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湖头米粉,可谓家喻户晓。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村民引山泉水制作出来的米粉,让福寿村成功夺得湖头米粉第一村的名号。历经600多年的传承,湖头米粉已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安溪县推进产业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福寿村大力发展米粉产业,让“湖头米粉”为乡村振兴赋能。
鱼乘于水 激活乡村振兴密码
“以前做米粉就是为了能有口热乎饭吃,现在做米粉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吃上我们的米粉。”参与过录制《舌尖上的中国》的75岁老人李天赐感慨道,“几十年前,村民们还靠挑着担子走半个小时的路程到镇上去卖,现在骑着摩托车几分钟就到了镇上”。在福寿村,像李天赐这样的村民有很多,竹匾上晶莹剔透的米粉成为当地的“摇钱树”,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福寿村共有8个自然村,全村人口3800多人,村中有300多户人家生产制作福寿米粉。村民们从山上引进山泉水制作米粉,做好的米粉铺在竹匾上,晾晒在溪边的河床上,上面是太阳直射照耀,下面是河床石头散发出的热量,让米粉充分吸收日照,晒出的米粉品质极优,远近闻名,畅销闽南及东南亚。
近年来,福寿村围绕湖头米粉、鸡卷、咸笋包等湖头特色小吃发展,打造食品加工、实体门店配送、线上销售一体的经营模式。全面推动湖头产业发展,带动湖头群众增收,其中湖头米粉每年产值至少在2亿以上。
这是近年来我国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乡村产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落地,农业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农业功能,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乘轴持钧 推动乡村致富进程
乡村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如今正在建设的途经福寿村的湖头环城路项目,将打通福寿村周边的交通枢纽,让福寿村广迎天下宾客,皆来品尝福寿米粉。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让乡村公路越走越宽阔,更多的通村达组,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就越快。
村委会也正在进行升级改造,一楼建设医疗一体化以及便民服务中心,方便办事的村民。对于从小生活在福寿村、做过米粉的李有仁来说,在福寿村,吃一碗妈妈炒的福寿米粉,加上一碗肉炕蛋汤,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在村里建设一个专门展示湖头米粉历史渊源、制作过程,让下一代人铭记,也让外来宾客更好地了解福寿村的展览馆是他最大的愿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溪县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2022年,湖头镇以水稻为主导农业产业,拟建设水稻绿色高产优质高效示范区、湖头米粉加工专业村、湖头米粉加工园等。同时,确定湖头米粉、盐水花生、湖头荔枝等为本地富民的主导产业,加大对特色产业扶持力度,推动福寿米粉、盐水花生、湖头荔枝等特色农产品转型升级。未来,在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工作的推动下,湖头米粉将引领以湖头小吃为标杆的优势产业,带动湖头镇走上强农富农之路。(邱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