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国新办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党员培训等工作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活动描述
- 9月2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就党员培训和学院建设等问题召开了中外记者采访见面会,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中国网现场报道,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主持人 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为了帮助中外媒体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的情况,使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的情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组部组织的中外媒体采访团今天来到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进行采访。刚才采访团采访了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观摩、参观和采访了一些教学设施,包括危机管理情景模拟、媒体沟通情景模拟,还会安排大家去现场参观和采访学员食堂、宿4舍以及现场教学。
我们现在很高兴请来了三位学院领导和中外媒体见面,他们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先生、副院长王金定先生、副院长姜海山先生。首先有请冯俊常务副院长作个介绍。
2012-09-24 08:40:39
- 冯俊: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很高兴和各位记者朋友欢聚一堂。首先,我代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自开办以来,围绕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精神这条教学主线,依托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最新实践资源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国际化资源,加强对领导干部开拓国际视野、提高执政能力的培训,突出国际性、时代性、开放性的办学特色,建设党政干部最新执政能力的培训基地和世界有名的国际合作培训基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模式。截至目前,共计举办各类培训班近1400个,培训学员近7万名,培训质量和效果得到广大干部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学员普遍认为,学院培训理念与时俱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务实管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内主要媒体和20多家国外媒体对学院培训以及培训的成效进行了300多次报道。
2012-09-24 08:45:16
- 冯俊:
我们办学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大规模培训干部做出贡献。
学院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在国家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部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党和国家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学院连续举办11期全国县委书记、县长新农村建设培训班,培训县级党政干部一把手1100余名。党和国家做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决定,学院随即举办了全国组织部长培训班,集中培训了400多名地级市以上的组织部长和中央各部委的人事司局长。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年我们及时举办了三期“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2010年为服务上海世博会举办了10多期应急处变能力高级研修班。世博会期间,我们以世博园“最佳城市实践区”为现场教学点,对近200位市委书记、市长进行了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专题培训。2011年,为提高党外干部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举办了党外干部专题培训班。2012年,为帮助更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培养造就更多国际知名的中国企业家,与美国的芝加哥大学鲍尔森研究中心及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先生合作举办了“提升企业家影响力专题研究班”。此外,我们还开办了一系列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题研究班和学习借鉴长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经验、促进中西部地区科学发展专题研究班,连续举办了9期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专题研究班、9期中国驻外使节培训班等。
2012-09-24 08:45:47
- 冯俊:
二、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新理论、新知识、新实践的培训。
提升执政能力、增强国际性一直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培训的重点。一是加强领导干部最新执政能力的培训,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对于许多新的领导能力和治国理论的能力领导干部有了新需求。例如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能力,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发展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的能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和管理能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能力,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积极推进理论创新的能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能力,媒体沟通和应急处置的能力等等,这些是干部最急需、最想学的东西,也是我们过去几年班次设计和课程设计的重点所在。
目前,我们的培训更加聚焦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国际金融体系与现代金融管理,学习借鉴长三角改革发展经验、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三大专题。二是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我们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让领导干部“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及时将新理论、新知识、新实践转化为教学内容,确保培训内容的不断更新和不断创新。三是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我们运用课堂讲授、互动研讨、现场教学三个环节提升培训效果。四是凸显特色教学。例如,我们突出现场体验式教学,把现场变课堂,把经验变教材,把实践者变教师,让学员从传统的教室走到改革开放的一线,在看、听、思、悟中接受教育、解疑释惑、开放思路,目前已经开发现场教学点300余个,形成现场教学课程400余门,遍及江苏、浙江和上海,并在江苏昆山设立分院,支撑现场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我们加强情景模拟式教学,建设了媒体沟通情景模拟室、危机管理情景模拟室、领导心理调适实验室、金融创新实验室、智慧城市教学演示中心、党性教育主题教室等等,孵化了一系列务实管用、操作性强的模拟实验性课程。我们强化案例教学,通过自主开发、招标委托、社会征集等方式开发了“突发危机事件的新闻处置与预案设计”、“瓮安事件的危机处置”等110余门案例课程,3年来已经两度与人民网合作征集“全国基层党建创新的典型案例”,即将与新华网等机构合作征集“长三角科学发展典型案例”,把鲜活的案例转化为教学内容。我们加大国际课程的分量,学院专职教师和国内聘请的兼职教师都开发国际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国际经验比较类课程,聘请外国专家来院开设国际性课程,目前外籍专家来院授课占主体班次授课的10%左右。
2012-09-24 08:47:22
- 冯俊:
三、突出国际性,打造世界有名的国际合作培训基地。
学院整合国内外优质办学资源,开展国际合作培训,实现让国内的学员了解世界,让外国学员了解中国的目的。一是培训国内学员的国际通用知识。为开拓学员国际视野,提高对外交往能力,学院邀请英国前首相布朗、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前主席普罗迪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政要、专家学者和公司高管来学院参与教学活动。与浦东金融局合作引进哈佛大学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和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培训课程,受到学员们的欢迎。
二是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培训。按照增进友谊、推动合作、促进和谐、实现双赢的原则,学院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培训。成功举办了澳大利亚高级公务员研讨班、俄罗斯高级公务员研讨班、欧盟商会会长研讨班等120余个研讨班次,累计培训3000多名外国学员。国际合作培训主题鲜明,内容实用,形式鲜活,加深了外国学员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理解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
三是增强与国外机构的交流合作。我们与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法国国立行政学院、牛津大学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社会培训机构签订了45个交流与合作协议。成功举办了“中国—新加坡领导人才培养与选拔”论坛、“国际领导论坛”、“中外市长论坛”、“亚太都市论坛”等15个国际会议,增强了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2012-09-24 08:48:51
- 冯俊:
四、突出开放性,拓宽新形势下学院办学新路径。
学院广泛整合优质资源为培训服务,在师资队伍建设、现场教学开发、科研服务教学等方面形成了开放的机制。一是放开视野选聘师资。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实行“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方针,突出“干部教、教干部”的思路,让实践者培训实践者,让干好过这个事情的人培训正在干这个事的人。学院已形成600余名相对稳定、不断优化的兼职教师队伍,90%的课程由兼职教师担任。我们坚持高标准引进,面向海内外招聘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专职师资队伍。“双师型”的老师是我们的要求,“双语型”老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二是整合实践资源服务教学。充分挖掘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学院与上海市41家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浙江的杭州、江苏的苏州、南通等地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长三角两省一市支持学院培训的网络布局。三是搭建平台整合科研,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让科研支撑教学。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四是利用网络教学送教下基层。发挥学院信息化优势为基层干部服务,通过互联网开展基层干部网络教育培训,在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与广大基层干部之间开启了“直通车”。
2012-09-24 08:49:46
- 冯俊:
五、加强学风建设,严格学员管理
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在教学培训中,我们十分注重让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勤学习、多思考,积极参与小组的交流研讨和班级的学员论坛。
学院加强学员管理,对新入校学员,要求他们调整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实现“三个转变”。学院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学员管理制度,确保学员以良好的纪律和作风完成学习任务。
2012-09-24 08:50:13
- 冯俊: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还是一所年轻的学院,但是她已经向世人展现出她是一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非常国际化的学院。我们需要向国内外许多知名的干部教育培训院校和机构学习,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把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领导骨干和国家公务人员的培训学院。
谢谢大家!
2012-09-24 08:51:04
- 主持人 郭卫民:
谢谢冯院长的介绍。下面我们就开始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我们也安排了翻译,如果需要的话我们也可以请翻译帮助。
2012-09-24 08:51:28
- 新华社记者:
我看到学院有这样一个定位,要建设成为党政干部最新执政能力的培训基地。针对这一点,学院设置哪些课程是跟其它学院有所不同的?学院是怎样决定开设哪些课程的?据您了解,最受学员欢迎的是哪些课程?
2012-09-24 08:53:16
- 冯俊:
这个问题我想请我们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王金定先生回答。
2012-09-24 08:54:05
- 王金定:
谢谢,您的问题非常好。我们学院的课程特点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概括。第一个是我们学院的课程结构,我们强调“3+X”,“3”是基本的、相对稳定的课程,“X”是开放的课程,是各种专题课程。“3”主要是指三个方面:一是忠诚教育,也就是我们对领导干部进行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第二个叫能力培养,我们为适应最新执政能力的培养有一系列的课程,比如领导力的建设以及如何应对复杂局面、如何科学判断形势等等;第三个叫行为训练,我们也有一系列课程,突出的有刚才媒体记者已经参观了的如何跟记者沟通、如何跟媒体沟通的课程,以及如何应对危机的课程。所以,我们有一系列的忠诚教育、能力培养和行为训练的课程。
“X”是我们适应于不同的专题所开设的专题课程。学院创建几年来,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目前我们的专题是高度聚焦在三个方面、五个方向,突出一个“快”字。三个方面就是“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专题、“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专题和“学习借鉴长三角经验、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专题。突出五个方向,就是在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这个专题里面,因为这个专题很大,我们突出五个方面,包含城市的建设、城市的管理、城市的文化、城市的生态以及城市的党的建设。按照源潮部长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要把最新的知识、最新的理论、最新的实践经验进入到我们的课程里面对领导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目前我们学院创造了很多著名的课程和品牌,突出的就是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专题、危机管理、与媒体沟通以及领导力建设等等方面,我们有一系列的品牌课程和品牌专题。谢谢!
2012-09-24 08:54:30
- 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刚才我们在教室参观上课的时候发现在党性培养主题教室中有一个标识是关于反腐倡廉的,我们知道腐败现在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想知道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在教学过程当中如何帮助和教育学员打击和应对腐败?第二,刚才在冯院长的介绍当中也谈到了英国前首相布朗曾经到浦东干部学院来过,而且刚才在上课的过程当中,也有教师提到过撒切尔夫人,英国的另一位前首相。我想问一下,中国的学员在你们的课堂教学当中向这两位英国首相以及英国汲取了什么样的经验与教训?
2012-09-24 08:55:57
- 冯俊:
谢谢你的问题。提到怎么对领导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这也是我们在教学当中非常注重的一个问题。尽管我们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主要课程是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但是我们在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反腐倡廉方面还是非常注意,也有很多相关课程,像刚才你看到的就是利用革命先辈,利用无产阶级革命家自己的典型事例来对领导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他们自己怎么严格要求自己,他们的很多感人故事,这是你刚才在教室里看到的,这是我们的第一种教学方式。
第二种教学方式就是利用英模人物自己现身说法,比如我们请郭明义、请杨善洲事迹报告团,还请很多其他的先进人物,他们来讲自己是怎么反腐倡廉的,自己是怎么要求自己的。
第三,我们还利用上海的很多革命先烈资源,比如说张闻天纪念馆、陈云纪念馆,以纪念馆里革命先辈的生动事例、事迹为榜样来让干部严格要求自己。
第四就是我们开设相关的课程,请相关党建专家、反腐倡廉的专家来讲生动的案例,通过一些反面案例来警示干部。我们通过这几种方式在学校进行反腐倡廉教育,可以说效果是好的。
2012-09-24 08:56:25
- 冯俊:
关于英国的两个首相的问题。布朗首相其实更多的是来讲解一下当时英国政府的管理。你看到的撒切尔的照片是她和邓小平先生会见的时候,作为一个领导人怎么进行外事会见和怎么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范例,并不是说我们要从撒切尔那里学习什么实际的管理的经验,只是用这种场景、这种情景模拟让我们的领导干部学会怎么进行外事交往,提升国际交往能力。谢谢!
2012-09-24 08:57:38
- 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
我是指在李敏老师的情景模拟课上提到了撒切尔夫人,引用了她的一段话。
2012-09-24 08:57:56
- 冯俊:
这个问题得去问那位老师,她在什么背景下讲的这个我也不太了解,因为每个老师课程是她自己备课。
2012-09-24 08:58:26
- 姜海山:
这里我可以补充一下,因为刚才我在教室里面。我注意到你非常感兴趣。其实我们的课堂是利用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不管是哪个国家,包括英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南非,许多领导、许多专家学者都在这里讲学讲课,所以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一切对于我们有用的精华我们都采取开放的、认真去借鉴的态度。
2012-09-24 08:58:45
- 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海记者吴丽英:
我们注意到干部学院做了很多工作,刚才有提到办的培训班有1400个,培训学员有7万余名这么多。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是否有一些科学性的统计,来反映在这里上过课的学员们管理的能力或者反腐倡廉方面的自觉会比过去有所改进,而且对中国政府的管理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012-09-24 08:59:05
- 冯俊: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在培训中特别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我们的培训课程设计就是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着领导干部工作当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来设计班次、设计课程,所以我们特别注重他们学习的效果,学完了回去是不是管用。这是我们培训最关心的问题。能力培养,培养完了之后能力是不是提高了,提高了多少,工作当中是不是见了成效,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过去几年来,7万多人次,根据我们的教学评价,教学优秀率都是在90%以上。特别是我们有一个学员的回访机制。因为在这里学习,他对你的评价是一回事,学完回去之后的半年一年再到他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回访,说你回忆回忆,通过在这里学习,这一年多来你回到工作岗位上之后,学的东西是不是管用、是不是有帮助,这种问卷和回访,反映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大家都承认通过在这里的学习,很多东西回去应用之后都见到了成效。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前不久我们到了西宁,到一个区里看到了一个区委书记,区委书记说他就是在浦东干部学院学习,我们带他去看了江苏南通崇川区的社会管理案例,他看完之后把他们的经验拿到他工作的地方就用上了,他所在的城区社会管理就有了成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类似这种例子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给你多举了,但是我可以给你举出很多。
2012-09-24 09:02:01
- 主持人 郭卫民:
刚才我跟冯院长交流时,他也跟我介绍,根据不同的学员班次,一个是课堂的教学课程可能有所不同,另一个还有现场教学也可作不同安排,可能发达地区的学员就在上海周边进行现场考察,也有的是到周边长三角,还有一些是再远一些的,相对经济发展不像上海这么发达的地区。这样学员学到的内容可能对他更有用,他回去就可以应用。
2012-09-24 09:03:25
- 冯俊:
刚才郭局长给我做了很重要的补充。我们的教学除了课堂教授之外,很重要的就是还有现场教学,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有300多个现场教学点,有的是一个点可以讲出多个题目来,从不同的侧面去考察它;也有的是一个题目多个点,同样一个问题比如刚才讲的社会管理创新的问题,既有江苏南通的点,也有浙江诸暨的点,他们各自在社会管理方面都有很多先进的经验。今天下午你们还要去看华阳街道,他们也有他们的经验。同一个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点,学习不同的做法、不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学员来说不可能全盘照搬,但是可能其中一两条回去之后对于他那个部门、他那个地区就是实用的,把它们用上了就见了成效。
2012-09-24 09:05:18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顾文俊:
刚才我聆听并采访了澳大利亚政府高级公务员全球领导力实践培训班的情况,所以想问一下各位在针对外国学员的要求方面,中浦院是怎么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如何来体现学院的国际性?
2012-09-24 09:05:33
- 冯俊:
这个问题我请学院主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副院长姜海山先生回答。
2012-09-24 09:06:53
- 姜海山:
您的问题有两个部分,我想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就是怎么在学院体现国际性。大家都知道国际性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当今中国的一个重大命题,所以在我们所有的课程里面都以树立、拓展学员的国际视野作为一个主要的内容和重点。在我们很多课程设计里面都有这样一种国际性的视野,包括国际的知识,包括中国加入那么多的国际组织的情况介绍,主要是让大家观察、思考问题的方法更有一种国际的视野。我们所有的班次都必须体现这一点。为什么我们在很多班里都请外籍的专家、外国的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和专家学者跟我们的官员、我们的学员上课,也是希望通过这种课程让我们的学员能够了解不同的观察问题的方法。同样是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外国的专家角度不一样、工具不一样,可能会带来某些新的启示。这就是我们不遗余力地在进行的拓展我们领导干部国际视野的很多课程的做法。
2012-09-24 09:07:23
- 姜海山:
第二个问题是外国的学员。大家也许知道我们学院已经有将近120个国家的学员,3000多人次在我们这里培训,其中有1/3或更多一点的人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包括你采访过的澳大利亚,我们也接受过欧盟的27个国家、由欧盟商会组织的培训,还有新加坡等等一些国家的(学员)。课程设计一般是采取双方协商、量身定制的方法。因为大家可以想像,我们不可能拿一个全套的课程交给人家,人家就来。人家是购买我的服务,他一定要挑挑拣拣,这里面有一个协商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满足客户的要求。我们是通过协商进行量身定制。
一般来说国外的政府官员更多地关心中国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在这方面他们非常希望了解,当然他们也关心中国的政治改革、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情况。企业的高管,比如我们已经连续组织了5期欧盟的商会负责人包括一些企业家参加的(培训班),题目就是Understanding China Program。Understanding什么东西呢,它一定是包罗万象的,但是比较偏重于中国的商业环境,对他们来说怎么到中国来做生意很重要。商业环境里面包括中国的法律环境,包括知识产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他们非常热衷和关心的问题。大家已经在澳大利亚这个班看到了,这已经是第9期了,欧盟班举办到了第5期,俄罗斯班今年还要来的话就是第3期,也就是说这就像饭店一样,你经常回头去吃饭,说明这个饭店对你有吸引力。我们这些外国朋友经常回头到这个学校来,我相信我不用说它的质量好与坏,这些人不会拿着钱过来消磨时间的,他们一定是来购买高质量的产品的。我们相信我们提供的产品基本上能够符合他们的要求。这一些的班,企业高管更加关心商业环境。当然,我们还有一些援外的班,就是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承诺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HR(人力资源)培训的班,这些班的话内容就更多了,比如说开发区的建设、怎么引进外资等等,这些都是根据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特殊要求,根据我们的一些资源提供的,所以基本特点就是双方协商、量身定制。谢谢!
2012-09-24 09:07:47
- 日本NHK电视台记者:
冯院长发言稿中“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您能再解释一下吗?今天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应对媒体的培训,能否请您再介绍一下,这是出于什么想法?
2012-09-24 09:10:25
- 冯俊:
谢谢你的问题。首先对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我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今天整个世界和中国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对于世界而言处于一个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整个世界各个不同的国家联系得更为紧密,世界成为了一个地球村,所以任何一个国家,不管是政府还是某个企业或者社会组织,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国际化的、全球化的视野。同时由于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把各个国家联系得更紧密。尤其金融危机借助全球化、借助信息化,整个世界融为一体了,这是世情发生的变化。
国情,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我们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进入了市场经济,从我们国民收入比较低的水平进入了经济总量居于世界第二位的状况。所以我们就要研究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应该怎样去发展的问题,这是国情的新变化。我们党情也有新的变化,党经过90年的发展,成为了拥有82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而且我们的很多年轻干部、新的党员都是在新中国诞生之后出生并走向领导岗位的,所以说整个党的成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青年干部们拥有着广阔的视野、良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他们也面临很多工作当中出现的新的挑战,所以我们的党情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对这句话的含义做的一个解释。
2012-09-24 09:19:44
- 冯俊:
提到刚才的媒体沟通课程,我觉得这不光是我们中国的干部面临的问题,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世界各国的官员都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怎么去应对媒体,怎么去处置危机。对于我们的领导干部来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由于新兴媒体的出现,原来仅仅是一种传统的平面媒体到现在的电视广播媒体,到互联网包括现在的微博等等新媒体的出现,很多东西都是我们以往领导者没有碰到过的,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挑战,对于他们的能力也提出了一个新要求,他们需要学习。通过这么一个媒体的实验室,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多次的重复,来训练提高能力,强化能力。当你在实际工作当中碰到这种场合的时候,你的能力得到固化和提升之后就可以比较从容、比较淡定地去处置和应对。谢谢!
2012-09-24 09:21:37
- 主持人 郭卫民:
我和冯院长、其他院领导在交流的时候,我们都认为,在这样一种新的环境下,在这种互联网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对于我们党政干部进行关于媒体沟通的培训非常重要,这其实也是世情、国情、党情变化提出来的挑战,关系到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等等,所以他们现在在这方面课程上加了很大的力度。我们国新办也愿意将来和浦东干部学院加强这方面的合作。
2012-09-24 09:25:03
- 姜海山:
我补充一下,因为联合早报的朋友在这。今年上半年新加坡的高级公务员,很多是常秘这一级的,到我们这里有3-4天的交流活动,其实我认为这不是培训,是一种互相的研讨和交流。你知道交流的主题是什么吗?就是新媒体的应用。他们也考察了我们上海的电视台还有其它媒体机构,跟上海的媒体同行也一起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各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之间,实际上就像我们冯院长讲到的,都碰到了这种挑战,各个国家都有一些相互可以学习的地方。与其说新加坡的官员是来这里培训,还不如更准确地说是我们共同进行了一次研讨,这种研讨对双方都很有利,都有一些好处。
2012-09-24 09:25:59
- 路透社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这次在我们的参观过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你们的教学过程当中采取了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很多话题都是可以讨论的。但是我们知道在这个学院之外,在中国的官员之间有一些话题是不怎么讨论的,或者说在大街上一些民众是不会对一些话题进行公开讨论的。所以我想问一下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是不是什么话题、或者说哪些话题是被限制讨论的?还是说所有的话题在这里都可以被讨论?比如对于中国政府某些高级官员的批评、多党派的民主还有关于人权问题。谢谢!
2012-09-24 09:26:47
- 冯俊:
谢谢您的问题,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很多外国记者一直很感兴趣,可能他们觉得中国像党校这种性质的学校有一种神秘感,在里面到底学些什么、讨论些什么,哪些问题是可以讨论的,哪些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我觉得你有这种关心是非常正常的。我可以告诉你,在我们这个学校,让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让他们热爱社会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道路的理想信念,这一点我们是统一的,大家有共识,也是我们教学的统一要求。但是我们让领导干部来这里学习,是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很多问题完全是开放的,是可以自由讨论的。我跟很多外国朋友说我们这里不是brain-washing(洗脑),而是brain-storm(头脑风暴),是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是一种头脑风暴,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多问题该怎么去做,该怎么做好,各个地方的省情市情是不一样的,各个地方有自己的创造,有自己很多好的新的方法,他们互相交流、互相讨论,然后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所以我们说在学校里面完全是开放的,什么问题都可以讨论。但是你刚才提到的校园外老百姓有许多问题不能讨论的问题,我觉得你的看法我不一定完全同意。在中国的大街上我觉得老百姓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骂,他们是非常自由的,没有说哪个问题是不能讨论,或者说对腐败啊,对政府的哪些方面的工作不力啊是不敢批评的,我觉得都是广泛地批评,而且现在不但在大街上批评,在网上批评得更多。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2012-09-24 09:33:38
- 中新社记者:
我想问一下都是哪些学员是可以到浦东干部学院来接受培训的?什么样的人可以作为他们的老师?学院有这么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学员当中反映比较好的老师都有哪些?
2012-09-24 09:51:30
- 冯俊:
这个问题交给我们的王院长来回答,他是管教学的。
2012-09-24 09:55:15
- 王金定:
我们的学员来源首先要从我们的班次讲起,我们学院的班次叫“一体两翼,双轮驱动”。“一体”就是每年计划内的班次大概是在100个、 4000人次左右,这100个班次是由中央直接进行调训的,学员的层级主要是地厅级到省部级。“一体”涉及的类型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党的干部、政府的官员、军队将军、企业高管以及专业技术骨干,各种类型都有,但是层级主要是地厅级到省部级。这是由中央组织部进行调训的,所以我们的学员每年计划内就是100个班次、4000人次左右。这是近三年的平均数。
2012-09-24 10:04:57
- 王金定:
至于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他们的老师,刚才我们冯院长已经说到了,我们的老师结构是“专兼结合,以兼为主”,我们对老师的要求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从结构上说我们是专兼结合,主要以兼职教师为主,我们的兼职教师有各个领域里的领导、专家学者,也有我们的模范人物以及国外著名的教授和政要。在兼职教师里面我们有很多很著名的、非常优秀的教师,比如说我们聘任了中国银监会的前任主席刘明康教授作为我们的兼职教授,聘任了杭州市委前任书记王国平教授作为我们的兼职教授,我们还聘任了中央党校的前任副校长、我国著名的理论家李君如先生作为我们的兼职教授,所以我们的兼职教授都是在我国各个领域里非常优秀的领导、专家以及先进模范人物。我们的专职教师目前虽然还比较年轻,但是他们已经崭露头角、茁壮成长。今天你们在危机管理实验室看到的李敏老师就是从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来的博士,你们在媒体实验室看到的肖晋老师是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博士,他们正在茁壮成长。谢谢!
2012-09-24 10:06:33
- 冯俊:
我再补充一下。针对不同的课程我们请不同的老师,有刚才王院长提到的高层的理论家和大专家,也有很多来自基层一线的实践者,比如江苏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他讲新农村建设讲得效果就非常好。还有江苏常熟蒋巷村的书记常德胜,他讲怎么带领村民致富,讲得很好,效果很不错。还有就是怎么做好群众工作,像江苏省原来的信访干部、模范共产党员张云泉,因为他一直在接访,20多年和基层群众打交道,怎么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怎么去跟基层群众沟通,他的经验很丰富,甚至可以给市委书记和市长讲。比如说讲怎么搞自主创新,我们请上海的劳动模范包起帆,他讲他个人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成为一个著名的发明家、全国的劳动模范,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应该怎么振兴民族工业、怎么走自主创新之路,等等。所以我们说过干部教、教干部,让有经验的实践者去培训正在干这个事情的实践者,来讲课的未必全是理论家,更多的还是实践者,哪怕是基层一线的实践者,只要讲得好的都可以来讲。好,谢谢!
2012-09-24 10:06:59
- 《每日电讯报》记者: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是一个学术性的机构,目前中国马上就要召开十八大,中国共产党内将会进行新的领导结构的调整。我想问一下,在这方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是怎么做的,是如何向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内培训的学生传达这方面的信息和内容?
2012-09-24 10:08:04
- 冯俊:
谢谢你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现在全国各个省市、各个地区、各个单位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迎接十八大的召开。作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我们是一个干部教育机构,我们目前做的工作和十八大即将要讨论的主题和思路是一致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正在加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课程的培训,特别是加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强这方面的培训。这和整个十八大的要求是一致的。
我作为一个的普通干部教育院校的领导,我相信十八大一定会是沿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么一个方向走下去,我们关注十八大主要关注两点:第一个,关注十八大就党和国家未来重大发展方向的重大决策,这是我们将来设计课程、设计培训项目的一个重要的依据;第二个,我们关注十八大对于党的干部教育有哪些新的要求,每次党代会都会对干部教育有个新的指导方针,有个新的规划,作为一所国家级干部培训的机构和院校,未来几年发展怎么去遵循这个规划,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所以我们把教学培训工作做好,以实际的工作成绩来迎接十八大的召开。在十八大召开完之后,我们要积极组织好相关的培训,贯彻落实十八大的会议精神,把十八大党和国家确定的重要发展方针贯彻好、落实好。谢谢!
2012-09-24 10:08:41
- 联合早报记者:
我想了解干部学院的财务方面是怎样的,自理盈亏吗?还是国家津贴?
2012-09-24 10:10:03
- 冯俊:
这个问题请我们主管财务的姜海山副院长给你回答。
2012-09-24 10:11:40
- 姜海山:
首先我要表明一点,这是一个非营利的机构,我们的性质是中央直属事业单位。
2012-09-24 10:11:53
- 冯俊:
不是赚取收入的地方。是一个非营利机构。
2012-09-24 10:12:42
- 姜海山:
我们是不允许赚取任何收入的,所以我们严格遵守国家的财务规定和审计要求。但是每个单位都有财务,都要和钱发生关系的。我们的财源,也就是我们的钱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由政府拨款,政府中央财政的拨款,这里包括教育干部培训的一些专项经费,因为每年政府都会有些预算,我们根据我们接受的工作任务会得到一定的预算;第二个是上海地方政府的一些支持,因为学院办在上海,上海也很支持学院的发展,上海生活指数、消费指数要高一点,所以有一定的补贴;第三个来源是我们接受有关部委、地方党组织和政府、一些企业的委托,包括外国机构的委托,采取委托培训的方法,讲得再直接一点,他购买我的服务,他付钱给我,但这和营利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把赚来的钱完全用于学院的发展,所以我们的经费主要是来自这三个方面。谢谢!
2012-09-24 10:14:11
- 主持人 郭卫民:
好。刚才三位院领导做了很好的介绍,回答了媒体很多关注的问题。一会儿学院安排我们采访团一行到学员的餐厅。还会有老师和学员跟我们一起就餐,大家也可以做个了解。下午安排了非常丰富的采访活动。我想说一下,为了我们这次采访团的到来,浦东干部学院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天在院的三位副院长都参加了见面会,回答我们的提问,同时也为上午、下午的采访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代表我的同事和采访团一行向浦东干部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2-09-24 10:19:52
- 冯俊:
我也代表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感谢各位记者光临学院采访,也欢迎今后各位记者随时来到学院,就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题采访。
2012-09-24 10:20:39
- 主持人 郭卫民:
今天的记者见面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各位的光临!
2012-09-24 10:21:13
图片内容: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就党员培训等问题召开中外记者采访见面会。
本场记者见面会由国务院新闻办一局局长郭卫民先生主持。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先生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王金定先生在见面会现场。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姜海山先生在见面会现场。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对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介绍。
新华社记者郭丽琨在见面会上进行提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顾文俊在见面会现场提问。
日本NHK电视台记者在见面会现场提问。
路透社记者在见面会现场进行提问。
中国新闻社记者在见面会现场提问。
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在见面会现场进行提问。
联合早报记者在见面会现场提问。
中外媒体采访团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听取情况介绍。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领导就党员培训等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就党员培训等问题召开中外记者采访见面会。
中国网 王瑞芳
本场记者见面会由国务院新闻办一局局长郭卫民先生主持。
中国网 王瑞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先生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王瑞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王金定先生在见面会现场。
中国网 王瑞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姜海山先生在见面会现场。
中国网 王瑞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对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介绍。
中国网 王瑞芳
新华社记者郭丽琨在见面会上进行提问。
中国网 王瑞芳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顾文俊在见面会现场提问。
中国网 王瑞芳
日本NHK电视台记者在见面会现场提问。
中国网 王瑞芳
路透社记者在见面会现场进行提问。
中国网 王瑞芳
中国新闻社记者在见面会现场提问。
中国网 王瑞芳
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在见面会现场进行提问。
中国网 王瑞芳
联合早报记者在见面会现场提问。
中国网 王瑞芳
中外媒体采访团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听取情况介绍。
中国网 王瑞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领导就党员培训等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
中国网 王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