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2-09-27  发表评论>>

(二)中小城市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小城市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凭借强大的行政控制能力、立体化的交通枢纽地位和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等环境条件,发挥着中枢调控作用。但是,中小城市的作用也举足轻重。中小城市往往作为配套基地和服务基地发挥作用,一个大城市,需要数个甚至数十个中小城市为之服务。近年来,众多中小城市抓住超大城市产业转移的机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还涌现出了昆山市、双流县、邹平县、长沙县、海城市、肇东市、慈溪市、宁国市、迁安市等一批明星城市。

中小城市是城市与乡村联系的重要环节,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支点。中小城市的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直接决定和制约着乡村的发展能力和发展速度。中小城市发展得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的方针才能得到贯彻,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才能落到实处。一个发达的中小城市,能提供更多就业增收机会,周边地区还可以通过原料供应、配套服务等方式分享其发展红利,往往能带动一大片农村区域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要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重视中小城市的发展,并在增强中小城市实力的基础上,通过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融合程度,推动一体化发展。

中小城市是展示城市文明、防范现代城市病、建设和谐城市的最佳实践区。城市是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城市文明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表征。充足而又多样化的物质世界、便捷舒适的生活、多元文化的交融汇合,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城市画卷。但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存在和膨胀,却不断挑战着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智慧的极限,基础设施的供给往往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往往容易引发一系列矛盾,出现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治安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与此相对应,中小城市可以为居民提供相对较为丰富的物质供给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中小城市的居民也可以感受便捷舒适、丰富多彩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同时,由于城市规模相对较小,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往往相对简单,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技术、方法可以较为从容地应对。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城市是建设现代化和谐城市的最佳实践区。

中小城市是城市化的主要战场。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几乎是世界城市化同期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2000年~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6.2%提高至51.3%。其中,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的城市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为33.9%。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有关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双重转型阶段,预计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8~1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55%,到2030年将达到65%左右。但由于户籍、社保、就业、入学等一系列现实制约的存在,城市化质量较低,城市化的进一步加速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人口压力相对较小,在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未来20年内,中小城市将成为提升城市化质量、推进城市化加速进行的主要战场。

三、评价对象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评价对象原则上界定为中小城市。但考虑到中国特殊的经济政治体制和行政区划,评价对象作如下调整:

第一,考虑到现行中国统计体系,基本上是以行政区划为基本统计单元,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统计。因此,研究过程中,本文的评价对象在中小城市的基础上扩展至以该城市为核心的行政区域;

第二,考虑行政级别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级别的城市、行政区划不具可比性,本研究的评价对象剔除了地级以上城市以及未成为建制市的地级行政区划;

第三,考虑到部分县级行政区划,尽管已经调整为市辖区,但由于远离中心城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相对独立,因此,本研究将远离中心城市的市辖区也纳入评价范围,对市辖区的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如何判断哪些市辖区远离市中心?本研究采取的甄别方法是:市辖区内含有乡镇时,视为相对独立发展的市辖区。同时,本研究在对市辖区进行评价时,剔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的市辖区。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评价对象界定为:县级市、县以及空间相对独立的市辖区。

数据来源:课题组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县市500强和各省发展态势较好的部分县市作为发放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的范围,以回收问卷的县市作为评价样本。数据来源包括:2012年各省市区统计年鉴;2011年各县市区统计资料;2011年各县市区统计公报;各县市区统计部门提供的其他数据。

四、评价体系及测评结果

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研究构建了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同时,为了反映中小城市在两型社会建设、区域带动力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中小城市的投资潜力,本研究依次还建立了节约型城市指数、投资潜力指数和区域带动力指数。此外,考虑到相对独立的市辖区,一方面具备中小城市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在空间上与市区距离较近,与一般的中小城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研究这些市辖区单独归类,对其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

(一)科学发展指数

中小城市的科学发展指数,就是反映中小城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水平的总体指数。它包括单个城市的科学发展指数和中小城市的总体科学发展指数两个方面。

城市科学发展水平,包括在经济、社会、民生、环境、基础设施、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的综合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本研究力图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出发,依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重新审视中小城市发展状态。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是决定城市发展水平的首要因素,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环境等其他因素权重上升,也应当在城市发展水平评价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如何,不但要看它的总量规模有多大,更重要的是要看人民群众是否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要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精神状态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以及为此支付了哪些成本。以人为本,对城市政府而言,就是以绝大多数人的近期现实利益和长远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评价一届政府的“政绩”,不仅体现在GDP的总量有多大、增速有多快,更体现在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能否协调发展,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群众是否“满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韩琳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本网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权,详见产品付费下载页面。购买请拨打010-88828049中国网图片库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