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至今,南安市溪美街道工商税收入库5.47亿元,纳税超300万元企业17家,35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88.7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35亿元。新登记内资企业863家,注册资本34.33亿元;外资企业1家。深入拓展乡贤经济回归,鼓励在外企业家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归,对接引进纸制品包装4.0生产、沪航集团产能回迁等23个项目,总投资88亿元。纳入上市后备企业3家、挂牌后备企业2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认定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认定企业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9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5家,泉州市瞪羚企业培育对象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科技工作成绩的背后,溪美街道通过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据悉,溪美街道通过全面开展企业摸底调查,详细了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科研投入比例、专利拥有量、人才结构等各方面情况,对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认定条件的企业积极组织申报,对具备发展和培育前景的企业进行建档管理并持续关注。
宣传方面。通过举办政策宣讲会、入企走访、科技下乡、公众号等形式宣传解读各项惠企政策,确保企业和个人应知尽知。同时,前往杭州、深圳等地开展对标找差学习,考察当地优势成熟项目,宣传南安市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吸引一线城市企业到街道创新创业。溪美街道不断融合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其他经济工作相结合,今年新引进科技企业20余家,同时把发展势头较好的科技公司作为储备力量,推进高企申报、科技小巨人企业、专利申请等工作。此外,借助专业团队力量,利用辖区载体资源进行众创空间的打造,同时兼顾存量资源提升,不断助推科技企业发展壮大。
提升科技工作措施方面。溪美街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结合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申报等科技业务工作,加强对规模以上的申报企业的业务指导,提高申报企业的研发投入统计申报。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专业工作人员对该市所有规上企业指导,做好一对一的跟踪对接服务,指导企业建好研发活动辅助账,做到应统尽统。同时,在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方面。溪美街道在符合小巨人遴选标准的基础上,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新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为重点,遴选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良好发展潜力、良好市场前景,行业内有代表性和领头示范作用的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培育,完成各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申报工作,积极对接上级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创高能力。
(一)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溪美街道社区发展服务中心积极组织辖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人才企业参与火炬统计的网上数据填报,按照一企一审的要求对火炬统计的网上申报材料进行细致的审查。
(二)注重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入库培育工作积极性。服务中心积极参加市科技局组织的各项工作培训,根据要求,对辖区内的所有企业进行摸排,筛选出合适的科技型企业逐一上门走访。最终拟定18家企业入库培育,通过对入库企业分批次进行二次走访,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三)找准切入点,大力宣传高企认定的扶持政策,紧盯申报时间节点,不断查漏补缺。服务中心对知识产权相对薄弱的企业,通过引进科技服务机构,搭建企业与第三方服务机构间双向选择的桥梁,加大知识产权辅导力度,努力促进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尽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黄晶晶 杨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