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
    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 定于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在中国浙江绍兴开元名都大酒店举行。经济转型是当今世界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前沿性命题,也是大多数国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网对开幕式及论坛进行同步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图片实录返回直播页

世博新闻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

活动标题

  • 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

活动描述

  • 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 定于2010年9月9日上午9点中国浙江绍兴开元名都大酒店举行,中国网对开幕式及论坛进行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开幕式由中共绍兴市面上委书记张金如主持。

    2010-09-09 09:02:08

  • 张金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在绍兴建城2500年和成功举办第六届世界合唱节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主题论坛的隆重开幕,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开幕式的贵宾,他们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先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先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先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强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先生,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加元先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欧国际商学院院长朱晓明先生,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专职副主任钟燕群,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先生,德国前副总理、前外交部长约施卡.菲舍尔,世界银行副行长詹姆斯·亚当斯先生,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埃里克·马斯金先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萨斯基亚·萨森女士。

    2010-09-09 09:02:26

  • 张金如:

    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有关国家政府部门的官员、国际组织,科技界的代表共600多人,在此我谨代表中共绍兴市委、绍兴市人民政府和438万绍兴人民对各位贵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10-09-09 09:11:26

  • 张金如:

    本次论坛以“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为主题,将通过一个全体大会和六个平行分论坛广泛深入研讨经济转型与企业应对、城乡互动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增长模式转变与经济发展、人口流动与社会融合、全球形势下的经济整合、全球视野下村镇与小城市等热点问题,全面总结推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中的各种经验,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下面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先生致词,大家欢迎!

    2010-09-09 09:11:38

  • 张晓强: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上海世博会第五次主题论坛在江南水乡绍兴隆重举行,国内外朋友欢聚一堂,围绕“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主题进行交流和研讨。我代表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2010-09-09 09:14:53

  • 张晓强:

    目前经济转型已成为实践理论的前沿性命题,通过城乡互动加快现代化进程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新世纪以来,根据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国政府及时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重点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取消农民承担的农业税,并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稳步实施城乡互给、财税、金融、社保等方面的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正在形成。

    2010-09-09 09:17:13

  • 张晓强:

    这些改革不仅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也加快了城镇化进程。2009年,城镇化率达到46.6%,比2003年提高了六个百分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农业投入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提高。2004年以来,粮食连续6年增产,去年总产量超过1万亿斤,创历史新高。中国以世界9%的耕地、较好地解决了世界20%人口的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实行临时收储政策,稳定主要粮食产品价格,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2003年-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622元提高到5153元。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5%。通过采取异地扶贫搬迁等多种方式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加强乡村道路、农村电力和沼气建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供水、供电、交通、通信条件。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将新增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农村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县、乡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2010-09-09 09:19:22

  • 张晓强:

    中国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由于中国农业人口仍然有7亿多,农村基础差,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农村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于城市,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仍然不均衡,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巨大需求潜力的释放和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中国将继续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着眼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快城乡二元结构,努力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2010-09-09 09:20:23

  • 张晓强:

    首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水利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推广能力,实施好新增一千亿粮生产能力规划,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发展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专业服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0-09-09 09:20:40

  • 张晓强:

    第二,积极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欢迎建设,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聚集。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农民就业、创业。

    2010-09-09 09:20:56

  • 张晓强:

    第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的水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提高农村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增强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2010-09-09 09:22:54

  • 张晓强:

    第四,着力深化体制改革,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健全促进城乡互动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源更多地流向农业和农村。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海世博会为探讨“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议题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机遇,希望大家围绕“经济转型与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对话,使我们从大家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取长补短、破解难题。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2010-09-09 09:23:14

  • 詹姆斯·亚当斯:

    政府官员们,贵宾们,女士们,先生们,我来到美丽的绍兴是非常高兴的。2004年,也是为了一个环保项目,我曾跟绍兴合作,合作内容包括文化遗产的继承、房地产项目的后期恢复,也包括绍兴的土地恢复项目,以及世界银行所资助的文化遗产项目等。此外,我们跟上海市政府关系也是非常紧密,我们紧密合作了很多的项目,包括环保以及文化遗产方面的项目。

    2010-09-09 09:23:36

  • 詹姆斯·亚当斯:

    对于世界银行来说,我们非常高兴在过去16个月当中跟国家发改委,以及上海世博会、绍兴来主办这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我们跟研究机构,跟中国的专家们,以及世界各地的专家们分享我们的看法。我们在这次论坛当中,学者、领导、官员会更好地去考察经济转型和城乡互动之间的关系。

    今天,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住在城市里,城市对我们发展来说是全世界面临的问题。全球化,确实已经在世界层面上,在地区层面上,在各个国家层面上都给我们带来新的课题。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确实体现了人类对于更好生活的渴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项目当中,世界银行去年也推出了一个新的治理项目,就是城市的发展,以及贫困的解决问题,包括全球参与的过程。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知道,大家都达成了很重要的共识。不仅仅是城市面临挑战,对于城市的发展,要求我们新的合作,政府各个层面上的合作,同时要保证我们的增长都能满足城乡发展的共同需求。很多年以来,城乡发展是相互争夺资源,但是今天已经看到了,城乡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所以需要有一个统筹的兼顾。我们已经找到了最佳的实践方案,帮助城乡共同发展。

    2010-09-09 09:30:30

  • 詹姆斯·亚当斯:

    世界银行去年的世界发展报告当中也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一方面是城市和乡村的人口要有各自的定位。另外,对于环境的保护来说,也是保证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我们知道,如果说,城镇化发展没有解决好,一定要解决发展中国家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数量。此外还有气侯变化的问题,眼下70%的能源消耗都是城市居民或者是城市造成,更有效的城市运转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此外,还有资本方面的投资,城市问题也要解决好。所以,智能化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另外,能源高效的使用,能够改善城市的环境。有些城市对此没有管理好,我们也已经看到一些后果了。

    2010-09-09 09:31:07

  • 詹姆斯·亚当斯:

    此外,城市本身也是在进行飞快的转型,要考虑到历史的因素,以及城乡之间的相互转变,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特点,所以要统筹增长、统筹发展,需要政策的保护。这些政策要保证在城乡提供同样均等的服务,这种均等就包括城市实施的提供,以及高效的农业生产,以及流通措施。另外一个创新就是城市群的概念。这样的城市群概念能够让我们形成一种合力,能够让城镇之间相互依存,不仅仅是在竞争的基础上,大家去相互争夺资源。中国在这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包括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以及新的城乡发展战略,其实是一个框架。世界银行跟中国很多城市都有合作项目,来实施一些关键的理念,通过我们战略性的投资,包括城乡之间均等的服务,包括水资源、健康、卫生方面。城乡之间的成功转型当然是需要投资,需要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的合作。除了这些投资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要有相应的政策,能够保证农村居民迁移到城市,能够找到他们合适的生活、合适的位置。所以,我们要吸引到投资,吸引到有才能的人照顾好我们的城乡居民。这样能够有效降低贫困,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0-09-09 09:31:24

  • 詹姆斯·亚当斯:

    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是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好的例子,能够保证更加均等、更加高效、更加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所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确实是让人很羡慕的主题。最后,我想说,我要感谢中国发改委、感谢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组委会、感谢绍兴市政府,感谢你们邀请我们到这里来,相信在一天半里面会讨论的非常有趣。

    谢谢大家。

    2010-09-09 09:31:38

  • 赵洪祝:

    敬的俞正声书记、张平主任,

    尊敬的亚当斯副行长(世界银行),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美丽的水乡名城和千年古城绍兴,隆重举行上海世博会“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主题论坛。这是继在宁波举行“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之后,我省承办的又一个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首先,我代表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5180万人民,对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此次盛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在论坛筹备过程中给予精心指导和帮助的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上海世博会执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0-09-09 09:31:50

  • 赵洪祝:

    经济转型是当今世界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前沿性课题,也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一个发展问题。追求绿色、环保、可持续,强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则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现代文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纵观现代经济发展史,每一次成功的经济转型都伴随着良性的城乡互动,反过来又有力推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之间互为依靠、互为动力的关系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验证。当今社会,人类正面临金融危机与粮食危机的双重挑战,推进经济转型和城乡互动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这次论坛以“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为主题,体现了上海世博会汇集全球智慧、破解世界难题的担当和气魄。

    2010-09-09 09:32:21

  • 赵洪祝:

    浙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发省份和前沿地带,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对经济转型升级与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次主题论坛选择在浙江召开,是对我省经济转型升级与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我们将利用举办这次主题论坛的契机,以加快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抓手,进一步把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与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通过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培育中心镇等举措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形成经济转型与城乡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愿我们的探索与实践,能在提升我省经济发展层次、提高我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为办成“成功、精彩、难忘”世博会主题论坛作出应有贡献。

    我们相信,本次主题论坛通过各位专家学者及有识之士的思想交流、各方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分享,必将为全球进一步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的关系,促进新型城市化时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2010-09-09 09:32:47

  • 张金如:

    谢谢赵书记,下面有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先生致词,大家欢迎!

    2010-09-09 09:33:20

  • 俞正声: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江南名城绍兴,举行世博会第五场主题论坛,共同探讨“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首先,我谨代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执委会,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向支持和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社会各界,以及为本次论坛作出贡献的有关各方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0-09-09 09:37:46

  • 俞正声:

    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格局大变革和大调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蓬勃兴起,全球经济进入了增速放缓、结构转型、竞争加剧、制度变革、城乡互动发展需求增强等多重特征并存的时期。中国在经历了长期高速增长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外部市场需求约束越来越大,城乡二元矛盾依然突出。

    世博会素有经济奥运会之称,一直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伟大盛会。近160年来,世博会引领着全球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它所展现的不仅是经济和科技的力量,更是一部人类城市文明、城乡互动发展的历史。城乡互动是世博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本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为我们展示了未来城乡协调、和谐互动的全息画卷,给我们带来了从发展理念到实践案例的多方位启迪。本次论坛选择“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为话题,通过聚焦转型中的经济发展的困难、城乡二元结构等问题,进一步深化演绎世博会主题,共同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协同发展的行动路径,意义重大而深远。

    2010-09-09 09:38:15

  • 俞正声:

    女士们、先生们!乡村和小城镇的繁荣始终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与必要条件。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始终高度重视推动经济转型和城乡互动。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破除经济深层次结构矛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矛盾,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动城镇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上海作为中国的特大型城市和经济中心,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体制上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在城市功能上实现了从传统工商业城市到现代经济中心城市的转换。在未来发展中,如何抓住世博效应放大的契机,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创新驱动为主的发展模式,加快形成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衷心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为寻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模式、新道路,共创美好城乡、幸福家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0-09-09 09:47:08

  • 张金如:

    谢谢俞正声书记。开幕式到此结束。

    2010-09-09 09:47:21

  • 主持人:

    下面有请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劳春燕女士主持今天的全体大会。

    2010-09-09 09:47:31

  • 劳春燕: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上海世博会“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主题论坛,大家知道2010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也是第一次把城市作为主题的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样的主题,既是反映了我们大家对于美好的城市生活的共同向往,同时也是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城市化进程当中所出现的一系列共同的挑战和文化的关注。

    2010-09-09 09:47:50

  • 劳春燕:

    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在越来越多的地球人口向城市聚集的今天,怎么样让城市跟乡村更好的协调发展,怎么样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今天的论坛我们也请来了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以及前政府高官以及探讨这个主题。首先为大家隆重介绍我们的演讲嘉宾是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埃里克·马斯金先生。今天埃里克·马斯金教授为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城乡中国、全球化与不平等”。下面以热烈的掌声有请马斯金教授。

    2010-09-09 09:50:39

  • 埃里克·马斯金:

    尊敬的来宾、先生和女士们早上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在绍兴举办的世博论坛。我想,借这个机会谢谢组委会能够主持这个题目,是非常有意义、非常及时,也非常高兴能邀请我来参加。

    2010-09-09 09:50:53

  • 埃里克·马斯金:

    今天早上我跟大家谈一下一个经济上的理论。这个经济上的理论是挺有意思的,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成功,特别是过去30年快速的成长。成长过程当中当然也碰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中国的成功跟世界全球化是有绝对的关系,和各国的经济上的互动表现了中国的成长性。在成长中,也有很多的特殊现象,特别是收入差距的扩大,这个差距特别是在乡村和城市之间。从经济学的理论来看可以问一个问题,难道我们对这个现象很惊奇吗?这种收入的差距增大很惊讶吗?在某个角度来说,是很难让我们想到的,因为和传统的经济理论是违背的。贸易互利的理论可能已经有相当的时间了,大家知道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竞争优势的理论是在18世纪推出的,这个比较优势对发展中的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会减少这种贫富的差距。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刚好是相反的。现在让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以前的比较优势是这么解释的。根据所谓的比较优势,如果每个国家相互贸易的话,透过几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可能是生产模式的不同,生产的因素包括了劳动力、资金、土地。但是今天我要跟大家讨论的主要是围绕劳工的问题,把劳工又分成两种,一个是高技术,一个是低技术的工人。

    2010-09-09 10:05:37

  • 埃里克·马斯金:

    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大部分的高技术工人都是在城市,低水平、低技术工人都聚集在乡村。在中国,有很多高技术人才,以及低技术的人员。从比较优势的理论角度来看,重要的是比例,也就是说高技术相对于低技术的百分比,因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比例在中国是要低于美国国家的。这意味着,如果中国要有这个比较优势,比如说生产稻米,高技能的百分比应该是小的,相对于美国这种发展的国家,比如说是生产电脑的话,比例应该是反过来的。在这种差异之下,如果美国和中国有一个国际贸易,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因为中国的消费者希望两个都可以获得,一个是稻米,一个是电脑,如果中国和美国没有贸易,没有来往,中国就要自己来生产稻米和电脑。生产电脑对于中国劳动力使用效率来说是很低的,因为好的、高技能的工人是生产电脑的,如果把高技能的工人去生产水稻的话效率就不会很高。相对来说,低技能的工人会因此而受影响。因为低技能的工人在生产电脑中扮演的角色要少多了。电脑所需要的低技能人才是比较少的,如果中国是生产稻米的话,需要低技能的工人会更多。因此就产生了对低技能工人的压力,相对于高技能工人来说,反而产生了好的、正面的压力。这种综合起来,是在国际贸易开放之前的现象,如果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壁垒解除了,就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中国不需要制造那么多的电脑,可以直接从美国进口了。中国可以生产更多的稻米出口到美国。因为中国现在生产更多的稻米用更低技能的工人,而且出口少数的电脑。对城市的高技能工人需求就会下降,因为电脑的生产下降了,整个对低技能工人的需求相对来说就会增加,因为有更多的稻米生产了。根据传统的理论,贸易会使低技能工人的工资上升。高技能工人的工资就会下降,这个现象会使得差距逐渐减少。根据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贫富也就是乡村城市的不公平或者收入差距会减少。

    2010-09-09 10:05:47

  • 埃里克·马斯金:

    但事实并不是如此。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这个比较优势的理论出什么问题了呢?这个问题是我最近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迈克也是哈佛的经济学家,我和他一起开发一种替代的理论,或者补充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这样就可以解释现在发生的现象。所谓的替代理论怎么说呢?就是把全球化看出是把整个生产要素国际化、全球化,也就是说现在全球化,有的国家是做设计的,而产品的生产却在另外一个国家。这也是现在所谓的现代国际生产模式。

    2010-09-09 10:06:30

  • 埃里克·马斯金:

    另外一个特点,我们不能只享受高技能、低技能的两种工人,应该分成四种技能的工人,把生产流程分为几个步骤,一种需要高技能的,一种不需要高技能的。比如说经理,经理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一个好的经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经过四层的分法看两个国家,一个是发达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工人,技术非常高,分为A和B两类,相对比较穷的发展中国家技术就变成C和D,A>B>C>D。C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工人,D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人。比例怎么来匹配呢?把经理和技术人员,整个产出是根据经济能力和从属人员的技术能力产生的。我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跟大家阐述一下,整个产出等于经理技术的平方,再乘上成熟人员的技术。为什么用平方的算法呢?为什么把经理的技术乘一个平方呢?因为经理的技术至关重要,超过了从属人员的技能。如果我们人口有不同层次,就有各种的匹配方式来生产产品。比如说人口有两个,技术能力是三级,另外两个人是四级的,我们可以交叉来匹配。三级和第四级工人互相配对,或者另外一种方式自己匹配,四级和四级匹配,三级和三级匹配。透过这样的匹配可以发现交叉的匹配把不同的层次,把不同技能的工人匹配起来产生的功能是巨大的。四级和其他四级工人整合,二级工人和另外的二级工人匹配,这样的匹配都是根据技术来分配的。

    2010-09-09 10:09:47

  • 埃里克·马斯金:

    我们现在要解释过去三十年全球化的现象,怎么演示它的产能呢?现在回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的国家技术人员包括A和B,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人员是C和D。现在可以做一个比较,在国际贸易开放之前,再做一个和解除贸易壁垒以后的比较。在开放贸易之前,匹配模式就是现在介绍的,在发展国家是A工人和B工人一起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就是C工人和D工人匹配,没有交叉,也没有国际交叉。这是在全球化之前的生产方式。在我们除去贸易障碍壁垒以后,国际贸易就开始了,形势也改变了。在发达国家A和其他的A合作,国际的生产链包括了B工人和C工人匹配,D工人剩下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的D工人匹配。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样的改变会造成什么样的新生产形式呢?特别是他的薪水和收入差距的变化,在全球化之前,也就是在国际生产流形成之前,低技能的工人在发展中国家可以参加一个生产链,和C合作的,是比他高一级的工人,C技能高,他的生产能力高,因此会帮助D提高他的生产能力。而在全球化以后,C级的工人和全球的B工人整合,和D就没有任何关系了,D就必须找其他国家的D工人了。这样B、C就增加了他们的生产能力,这样就影响了他们的收入。因此在全球化以后,D的收入下滑了,相对C工人因为有一个国际化的生产链机会,薪水就增加了。所以,C技能的工人就提高了。城市的收入和乡村的D工人相比就有差距了。这是发展中国家发生的现象。

    2010-09-09 10:10:13

  • 埃里克·马斯金:

    在投影片当中就解释了新的替代理论。这种理论就意味着新的政策,并不是说停止了全球化的进展。全球化本来就是造成贫富差距的重要动因。但同时,使得发展中国家经济可以起步,能够更繁荣。所以,这种过程不应该暂时停止,或者阻止,要解决贫富的差距问题。从这里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呢?要解决贫富差距的做法就是把D工人,给他们提供机会,至少是跟C级的工人提供相似的工作机会。做法就是增加他的技能,D技能的工人就可以参与全球化的生产链了。透过培训,透过深入的教育,提升第四级技能工人的水平。这样可以享受全球化的效应。如果通过分析和新的理论架构思维,我们就得出下面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贫富不均只是暂时的现象,透过技术培训、技能提高,第四级低技能的工人也就是农村的工人就可以在全球化的进展中获得好处。相信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全球化的的确确可以减少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通过长时间的发展,相信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差距会减少,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以及持续坚持,国际化应该继续开展下去,这是我今天早上跟大家做的报告。谢谢大家。

    2010-09-09 10:11:19

  • 劳春燕:

    谢谢马斯金先生的精彩演讲。接下来请来的嘉宾是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新时代、新挑战与新愿景:为全人类开创美好的未来”。接下来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普罗迪先生。

    2010-09-09 10:13:29

  • 罗马诺·普罗迪: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非常荣幸来到中国,做今天早晨的主题发言。本次论坛非常重要,在经济转型和城乡互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议题。组委会要求我谈一谈“新时代、新挑战、新愿景:为全人类开创美好的未来”。所有这一切为全人类开创美好未来,刚才已经听到了,不仅是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朋友,他们都要跟我们胸怀同样的愿景。世界上五大洲,有些国家已经在享受着这种繁荣,享受着增长,有些已经在享受更好的生活,而有些还没有完全享受到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还在争取当中。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而且所有的一切都不再相同。这样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就要齐头并进,所有的预测都可能会出错。这其实是一种地理的平衡,世界发展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了亚洲,更具体地说是中国。

    2010-09-09 10:13:42

  • 罗马诺·普罗迪:

    所有的这一切其实30年前就开始了,但是,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全球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过去也好,现在也好,大家也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地理关注焦点的转移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意义。也就是说,增长不再是低成本的经济增长,生产总量的增长都是由新的技术所驱动的。这也是整个地理变化非常有意思的部分,中国经济会很快赶上或者超过美国,这是一代人的事情,时间非常短。所以,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些原因,我们的未来也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有些因素是没有办法去预测的,在过去根本无法想像的,但不管怎么说,还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趋势,就是地理的重新平衡。不仅仅是增长的比例不一样,此外还有贸易的流动总额也不一样,方式也不一样。这样一来,在政治,在世界经济方面的一些关键驱动因素就显得尤其重要了,除了中国作为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同时,中国也是最大的消费者,也是能源最大的进口国家,原材料、食品,所有这些方面的转变在国际贸易的定价方面,国际贸易的流向方面,中国以及其他的新兴市场,包括投资我们很大方面要依赖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复杂关系,所有这一切都是今天所看到的新的情况。比如说原材料的市场,虽然不能说新的规则已经出来了,但是我们看到了新的变化。也就是说,世界上这些领头羊有一些新的国家出现了。所以,我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在战略的使用方面,以及信心方面,还有其他的大陆,比如说非洲、拉丁美洲、澳洲等等。从地理方面来讲,新的平衡就先讲到这里。

    2010-09-09 10:24:01

  • 罗马诺·普罗迪:

    前面的发言当中,大家已经听到了,包括世界的中心以及周边的地区,到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算是在同一个行业或者是同一个地区,同一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城乡方面互动的特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看一看新时代,不仅仅是刚才我所说的地理平衡的转移,在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平衡,在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也已经改变了。金融活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新的经济方面的平衡,经济的调整也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有些国家的这种做法是没有办法保证实施相关的政策,因为合作的工具,仍旧是依赖于旧的经济秩序,旧的一些特点,没有办法去反映现在或者今天的特殊情况。所以,新时代就意味着经济导向的时代,从八国集团换成二十国集团,这个改变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可以看到,市场机构的变化,不仅仅会对未来有非常大的影响,对我们未来的星球有很大的影响,对全球的经济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政治领袖们,他们其实是引导着新的调整,因为不管怎么说,因为缺乏稳定的结构,以及没有建立起来的意识。只有这些都到来,才能说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从哥本哈根气侯会议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没有办法达成统一的协议,或者说大家的共识,对于气侯变化的意识也有不同。但更重要的还是,从问题的性质本身来说,以及关键国家的各自利益的平衡方面来说,还没有完全做好。所有这一切,如果解决不好的话,会带来环境问题解决不好的后果,而且在其他的领域,包括政治也好、经济也好,必须有一个集体的决策机制,才能够保证新的时代不会给未来,或者我们的后代带来灾难。

    2010-09-09 10:24:11

  • 罗马诺·普罗迪: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固然意识到了重要性,在政治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让人羡慕的成果。此外,考虑到未来的动态因素,也是让中国政府意识到了统筹发展的重要性,有效地避免人类未来可能会经历的危机。从这个角度来说,还不仅仅是说人民币的汇率,能够更加的灵活。同时,中国政府也是大大地提高了主要省份工人的工资。还有通过创新以及研究方面的努力,来改善现有的情况,能够真正地达到一个统筹的发展。这样就可以为成功进入新时代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当然,在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确实还会使中国碰到一些困难。但是,中国所作出的一切,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在整个发展中国家,像印度、巴西,以及拉丁美洲国家也有不少的经验。中国已经表明,新时代的发展必须要有社会的统筹发展。如果说一个新时代正是名副其实的新时代,就必须是更加公正的。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必须有统筹发展的方法,包括社会财富的结构,包括教育,包括养老制度等等。而且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能够保证解决经济当中碰到的困难,否则的话进入新时代就没有扎实的基础。

    2010-09-09 10:24:24

  • 罗马诺·普罗迪:

    这样一个全球财富的系统,包括保健、教育,也是我们今天论坛的主要内容。在我的祖国也就是意大利的发展过程当中,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欧洲国家。在城乡互动之间,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在过去几十年当中出现一种新的平衡,包括农村的发展,所有这方面的变化其实都是跟全球的财富体系变化相关的,包括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当然很重要。服务、就业,都是很关键的因素。但是,真正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强有力的、公正的财富体系。

    2010-09-09 10:24:32

  • 罗马诺·普罗迪:

    我也不过分强调这方面所受到的限制,我们在欧洲的发展过程当中,我觉得欧洲可以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例子。中国在这方面的统筹发展一定可以做得很好,也必须做好,而且中国的经验,我相信也一定会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榜样,来让全世界去借鉴。我觉得,在减少城乡差距问题上,中国也做得非常好,我相信中国是做得最好的。我知道通向未来的路肯定不太容易,因为有历史性的变化,而且有些会影响到一些领导。这种领导的变化,或者说新的领导进来,都要考虑到这些新的因素,不要把新的力量进来作为敌意的存在。真正要建立一个新的时代,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对话,更加集体性的决策过程。我们不应该觉得只有二十国集团,包括在气侯变化方面,包括水的问题,以及和平的问题,都仅仅是几个人或者几个国家,或者一些国家的利益,其实是涉及整个全球、全人类。上海的学生曾经问过我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在这个新的时代,有很多的经验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谢谢。

    2010-09-09 10:24:43

  • 劳春燕:

    谢谢罗马诺·普罗迪先生的精彩演讲。接下来为大家请出的演讲嘉宾是德国前副总理、前外交部部长约施卡·菲舍尔先生,今天约施卡·菲舍尔先生的演讲题目“经济转型与气侯挑战:欧洲的观点”。有请菲舍尔先生。

    2010-09-09 10:29:15

  • 约施卡·菲舍尔:

    各位嘉宾,我非常荣幸被邀请参加在绍兴举办的世博会主题论坛。我非常谢谢大会能邀请我参加这个会议,谈一下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的趋势,以及城乡之间的互动。

    2010-09-09 10:33:28

  • 约施卡·菲舍尔: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回顾过去20年,今天等于是庆祝德国的东德、西德20年统一的历史时刻。在这20年,在中国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在这20年当中,全世界也有很大的变化,当我们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也发现一些特殊的现象,有的是老的经济再次恢复,有的是新的经济体系建立,不只是在中国,还有印度、巴西,还有很多很多的国家。我们原来称为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都进入了全球化的进程,对整个人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去贫”这件事,工业化创造了很好的环境,减少了贫困的现象。透过工业化,也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像刚才普罗迪先生所提到的,现在有二十国集团出现了。从我的观点来说,工业化、全球化,意味着大部分的人类都会进到同一个船里,这种进展效果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2010-09-09 10:42:33

  • 约施卡·菲舍尔:

    女士们、先生们,这同时会产生一些我们没有预测到的副作用,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到底能不能真正的完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如果我们朝着旧的方式用化石燃料来发展的话,可能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如果通过传统的方式工业化、城镇化,通过过去的历史证明是不好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透过传统来看,我们一定是死路一条。但如果通过全球化,各个国家都进入工业化,有另外一条转型的路线,也就是说变成低碳经济。这种开发,这种进展,是非常好的,也是大家所欢迎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转型,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区域环境危机,也是全球的环境危机。而且用传统的经济模式,会影响各个国家社会的安全,也会成为影响全球的安全。

    2010-09-09 10:42:43

  • 约施卡·菲舍尔:

    现在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经济转型,我觉得今天的题目选得非常好,我要祝贺主办方选了这么好的题目。经济转型必须从高碳转为低碳,或者零碳排放的议题。所以,中国可以说在这个转型当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而且可能是最重要的角色。因为中国的转型不止影响了东亚的国家,同时也影响了全球,因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变成世界重要的经济群体。不管你们愿不愿意接受这个责任,中国必须扮演这个转型的重要角色,要为全球提供一个新的方向。所以,我呼吁中国的领导人和中国的人们,能够作出一个最明智的决策,这事关重要,影响将来的发展。为此,我再次强调,也是我以前强调过的,都市化是全球化的一部分,也是全球工业化的一部分。今天大概有超过50%的世界人口都是住在城市里的。在2050年,也就是下个世纪中旬,70%的世界人口会居住在城市里。从今天很明显的看出,在整个发展都市化中有很多的问题出现,如果我们不能通过好的管理模式、好的管理理念,都市化就会触礁,而且会变成不可逆转的悲剧。这意味着除去贫穷、保护环境必须要整合在一起。从目前的发展轨迹来看,也就是说各个新的经济体崛起,事实上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可以更完善都市化。

    2010-09-09 10:42:56

  • 约施卡·菲舍尔:

    我认为,城市做各种不同的投资,投资更好的智能交通系统网络,同时水资源的利用最优化、能源优化,这样这座城市就会变成全球领袖的城市。同时,这座城市带来的经济体系会更具竞争力。我认为,这是一个共同的机会,是全球应该努力发展的方向,我们一起携手,开发最科技、最智能的经济,把经济结构由传统的转为可持续性、零排放、零碳的新经济体系。先生们、女士们,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这也是我们为财富、为工作提供最好的机会。哥本哈根会议让我觉得非常失败,那次会议是彻底失败的。为什么我认为是失败的呢?我们全球的领袖都没有抓好这个机会做出最重要的决定、做出最好的决策,保障未来人类的命运和方向。

    2010-09-09 10:43:12

  • 约施卡·菲舍尔:

    为什么哥本哈根会议会彻底失败呢?我们以为哥本哈根会议是全球环境高峰论坛,我是一个环保人士,也是绿色运动的创办人。当时大家都以为环保人士,只不过是要增加更多的经济成本。不是,这是过去的思维方式。今天和将来,这个转型也就是转向绿色经济,不是说要有更多的成本、更多的框框架架,而是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更多的技术突破,而且是更多的市场开发。所以,我希望各个政府应该重新再出发,重新再思考全球经济发展方向。如果哥本哈根会议能够有这样的远见的话,就是成功的。我认为这是今天对人类最大的挑战,我希望世博会在上海结束之前,能够彻底的把世博会的中心理念发挥出来。这次上海能够承办这么重要的世博会,你们是富有历史性的责任。

    2010-09-09 10:43:22

  • 约施卡·菲舍尔:

    先生们,女士们,德国和所有的欧洲国家在过去20年也做了很大的经济上的转型。东德和西德的统一,对德国人来说是非常兴奋的。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经济上的大挑战。东德和西德,或者是发展和发达国家的整合,也是我们统一的主题。我们把这个扩展来看,我们当时不止是谈东德和西德的统一,我们更强调的是整个欧洲的整合和统一。当然在富的国家和穷的国家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但是相对于沿海城市来说,差距小多了。德国和其他欧洲的国家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怎么整合比较穷困的地区和比较发达有钱的地区呢?不知道通过我们的经验,中国可以学到一些什么,或者能够有些什么借鉴。我下面有几句话要说。我是1948年出生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生的。从二十世纪中旬开始于西欧,现在已经包括到东欧,欧洲受战争影响已经很小了。那么过去战乱的欧洲,怎么会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呢?包括二次世界大战后怎么解决欧洲的各种冲突呢?1945年以后,欧洲就开发出一个新的体系,到目前都非常成功。这个机制是什么呢?是根据彼此国家的合作平衡,特别是透过经济的整合,经济的互动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政治情况,特别是投资在那些更贫困的欧洲国家里。如果你要把有钱的国家和穷的国家,能够保持平衡,这是非常重要的。美国针对这个问题的做法是不一样的。

    2010-09-09 10:53:23

  • 约施卡·菲舍尔:

    欧洲今天一部分达到稳定的原因,也就是社会的稳定,就是一个平衡的政策。富民政策在我的看法里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把东德和西德整合的指导思想。在欧盟,不管是什么国家,居民都应该享受同样的生活水平。这种理念是整合成功最重要的观念,这就意味着大部分的投资转移,还有基本设施,还有教育体制,还有社会福利,这个投资是相当大的,成本很高。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透过这种富民政策使得欧洲贫富整合非常成功,以至于造成贫富距离减少,造成今天社会的安定,这是不容易的。相对来看德国赋税是蛮重的,有大量的投资,而且是投资在德国以外的贫穷国家。但是透过这种政策,可以说是反映出欧洲整合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哥本哈根会议虽然失败了,但是德国还是继续努力转型,变成一个低碳的经济组织。我们之所以坚持,不只是认为这是我们对欧洲的贡献,同样我们也是认为这是我们国家致力于全球平衡最大的贡献。因为我们相信这也是明天的新商机,我们是保护环境,但更主要是一个经济体系。

    2010-09-09 10:53:44

  • 约施卡·菲舍尔:

    先生们,女生们,如果我们的投资能够缩短城乡的差距,如果我们投资在高科技方面,你必须要有传统的科技,因为乡村的科技可能用不到那么多,把已有的绿色技术转移到乡村里。这样对乡村的建设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可以平衡中间的差距。绿色战略、农村建设,还有富民政策,我认为这都是我们应该面对,将来勇敢提出来的新看法。我相信明天的世界会更好,明天的成功取决于各个国家的合作,采取最智能的政策和绿色经济。

    谢谢大家的聆听。

    2010-09-09 10:53:55

  • 劳春燕:

    谢谢约施卡·菲舍尔先生的精彩演讲。接下来为大家请出的演讲嘉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财政学会的副会长,有请李扬教授。

    2010-09-09 10:54:08

  • 李扬: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荣幸应邀参加这样的,在美丽的绍兴举办的、意义深远的研讨会。也非常荣幸能够和我所尊敬的学者、官员们同台演讲。最让我有一些兴奋的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和我所尊敬的200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先生的主题是一样的,也就是我们都在讨论城乡发展的问题。

    2010-09-09 10:54:19

  • 李扬:

    我们知道中国经济发展是相当快的,与此同时一个副作用就是收入分配的差距在扩大。得到的数据是,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75,按照联合国的标准,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收入不太公平的状态。有些媒体还说2009年中国的基尼数据已经超过5%,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已经进入了收入分配非常不平衡的国家行列。因此对于经济成长成绩非常高兴得时候,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冷静的因素。当然是否达到5%,还有待材料的进一步公布。但我想有一个事实是很清楚的,就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中国在城市化迅速推进过程当中,收入分配的状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此收入分配的问题就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我们的政府理所当然的顺应民意,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作为我们的重要任务。也就是说,在中国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进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时期,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调整收入分配方式,要缩小贫富差距。这个问题又是密切和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相关联的。

    2010-09-09 10:57:01

  • 李扬:

    可以首先列举一下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我分两个层面来看,第一个层面就是,在初次分配方面,我们列出六个因素。比如说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相对下降、技术进步和资产收益率提高造成了劳动报酬的下降、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地区收入差距的拉大、行业收入差距的拉大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收入的拉大,这都是发生在初次分配领域中。更重要是在再分配领域,在理论上我们政府通过再分配平衡在初次分配领域当中不平衡的状况。但很遗憾的看到,我们的再分配并没有扭转在初次分配当中的扭曲现象,反而加剧了情况。

    我刚刚列举的这些问题,今天显然不能讨论,结合今天的主题我们要讨论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基尼系数偏高的贡献。

    2010-09-09 10:57:14

  • 李扬:

    作为研究者非常高兴的是,经过仔细的计算发现,中国的基尼系数构成中,基尼系数在07年是0.475,之所以达到如此高的差距,很重要的是城乡收入差距造成的。城乡收入差距对于中国基尼系数的贡献率达到40%,也就是说有40%是由于城乡差距造成的。于是就会提供一个具有想象力的空间,我们可以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来降低我们的基尼系数。而这一点并不是不可及的,因为粗略的计算显示,只要把城乡收入的差距降到90年代初期的水平,就可以使得我们的基尼系数回落到0.4以内。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为了进一步论证这个看法,以及寻找实现这个看法的路径,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历史。

    2010-09-09 10:57:34

  • 李扬:

    我们从改革开放初期算起,改革开放初期以及其后的几年,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缩小的。但是,自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不妨回想一下城乡收入差距开始扩大。在1993年城乡收入差距有所收敛,1997年城乡收入差距达到2.47倍,如果可以回到这个水平,中国的基尼系数就可以回到0.4以下。但是这个趋势又发生变化,在90年代后期发生了变化,导致这个变化的主导原因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的重工业增长速度开始超过轻工业的增长速度,这是首次,是历史性的。这一方面标志着中国进入工业化的第二个时期,就是重化工时期,同时也开启了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刚刚马斯金先生一直在提这个问题,工业化本来是可以拉平收入的,为什么在国别之间没有,在一国城乡之间也没有,中国的数据是证实了他的疑问。与工业化密切相关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也进入加速化发展时期。从90年代后期,随着工业化进入重化工时期,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开始了加速扩大。

    2010-09-09 11:09:08

  • 李扬:

    下面用一张图来刻画刚刚描述的历史过程。有两个标志,标出了城乡差距缩小的事情。总的来看,无论怎么计算中国城乡收入的差距,这样的时段分界是很清楚的。为了使这个问题更有分析意义,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我们国家的城乡内部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也就是说,我们分别讨论城市居民的基尼系数,以及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这个图很清楚的告诉大家,这两个基尼系数发展的方向、趋势及步调是基本相同的。但是最高的水平,没有超过3.2,也就反过来验证了在中国总体的国民系数当中,使我们达到很高的水平主要原因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2010-09-09 11:10:36

  • 李扬:

    我们讨论这个问题还必须涉及到它的关联问题,也就是地区收入分配差距。因为地区收入分配差距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有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意义上,构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容。但我们非常高兴的是,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已经基本稳定。这张图告诉大家,从本世纪初期开始,我们用地区之间的平均工资,和各省的平均工资,和全国的平均工资标准差的均值来看,我们发现本世纪初已经趋于平稳并开始下降。我们给出这样的事实,就是在下一步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时候,地区差距的问题可以不考虑在内。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看,这种状况是怎么造成的,从而为我们再进一步的讨论,如何来改变这种状况奠定基础。

    2010-09-09 11:12:26

  • 李扬:

    首先,我们认为城乡收入扩大是城市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现象。大家都很清楚,具有先进工业的城市和落后农业的乡村之间,存在的差距才是变化的动力。因为有差距才有变化,有变化才有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城乡收入差距是我们国家这么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基本动力,不能否定。没有这个动力,也就没有变化,没有变化也就没有发展。同时,也是一个结果,因为城市化、工业化把大量的资金集中在一起,并且把高技术水平的工人聚集在一起,因此造成了这样的收入差距。

    刚刚马斯金先生又提到他观察的现象,对于比较利益理论提出了挑战。我也从比较利益角度来看,我们发现,实际上比较利益理论是可以说明这种情况的。这种情况的经济含义就是,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扩大了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是一个一段时间里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所以,我们不应当非常简单的提出来消灭城乡差距的问题。并且在所谓的一定阶段,在相当时间上还处在这个阶段上。观察中国之后,我们发现70年代以来,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是一个全球性现象。现在可以肯定的一个原因就是,7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全世界的资源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组,社会分工、全球范围的分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整。调整的结果就是,具有良好训练的劳动力和具有较高生产率的资本,都在向生产力最高的国家、地区集中。正是这种集中导致了全球范围的收入差距扩大。这样的话,对这个问题又有了一个全球化的解释。

    2010-09-09 11:21:49

  • 李扬:

    对于中国来说,必须特别的关注,城市化过程当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问题。我们这里给出了一批数字,这些数字主要是说两个事情。一类就是我们现在有多少职工,第二个就是这些职工有多少是流动人口。这个数字很清楚的告诉我们,现在职工的总数中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已经占到绝大的比重。在一些部门来看,更是如此,除了国有部门,其他部门中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都占到绝大的比重。因此,分析这些流动人口的状况,分析他们的收入,构成分析中国巨大城市化浪潮的关键点。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是很低下的,这是中国很特有的现象。我们本来是城乡二元结构,现在从乡村里转移出来的农民进入城市之后,不仅没有消灭城乡二元结构,反而造成了双重的二元结构。这就是原来的农村和乡村之间的二元结构存在,并且农民工进城之后在劳动力市场上,造成本地居民的劳动力市场和外来人口劳动力市场的、新的二元结构,所谓二元结构就是待遇不同。这是研究中国问题一个绝对不可忘记的前提。就是中国农民工的转移,在一定阶段中没有消灭二元结构,反而产生了新的、双重的二元结构,这是理解中国所有经济现象的基石。

    2010-09-09 11:22:21

  • 李扬:

    农民工收入水平很低,因为他们通常是在低技能,劳动力收入低的行业。因为农民工没有组织,具有极弱的谈判能力,什么老板都可以压低农民工的工资。中国的就业人口中农民工占主导,农民工的工资议价能力又极低,被压在非常低的水平上。所以,农民工工资水平低下,解释了为什么在初次收入分配当中劳动占比很低,解释了为什么国民收入分配当中居民收入占比很低,而且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城乡收入差距在进一步的扩大。

    回顾了过去,并且我们确认了事实之后,我们要放眼未来,这种状况会不会继续下去,我们非常希望找到一个转折点,当工业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现象能够扭转。现在我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我们有一个初步的观察,这个观察还有待进一步的论证。就是存在的一个转折点,过了这个转折点之后城乡收入差距是缩小的。这个转折点大约就在45%左右。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如果在此之前只是农村的人口、农村的资金向城市单向集中,过了这个转折点之后会发现,人口在城乡之间是双向流动的,资本在城乡之间也是双向流动的。这种双向流动正是我们中央所概括的,进入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2010-09-09 11:23:01

  • 李扬:

    这样一种情况,经济学家认为就是要研究,为什么要转折。比如说我们要给政府提建议,怎么创造一些条件促进转折。我们大致罗列了一下促使转折的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城市地区的工业化已经完成了,而且各项商务成本趋向提高,资本不能再集中了,资本要逃离那个地区,劳动力也不在那里集中了,因为就业非常困难。第二,我觉得更具根本性的,就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城市原本的优势丧失了。也就是说,如果说经济发展进入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城市和乡村彼此是在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上。有很多的因素,城市具备、农村也具备,甚至农村条件更加优厚。第三,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在一些地区已经接近尾声,已经没有有意义的人口再向外转移了。这样的话,自然会提高这些可能转移的,和已经转移出去的劳动人口的收入水平。第四,追求绿色的、亲自然的生活环境,逃离在城市中钢筋水泥的森林,这种生活方式,成为建城时尚,而且会形成社会潮流。第五,由于上述原因,在整个资金的配置上,我们会发现比较利益有严重。现在配置在乡村的资金很可能它的收益率是高于配置在农村的。比如说上海前不久遇到一些,俞正声书记也在大力支持有眼光的投资家,很多投资到崇明,投资到养老、健康行业,这些都是促使转折的因素。

    2010-09-09 11:23:23

  • 李扬:

    总之,这个转折已经发生,特别在那些像上海、浙江、江苏这样一些城市化程度比较高的地方,已经发生了。我们政府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条件来促进这个过程更快的展开。我们从全国来看,已经有大量的探索,比如说成都、重庆、广东、山东的。这些探讨,从我们经济研究者的角度来说,有很多都是政治口号,如果把政治口号拿去有很多共同的东西。我概括为两点,第一,土地是核心。所谓城乡综合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如何处置土地,如何在城乡之间配置土地,如何处置农民对于土地的所有权,如何让所有权不至于一次性土地转型就永远离开农民。如何让土地真正成为农民的,不仅是收入手段,而且是养老的手段。我们概括就是对于农民的问题要保证他的三个产权,第一个是劳动的产权,也就是他们今后在工资的议价中,应当提高他的地位。第二个是对房产的产权。第三个是对土地的产权。提出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各级领导都很清楚,因为我们注意到上述列举的所有研究、所有的探索,无不与土地有关、无不以土地为核心来运转。但是,显然需要有一个全国的制度化安排。

    2010-09-09 11:23:39

  • 李扬:

    第二个问题,我们认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一体化是关键。我们可以列出很多一体化的要素来,但是我们认为这三个要素是最重要的。比如说基础设施的变通就可以使得人、资本、配置更为便捷,没有障碍。如果路不通、电不通、政府不通,资本是通不到那里的。政府通过做大量的基建建设,才为资本进入市场提供条件。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社会管理的一体化,包括户口制度的改变,我觉得都是我们促使城乡统筹发展,最终消灭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最重要的、公共的服务。

    我非常高兴得就是看到,我们在浙江来开这个会,在绍兴开这个会,在浙江和绍兴,以及在上海,都有了很多的探索,这些探索构成了我们研究的基础,这些探索我相信会继续下去,从而为中国下一个30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谢谢!

    2010-09-09 11:23:54

  • 劳春燕:

    谢谢李扬所长的精彩发言。接下来为大家请上的嘉宾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是全球思想委员会的委员,她是萨斯基亚·萨森教授。下面请出萨斯基亚·萨森教授为我们做“新的空间形式:超越城乡对立”的主题演讲。下面有请萨森教授。

    2010-09-09 11:24:14

  • 萨斯基亚·萨森:

    我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次论坛,特别是在绍兴举办这次论坛。绍兴有2500多年的历史,比我们美国的历史要长9倍之多,所以可以从绍兴学到很多的东西。

    今天我想做一个非常简单的论证。请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在二元化的乡村和城市是对立形式还是什么?现在世界有三个趋势,这个趋势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双向发展方式是旧的发展模式,我们应该超越传统的发展观念,经济应该怎么重新组合,怎么以新的空间形式出现。我承认和很多的同事,中国的朋友们,而且是不同行业的专家研究了这个题目,我要谢谢他们。

    2010-09-09 11:24:27

  • 萨斯基亚·萨森:

    我今天跟大家谈几点。首先是都市化的各种经济活动,都市化的经济活动包括什么呢?包括了非常特别的、具有实验性的、我们传统认为的农村和传统都市间的关系。过去的城市增长,包括在不断成熟的一些服务产业,我们都认为是都市经济。这些经济增长都是服务型的。服务型的服务可以为农渔林提供突破点。城市和非城市的互动是非常大的,纽约、伦敦等大城市有一个全球空间,一个结构,它的原料和能源都是全球布局的。但是,现在有一个基础性的破坏,破坏了城市和乡村平衡。此外,我们发现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的产生是现代经济所发生出来的,如硅谷、生物港、公园,或出口区。这些不在城市也不在农村,而是在第三空间。

    2010-09-09 11:24:54

  • 萨斯基亚·萨森:

    一个新的空间形式出现了,这是过去实验的结果。过去的方法就是在转型中,彻底改变规模、内容、区域。我们现在需要有新的战略、新的策划。刚才李教授已经提到过了,城乡收入差距非常大。这个差距之所以形成,不是结构性造成的,而是功能性造成的。产生差异是因为非常长的生产链上产生了分割。这个长的生产线,从农村开始,把规模、空间、经济活动都加以修整,是一个新的模式和现象。你会发现两个新的空间形式,一个是城市全球化。城市,刚才大家已经谈了很多。另外一个就是超大区域,现在美国至少有十个特大地区,有些已经开发的很好,有的还正在酝酿之中。我有一个建议,新的经济政策要超越新的两极分化,就是超越城市、乡村分化,我们的思维方式要重新改变。刚才李教授讲得非常好,他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分类思维,重新来思考经济是什么,重新解释数据是什么。

    2010-09-09 11:46:50

  • 萨斯基亚·萨森:

    其次,我们的政策要修改,要改正。我也非常感谢一些中国专家和我们对话。这里我要强调一点,我简单跟大家分析一下。我们提到了很多“空间布局”,分析的方法就是全球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共同点,要真正了解空间布局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后果又会如何,如何才能使经济更公平。我觉得有两个重点:第一,规模、后果。第二,互动,经济规模、空间布局的一些关系。共同分析的基础是什么?有了这个基础点,就让我们能开发一个新思维,而不是极端看法。全球城市是什么样的城市?这个城市整合了,或者说组合了全球的经济规模。特大区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了,在这个特大地区里有很多乡村,有很多城市。还有我所谓的第三空间,产生了新的空间形式和空间布局。这个形式把各种功能集中化了。

    2010-09-09 11:47:10

  • 萨斯基亚·萨森:

    从分析的角度讲,怎样把已经成功的城市和滞后城市整合。成功的定义并不是说开发的更好或者更棒,所谓的失败者也不是说他们的创意不多。我认为这两种分法是根据它的价值、利润来区分的。找最低的成本生产区,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吗?美国、德国可能不一样,但美国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多。大公司要赚取利润,为股东赚取最大利益。从美国的角度来说,可不可以把这些大公司的外包公司带到美国本地,这样就可以产生新机制,从而避免美国把全球成本低的地方作为他们的外包地。从今天的事业来看,这其实是一个好事情,是一个旧的二元化。我想倡导的是我们的认知。李教授早上也做过报告了,将来富裕和贫穷的两个族群,至少在某个程度来说是相关的、相连的。如果美国的这些公司能够把外包到其他国家的工作机会带回自己的国家,如果这个现象发生的话,我们就可能把两个极端联结在一起。

    从另一个角度看,所谓空间生产线不同的各个阶段,其实是透过不同的经济区来完成的,不止是乡村和都市。所以,社会学家至少要在这方面提供一些贡献。所谓经济上的不公平,城市和乡村间的差距,这是全球共同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局限于一个国家内部。发达经济体的公司应该对这方面做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些低收入或者低成本,本来认为是不好的,其实属于那些最发达地区的一部分。我在纽约也做了一些研究项目,收入最好的人群和生产链另一端收入非常低的人群是两个极端。当我和这些工厂的工人聊天,这些经理就说利润很低,不可能使工作的收入提高。上游和下游的差距就是他们利润获取的主要方法。不仅是美国的企业,欧洲企业同样是这样的现象,本来是3元的生产成本,最后卖出去的时候可能要800美金。所以,两极城市、乡村的分野其实就是把整个价值链缩短。

    2010-09-09 11:47:31

  • 萨斯基亚·萨森:

    经济学家常常写“内在优势”这个问题,在经济元素里已经开发的经济体系,还有一些已经非常成功的个体公司。你在这个分析研究中会发现一个现象,他们会喜欢高端大城市,同时这些城市也喜欢低收入、低成本、外包的工厂或者是国家。这种思维就反映出,我们的经济结构在中间的产业链越来越短、越来越薄。也就是说,一个公司在整个成本分布中越来越薄,中端收入都消失了。透过这些分析可以了解到,它的产生原因是什么?而且这种做法不是唯一的。

    目前的分析方式应该有一个新的突破,让我们透过这个新的思维方式来重新了解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互动。谢谢大家。

    2010-09-09 11:47:49

  • 劳春燕:

    谢谢萨森教授。在刚刚的三个小时里五位演讲嘉宾给我们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他们中既有来自本土非常扎实的数据分析和历史的研究,也有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全球化的视野和角度,不管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围绕都是一个同一个主题,那就是全球化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我们怎么样面对这样的机遇,怎么样面对这样的挑战。在接下来的一天半时间里,我们还会以分论坛的形式对这个主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讨论。

    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今天演讲的五位嘉宾。2010年上海世博会“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主题论坛全体大会就到这里结束了,非常感谢各位的光临,谢谢。

    2010-09-09 11:48:28

  • 主持人:

    今天上午会议的内容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参与。

    2010-09-09 11:48:44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zb/100909a.wmv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论坛在绍兴开元名都大酒店举行

    中国网 杨丹

  • 论坛会场入场处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论坛开幕前的大会现场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电视现场直播人员已经准备就绪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中共绍兴市委书记张金如主持论坛开幕式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发表讲话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世界银行副行长詹姆斯·亚当斯发表讲话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发表讲话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发表讲话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为论坛致词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为论坛致词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劳春燕主持全体大会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埃里克·马斯金发表演讲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发表演讲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德国前副总理、前外交部长约施卡·菲舍尔发表演讲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大会现场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发表演讲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全球思想委员会委员萨斯基亚·萨森发表演讲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

  • 11:30,全体大会全满结束。图为大会现场

    2010年9月9日上午9时,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在浙江绍兴举行。中国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