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悠悠端午节,浓浓粽香情。为活跃广大职工群众的节日生活,丰富“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让职工群众度过一个既欢乐又涨知识的端午佳节,福建省泉州市总工会、泉州开放大学、泉州市工人文化宫在端午前夕联合开展了主题民俗文化体验课,志愿者老师通过讲解端午民俗文化、现场体验绣香囊、活字印刷、包粽子......既满足了职工群众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又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家国情怀。
脚踩艾草、手沐兰汤(沃盥礼净手)、点雄黄、刺五毒……职工们在汉服小姐姐的引领下入场,寻回地道的端午仪式感。现场除了传统的包粽子端午保留节目外,还特别准备了活字印刷术、绣香囊等平日里难得一见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并邀请了鲤城区地方史学会庄少俊老师分享端午民俗文化,这样的新颖活动让参与者大呼过瘾。
穿针、引线、装香粉、缝制......幽幽药草香中,参与者们在志愿者老师王柳卿的手把手教学下,一针一线,用一双双巧手,将充满香气的药材连同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节日祝福一并细细装入香囊。据了解,缝制香囊的药材是由艾草、薄荷、白芷、佩兰、藿香等调配,能驱赶蚊虫,守护家人。千年古城魅力和民间手艺的传承,都浓缩在这一个个香囊里。
“这次的端午节活动很有意义,我们通过课程了解到原来端午节有那么多不一样的祈福方式,特别是动手制作香囊,我们的中医药博大精深,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效果,又可以深度融合,达到避瘟驱邪,驱蚊安康的作用。”参与者们纷纷表示,接下来会多关注工会的沉浸式体验活动,近距离接触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先在字模上刷墨,再将纸放在字模上,用滚轮轻压,这几个基本的步骤必须牢牢掌握。”香囊展台的另一边是活字印刷互动展台,志愿者老师陈丽娇正在讲解活字印刷操作步骤,用手中的印泥,模具,经过上墨、印制等工艺,拼出活动的主题,真切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大家拿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宣纸,感受着传承千年的文明与智慧,仿佛一切都被带回到旧时光里。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活字印刷术,在志愿者和老师们的耐心细心的指导下,我一步一步完成了作品。参加这次活动让我了解到更多泉州世遗文化的底蕴,为筹办活动的主办方全体工作人员点赞。”参与者陈女士看着自己的作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传统项目——包粽子。“虽然超市有各种各样的粽子,颜值也高,口味也棒,但相比自己亲手为家人做的粽子,可是缺了不少浓情蜜意在里面。”在志愿者老师王小云的示范带领下,大家边学边聊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包粽子吃粽子正好应节”,“第一次尝试包粽子,只要不会散就好了。”活动现场每一位拿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的参与者都兴高采烈。粽子是中国人对先辈们的一种缅怀,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了线下互动环节,主办方还精心准备了线上主题原创灯谜竞猜和古琴公益班结业雅集活动,让职工群众既可通过线下活动深度体验,又可以在线上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从而拉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增进广大职工群众对泉州文化、民俗及世遗泉州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同时让职工群众在端午佳节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仪式感和泉州市总工会“娘家人”的温暖!(黄娜玲 余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