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中国气象局2012年3月份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中国气象局定于3月2日(周五)下午14:30在中国气象局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举行2012年3月新闻发布会。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余勇: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中国气象局2012年3月新闻发布会,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出席发布会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是: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先生,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女士,国家气象中心气侯与气侯变化服务室高工王凌女士。
今天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一、2月主要天气气侯事件回顾和未来10天天气展望;
二、“两会”期间天气情况介绍;
三、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气象服务介绍;
首先请陈振林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12-03-02 14:23:39
- 陈振林 :
大家好!首先通报一下2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
主要表现为:全国平均气温为-3.2℃,较常年同期(-2.0℃)偏低1.2℃。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4.5毫米,较常年同期(17.6毫米)偏少17.6%。
今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3.2℃,较常年同期(-2.0℃)偏低1.2℃。与常年同期相比,除西南大部及青海大部气温偏高外,全国其余大部气温普遍偏低 1~2℃,其中东北大部、华北东北部、西北东北部、江南西北部及内蒙古、新疆西北部、贵州大部、广西大部等地偏低2~4℃。
今年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4.5毫米,较常年同期(17.6毫米)偏少17.6%。与常年同期相比,除江南东部、华南东部及吉林西部、辽宁西北部、青海大部、新疆西部、西藏西南部等地降水偏多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其中华北、黄淮及内蒙古西部、云南等地偏少8成以上。2月,华北平均降水量仅为1毫米,较常年同期(8.0毫米)偏少87.5%,为近62年来第3少。云南降水量为5.9毫米,较常年同期(24.0毫米)偏少75.4%,为连续第4年偏少。
2012-03-02 14:34:36
- 陈振林:
2月整个国内发生的重大天气事件:
一、云南大部、四川西南部气象干旱持续或发展,这是媒体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情。入冬以来,云南、四川南部降水不足2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8成。其中,2月以来,云南大部、四川西南部降水量不足1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成以上。由于持续少雨,导致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或发展。
二、南方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继1月持续低温阴雨(雪)之后,2月我国南方地区又出现持续低温阴雨(雪)寡照天气。2月以来,江南、华南及贵州等地降水日数普遍有10~15天,其中江南大部、华南东部及贵州大部超过15天,上述地区降水日数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3~9天,贵州局部偏多9天以上。江南、华南西部及贵州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其中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部分地区偏低2~4℃。
2012-03-02 14:34:58
- 陈振林:
三、新疆、西藏部分地区遭受雪灾。2月,我国新疆和西藏出现明显的降雪过程,导致部分地区发生雪灾。2月以来,新疆偏西地区和乌鲁木齐市出现3次明显降雪过程。其中, 2月22日伊宁(12.1毫米)、阿合奇(11.4毫米)、温泉(10.7毫米)等地降暴雪,伊宁(44厘米),霍城(41厘米),昭苏(37厘米)等地最大积雪深度超过30厘米。2月8日-9日,西藏日喀则地区南部遭受暴雪强风天气,其中聂拉木两天降雪量达到105.3毫米(9日降雪量达91.5毫米,创当地建站以来2月日降水量历史极值),积雪深度61厘米,最大风速达38.2米/秒。强降雪导致日喀则地区定日、萨迦、拉孜等13县受灾。
四、东北出现入冬以来最明显降雪。2011年12月上旬至2012年2月中旬,东北地区降雪持续稀少,总降水量不足1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2月22日-23日,东北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明显的一次降雪过程,辽宁、吉林大部、黑龙江东南部降了中到大雪,吉林长春、双阳、公主岭、梨树、吉林、永吉、蛟河和辽宁铁岭、沈阳、开原、鞍山等地出现暴雪,其中长春24小时降雪量达12.6毫米,突破历史同期日降雪量极值(1951年2月21日9.8毫米)。
2012-03-02 14:48:23
- 陈振林:
回顾一下2月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北方冬麦区大部温度偏低,返青期略偏晚。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偏低1~2℃,华北和黄淮东部冬小麦处于越冬期,黄淮大部冬小麦已返青,返青期略偏晚。2月冬麦区大部降水偏少5~9成,但冬前土壤蓄墒充足,墒情适宜,降水偏少对已返青冬小麦生长影响较小。
南方大部多阴雨(雪)天气,作物长势偏差。江淮南部、江汉东部、江南大部、华南东部等地多低温阴雨(雪)天气,阴雨日数达15天以上,降水量为50~250毫米。长时间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导致江南、华南大部土壤持续过湿,部分地区出现农田渍害,部分播种偏晚的直播油菜、露地蔬菜及设施作物生长缓慢,蔬菜出现黄苗、死苗、烂叶烂根等现象,产量、品质下降,上市时间明显推迟,蔬菜复种指数下降,江南春茶开采期和油菜抽薹期推迟。气温偏低造成南京梅花开放期比常年推迟7天左右。25日-27日,出现低温阴雨天气过程,对早稻播种和秧苗生长有一定影响。
云南大部、四川南部气温偏高,基本无降水,云南中部和北部、四川南部出现轻至重旱。干旱造成云南省库塘蓄水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全省254条中小河流断流,390座小型水库干涸。云南部分地区冬小麦、蚕豆、油菜等小春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长时间少雨干燥致使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居高不下,云南丽江、玉溪和四川西昌、理塘、甘孜发生森林火灾。
新疆、西藏、青海牧区出现雪灾对畜牧业造成的危害,不利于畜牧业生产。新疆伊犁河谷、喀什等地出现强降雪,部分地区最大积雪厚度达50厘米,造成道路受阻,交通中断,部分牲畜死亡。西藏的日喀则和阿里地区,出现暴风雪,部分地区最大积雪厚度超过1米,造成房屋、棚圈倒塌,部分牲畜死亡。
2012-03-02 14:48:36
- 陈振林:
随着春天的到来,沙尘天气逐渐登上舞台,尤其在中国北方,每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今天借新闻发布会的机会,我们给大家回报一下沙尘天气气象服务的情况。
从2004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加大力度加强对沙尘暴从综合监测到服务的整个力度,目前来看,除了我们常规监督的气象站一些特殊的观测项目,像能见度、大气成分、颗粒物、大风风向风速的观测,对于我们监测沙尘天气非常有帮助,除了这些手段以外,近几年专门建设了29个沙尘暴观测站,组成的沙尘暴观测网站,不光包括境内,还有在境外联合设置了观测站。这些站网实时获得沙尘暴监测数据,像PM10,能见度,降尘量等等。
除了地面站网之外,我们气象卫星对气象监测发挥了实时作用,除了动态监测发展情况之外,它的监测数据对繁衍沙尘暴的空间分布,以及能度强度的分布非常有帮助。我们在沙尘暴预报方面建立了亚洲沙尘暴数据预报系统,预报系统开展了实时预报业务,可以预报沙尘的覆盖范围,强度、能度值、移动趋势等等。在监测预报基础上,我们积极开展了预警服务,通过部门联动,沙尘天气对交通、人的生产生活,工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向社会公布监测信息,通过网络、微博开展一些服务。
2012-03-02 14:48:47
- 陈振林:
下面是介绍一下全国“两会”期间及三月上旬的天气情况:未来10天影响我国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势力不强,就气温而言,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基本与常年同期持平,其中江淮、江南、华南等寡照的地方比常年同期偏低1—2℃。
未来10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特征:
南方大部分地区阴雨天气较多,总降水量一般有30~60毫米,其中江南、华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80~180毫米;主要降水时段在3日-7日,期间,江南、华南北部部分地区将出现大到暴雨。此外,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东北地区降水量一般有1~5毫米,局部地区有10~15毫米。
云南等气象干旱区降水继续偏少。2日-4日,云南、四川南部气象干旱区将有一次弱降水过程,降水量一般不足8毫米,局部地区有10~15毫米;5日-11日,上述气象干旱区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偏高。这是云南今年以来,特别是入冬以来明显的全省性的降水过程。
2012-03-02 14:49:00
- 陈振林:
在北方冬麦区将出现弱降水。2日-5日,北方冬麦区大部将出现弱降水,降水量有1~5毫米,其他时段基本无降水。
华南正值春播,未来10天,华南地区阴雨天气较多,气温较前期有所上升,华南地区中北部日平均气温一般在10~13℃之间,南部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
两会即将召开,大家非常关注北京天气。预计未来10天,影响北京地区的冷空气势力不强,除5日前后有一次降雨(雪)和降温天气过程外;其他大部分时段天气较好,日平均气温在2~5℃之间(常年4℃),日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零下2℃,日最高气温一般不高于10℃。
公众可登陆中国气象网(www.cma.gov.cn)中国天气网(www.weather.com.cn) 查看中国气象局推出的2012两会气象保障服务专题,获取最新天气预报和服务信息。
2012-03-02 14:56:01
- 陈振林:
下面是一些有关气象服务的提示和建议:进入3月,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将陆续步入春天。北方大风、沙尘、南方强对流天气将逐渐登上天气舞台,低温阴雨、晚霜冻将威胁农业生产。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御初春灾害对农业、交通和群众生活的影响。
加强防火防旱工作。3月,西南地区风干物燥,部分林区火险等级偏高,相关部门应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强野外用火管理。四川南部、云南北部等地的气象干旱区仍应做好抗旱工作。
公众需防范气温起伏引发的疾病。3月,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化也很大,天气时寒时暖,昼夜温差加大,容易引起感冒等不适,心脑血管病患者容易发病等。公众须及时添加衣物,特别是早晚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流感等疾病。
北方须防范风沙天气的不利影响。3月是我国北方沙尘天气频发时期,对华北区域的影响较大,须防范风沙天气对交通运输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南方须加强防范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冷暖空气在我国南方频繁交汇,强对流天气开始增多,需及时采取措施,加强防范雷雨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2012-03-02 14:56:21
- 陈振林:
在农业生产方面,建议:
北方冬麦区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苗情升级。最近两天北方冬麦区出现了弱的降水,有利于增加麦田表墒,北方冬麦区根据苗情和墒情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施肥,以增温保墒,增加冬小麦有效分蘖、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墒情偏差地区需根据气温回升状况适时浇灌返青水,避免小麦返青后生长用水不足。
南方农区需加强夏收粮油作物水肥管理,促进生长发育。南方冬小麦和油菜将进入关键生长发育阶段,需注意追肥培土、清除杂草,清沟理墒、降低田间湿度,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要确保春播顺利开展。江南、华南和四川盆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气温回暖的有利条件及时播种早稻和一季稻,并采取薄膜育秧等方式,保证种子顺利出苗和秧苗的正常生长。四川南部和云南中北部应做好合理用水和科学抗旱工作,确保春播顺利进行。
各地加强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我汇报的内容就这些,谢谢大家!
2012-03-02 15:02:10
- 余勇:
谢谢陈司长的介绍,全国两会就要拉开帷幕,各位媒体朋友在全力做好两会有关报道的同时,也及时关注和发布两会的气象服务信息,共同为我们两会的顺利召开做好我们保障服务。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朋友提问介绍一下单位和机构。谢谢!
2012-03-02 15:02:33
- 农民日报记者 刘强 :
请问一下云南干旱的原因是什么?与常年同期相比云南干旱什么程度?对农业生产什么影响?未来一段时间云南干旱发展趋势是什么?
2012-03-02 15:13:19
- 王凌 :
有关云南干旱的原因,国家气候中心做了很多工作,主要有三方面:首先从年代际背景来看,云南处于偏少的背景下,过去三年来看,2009年1月开始,一直到现在,37个月中有26个月降水偏少的,这三年的平均降水量偏少,仅有一年降水量,三年累积效应导致土壤底墒很差。目前来看,云南处于干季,这个地方持续暖干,该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气流向该地区输送,以上原因导致云南干旱。
从2009年月到2010年3月发生了秋冬春干旱,2011年发生了夏秋旱,从气侯中心干旱监测来看,它是发生了中到重度的气象干旱,气象干旱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2012-03-02 15:13:37
- 王秀文:
我回答第二个问题,从目前气象资料来看,3月10日之前,云南等干旱区没有降雨过程,旱情仍将持续。谢谢!
2012-03-02 15:14:00
- 香港文汇报记者:
一是今年发的风云2号卫星什么时候交付使用,它起什么作用?“十二五”时期中国发布多少颗气象卫星?
二是两会时期北京是否遭遇沙尘暴天气?
2012-03-02 15:14:20
- 陈振林:
风云2号F星,前期运行发射调控都很顺利,具体日期会根据技术各方面测试会实施,今年主汛期之前交付使用。气象卫星对于我们来讲,它是一个国家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气象卫星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与美国、欧盟被称为三架马车。关于它的作用,刚才讲到沙尘暴监测的时候,可以作为非常好的例子。气象卫星在防灾减灾的作用非常好,对于沙尘暴灾害实时监测的功能非常强大,我们根据卫星可以连续从沙尘灾害对它的发生,输送的路径,覆盖的范围,影响的程度都可以做出观测,包括低温雨雪冰冻,也有了有利的支撑。气象卫星监测数据,可以应用到天气预报模式当中,对提高预报准确率非常有帮助,这是非常好的对大气垂直层结构的观测。我们日常减灾气象服务当中,包括海冰的范围,发生发展的状况,像湖泊面积,大家比较关注的鄱阳湖、洞庭湖干旱时候发生发展变化,通过气象卫星都可以及时的得到一些信息。
通过气象卫星还可以反演对云南干旱的干湿状态反演,可以从卫星角度看它旱情影响的程度。新的观测设备对于温室气体的观测,休养观测,地球静止卫星对气侯长期变化进行观测,应对气侯变化也是很好的手段。
2012-03-02 15:14:35
- 王秀文:
两会期间,3月15号之前,北京地区天气比较好,在5、6号的时候,有一次中等强度的冷空气活动,受其影响北京地区有4级或者5级偏北风,不会出现沙尘暴天气。
2012-03-02 15:14:52
- 中国日报记者:
刚才听到云南2号到5号有降雨,我想了解一下云南当地气象部门是否做好了人工增雨准备?
2012-03-02 15:31:29
- 陈振林:
2号到4号这次过程降雨量不大,5—8毫米,个别地区10毫米。从中央气象台到云南气象部门,现在对降雨发生时间,整个降雨量大小密切监测,滚动提醒服务。我们已派出专家组到云南指导这次人工增雨作业,有三个专家,还有一些管理人员。也派出了一些判别把握作业时机,预报可持续增雨作业的工具,带去了工具、技术,与当地气象部门一起开展增雨作业,一起把握这个时机,我们做了准备,也协调了相关跨区作业的飞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使用飞机增雨作业。
2012-03-02 15:32:34
- 人民日报记者:
今年为什么没有定性一下冬季的气温特点?是属于暖冬,还是冷冬?
2012-03-02 15:51:25
- 王凌:
整个冬季来看,气温还是偏低的,对于暖冬来说,我们以前有一个指标,把冬季12月到第二年2月平均气温来看,平均气温全国比如有16个站点,如果超过一半个站点气温偏高, 我们说是出现了暖冬。今年跟去年差不多,去年有大概17%的面积出现暖冬,就不能说是暖冬,今年这个值差不多,所以今年不是暖冬。
2012-03-02 15:51:43
- 陈振林:
今年冬季整个天气情况做一个总结,是不是暖冬,大家比较关注,可能最新的数据很快会出来,出来之后我们会及时通知。你问到入冬以来大体的特征,从去年12月份入冬以来有几个方面的特点,总体偏冷,刚才王凌高工讲的总体偏冷,这是一个特点。第二是北方干冷,降雪明显偏少,尽管东北2月22到23日黑龙江东南部出现了一次降雨过程,总体下来还是比常年偏少,北方像华北降雪量历史上这么少还是很少见的,北方干冷,南方湿冷。西南干旱少雨,特别是云南四川降雨偏少,所以造成了气象干旱,这是今年冬天比较突出的特征,当然我们还会进一步梳理。
2012-03-02 15:57:22
- 中国之声记者:
我想问一下为什么今年云南全年普遍偏少?采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工增雨需要哪些条件?效果怎么样?是否会造成污染?
2012-03-02 15:58:14
- 陈振林:
对于云南干旱,大家经常问到底什么原因?第一,1—5月份之间本身就是干季。第二,云南水气输送少,形成不了降水。第三,连续几年打下了不好的底子,连续干旱,池塘蓄水,土壤墒情都不足。是否与年际的变化有关系?专家会做研究。作为缓解旱情的手段,特别在人工影响天气增雨作业,它是具备一定的条件,不是晴空万里就发射人工增雨炮弹,或者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宏观上讲必须有降雨的条件,具体来讲水气输送来了,光有水气不行,还有上升气流,一是水汽湿润,二是上升气流,把水汽往高空输送,高空冷就变成雨雪,再就是形成凝结核,我们人工增雨作业不给它带来水汽,也不给它带来上升气流,就是要改变它的凝结核,增加湿润空气中的凝结核让它变成雨降下来。针对冰雹产生的情况下,让凝结核把水汽,水冰晶化大为小,冰晶对环境没有坏处的,因为它的量,围绕水库常年作业的情况,水库水质的化验,碘化银,水银程度远远低于安全标准,所以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2012-03-02 15:58:30
- 经济日报记者 :
每年3月23号是世界气象日,想请问一下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什么?气象局会不会像往年一样开放?
2012-03-02 15:58:42
- 余勇:
3月23号是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为了提升纪念日活动的效果,都年都会提出一个主题,这个主题的确定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今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侯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不难理解,我们今后生活质量如何,我们经济发展能不能持续平稳继续高速发展,其实天气气侯和水这几个要素至关重要。通过这些方面的活动,唤醒公众、全体社会关注周边天气气侯的变化,更好的保护水资源,这是很好的命题。现在全国气象部门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3.23号活动的准备工作,今年3.23继续沿用以往很多很好的做法,特别是你刚才提到的开放日,很多公众一些人来看,希望气象部门更多一点时间开放,我们现在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气象部门是实时、业务性单位,如果开放日太频繁,会对日常工作产生影响。如何减少影响,我们正在跟一些部门努力建立一些气象科博馆的成立。每年3月23号前后我们实时业务平台向公众开放是我们永远保留的节目。
我们开放日有很多主题,希望让更多青少年朋友看到。还要根据当地天气状况,主要在3月23号前后进行开放,我们会具体提前发出通知,请媒体朋友给我们宣传,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到我们气象部门参观,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采用我们气象科普进社区、学校、农村,与有关的部门合作能不能气象部门进车间等等活动,我们希望利用全社会的力量,利用3.23纪念活动广泛进行气象科普宣传。
2012-03-02 15:59:06
- 新华社记者:
我想问一下新修订环境科技质量标准里面,增加了PM2.5监测内容,想问一下气象部门是否与环境部门承担一些这方面的监测职责。
2012-03-02 15:59:17
- 陈振林 :
刚刚国务院公布通过的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主要特征是增加了PM2.5的观测,你问到是不是与环保部门承担相关的职责,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与环保部门关于空气质量部门的合作由来以久。比如说空气质量预报,从2000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2000年开始联合开展全国的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预报,47个城市,每天大家都可以看到。那个时候它的标准是不一样的。现在新的标准出来了,我想对环保部门随着下一步联合修订我们的空气预报质量的标准和规范,跟上监测最新进展调整相应的业务,我想会继续两部门联合做好空气质量的预报。做预报的基础就是监测观测,说到观测,今后随着新标准的实行,在省会城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开展这方面的监测,在这之前两个部门都有PM2.5的观测站,气象部门来言,我们在世界气象组织大气本体观测站,目前有四个区域本体观测站,这些观测站点包括PM2.5,PM1等的观测要素。我提到我们沙尘暴观测网,包括PM2.5的观测已经开展几年的时间了。随着对大气成分,环境气象问题,气象部门这方面业务服务,能力逐步的提升,今年建了大气成分观测站对PM2.5成分都有观测。PM2.5随着一些省建的观测站,PM2.5有74个观测站。
2012-03-02 15:59:32
- 陈振林:
我想今后在监测方面,监测站会同环保部门已经建立和即将建立的会与大家联合组成PM2.5观测网,我们会力推信息资料共享,它实际上也是互补性的关系。我们气象部门像区域观测都是远离城市的地方,环保部门的观测在城市。我们将来会在环保方面加强合作,做到互补,做到合作。在新修订的标准当中,国务院常委会讨论了北京市的政策措施,无论哪方面都提到了今后要加强极端天气条件下,空气质量应急联动的机制的建设,这就对气象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大家知道空气质量的好坏和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气象条件是影响空气质量重要的因素,像大风天气、沙尘天气、雾霾天气,这些雾霾等天气条件的预报,今后就显得非常重要,应急联动,在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空气质量特别糟糕的情况下怎么预先采取措施,提醒公众采取一些措施,区域联网包括周边地区某个地区大家人为的降低它的影响,这就对我们预报预警联动,预警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今后会和环保部门一起,无论在监测,在预报,在预警服务联动方面加强合作。
2012-03-02 15:59:50
- 余勇:
我们今天的提问就到这儿,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祝大家周末快乐,谢谢大家!
2012-03-02 16:00:05
图片内容:
发布会开始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记者认真做记录
农民日报记者提问
香港文汇报记者提问
发布会主席台
国家气象中心气侯与气侯变化服务室高工王凌女士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女士回答记者提问
陈振林回答记者提问
余勇回答记者提问
相关新闻:
- 台气象部门:屏东6.1级地震为近两年岛内规模最大
- 专家:气象干旱是云南连续3年干旱根本性原因
- 2012年全国“两会”气象服务正式启动
- 中国气象局:十项气象国家标准3月1日起正式实施
- 国务院:建立极端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预警体系
图片大图:
发布会开始
中国网 胡迪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余勇
中国网 胡迪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中国网 胡迪
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胡迪
记者认真做记录
中国网 胡迪
农民日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胡迪
香港文汇报记者提问
中国网 胡迪
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网 胡迪
国家气象中心气侯与气侯变化服务室高工王凌女士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胡迪
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正研级高工王秀文女士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胡迪
陈振林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胡迪
余勇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