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4月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活动描述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定于4月11日上午10时在国台办新闻发布厅(广安门南街6-1号广安大厦中门四层)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定于4月11日(周三)上午10:00在国台办新闻发布厅(广安门南街6-1号广安大厦中门四层)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网进行实时报道,敬请关注!
2012-04-11 09:56:24
- 范丽青:
各位上午好。首先向大家报告一个消息,我办王毅主任今天(4月11日)开始对美国进行工作访问,这是我办每年的例行安排。和往年一样,王毅主任赴美期间,将会见美国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同智库的专家学者座谈交流,并看望旅美的台湾同胞。
2012-04-11 10:00:58
- 范丽青:
下面我愿意回答各位的提问。
2012-04-11 10:11:03
- 福建厦门卫视记者:
关于两岸经贸团体互设办事处目前有哪些进展?请发言人介绍相关情况。另外是关于两岸的金融交流,王毅主任在新年贺词中说,要尽快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这方面是不是也有新的进展?国务院批准在厦门建立两岸区域性的金融服务中心,您认为这个服务中心会在两岸的金融合作当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谢谢。
2012-04-11 10:11:25
- 范丽青:
您的第一个问题,“推动两岸经贸社团互设办事机构”是ECFA关于加强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两岸经贸社团互设办事机构将为两岸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起到牵线搭桥和提供便利的作用。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已就经贸社团互设办事机构事宜达成原则共识。目前,大陆相关管理办法的行政审批程序已基本完成,即将对外发布。届时,台湾的经贸社团可以依据这个管理办法来向大陆业务主管部门提出设立办事处的申请。
2012-04-11 10:12:56
- 范丽青:
第二个问题,我们积极支持推动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希望双方尽早沟通,尽早取得成果。至于厦门,我们支持厦门在两岸交流中“先行先试”,相信这样一些做法有利于促进两岸经贸跟金融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谢谢。
2012-04-11 10:13:22
- 台湾TVBS记者:
请教一个问题,在上个月重庆市委领导班子发生变动之后,台商在当地的权益受到关注,这起事件昨天有进一步的发展,会不会影响台商在重庆的投资信心?另外一方面,台湾领导人马英九日前出访非洲的时候过境印度,这起事件是不是有让大陆方面感到惊讶,会不会影响到两岸的互信?谢谢。
2012-04-11 10:13:32
- 范丽青:
您的这两个问题都不是新话题了,上次发布会,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在上次发布会上已经向大家说明过了。我们相信,重庆的投资环境不会有任何改变,台商在重庆的投资前景是广阔的。谢谢。
2012-04-11 10:20:23
- 范丽青:
第二个问题,我们的发言人日前也已经回答过了。谢谢。
2012-04-11 10:20:46
- 福建海峡导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两会领导人第八次会谈备受两岸的期待,请问发言人,会谈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是否已经确定?主要协商的内容包括哪些?第二个问题,日前台湾当局宣布“金门大桥”将于今年5月份正式动工,并且核准大陆的船机以及技术人员参与兴建,创下了两岸工程合作的首例。台湾方面也曾表示,未来将新建“厦金和平大桥”,金门大桥将与“厦金和平大桥”连接,请问您对此有何评价?谢谢。
2012-04-11 10:20:59
- 范丽青:
您的第一个问题,两会领导人第八次会谈应该在上半年举行,具体的时间、地点,都有待两会协商确定。
2012-04-11 10:21:15
- 范丽青:
第二个问题,金门大桥据说已经规划了一二十年,它即将开工,我们也很高兴,它可能有利于促进更多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凡是有利于台湾经济建设,有利于两岸民众交流的事,我们都支持。谢谢。
2012-04-11 10:21:25
- 深圳卫视记者:
这两天有一条新闻比较热,就是西沙的旅游开放在进行,而有专家建议,为了确保南沙的主权问题,两岸可以共同考虑开发南沙的旅游项目,一方面是维护主权,另外也增进两岸的交流,不知道发言人对此有什么看法?第二个问题,日前,第二批赴台个人游的十个城市已经公布了,先行的4月28日有6个城市,包括深圳、福州等,还有4个城市是在第二批,不晓得第二批4个城市会在什么时候确定开放?谢谢。
2012-04-11 10:24:26
- 范丽青:
我们以前已多次表明,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两岸同胞都有责任加以维护。
2012-04-11 10:24:41
- 范丽青:
首批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是去年6月28日启动的,据统计,截至到今年3月底,已有超过5.7万名大陆游客赴台进行了个人游。今年的4月1日,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公布了赴台个人游第二批10个试点城市的名单,其中有6个城市将于4月28日启动赴台个人游,其余的4个城市也将在年内启动。据我们了解,目前旅游主管部门等有关方面正在精心组织各项准备工作。有关赴台个人游的手续办理问题,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的网站上也有很详细的解答。我们相信,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新增的城市启动以后,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人数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增长。谢谢。
2012-04-11 10:24:50
- 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记者:
据报道今年6、7月份大陆将有几个较大规模的采购团赴台。另外岛内也有一种声音说,大陆赴台采购要缩减,而且有一些采购合同并没有兑现,请发言人说明一下相关的情况。谢谢。
2012-04-11 10:25:00
- 范丽青:
今年以来,两岸的经济交流合作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大陆的经贸团组赴台交流络绎不绝。涉及投资、贸易、产业合作等多个领域。我们鼓励两岸企业发挥互补优势,深化互利合作,扩大贸易、投资规模。组织有关方面赴台采购,是我们对台湾同胞释放的善意。这些采购是认真的、务实的,都在严格按照协议如期履行承诺。我们对台湾有些人一直在散布一些不实之词感到遗憾。谢谢。
2012-04-11 10:35:16
- 福建海峡卫视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包括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社科院台研所所长余克礼在内的部分大陆学者近日前往台湾参加第二届“爱与和平论坛”,与岛内人士交流,想知道这些重要的大陆学者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另外,台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又表示说,这样不分党派立场的交流如果持续下去,两岸将有可能开启政治谈判,不知道发言人对此有何看法?第二个问题,据我们了解ECFA后续商谈正在上海进行,这次的商谈好象非常的低调,两岸媒体都没有能够获得比较新的信息,不知道发言人是否知道谈判的相关进展?这次谈判这么低调,是不是因为双方有一些比较大的分歧?另外,外传两岸的经合会将在下周召开,台经济部门负责人施颜祥昨天也表示,不排除时间就在本月,不知道国台办方面有没有这方面的消息?谢谢。
2012-04-11 10:41:34
- 范丽青:
您的第一个问题,据我们了解,大陆学者是应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的邀请,赴台参加两岸学术交流活动。
2012-04-11 10:41:53
- 范丽青:
您的第二个问题,为了推动实现ECFA后续各项目标,两岸经合会及其下属各工作小组一直保持密切的沟通,并且已经分别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根据ECFA有关“两岸经合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的规定,经合会的第3次例会拟于4月的中下旬在台湾召开,具体的时间、地点,由双方协商确定。
2012-04-11 10:42:06
- 新华社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还是关于两岸货币清算机制问题,在日前博鳌论坛的两岸企业家圆桌会议上也是备受关注。也有学者提出说,如果在台湾设立一个人民币的结算中心,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想请发言人对此做一个评价。第二,关于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的城市开放,在博鳌论坛上,邵琪伟局长也提到说这是体现了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的稳步推进,请问发言人,在今年这10个城市的开放稳步进行的同时,今年还有没有可能再启动有关新增试点城市的开放工作?还是说这10个城市的试点就是今年的最后10个城市开放,就是到此为止,明年再做下一步工作?谢谢。
2012-04-11 10:42:14
- 范丽青:
关于推动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我们一直持积极态度,希望尽早取得成果。
2012-04-11 10:48:40
- 范丽青:
个人游问题我刚才已经做了回答,也说得相当清楚了,您是不是也有点太心急了。这10个城市的开放,就是做好准备,准备好了就可以开放。谢谢。
2012-04-11 10:52:10
- 中新社记者:
我看到有报道说,台湾作家黄春明去年在演讲的时候,有人攻击他说,台湾作家不用台语文创作是可耻的,他因此跟人家发生了言语冲突,被告上法庭,日前被以公然侮辱罪判罚。台湾和大陆都有一些作家对台法官的判决感到不可思议。请问国台办有何评论?谢谢。
2012-04-11 10:52:19
- 范丽青:
对于这一案件本身,我不评论。众所周知,台湾是闽南方言区,闽南话也是中国话的一种。我们要警惕有人利用方言来散布“台独”主张。
2012-04-11 10:52:34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海峡飞虹中文网记者:
第一个问题,正在非洲访问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9号说,因为两岸关系的改善让台湾的国际空间变大,但台湾的国际活动还有很多的限制,对此不满意,还在继续努力。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第二个问题,不久前王毅主任也说,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惠及社会各界,双方如能加快商谈有望及早达成一致,请问发言人,该协议的商谈进展如何?有无具体时间表?谢谢。
2012-04-11 10:52:45
- 范丽青:
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这是我们的一贯立场。
2012-04-11 10:53:04
- 范丽青:
您的第二个问题,两岸的文教交流有利于两岸文教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商签两岸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协议,是两岸文化界、教育界的共同期待。两岸的文化教育界人士,也一直在做相关的准备。我们也希望,商签两岸文化教育领域方面的交流合作协议能够列入两岸的协商议题,早日进行协商。谢谢。
2012-04-11 10:56:19
- 台湾《工商时报》记者:
日前吴敦义在博鳌表示,希望两岸的证券和保险业可以参照银行业来成立金融监理平台。请问今年上半年两岸证券和保险业的监理平台是不是可能成立?另外,当时李克强副总理有提到说,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开放进口台湾的农渔产品,请问这些开放的产品项目会有哪些?开放的时间点大概会在什么时候?谢谢。
2012-04-11 10:56:27
- 范丽青:
您的第一个问题涉及加强两岸金融合作。关于两岸金融合作,两岸有关方面一直在进行密切的沟通,时机成熟了、沟通完成了,他们就会启动,就会进行。
2012-04-11 10:56:42
- 范丽青:
您的第二个问题,ECFA早期收获计划今年应该说已经百分之百的来实施、落实了,扩大台湾的农渔产品更多的减免税进入大陆,这也是我们在落实ECFA后续协商货物贸易方面的商谈中,大家都要共同讨论的,目前有关方面也都在密切进行两岸ECFA后续的协商。谢谢。
2012-04-11 10:56:52
- 团结报记者:
日前大陆学生在台湾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上说到,陆生没有健保不敢看病的遭遇,台湾方面也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商业保险,但是还是难以消除对于陆生歧视的嫌疑,请问发言人,大陆方面有没有对此做一些工作?谢谢。
2012-04-11 10:59:17
- 范丽青:
对于大陆学生赴台就读,学生目前也有了一些反映,我相信台湾方面也听到了。我们希望积极推动两岸的教育交流,但是同时也要为两岸的教育交流来创造有利的条件,希望台湾方面进一步为大陆学生赴台学习提供正常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谢谢。
2012-04-11 10:59:34
- 法制晚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随着两岸的交流日益频繁,包括第二批个人游试点城市的开放以及今年是第二年启动大陆学生赴台就读,也有一些评论认为民间的交往手续还是比较麻烦的,请问一下国台办有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有没有和台湾的相关部门采取一些沟通的措施?第二个问题,今年是蒋介石逝世73周年,近日蒋孝严有一些建议,认为两蒋陵墓移居大陆时机并不成熟,请问大陆对此持什么态度?谢谢。
2012-04-11 10:59:44
- 范丽青:
您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希望台湾方面为大陆学生赴台学习提供更加正常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
2012-04-11 11:00:02
- 范丽青:
您的第二个问题,我目前没有这方面的信息。谢谢。
2012-04-11 11:00:12
- 人民日报记者:
我有个小问题,第二批开放个人游10个城市里,好象没有东北地区的城市,日前台湾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表示说,这是大陆方面的一个考虑,不知道发言人知不知道大陆方面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样安排?谢谢。
2012-04-11 11:00:24
- 范丽青:
第二批开放赴台个人游的试点城市包括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福州和深圳,开放的城市是经过两岸协商决定的。谢谢。
2012-04-11 11:04:28
- 范丽青: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2-04-11 11:04:40
图片内容: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4月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4月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主持发布会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请记者提问
第一个记者提问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
深圳卫视记者提问
国台办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现场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回答记者提问
国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
与会记者提问
相关新闻:
- 马唯中被热捧 杨毅:大陆也有很多朴素的干部子弟
- 杨毅谈林毅夫回台祭祖:希望台方从人道主义考虑
- 国台办:乐见台方扩大对陆资赴台投资的开放领域
- 国台办: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非进行一国两制实验
- 3.28就胡锦涛会见吴伯雄主要成果等答问
- 国台办:对扩大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一直持积极态度
图片大图: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4月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杨楠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4月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网 杨楠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主持发布会
中国网 杨楠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请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
第一个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
中国网 杨楠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
中国网 杨楠
深圳卫视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
国台办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楠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
国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杨楠
与会记者提问
中国网 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