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定于3月3日(周五)上午10点在最高检机关东区(南院)多功能厅召开“加强新时代检察信访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检察机关持续加强和改进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用心用情做好群众信访工作的做法成效。最高检检委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张志杰,最高检第十检察厅厅长徐向春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来源:最高检官网)

有记者问到,党的二十大强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请问,最高检是如何促进信访矛盾实质性化解呢?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厅厅长徐向春在回家记者提问时谈到,我们刚才说了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解决的是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通的问题。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基本畅通以后,我们需要解决的是群众信访矛盾实质性化解问题。这几年,检察机关主要做了这几项工作:

一是领导带头包案办理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各级检察院院领导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包案办理疑难复杂信访案件,主要指重复访,特别是“骨头案”“钉子案”,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院领导包案办理疑难复杂信访案件5万余件。其中,最高检分两批交办了600多件“骨头案”“钉子案”,要求每一个案件必须由省级院院领导包案,不能完全把责任交给基层。

最高检院领导去年共包案20件。张专委也包案了2件,除了刚讲的四川的案件外,他在浙江绍兴所包案件也已圆满化解。张军检察长所包的2起疑难复杂案件,目前都得到了圆满解决,信访人也不再上访。这就是院领导包案的效果。

二是开展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专项检查活动。明确首次向设区的市级或县级检察院提出的刑事申诉案件、检察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国家赔偿案件、立案监督案件全部由院领导包案办理,压实首办院责任和院领导包案责任,防止因首办责任落实不到位,简单处理、程序空转导致案件和矛盾上行。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院领导包案首次信访案件4.9万件,其中属于院领导包案的“三类案件”数为2.1万余件,院领导已包案“三类案件”数为2万余件,包案率95.52%,已办结1.5万件,办结率74.06%。再次信访只有200余件,成效明显。

三是在控告申诉检察工作中大力推行公开听证。通过听证的方式化解信访矛盾,是这几年我们的一大经验,也是一大收获。在普通听证的基础上,我们这几年全面推行简易公开听证,在接访场所组织专门的听证员队伍,随时开展听证工作。以最高检为例,我们建立了人数超过100名的听证员库,每天有2名律师、1名心理咨询师在最高检接访大厅值班。只要当事人对检察官答复不满意的,就可以立即组织听证。2021年,仅最高检第十检察厅就组织了170余件公开听证,2022年因为疫情原因组织了近80件公开听证,化解效果非常好。

同时对那些年龄较大的、身体不便的信访人,以及因为邻里纠纷引发的信访,我们创新开展上门听证,到信访人的家门口、村委会、居委会去听证,方便了老百姓,同时也宣传了法治和检察工作,效果非常好。

虽然在实质性化解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觉得还有差距。比如有些在办申诉案件,程序上已完结、但信访矛盾没有实质性化解,当事人的生活困难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为此我们推行审查办理刑事申诉、国家赔偿案件“每案必评、实质化解”工作机制,每个案件办结的同时要评估有没有信访风险、信访人有没有困难、还有没有检察机关可以做的工作。如果有,最高检能做的最高检做,需要地方解决的,交给下级检察机关继续做。第二,对基层检察机关积压的信访积案开展清仓化解工作。第三,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从源头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