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一都镇将“党建+”邻里中心、综治中心建设作为强化基层服务和治理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因地制宜整合社会资源,充分满足辖区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生活的需求,全方位提升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目前,仙阳村、南阳村“党建+”邻里中心和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均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坚持“实”与“优”相结合,高标准谋划
综合考虑服务半径、服务范围、现有资源、村情实际等情况,突出便民导向,旨在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
挖掘乡村元素。仙阳村“党建+”邻里中心以见证村庄蝶变的“碧溪”和村民致富增收小特产的“红粬红酒”作为创建元素,确立“碧溪皆邻里 红粬酿真情”为创建主题,有效唤醒和加强邻里中心与群众的联系性,打造多中心合一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共覆盖7个网格3000多人,获评全县十佳邻里中心和市级三星邻里中心。
传承优良家风。南阳村“党建+”邻里中心以“家和万事兴,南阳邻里情”为创建主题,深入挖掘南阳村主姓“萧”氏的优良家风文化,谋划建设家风家训馆,以好家风涵养好民风、好社风,促进邻里和谐、推动邻居友爱互助,获评县级四星邻里中心。
立足网格服务。镇村两级综治中心依托邻里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挂牌,与同级网格服务管理中心合署,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按照“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N”的模式,设置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处室、监控研判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区域,努力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办成一揽事”。
坚持“联”与“建”相结合,高水平推进
汇集多方力量,充分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等参与,整合资源优势,逐步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抓优势。仙阳村“党建+”邻里中心立足学校、卫生院、养老中心等公共资源集中的实际,联合镇直镇办等6家单位组建党建联盟,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组建6个服务团队,常态举办托教辅学、医疗义诊、文体服务等活动,募集社会资金30多万元用于开展每月6次的墟日免费午餐,让群众乐在邻里。
抓联动。南阳村“党建+”邻里中心撬动各级补助、社会支持35万元,弥补建设资金缺口,投资50多万元改进提升南阳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老年人活动室、近邻学堂、家风家训馆等20多个功能场所;发动派出所、公路站、鸿阳超市等单位参与共建,组建党员先锋队等7支服务队伍,常态开展南音、义诊、舞蹈、课业辅学等活动,让群众乐享邻里。
抓主体。镇村综治中心充分运用边界民间纠纷联防联调工作机制、“老开个人调解室”“三步走”(即开导、开窍、开心)工作法,联动部门化解山林、土地等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共召开信访维稳联席会议10次,调解案件总数165件,成功调处165起;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群防群治队伍等社会化力量,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截至目前,镇村两级平安志愿者共计650余人,累计开展宣传活动10余场。
坚持“帮”与“扶”相结合,高质量保障
摸清辖区企业、群众等需求,以搭建平台为重要抓手,有效链接资源与服务,激活产业发展之“源”,赋能乡村治理新活力。
聚焦富裕谋发展。仙阳村“党建+”邻里中心联合信用联社打造福农驿站,在酒香古街推广“一村一直播间”,带动200多户群众销售农特产品,获评“泉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乡镇”;建设以酒粬文化为主的乡村记忆文化展区,获评“泉州市乡村记忆文化示范点”;建设酒香古街人才驿站和红色乡贤促进会,为本地乡贤、人才搭建服务、沟通平台,去年以来,仙阳籍乡贤捐献岱山文化园和镇教育基金会等公益事业300多万元。
聚焦提升优服务。南阳村“党建+”邻里中心围绕本村特色竹木、菌菇产业,搭建企业用工与群众就业供需平台,与落地本村的恒竹实业、绿水仙山等企业建立良性互动,为企业及员工提供涉企事项办理、技能提升、休闲娱乐等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聚焦和谐促稳定。镇综治中心发挥“14+18+62”三级网格、106名网格员作用,推广使用泉州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强化综治九大基础模块应用,对群众服务需求和反映的问题实时联动、快速处理。截至目前,在信息平台(二期)共上报事件154条,事件办结率达100%。通过镇、村两级综治中心视频监控建设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监看视频监控,共同参与治安防范。
下一步,一都镇将结合群众实际需求,侧重做好涉老、教辅服务,完善老年活动场所、近邻学堂、妇女儿童之家等功能区域,开展好家风传承、课后辅学、墟日免费午餐等活动;持续深化规范化建设,做好矛盾纠纷调处、普法宣传等工作,健全运作机制,真正发挥“党建+”邻里中心、综治中心作用,让群众活动有场所、议事有阵地、服务有依托。(陈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