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莫干山会议中青年学人风采|张成思:学贯中西 亮剑莫干

【学者简介】
  张成思,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助理、货币金融系主任和房地产金融研究所所长。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与政治研究》英文刊执行主编。研究领域包括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金融时序分析。近年来以独立作者和第一作者在JMCB、JIMF等国际知名SSCI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在《经济研究》等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专著包括《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的多重逻辑》《金融计量学——时间序列分析视角》《通货膨胀动态机制与货币政策现实选择》。张成思教授同时还担任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委员,与中央银行联系紧密。

  稳扎稳打,笔耕不辍
  张成思的面孔在中央电视台和其他新闻媒体上并不陌生,他长期在媒体上发表关于中国经济与金融改革方面的观点和评论。近十年来,张成思获得约15个荣誉称号,其中包括“中国青年金融学者”奖、优秀教师奖和先进工作者等。但是张成思没有满足于称号带来的荣誉感,而是稳扎稳打,努力推进自己的学术建设。近年来以独立作者和第一作者在宏观金融领域顶尖期刊JMCB、经济统计领域顶尖期刊Oxford Bulletin of Econ&Stat以及The World Economy等核心SSCI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发表的英文成果有半数为刊首文或封面文章,共计30余万字;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统计研究》等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3部共100余万字;译著6部共200余万字;国家外管局保密内参1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成思2014年获得“薛暮桥价格研究奖”,由中国价格协会设立的我国价格研究的最高奖项;2010年获得“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优秀论文奖(10年评选出6篇)。

  关注现实,激扬文字
  张成思除了十分关注学术问题,也格外留意学术研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2015年10月10日,央行决定在九省(市)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引发了社会争议。张成思迅速做出反应,指出要警惕中国经济“过度金融化”。如果“过度金融化”,中国经济的结果就是,资本轮动导致的普通商品价格上涨会导致CPI涨幅增大,而且由于普通商品的金融化,民众日常生活所接触的商品价格会有较大涨幅,直接影响了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
  张成思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指出过度金融化表现在,社会中金融部门、金融资产相对于非金融部门和实物资产过度膨胀,非金融企业利润越来越多地来源于金融渠道,而非传统商品生产与贸易渠道获得等。
  目前,国内缺少对经济金融化的逻辑脉络梳理,也少有关注“对过度金融化现象采取何种态度”问题的研究。为此,张成思建议,政府应密切关注金融创新脱离实体经济的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去实业化”问题保持警惕,协调宏观调控政策与监管政策,矫正虚拟经济偏离实体经济的苗头与倾向,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金融间的关系,实现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位回归。

  学贯中西,亮剑莫干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联合全国金融系统青年联合会、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举办了第三届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2014)。论坛组委会组织了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观点新颖、论据充分、学术规范、表述清晰、决策参考价值高等多项指标综合评分,最终从200余篇论文中共推选出10篇获奖优秀论文。
  张成思提交的论文《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与利益集团困局》入围此次论坛最佳论文前六名,最终获得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主要研究了中国的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机制,提出修正利益集团理论,指出中国对外开放与金融发展之间动态关系的现实规律,需要基于企业结构和金融结构特征进行修正。该研究为我国当前关于是否应该加大贸易自由化、实施金融开放战略的讨论提供了值得参考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