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2-09-27  发表评论>>

投资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四方面指数:

①规模:城市能否提供充裕的经济活动空间、必要的市场及其配套条件,通常会对投资者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较大的城市规模,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投资机会,更频繁的投资活动。因此,规模应当作为衡量投资潜力的一个重要因子来看待。人口、经济总量和建成区面积是规模的重要指标。

②基础条件:城市投资机会能否转化为对投资者的现实吸引力,城市投资潜力能否转化为真正的投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的完善程度和发展水平。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状况、劳动力素质、城乡信息化水平以及交通便捷程度等指标。

③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投资潜力的重要体现。新产品产值比重、人均企业数量、专利和商标数、上市公司数量、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数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④政府效率: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一定有一个阳光透明、精干高效的城市政府与之相适应。此处主要用非税收入占比、行政审批效率等指标来衡量。

2012年中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为79.8,与2011年相比略有提高。中小城市的总体投资潜力,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这表明中小城市仍然是投资者青睐的投资场所。分区域情况看,东部地区潜力指数为82.8,虽然仍然在区域比较中处于优势,但优势已经有所减小,这主要是由于其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东部地区的优势,仍然体现在规模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政府效率的优势也较为明显。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分别由79.6、74.3和77.4上升至80.0、74.4和77.6。中部地区投资潜力上升最为显著,成为投资环境改善最快的区域。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包括基础条件的改善和政府效率的提升等。

在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东部占40席,中部、西部和东北分别占25席、23席和12席。四川省双流县凭借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在投资潜力排名中跻身全国第四,成为西部地区最受投资者青睐的投资场所。

(四)区域带动力指数

区域带动力指数主要反映中小城市在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方面的贡献,主要是指单个城市的区域带动力指数。

对中小城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评价,不仅要着眼于城市(县域)内部的发展状况,也要着眼于城市对周边地区(城市、区、县)的带动作用大小。然而,县级城市的区域带动力分析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很难通过某一模型对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城市区域带动力进行直观计算,甚至很难通过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进行比较。

自2008年开始,课题组尝试对中小城市的区域带动力进行评价。对中小城市的带动能力进行评价,意在引导各级政府摆脱纯粹的“本位主义”意识,不仅要关注城市本身的发展,也要关注城市发展的各种“外溢”效应。

课题组采取的评价方法是:第一步,确定中小城市区域带动力的比较对象和比较范围。县级城市数量众多,很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比较。因此,中小城市区域带动力仅在省一级行政辖区内进行比较。第二步,选取了对区域带动力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指标进行比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韩琳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本网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权,详见产品付费下载页面。购买请拨打010-88828049中国网图片库咨询详情