的比重已经降至历史的低点,这几年GDP高速增长,但是相对的差是越来越大。自上世纪90年代,居民消费支出比重持续下滑,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中国有13亿人口可以拉动内需,但是我们老百姓收入增长过慢,这就难以产生应有的拉动力。国家要实现倍增计划,我们江苏也实现倍增计划。

    看一下我国居民的收入现状,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目前公认为0.4,贫富差距拉大,尤其是以行业差距引人注目。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到3倍。我们但城乡收入比在1983年是最低,到1993年是一个高峰。城乡收入差是持续上升,这是绝对值,红线差距的绝对值也在不断扩大,这是从江苏反映出来的现象。这张图上可以看出,我们下一轮发展必须要加大城乡居民的收入,这样让全国的老百姓能够切切实实的享受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成果,不像这样大幅度的拉大差距。

    2011-12-26 10:49:45

  • 顾为东:

    这是江苏城乡恩格尔系数的比较,从2002年以后我们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开始一直高于城市的恩格尔系数,在1983年到1991年的时候是高,到了1982年到1991年的时候是城镇的恩格尔系数高于农村。现在是反过来,农村当时改革开放的时候,动得还是很大的,老百姓受到扎扎实实的优惠。现在来看成是发展得更快,所以才出现农民工进城。我们看看日本公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年日本提出把经济发展目标定在全民收入增长上,更倾向于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10%,劳动报酬增长率超过10%,实现了经济与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我们的未来也不是梦。

    在经历“神武景气”和“岩户景气”后,日本任凭拉动内需,形成了大众消费社会。在实施的10多年时候里,日本形成了约1亿人的中产阶层。日本公民收入倍增计划总体上是非常成功的,但是由于差距过大,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等问题。

    最后跟大家交流江苏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江苏提出来以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9118元为基数到2017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我们实施七年倍增计划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最大的民生实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基础和核心。主要的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富民优先为导向,以农民增收、职工工资增加,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困难群体帮扶为重点,促进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普遍增加,让城乡居民普遍感觉到收入年年都有新提高,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不断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满意感。

    2011-12-26 10:51:30

  • 顾为东:

    基本有四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2011年,江苏城镇居民收入10%的增长,农民的收入增长也是10%,多年来第一次实现了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协调。在这一点上,江苏在科技创新方面力求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的省份。总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并重,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解相结合。

    实施创业富民,江苏是产业大省,也是工业大省,工业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利润遥遥领先于全国的第一位。我们江苏主要是促进就业的增长,强化促进就业的资金支持,优化创业的服务进行支撑。

    2011-12-26 11:00:03

  • 顾为东:

    促进农民的增收,把农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重中之重,实现农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人,加大农村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保障、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形成长效机制。

    提高职工工资性收入,在促进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健全工资收入分配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实现职工工资收入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

    增加居民财产刑收入,鼓励支持居民依法开展投资经营活动,创造条件让更多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使之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主要是三条,鼓励居民财产向资本转化,健全资本市场体系,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

    保障举措,主要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逐步扩大保障范围,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推动城乡行业社会保障衔接,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在这里在“十二五”期间,全省住房困难家庭收入线标准覆盖城乡家庭总数40%,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省里讲大量的财政进行转移支付,住房保障家庭占城镇家庭总比例达到20%,这又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全面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基本解决城市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深入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

    2011-12-26 11:01:23

  • 顾为东:

    下面讲一下江苏2012年重点支撑项目和目标。去年江苏全社会科技投入占GDP总量的21%,2011年已经达到22%,明年占GDP的比例将达到23%,基本上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江苏的产业发展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45%。2012年我们江苏计划重点安排省级重点项目是22个,总投资是26157亿元,增长19.3%,突出抓好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民生项目建设,重点突出以下基地建设,江苏要目前正在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是120家,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昨天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刚刚开了“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产业基地”研讨会,请了国家相关的专家进行评价,进行提修改意见。大家知道江苏经济产业发展的脉络很清楚,从六七十年代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到向工业园区集中,乡镇企业向园区集中,从园区向产业集群来深化,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江苏的群众把产业集群又进行了一种新的形态,就是我们把它称之为特色产业基地。所谓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的差别是,产业集群是企业集聚为主,特色产业基地是以产业为主。比如无锡市20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年产值是2000亿元,而20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这是产业上高度的集聚。实现南北转移的项目,江苏加大南北转移,大家光看到江苏省是万里无云,实际上江苏的经济压力很大,中国有一个东西部差距,人均GDP差距是1:4,我们江苏南北的差距是1:6,苏州和宿迁的差距是1:9。我们每年都在加大财政转移,共建园区,来促进共同发展。特别是江苏的沿海经济带上升到国家的战略以来,每年的增长都远远的高于其他地区的发展,这也是我们保增长惠民生重要的窗口。之所以江苏省省政府提出来提前与全国三年以来提前居民的收入倍增计划,主要得益于江苏实体经济发展比较好,江苏服务型经济发展比较好,江苏国家型战略的发展计划比较好。

    2011-12-26 11:02:30

  • 顾为东:

    大家知道2011年收入增长超过10%的基础上,确保明年继续达到10%左右的目标。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和困难群体就业,确保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以上,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加强就业培训和服务。

    谢谢大家。

    2011-12-26 11:04:30

  • 黄海:

    下面有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徐伟博士发言。

    2011-12-26 11:05:01

  • 徐伟:

    尊敬的黄海部长,尊敬的演讲嘉宾和现场的观众,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扩大消费的问题。刚才几位演讲嘉宾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扩大消费做出非常有见地的分析和讲解,在这里我对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学习谈一些体会。

    主要介绍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扩大消费,二是分析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三是对如何扩大消费作出一些对策性的建议。

    2011-12-26 11:05:37

  • 徐伟: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扩大消费。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第一个转变就是提出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也就是说,在这里把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提出来。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居民消费的状况,图中对我国的居民消费情况做了一个趋势性的数量反映,在这里可以看出,蓝色的曲线是最终消费率,它从整体上来看是一个逐渐下降的趋势。我们说最终消费率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政府消费,一部分是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它的变动趋势紫色的线和最终消费率是同样的趋势发生变化的,逐步在下降。政府消费基本上保持一个不变的状态,从数量上来看,我们国家的政府消费所占的比重基本为总消费的16%左右。居民消费率如果消费率有变化的话,就体现在居民消费率的变化,在这里我们看,整体上一直是出现一个下降的态势。投资和消费是什么样的对应关系?我们看投资是出于基本上升的态势,到2009年的时候,消费率和投资率几乎是相等的。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都达到48%。去年我们的消费率已经降到47.4%,又创一个历史的新低。

    2011-12-26 11:11:42

  • 徐伟:

    (图)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消费结构当中可以从两个大方面来分析,一是城镇居民的消费,一是农村居民的消费。在这两个消费的主体构成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居民的消费是这个蓝色的曲线,下降的比较明显。城镇居民的消费当然上升得相对比较快。也就是说,城镇居民的消费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是逐渐在拉大。我们在分析这些因素存在哪些问题的时候,而针对这些问题去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图)这是从消费的状况,刚才范剑平先生在做讲解的时候也提到,我们说消费要提高,依据什么,一般情况下是把国内的消费和国外的消费进行比较,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人们生活的水平不同,我们可能会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可比性大家也在有一些质疑,不同忽视的是我们与人家有差距,我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消费是摩根史丹利在2006年之前中美个人消费的变化情况,美国的消费我们不从绝对量上看,从趋势上看是平稳上升的态势,而我们自己是很明显的一个下降态势。也就是说,我们不与别人比,与自己比也应该保持基本平稳和上升,而不应该是下降。从这个趋势上看,我们的消费有必要在经济过程当作为一个重点来考虑。

    第二,今年消费和投资是什么样的状况?今年前三季度我们根据公开的数据做出需求结构分析,消费在第一季度相对来说较高,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又有一个下降的趋势,而投资刚开始比消费要低,后两个季度又呈上升的态势。可能有多种的原因来解释,但是我们认为由于第一季度我们国家可能处在新年期间,由于季度性的变化,建筑行业在这期间要停止建设,这时候可能消费所占的比例要高于投资,但是新年过后各个生产开始开工,这时候投资又开始增加。这是今年投资和消费的简单分析。

    2011-12-26 11:12:47

  • 徐伟:

    从全年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来说是25%左右,消费大部分在17%左右。我们的投资速度、增长速度远远要高于消费的增长速度。这带来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说投资投入进去之后,投资需求扩大,随后会带来一些产品的增加,这部分产品需要消费的支撑,如果投资产生的产品没有很好的消费进行支撑的话,造成的后果是产能过剩、资源闲置和浪费。如何保持投资在合理的范围内增长,又要扩大消费,使消费能够承接投资带来的产能,可能是摆在学界或研究机构面前的一个比较迫切的问题。

    2011-12-26 11:14:21

  • 徐伟:

    (图)基于上述趋势性分析,我们分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当然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主要分析一些比较有关联性很强的原因。一是收入问题。要消费首先要有消费需求,而这种消费需求来自于有没有钱,就是收入的问题。我们收入差距是什么样的情况,从总体来看,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仍旧是下降的趋势。1978年开始,这个比例基本上在50%以上,到90年代后期我们看这一条蓝色的曲线逐渐下降到2009年和2010年基本上已经接近40%,我们的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比重是下降的,如果一个人的收入下降,让他做更高的消费需求也不现实。二是具体来说,刚才前面的嘉宾也分析到,造成收入差距体现在很多方面,行业间、地区间、城乡间,在这里看一下城乡的居民收入差距,浅蓝色的柱状图是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底下矮的深蓝色是农村居民的收入。这个比例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比,这一条红色的曲线,我们看是一个上升的态势,也就是说,近些年是3:1左右,目前是3.2: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一直在扩大,这个比例仍然是非常高,这还是显性数据做出的分析。刚才江苏省发改委的领导已经做了分析,如果实际上从省委来看比例会更高,这个情况推广到全国来说也一样,实际的收入差比例会更高。

    2011-12-26 11:15:41

  • 徐伟:

    二是公共服务发展滞后。这里体现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性的公共服务,也就是我们说的教育、医疗,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展开。另一方面是经济性基础建设,经济基础性的公共服务,主要是指交通、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我们可能还有很大的环境需要改善。有人会说,这个垃圾处理、供水、供电与我消费有什么关系?一个生活环境的好坏,第一反映出生活质量,第二是可能会影响到消费的需求和状况。造成我们公共服务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在公共服务投入的不足,第二方面由于目前我们很多的公共服务还属于一种垄断性的经营,垄断性带来的服务效率不高和服务质量需要改善等等,都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这种反映可能不用太多的理论去描述,因为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也能够切身感受到这种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效率的提高,是需要进一步进行改动。

    2011-12-26 11:16:56

  • 徐伟:

    三是从消费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来看。我们现在实物性的产品基本上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服务性的产品比较滞后,比如传统的服务行业,餐饮、商贸等等,这些比重还很高,不是说这些行业不重要,很重要,而是相比较来说,我们新兴服务行业,旅游、咨询、文化娱乐等等,这些行业的发展虽然有一些认识,但是从实际的发展来看,它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我们还没有做出更大的突破,这也是造成我们在消费方面从总量上没有明显突破的主要原因。

    四是消费环境的制约。时间关系不做太多的解释。由于服务产品的供给状况和消费政策的限制,使一些消费意愿难以实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具有较为明显的行政垄断特征,存在政策性的进入壁垒和垄断现象,造成一些行业服务水平不高、竞争的效率低下、服务产品价格过高,就政策性因素而言,信贷政策等相关政策比较明显是偏向于投资,而不是鼓励消费。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居民有消费意愿,但是很难实现。

    刚才是国内的一些现状分析。国际上的一些情况对我们的扩大消费也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影响。刚才前面的嘉宾已经提到,一些为应对金融危机我们采取家电下乡、汽车消费等政策性鼓励政策,有的即将到期,有的已经到期,这种政策效应是逐渐在减弱,具体反映在2010年农民的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但是农村居民的消费增长16.1%,而城镇消费需求的增长是18.8%,从这个增长的变化量上来看,我们以前的这种经济刺激政策的效应已经开始在减弱。针对这些政策应不应该继续延续下去,还应该怎么做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当然汽车问题和房地产问题,前面嘉宾已经提到,这里就不再做过多的解释。

    2011-12-26 11:18:41

  • 徐伟:

    全球经济复苏的问题,当前世界经济在下滑,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还没有缓解,甚至由于欧洲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各自的利益诉求不同,在应对危机方面国家之间的协调难度越来越大,而美国经济发展现在还很难说,根据穆迪等大的投行对美国今明两年的经济预测增长率会达到1.5%左右,低于以前2%左右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速度的下滑,对我们出口会有很大的影响和不确定性,而这种出口的不确定性反过来会影响到国内的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

    2011-12-26 11:20:21

  • 徐伟:

    最后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是一种价格的反映,对居民消费会有很强的影响。我们国内的价格上涨主要反映在结构性和成本推动性以及输入性的特点上。1-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5%,工业生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6%。从总体趋势上看,比前两三个月有所下降,仍然处与高位状态。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经济发展情况仍然把通货膨胀作为一个主要的研究和分析的内容。从国际上这种大宗商品石油和铁矿石的价格仍然在不断地走高,对于我们国内的投资和消费这种价格上的输入性仍然会有很大的影响。外汇储备的问题,虽然我国这一两个月的外汇持有量有减少的趋势,总量上仍然外汇是一个很高的增长。这种流动性的增加,对于物价的提高或者通货膨胀的影响仍然是非常明显的。

    刚才我们从趋势上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国内的消费影响,国际的因素我们没有办法控制,我们只能从国内的一些影响因素上去着手分析。也就是说,对于扩大内需在这方面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扩大内需当中如何扩大消费又成为重中之重。我们认为,用三年到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城乡居民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由43%提高到53%,也就是说提高十个百分点。把居民消费率由35%提高15%,提高15个百分点。如果政策措施得当,经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应该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因为目前我们居民的消费率去年是33.8%,整个国民收入当中三分之一的收入用于居民消费,这个比率是非常低的。发达国家70%到80%,发展中国家也在50%到60%,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提高居民的消费。

    2011-12-26 11:21:32

  • 徐伟:

    时间关系,对促进消费的对策做一下简要的说明。一是增加居民的收入。今年我们国家很多省市地区已经开始采取提高工资收入的标准。二是从财政和税收方面,鼓励消费,在刺激消费方面采取减免个税、现金补贴、发放消费券等等,具体的形式可以去探讨。三是增加政府货币转移支付,并且更多向农村和低收入群体倾斜,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尽快转变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扩大的局面,对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保障给予适当补助,减轻其缴费压力。

    2011-12-26 11:22:39

  • 徐伟:

    加大政府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力度,当消费需求不足的时候,扩大消费就需要从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量方面入手,政府消费的目的之一是在于消除或减少地区的消费差异,促进各个地区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政府消费支出主要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而用于这些方面具体体现在:一是加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投入。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同时将公共停车设施纳入交通基础设施范畴。二是在改善城市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同时也要将这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这一点想简单补充一下,对于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前几天去国外考察了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在公用设施方面的投入,对于供水、供电、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等,这些投入前期是作为投资投入进去,可以作为投资需求的扩大,这些基础设施建成之后,通过若干年的发展,对于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提高居民的消费是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是具有一个很好的延续性。当然这不是很短的时间,从这些国家发展的历程来看,他们从开始设立立法,建立这些公用基础设施投资用法律和法规去维护这些设施的运行,一直到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的话,大约需要30年到40年的时间。如果没有前期的准备,想到后期直接形成这种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不是很可能。所以这时候需要我们在加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讨。

    第二,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入,主要反映在对医疗卫生和教育方面的投入。

    2011-12-26 11:24:33

  • 徐伟:

    第三,完善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在这里主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加强农村综合服务功能流通体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为农村提供优质价廉的商品和服务。由于我们现在的物流业发展,虽然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重视,当然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我们现代化和社会化的物流体系,客观一点说还没有完全形成。我们把流通体系的逐步完善,把它引申到农村的话,可以把城市生产的产品通过流通的体系,以低成本的方式输送到农村市场。也可以将农村的农产品以更有效的方式或更低的价格输送到城市,无论是对城市的居民还是农村的居民,以及我们一些行业的发展,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当然在这个基础之上,还要鼓励和引导流通企业的现代化,做大做强流通企业,促进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有利于消费品零售的流通网络。这是对连锁经营我们说的连锁超市可能会有更高的要求。

    2011-12-26 11:26:31

  • 徐伟:

    第四,继续鼓励实施汽车消费优惠政策和家电下乡政策,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注的力度。我们在前期实行的家电下乡和汽车鼓励政策,我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在此基础之上,要结合农村市场的具体情况,继续鼓励一些其他的家电产品能够走入到农村,当然做起来比较难。但是可能难也得去做。鼓励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汽车产品的销售,开拓和整合农村家电流通网络。同时通过财税等措施,鼓励企业积极研究开发试销对路的产品,完善农村产品销售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民消费后顾之忧。农村市场是很大的市场,需要去开拓,但是怎么样去开拓,如果您可能去跟一些产品的生产企业或者负责销售的一些人员沟通的玖,你会不会问他,我们的产品卖到国外可能比卖到国内产品的价格还要低,你有一些产品,你这个产品卖到农村市场可能会很高,为什么不卖到农村市场,而卖到国外。他回答是由于我们农村市场销售网点比较分散,造成产品销售低,回收时间长,成本高。这样综合下来,在农村销售产品它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在国外销售,因为国外有一套比较健全的销售网络和销售体系,平均下来规模效应,分摊到单个产品的成本是很低的。针对这种情况,对于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和营销网络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2011-12-26 11:27:46

  • 徐伟:

    当然你把产品销售到农村去,包括家电下乡等等产品销售到农村,农民买了之后是不是能够用,发挥它的效应,还需要辅助设施来完成,也就是说,农村的电网、道路、自来水、有线电视等等这些基础设施是不是能够配套。如果这些设施能够配套,那么对于这些家电产品等等使用效率可能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我认为,在继续实施前期鼓励政策的基础之上,要对农村的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更大的投入,以提高这些家电使用的效率和便利性。

    2011-12-26 11:32:59

  • 徐伟:

    第五,加大新一代物联网发展,为网络消费和银行卡消费等新兴消费模式提供良好的环境,拓展新的消费模式,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网络的力量,大家对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提供的信息不只是针对企业之间、研究机构之间和政府部门之间,面对更多是普通的和个人的消费者,提供的信息是娱乐、旅游和个人管理等等。现在的这种商业消费模式已经突破了原有的店铺式的消费模式,网上购物和网上经营的发展越来越大,国内的淘宝网、当当网,或者国外的亚马逊,还有国内一些很多新建立的购物网站,发展的态势是非常迅猛的,是每个人回避不了的。如果这种模式带来消费的方式、消费理念的改变,是我们在促进消费过程当中需要我们研究和关注的一件事情。也应该说是可以鼓励的模式。当然对这模式也需要有一些监管和监督,一方面我们要鼓励相关的企业,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积极参与新兴网络体系的构建,调整发展和经营战略。有效实施央行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新规定以及银联推出的无卡支付平台等政策,很重要的是要完善对相关企业监管的法律法规。

    2011-12-26 11:33:37

  • 徐伟:

    第六,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通过一些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一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减少它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扩大农民的消费还要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开发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发掘农村市场的潜力。还有扩大农村居民的收入,通过对农业的补贴,当然这种补贴方式可以去探讨,是直接把补贴给农民,由农民自己决定去怎么样使用,还是把这种补贴指定用于某些生产的环节。我们可以再探讨。但是有一点,完善和扩大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将有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

    最后一个方面,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文化的成份也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去。比如我们在餐饮的时候,我们在旅游的时候,我们可能不只是为了吃饱,也不只是为了浏览一下所看到的景色,而更深刻的一层是要能够感受到这些背后所蕴含的一些文化内涵。加快文化教育、文化交流、文化旅游等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我们的消费,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2011-12-26 11:34:18

  • 徐伟:

    以上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由于消费涉及到很多方面,各种因素之间又错综复杂,单独从一个因素或一项政策去解决是不可能的。我们说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扩大消费需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最后实现消费的扩大,实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谢谢大家。

    2011-12-26 11:36:02

  • 黄海:

    刚才五位嘉宾分别就扩大消费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非常好的意见。我多年也从事这个工作,我完全同意他们的看法,我想补充两点,第一是如何评价我们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因为现在要扩大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家都讲了我们国家消费的不足,确实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从客观的判断,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以来,消费有了巨大的发展,根据统计局统计的数据,从1979年到去年,大概32年中这三架马车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算下来出口只有3年是最高的,投资有12年是最高的,消费有17年是最高的。我个人认为我们老提转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实际上从数据上看,我们不是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主要是依靠消费,当然也要看到从最近十年,2002年到2010年这九年是投资的部分是连续是第一位。今年肯定还是一样。一方面要讲扩大消费,一方面也要肯定我们消费是很高的。消费率是一个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看我们的最终消费或者看商品零售总额是一路上升,上升幅度很高。增长到15%左右,这在国际上是绝无仅有的,在30年当中连续保持增长,这是哪个国家都没有的。话要讲两面,一方面讲扩大消费,另一方面还要客观的讲我们的消费,而且中国的消费是温饱消费,不可能无限增长,说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平稳增长就可以。如果快速也不现实。

    2011-12-26 11:37:12

  • 黄海:

    第二,徐伟刚才讲扩大消费是综合的基础工程,刚才聂梅生会长讲到房地产,我都完全赞成。我想补充一点,流通产业作为一个产业,还应该有相配套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等,我们国家缺乏针对商业发展和流通产业的政策,比如我们讲财政政策、基础设施,很少讲流通设施。最近国务院发了文件《关于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第一次把农贸市场、批发市场都列入到政府财政投资,政府要回购要产品控股,这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像金融政策,我们传统的金融政策,企业贷款要有担保,商业企业就没有担保,我们流通企业房子是租的,货是供应商,没有担保,能不能有一种创新,用现金流作为一种担保。再比如我们刷卡消费,刷卡的比例是大幅度提高,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商业企业苦不堪言,我们银行刷卡手续费很高,不是高于国外,跟国外是一样,我们跟国外的差距是国外基本是以信用卡消费为主,是贷记卡,银行要承担透支的风险,我们国家75%到80%是借记卡,先把钱存到银行,先花自己的钱,不能突破这个限额,没钱卡就刷不出来。如果按照这样来看是不合理的,因为银行刷借记卡什么风险都没有。再比如我们国家刷卡的时候不考虑刷卡额,你在卡上刷一块钱和一万块钱是一样的,国外是根据销售额。

    2011-12-26 11:39:05

  • 黄海:

    大家可以看看我们国家银行信用卡上市公司的利润,利润主要来源是收费,而国外信用卡主要来源是循环利息。类似的政策,我只是举一个例子,我们缺乏专门的研究,这方面研究得不够,导致我们的政策缺乏有专门适合我们流通产业发展、商业发展专门的政策。当然包括土地政策、税收,再比如像水电费,我们多年来商业用电是高于一般用电的,这都是不合理的。

    我就做这两点补充。

    2011-12-26 11:40:55

  • 黄海:

    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进行交流。

    2011-12-26 11:41:27

  • 新华网记者:

    请问聂梅生老师,因为刚才谈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我们关注到这几天出台一些救市措施,比如首套房的信贷差别,或者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或者明年再继续下调的这样一种趋势,因为媒体上老是说房地产市场的拐点,但其实我们真正并没有感受到多少拐点的到来,您怎么想明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与被调控之间的关系?

    2011-12-26 11:41:42

  • 聂梅生:

    回答你救市的问题,现在谈不上救市,本来房贷的利率就是0.8,当时刺激经济的时候,曾经把首套房房贷的利率降到0.8和0.7,实际上并没有发文撤销,没有说取消0.8和0.7的利率。但是实际上各个银行在今年的三季度以后,就上调了房贷的利率,不用0.8倍的优惠利率,还提到1.1倍,这和我们整个的贷款规模和银行的规模,今年准备金率一直在上调有关系。实际上这个事情,差异化的贷款,上一次在刺激政策的时候出的,现在是不是回到0.8倍并没有一个定论,谈不上救市,我觉得最多就是回到一个正常的利率,既不优惠也不要提高。首套房是一个刚性需求,也是民生,我个人的意见就是不必打折优惠,你也不要去提高到1.1倍,恢复到0.8就好。这样把这部分的交易量能够恢复。

    2011-12-26 11:44:51

  • 聂梅生:

    至于对二套房和以后的商业地产这部分,本来利率就比较高,首付也比较高,差异化就是这么理解的,并不是救市的说法。因为现在强调的还是调控的方向不动摇,坚持房地产调控,只不过银行自己把它提上去,就要恢复正常。准备金率的事情是这样看的,降低准备金率,这一次其实不是针对房地产,这一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外汇占款在下降,没有那么多美元进来,对冲的人民币就不需要那么多,发那么多票子去对冲,主要是外汇占款在四季度下滑以后,准备金率就要下调。客观上由于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银行贷款的规模就会宽松一些,不可能贷的,现在可能就贷了。最近我也知道原来对开发贷和个人抵押贷款控制比较紧的银行,现在也在追求比较良好的,资质比较好的房地产开发贷和信誉比较好的个人贷款。因为我刚才讲,房地产是和货币政策和进密切相连的一个产业,只要货币政策动一下,不管愿意不愿意,流动性就是要流,银行也会流,至于流向什么地方,当然是流向效益最高的地方。货币政策只要一动,肯定影响房地产,动的初衷不见得是房地产。

    2011-12-26 11:45:31

  • 黄海:

    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结束)

    2011-12-26 11:45:47

图片内容: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12月经济每月谈现场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网做好直播准备工作

    中国网 杨佳

  • 现场材料

    中国网 杨佳

  • 经济每月谈现场嘉宾记者陆续到达

    中国网 杨佳

  • 12月经济每月谈主席台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黄海主持经济每月谈

    中国网 杨佳

  • 国家信息中心的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发言

    中国网 杨佳

  • 工商联的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发言

    中国网 杨佳

  • 现场媒体记者

    中国网 杨佳

  • 图表演示

    中国网 杨佳

  •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发育

    中国网 杨佳

  • 经济每月谈现场媒体摄像机

    中国网 杨佳

  • 江苏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顾为东发言

    中国网 杨佳

  • 12月经济每月谈现场

    中国网 杨佳

  • 国际交流中心的徐伟博士发言

    中国网 杨佳

  • 经济每月谈:扩大消费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网 杨佳

  • 新华08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工商联的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佳

文字实录 查看全文  正序 倒序 刷新

打印 合并称谓 显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