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直播讯  王永定,现年36岁,陕西省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三组村民。因其早年创业失败负债、母亲常年疾病缠身需要支付高昂的医药费、两个孩子在校读读书,导致家庭开支巨大,与妻子年年辛苦忙到头,生活却一年比一年艰难。期间,他也曾背井离乡,外出到青海西宁等建筑工地打工还债和补贴家用,但始终未能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生活重担像“两座大山”一样紧紧压在王永定心头。那时的生活就像在迷雾中行走,不知道路在哪里,又找不到方向。2015年,经群众民主评议,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堂堂七尺男儿当贫困户并不是件什么光荣的事。再说,我常年在外打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家人还需要我照顾。我必须通过创业发展产业来彻底改变我的现状,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干出一番事业活出个人样来,实现我的脱贫致富梦!”王永定意识到不能仅靠在工地上出苦力挣钱,尤其在外务工期间,他见识到城市人的生活态度,觉得贫困户中存在的那种“等、靠、要”思想和容易满足的想法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便萌生了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改变现状,并通过利用秦巴山区得天独厚自然资源闯出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的想法。

  心动不如行动。巴山镇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这里雨量充沛,林草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山花烂漫、瓜果飘香,非常适宜发展中蜂和食用菌产业。2015年初,在帮扶部门及巴山镇的帮扶下,勤劳好学的王永定积极参加了县镇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班,又跟当地的中蜂养殖大户学习养蜂技术。要养蜂就需要资金啊,正当王永定为没有启动资金苦恼时,宁强县人社局、巴山镇政府和石坝子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给了他大力支持。县劳动服务局不仅给王永定提供了5万元的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同时积极给他通过就业扶贫政策和相关市场信息,扶持他办起了家庭农场,由此开启了他的“甜蜜事业”。养蜂不仅是个技术活,还要人勤快。他几乎每天都是起早贪黑,甚至有时要住在山上的帐篷里,尤其是分蜂时他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在他的悉心照管下,2016年他建立了两个养蜂场,他的蜜蜂也从起初的50多箱发展到300多箱,实现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他挣到创业后的“第一桶金”。

  在挣到“第一桶金”之后,王永定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一边继续他的“甜蜜事业”,一边打造他的“绿色产业”。他多次自费到云南等地学习金木耳等特色食用菌种植技术。2017年初,他通过镇村组又流转土地50亩(加上起初流转的50亩一共100亩),又多方筹资45万元,建起40座标配大棚食用菌,栽植金木耳、黑木耳、猴头菇、香菇、竹菌、猕猴桃等优质特色农产品,还种植了50亩无公害水稻,实现年营业收入百万元。2018年9月,王永定的家庭农场被县人社部门认定为就业扶贫基地;2019年4月,他被汉中市表彰为产业扶贫“十佳脱贫明星”;7月,他参加了中组部和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第三期专题培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幸福从来都是奋斗出来的,通过勤劳的双手,王永定家在2017年顺利脱贫。但是“一枝独秀不是春”,王永定认识到,只有让和自己一样的贫困户富起来才是对政府最好的回馈。于是,王永定在人社部门和镇村的鼓励扶持下把自己的中蜂养殖产业向作为全镇推广,他采取借蜂还蜂、订单代养、发放蜂箱、提供蜂种、产品回收、入股分红、吸纳贫困户务工等多种方式抱团发展,降低贫困户单独养殖带来的风险,达到互利共赢,形成“大户带小户”“强户带弱户”“一户带多户”、户户有增收、中蜂产业倍增、效应裂变发展格局,解决了贫困户“三缺一怕”(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怕风险)问题,引领当地中蜂规模化养殖基本成型,推进了产业扶贫,延长了产业链条。在他的带动下,“空中产业”也已成为当地贫困户产业脱贫稳定增收的支柱项目。富起来的王永定明白,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大家都脱贫了,村子富裕了,他的农场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他经常说:“尽管党和政府对我们困难群众的政策越来越好,但我们也要知恩图报,自己富起来了也要带着乡邻一起富,回报社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王永定邀请村里有劳动能力又符合在家庭农场务工条件的贫困户,尤其是一些无法外出务工、没有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劳动力到自己的农场里务工。目前,他的两个养蜂场有4名工人,年收入万元以上;有50多个贫困户来他的食用菌基地务工,每户少则年收入5000元以上,多则一、两万。“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家闲着没事干也挣不到钱,就来到王永定的家庭农场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手上活,一天能挣六、七十元呢。这儿几乎天天都有活干,只要不耽搁,一月挣一千多没问题......”年过五旬的陶大妈深有感触的说。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消费习惯 ,为了应对疫情影响,同时顺应潮流,脑子活泛王永定又支持妻子彭慧玲搞起了直播带货,用社交电商卖起食用菌和蜂蜜产品,从一个农村妇女摇身一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现在,每天下午三点,王永定、彭慧玲夫妇都会准时来到大棚里、养蜂场,并通过社交媒体直播自家的猴头菇、黑木耳、金木耳等食用菌和土蜂蜜的生产过程及其产品品质。 “可溯源”的直播带动了山货销售,使王永定的家庭农场畅销两旺、红红火火,准备新建的80个猴头菇种植大棚已建起50个,还有30个正在建设中。彭慧玲说:“现代农业讲究个溯源,我开直播也是想让客户看看,食用菌是如何养出来的,让大家放心消费。”下一步,她还计划把食用菌袋直接卖给消费者,“现代家庭嘛,种花种草,也能种食用菌。”

  几年来,王永定的家庭农场不仅追求舌尖上的美味,更追求舌尖上的安全。他本着“山里娃山里货”的本质,做到从原材料的选购到原生态的种植、再到销售一体化经营。他农场生产的土蜂蜜、金木耳、黑木耳、猴头菇、香菇、蔬菜、大米等农产品都通过农市、农超对接、实体店销售,由于价格实惠、质量安全有保障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销售量与日俱增。近年来,他打造的巴山“绿珍”系列农产品金木耳、猴头菇作为宁强县消费扶贫工程爱心超市首选推介产品入驻对接江苏省采购陕西省贫困县农产品消费扶贫工作实施计划。他还成功组织宁强椴木黑木耳1万斤,助力京东汉中无界工厂仓选购产品顺利实施。

  在脱贫攻坚政策指引下,在人社部门和镇村的大力扶持下,王永定,一个昔日生活无着的贫困户不仅摘掉了贫困户帽子,还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标兵。他的脱贫故事是宁强县推进精准扶贫、实现贫困户精准脱贫一个缩影。我们有理由相信,王永定和他的家庭农场在致富、带富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