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与国际合作年会暨新“巴山轮”会议·2016在京举行

会议现场

2016年11月26日下午,作为中国经济与国际合作年会暨新“巴山轮”会议·2016的主题论坛之一,"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政策与行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论坛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与清华大学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以“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共同发展与建设”为主题,旨在为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交流与务实合作提供沟通平台。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参事室、科技部、国家开发银行、清华大学等有关部门和机构的代表,以及来自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拉脱维亚、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驻华使节和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参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曹文炼与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原副书记韩景阳代表主办方致辞。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曹文炼在会议上致辞

曹文炼主任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不断加强支持中国国际经济合作的政策研究。一带一路倡议虽然由中国提出,但其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应成为更多国家致力于全人类福祉的共同努力。同时不断加强与有关国家智库的合作研究,促进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逐步完善全球治理,推动世界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他表示,中国的智库建设在最近五六年得到长足发展,数据显示,我国智库已由五六年前的七百多家,发展到目前的三千多家,在数量上已超过美国。他强调,我们要着力打造务实、行动性的智库,通过创新一带一路智库合作模式,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智库间的交流工作,产生更多有价值治理成果,为一带一路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服务。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原副书记韩景阳在会议上致辞

韩景阳主任指出,建设“一带一路”并不仅仅是中国一家的事情,应该广结天下英才,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民族和文明体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吸纳多元文化的智慧和创造力。她认为,“一带一路”不仅需要智库的深入研究,更需要培养一大批各行各业急需的建设人才,这就需要尽快推进“一带一路”大学联盟的建设,要通过组建“一带一路”大学联盟,将沿线国家的大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建立类似于美国常青藤联盟那样的教师、学生和校友联系比较紧密的大学联盟,为“一带一路”不断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紧缺人才。

在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国家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等分别就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合作、金融支持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内制约因素与应对建议等作了主题发言,印尼内政部和交通部官员代表就印尼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对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及重要性作了主题演讲。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发表主旨演讲

论坛的专题研讨环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郭建民,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前参赞饶塞佩,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商学院资深研究员Dan Caprar,清华大学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正大集团副总裁曾劲松,韩国庆熙大学中国外交政策教授朱宰佑,清华大学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列列,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赵可金,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刘大文、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甬军等先后围绕“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大机遇、合作路径、项目推进、成功案例等主题进行发言。

通过此次会议,中外嘉宾就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务实合作、实现共赢目标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富有成效的对话,向与会代表传递了重要的合作机遇和合作经验。作为中国经济与国际合作年会暨新“巴山轮”会议·2016的主题论坛之一,"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政策与行动"国际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