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日前,记者从清源山管委会获悉:清源山区域内的松枯死木数量已由2013年的14803株下降至2022年11月的260株,松树病死率下降至万分之一以下,清源山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成功治理松材线虫病的典型案例。

走进清源山,只见山上长着松树郁郁葱葱,一片碧绿,清源山老君造像、弥陀岩等众多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掩映在翠绿之中,更激发了人们游览观瞻的兴致。然而,早在2005年,清源山就首次发现了松材线虫感染的松树。

清源山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说:“松材线虫病又名松树萎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树毁灭性病害,也是对中国森林危害最严重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重大植物疫情。如果不及时处理,将造成清源山松林大面积枯死。”

为此,清源山管委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探索保护清源山松林资源、控制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的新方法、新模式,全面推进松材线虫防控工作。多年来,管委会积极推行绩效承包持续控制综合治理的模式,在原有防控的基础上,委托有专业机构编制了为期5年的松材线虫病持续控制总体方案,坚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持续不断开展防控,这种5年防控模式在全省尚属首创。

(图为植物专家对松材线虫病进行现场采样)

此外,管委会通过政府采购向社会购买专业技术服务的方式,聘请有松材线虫病防控经验的专业防治公司和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监理单位承担治理项目(采用对防治公司进行目标绩效承包综合防控的新模式),开展全面监测、及时清理松枯死树、对松枯死树进行100%科学取样送检和综合防治松墨天牛等持续控制措施。同时,采用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施放肿腿蜂、白僵菌、绿僵菌,挂设诱捕器,并在空旷有水源地附近焚烧疫木等措施,细致缜密、科学有序的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图为清源山管委会工作人员挂设诱捕器)

2017年第一期持续防控工程结束,经省市验收,专家组防治效果评估,防控成效显著。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生物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暨现场会在泉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参观了清源山松材线虫病的防控现场,充分肯定了清源山管委会防控工作。为进一步巩固防控成果,防止疫情的反弹蔓延,2018年管委会又启动了第二轮防控治理项目,持之以恒地将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下去。

今后,清源山管委会将贯彻“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继续守护清源山的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