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联合《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辑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主办的《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辅助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共识(2022)》发布会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平台举行。

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是一种采用低强度红光对双眼进行非接触性反复照射的辅助儿童青少年近视治疗方法,曾广泛用于儿童弱视的治疗且效果明确。目前,临床研究显示,接受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照射的儿童青少年脉络膜厚度增加,推测RLRL眼部照射可引起脉络膜血流增加,进而增加脉络膜厚度、血液循环及供血量,有助于改善近视眼眼底相对供氧不足的问题,抑制近视眼眼轴过快增长,从而引起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委/眼底病学组组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许迅教授从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照射防控近视基本原理、适用对象、方法及剂量、检查项目及照射频次、设备选择及使用功率、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问题的建议等8个方面,对该《共识》进行了解读。

image.png

直播截图。主办方供图

RLRL的适用范围  “重复低强度红光适用于3-16岁近视相关儿童青少年,宜用于近视度数快速进展且对其他防控方案不敏感者。”许迅教授介绍,3-6岁儿童应该在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不宜作为未近视儿童的常规预防用途。

RLRL眼部照射方法及剂量  RLRL眼部照射频次每天不应超过2次,每次不应超过3分钟,2次治疗的间隔至少4小时以上,鉴于每天2次、每周5天的照射方案下依从性达到75%以上时,延缓近视进展效果已达87.7%的情况,因此在每天2次使用的情况下每周照射不应超过5天。

眼部检查项目及照射频次  在使用RLRL照射前以及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照射眼。RLRL照射前和复查时检查项目包括视力(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色觉眼压、眼位、裂隙灯显微镜下眼前节表现、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眼底彩照及黄斑部OCT影像(包括脉络膜厚度)。

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加查:调节集合功能、三级视功能(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对比敏感度、黄斑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中心视野、微视野及多焦视网膜电图。

初次使用RLRL照射后应在1个月内复查,之后至少每3个月复查1次。使用过程中还应注意记录后像反应(使用后眼前有彩色光圈)时长和其他不良情况。

设备选择及使用功率  RLRL照射应选择已获得药品监督管理局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设备,照射仪器说明的适用范围应明确包括近视辅助治疗。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设备产品说明书应注明光源性质、波长、功率。设备应具备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撑证据。

此外,作为最早牵头开展红光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高质量研究的负责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科主任医师何明光教授在此次发布会上,做了题为《重复低强度红光防控近视RCT研究》的报告,分享了已在国际眼科顶刊发表的一年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及两年随访观察结果,数据表明红光技术控制近视进展作用较好,同时暂未观察到结构性或者功能性损害,但仍通过持续真实世界研究观察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获取充分信息。

直播截图。主办方供图

据悉,该《共识》由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委/眼底病学组组长、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近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许迅教授,世界卫生组织防盲协作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防盲学组组长、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何明光教授,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何鲜桂执笔,许迅教授和何明光教授共同担任《共识》通讯作者。并已于2022年7月10日在《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发表。

邹海东。主办方供图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邹海东表示,《共识》的发布有效回应了专业领域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助于规范近视防控产品的应用以及市场监管,对规范低能量红光照射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和评价、提高公众对该项技术的正确认识和理性选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